柬埔寨头条APP
柬埔寨的文化习俗
siment 发表于:2010-6-30 04:24:49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424996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主 要 节 日
公共假日
  根据柬埔寨王国政府首相洪森亲王于2002年11月27日签署的政府令,2003年,柬政府公务员、职员和工人有薪休假的节假日如下:

  1月1日 元旦(休假1天)

  1月7日 胜利纪念日(休假1天)

  3月8日 国际妇女节(休假1天)

  4月14-16日 柬新年(休假3天)

  5月1日 国际劳动节(休假1天)

  5月15日 比萨宝蕉节(休假1天)

  5月19日 御耕节(休假1天)

  6月1日 国际儿童节(休假1天)

  6月18日 王后华诞(休假1天)

  9月24日 立宪及国王重登基日(休假1天)

  9月24-26日 亡人节(休假3天)

  10月23日 巴黎和平协定纪念日(休假1天)

  10月30日-11月1日  国王华诞(休假3天)

  11月7-9日 送水节(休假3天)

  11月9日 独立节(休假1天)

  12月10日 国际人权节(休假1天)

  另据政府法令,凡遇公休日(周六或周日)的假期,必须补假一天;但连续遇到周六和周日两天的假期,只补假一天。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以上假期。

  以上法定节假日共计24天。

(注:柬埔寨人较注重节假日休息,一般习惯每逢大的节假日,各部门官员都会提前离岗和延后恢复上班一至两天。另有中国春节等在柬并非法定节日,因华人重视此节,大部分官员也一同庆祝该节日。如有重要事宜联系,需注意尽量避开上述节假日。)
传统节日
节日名称
佛 历 日 期
公 历 日 期
风筝节
一月上弦十五日
12月
麦卡宝蕉节
三月上弦十五日
2月
新年
五月上弦四日至
六月上弦四日之间
4月13日至15日
或4月14日至16日
佛诞节(比萨宝蕉节)
六月上弦十五日
5月
斋僧节
六月上弦十五日
5月
御耕节
六月下弦四日
5月
入夏节
八月下弦一日

亡人节
十月下弦一日至下弦十五日
9月
出夏节
十一月上弦十五日

加顶节
十一月下弦一日至十二月上弦十五日

国王诞辰

10月31日
登笃节
十二月上弦十一日

送水节
十二月上弦十五日
11月
初拜月节
十二月上弦十五日
11月初
独立节

11月9日

节日特色
风筝节
  风筝在柬埔寨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柬埔寨史料记载,皇家风筝节是为祭祀第3天堂的髻钗佛塔而于每年佛历一月上弦十二日至十五日(公历12月)举行的。仪式举行时搭盖起5座礼仪棚,请僧侣在5座大棚诵御祸经,并在每座大棚中放置5只宫灯和5只风筝。风筝节重新兴起是在17世纪初斯雷索里约波国王时期。到19世纪中叶安东国王(184l-1860)时期,风筝节又按照佛教的方式盛行起来,放风筝活动曾风行于柬埔寨全国。
  关于风筝的来历,在柬埔寨有这样一个传说: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伦波。他和一个朋友捕捉到一对金色的鹰。他们没有把鹰卖掉,只是随身携带。一次,有两位公主到市场去,看见那两位青年,一见钟情。她们要求买下金鹰,但青年不同意卖。于是她们便借那两只金鹰到王宫前的广场放飞玩耍。他们四个人用线拴住鹰脚,把鹰放到空中飞翔,玩得兴高采烈。以后这两对男女青年每天一起放鹰玩耍,建立起深厚感情。两只金鹰由于被频繁地放飞,最后得病死去了。两对青年恋人也就在那时自愿结为夫妻。后来,为了纪念他们的爱情,四个人便用布做成鹰愉快地放飞。从那时起,柬埔寨就诞生了风筝,一直流传至今。
  柬埔寨语的“风筝”和“鹰”是同一个词。这与中国古时把“风筝”称作“木鸢”、“纸鸢”有异曲同工之妙。风筝节时,柬埔寨的大地上北风轻轻吹拂,农历正值民收割稻谷季节。据说,这时代表凤凰的风卷走代表龙的水,“凤凰逐龙”以后,农民才好收割。在风筝节这个盛大的节日里,全国城乡都要在空地或收割完稻谷的田野里举行放风筝仪式。首先,人们请居士来诵经,祭拜神灵,祈求和风早日吹干田地并把稻谷上的尘土吹净,以便农民收割庄稼,获得丰收。诵经完毕,人们开始放风筝。
  有柬埔寨人民根据物体和动物的形象,制造出多种多样的风筝。柬埔寨的风筝造型丰富多彩,造型很多,例如:帕侬风筝、菜碟风筝、阳伞风筝、小鸡风筝、鹰风筝、宫灯风筝、荷包风筝、母子风筝、桶形风筝、花形风筝、龙风筝、青蛙风筝、蝙蝠风筝、蜻蜓风筝、燕子风筝、葫芦风筝等等。有一种超级风筝,长达五六十米,需要两三个人合作放飞,飞行高度有几百米。它的前端装有一个弓形发声器,弓弦用薄竹片或藤片做成。风吹弓弦,可发出四种或七种悦耳动听的响声,能传出两三公里远。据说这是为四言诗与七言诗伴奏用的。如果弓弦做不好,那在天空回响的尖细的声音就像鬼哭魔叫,令人毛骨悚然。按照传统观念,如果高级风筝的线断了,落到谁家的房子上,就象征一种灾祸降临,那户人家必须请七座寺庙的和尚来诵经,借以除灾驱祸。放风筝者也往往怕人家追究责任而逃离家园。还有一种叫做“夜行灯”的风筝,有的是长方体,有的是圆柱体。夜晚,人们用布条蘸上油,拴在风筝里面,放飞前点燃布条。无数只“夜行灯”飞翔在空中,如繁星闪烁,令人眼花缭乱。
  风筝节的活动除了放风筝外,还有“斗风筝”。“斗风筝”是一种很有趣的游戏。人们在风筝线上粘些碎玻璃碴,斗风筝者千方百计用自己的线挂住别人的线,然后用力猛拉,把别人的风筝线弄断,被弄断线者为败。另一种角斗的方法是,在风筝的前端装上一个尖尖的竹喙,用它去啄破别人的风筝纸,被啄破纸而风筝落地者则认输。
  风筝节是柬埔寨热闹的节日,人们往往玩到深夜才尽欢而散。
  但从1970年朗诺政变后,人们就再也看不到放风筝仪式的热闹场面了。一直到1994年,柬埔寨的风筝节才得以恢复。那年的风筝节由柬文化部于12月21日至23日在金边金宝殿酒店旁边的绿草地上隆重举行。风筝节的前两天是由各个单位自由放飞,第三天举行风筝比赛。参加比赛的选手来自金边市和八个省份。正式比赛结束后,人们就地买风筝,自由放飞。在历时三天的放风筝活动中,人们沉浸在无比欢乐的气氛中。
御耕节
  御耕节是柬埔寨王国的传统节日,于每年佛历六月下弦初四(一般在公历5月)举行。根据的习惯,在国王主持举行御耕节仪式之前,农民是不得开犁耕种的,即使误了农时也不敢轻举妄动。

  从前,都是由国王亲自在圣田扶犁主持御耕节仪式。当然,举行仪式的犁铧并不真正插进土里,只是扶着犁象征性地走一下。到了安东国王(1841-1860年)时期,国王就不亲自扶犁了,御耕节时国王的一切活动都由农业大臣代替,称为“御耕王”。同时有一人扮作仙女跟在犁田队伍后面撒种。这个仙女被称为“麦霍”(意为“南方之母”),由“御耕王”的夫人代理。

  从1963年开始,每年的御耕节都由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亲自扶犁。而“麦霍”的角色则交给了他的女儿担当。1970年西哈努克亲王被朗诺推翻后,御耕节活动曾一度停止,1994年才又重新恢复。近几年来,“御耕王”分别由王族人员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担任,例如西哈努克国王之子拉那列亲王和尤瓦那亲王、国会主席谢辛等都曾充当过“御耕王”的角色,而“麦霍”也就分别由他们的夫人担任。
  有关部门在节前一个星期就开始四处奔忙,物色“神牛”,神牛要挑选健壮的三对公牛充当,同时准备好三张耕犁,每对神牛拉一张犁。柬埔寨农民使用的犁只有一个手扶柄,而御耕节用的犁为双柄。节目当天,国家文武大臣、各国驻柬埔寨使节及外宾都应邀在检阅台就座。全国放假一天,以示庆祝。
  按照宗教传统,六月下弦初一傍晚,筹备御耕节仪式的圣贤“巴古”祭典土地神,请求土地神赐予“圣田”。“圣田”通常选在金边王宫北面、国家博物馆东面的王家田。初二初三的傍晚,在“圣田”里举行祭火仪式。为了这一仪式,能工巧匠们在圣田周围搭起五个颜色鲜丽、光彩夺目的圆形亭子,每个亭内供放一尊佛像,每尊佛像前堆一个三层的小土山,土山顶中央挖一个长、宽、深各22厘米的四方形小坑,坑的四壁涂上鲜牛粪,坑内放着9根长约15厘米的干柴。
  仪式开始,“御耕王”点燃干柴,僧侣诵经祷告,欢乐的人们围绕土山,用吉祥树叶蘸着蜂蜜和油,往火坑里洒,同时把牛奶或牛油慢慢往里倒,以乞求神灵保佑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这种祭火仪式起源于一种古老的印度风俗。
  六月下弦初四,人们簇拥着“御耕王”和“麦霍”到“圣田”西北角的圆亭子里祭拜湿婆神像,“巴古”吹三遍海螺,表示御耕节仪式正式开始,“御耕王”扶犁出发。中间一张犁由“御耕王”扶持,走在中间,前后两张犁由两名政府官员掌握。在第三张犁的后面,“麦霍”和一群身穿民族服装的少女把最优良的稻种向左右撒播,口中念念有词,祈祷农业丰收。每耕作一圈,“巴古”便吹海螺为号。绕场三圈后,耕作仪式即告结束。然后,犁田队伍走到东面供奉毗湿奴的亭子,把披红挂绿的神牛从犁上解下来。
  在东面亭子前面并排放着七个银盘,分别盛着七种食物,即稻谷、青豆、玉米、芝麻、鲜草、水和酒。御师婆罗门将圣水洒在“御耕王”驾驭的两头神牛头上。祈求神牛带来好兆头,然后放开它们去任意挑选银盘里的食物,根据牛吃的食物来预卜一年的吉凶。
  如果神牛吃稻谷、青豆、玉米、芝麻,就预兆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哪种粮食被吃得多,便预示着那种庄稼就会获得丰收,吃得少则收成少;神牛吃鲜草,预兆谷米欠收,甚至发生饥荒;神牛喝水预兆发生水灾;神牛喝酒预兆发生战争,匪盗横行。
      
亡人节
1、亡人节的传说
  从前有许多商人搭乘500只帆船,从海路出发去做买卖。当来到一个小岛的时候,太阳已经下山,要继续赶路已来不及,大家只好停泊在小岛边过夜。这是一个偏僻无人的海岛,午夜时经常有很多饿鬼在此徘徊觅食。见到有白白胖胖的商人在船上睡觉,饿鬼们高兴极了。他们马上冲上船去想把这百年罕见的美食全都捉住,一部分献给鬼王,剩下的就大家分享,饱食一顿。饿鬼们的说话声惊醒了睡梦中的商人们,大家都害怕得大哭起来。但无论如何哀求,饿鬼都不答应。
  在这漆黑如墨的午夜里,绝望的商人们束手无策。那时,一位聪明的商人急中生智,他想:“说也是死,不说也是死,我不妨和饿鬼们争论几句再死,也免得做一个冤死鬼。”于是他大胆地向鬼王说道:“请您把我们放回去吧,我们的老父、老母、妻子、儿女都在等着我们回去,您吃了我们,就等于杀死了我们全家,因为我们是出来做点生意回去养活全家的。请您可怜可怜我们吧。”鬼王听了这一番话,心里受到感动,禁不住的说出了真心话:“你们知道,我们是无依无靠的饿鬼。几百年都没有一个人来祭拜我们,给我们饭吃,只好在这偏僻的荒岛上徘徊觅食。如果把你们放回去,不晓得何时才能充饥一次,所以我们还是不好意思了。”商人恳求道:“请放我们回去吧,我们承诺,一辈子年年向您供给食品,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下去。您如果现在把我们吃了,只能饱得一时而已,以后您还是要挨饿的。请您想想看,您是现在把我们吃掉好呢,还是我们祖祖辈辈年年向您供给膳食好呢?”
  饿鬼们听了商人的话,思考了许久,才同意放商人们回家。鬼王吩咐道:“一到北风吹起时,我们就到你们那里去接受供品,不用麻烦你们送过来。你们还要编制船只,放上各种粮食、稻谷、爆米花、豆子、芝麻、椰子、扁米、香蕉等等随水漂浮来供给我们。”听到鬼王这么说,商人们欢天喜地地开船离开小岛返回家乡去了。
  回到家乡,商人们把所遇到的事情告诉了各自的家人。其后,在每年佛历十月下弦一日至下弦十五日北风吹起时,大家就按照承诺向前来觅食的鬼魂祭供,并编制小船,将糕点、粮食、稻谷、果品等等,放到河面上漂浮,让北风吹送去供给饿鬼,年年如此,世代相传,遂成为一个传统的节日,这就是“亡人节”。
2、民间的亡人节的活动
  在亡人节的15天中,每天早上4点钟左右,善男信女们便拿着捏成一小团一小团的糯米饭、糕点、香蕉、蜡烛等等,放在盘中,聚集在佛寺大堂,双手合十,听僧侣诵经。这时所诵的经不是平时的祈福经,而是声音拖得长长的招魂经。这种经,在接近黎明的寂静夜空里,听起来分外悲戚凄凉。
  当僧侣诵招魂经约1小时后,佛寺中的居士便拿着一面大铜锣,在门口宣布祭祀开始,同时一再叮嘱,一定要把糯米饭团等食物抛在佛殿外面的地上,否则阴间的鬼魂是吃不到的。因为每间佛殿在建成后都已经施了法术,阴间的鬼魂身上充满妖气,进不了佛殿的大门。
  接着,居士当当当地敲着大铜锣在前面开路,后面跟着长长的祭祀队伍,每个人手上都举着一个装满糯米饭、果品等食物的盘子,还点着香和蜡烛,烛光在夜空里一闪一闪,跟着人流移动,一团团的糯米饭也跟着当当的铜锣声撒落到地上,大家围绕佛殿走3圈,居士才站在寺院大门的出口,宣布祭祀仪式结束。这时,所有善男信女也把盘中的糯米饭团等抛撒完了,大家沿着寺院的出口慢慢散开,地上留下一团团白色的糯米饭、果品等。
  有一部分老人并不回家,留在寺中与僧侣一起诵经。在亡人节期间,许多佛寺附近的善男信女和村民,都会自动地组织起来,每个家庭向佛寺捐一些钱,并轮流到佛寺中守夜,以便第二天一早起来做早餐,安排人们送来的各种祭品和安排诵完早经的僧侣和尼姑进膳。
  每天上午,善男信女成群结队地拿着饭菜到佛寺中去向僧侣布施。在首都金边是这样,在全国大小村镇也是这样,每间佛寺中人群几乎天天爆满。有条件的,天天都会拿饭菜到佛寺中去,有的人甚至一个上午可以到三四间佛寺去布施;没有条件的,15天中只能去一两次或一两间佛寺。按照高棉民族传统的说法,就是去的佛寺越多,所积的功德也就越多。善男信女们拿到佛寺中的饭菜很多,佛寺中的居士和尼姑,便把这些饭菜分类倒进大碗或盆中,一部分拿去敬奉僧侣,余下的等僧侣诵经后,便一起共进午膳。这些活动,都必须在中午12点之前完成,因为柬埔寨的僧侣每天只吃早餐和午餐,一过了中午12点,便不能再吃食品,而只能喝茶和糖水。
  上述布施和祭拜、诵经等活动,亡人节期间天天如此进行。到了第14天,很多家庭,特别是在农村,都要包粽子。这些粽子,一部分送给亲友,一部分拿到佛寺中去祭拜,让僧侣诵经祈福,使自己死去的亲人能早日脱离苦海。
  包粽子后的第二天,也是亡人节最重要的一天。这一天,几乎所有的人都聚集到佛寺中去布施,寺中的饭菜比平日多出好几倍。寺中膳堂和各个树荫、角落都挤满了人,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共进午餐,热闹非凡。
  节日最后一天,除了在佛寺中诵经和布施外,晚上人们还在家中祭拜。   
3、王宫里的亡人节
  在王宫里,国王也遵照传统举行亡人节仪式。但王宫的仪式是从佛历十月下弦十一日开始进行,王宫的仪式要比民间隆重得多。
  王宫举行亡人节仪式第一天,高僧们在狄卫威尼财宫诵经。第二天,高僧们必须在凌晨4点钟之前到达王宫,以便诵经至早上10点,然后由长老安排僧侣们进食。佛历十月下弦十三日,即节日的第三天下午,高僧为已故国王,特别是最后驾崩的五位国王,即安东国王、诺罗敦国王、西索瓦国王、莫尼旺国王和苏拉马里特国王诵经,直至翌日凌晨。进入第四天,王族成员与文武官员举行仪式,恭请高僧诵经,祈求已故国王的灵魂得到解脱,早登极乐世界。在高僧诵经之时,人们拿线分给各位诵经高僧,把丝线尾端放在僧王面前一瓢符咒水中,另一端放在先王骨灰塔四周。
  然后,国王手执鲜花,敬奉在先王塑像前。王族成员以及文武百官,随后向先王塑像献花,接着由一组婆罗门教法师向先王诵祝福经,王宫官员进宫祭拜先王,祝各位先王在仙界享福。晚上9时,国王再次与王族、王子、王孙及文武百官一起举行超度亡人仪式。
  最后,国王点燃摆放在先王塑像前的一对蜡烛,9名婆罗门教法师开始诵经,接着倒出盛在海螺壳里的水替国王洗手洗足,然后国王亲自把柏叶放在先王塑像的左耳上,以表示平安。王宫长老祈求先王保佑国王和全体柬埔寨人民生活幸福。
  佛历十一月上弦一日是送鬼日。早上天不亮,人们就摸黑走到河边,在用香蕉树编成的小船上放上饭菜、糕点、水果、盐、米、五谷等等,把小船放在河面上,让它随波逐流而去,跪送鬼魂乘此船返回阴间。亡人节仪式到此结束。
送水节
  每年佛历十二月十五日(公历11月)月圆时,柬埔寨人民都要隆重庆祝自己的传统节日——送水节。柬埔寨首都金边市位于湄公河、洞里萨河和巴萨河交界处。每年公历5月,柬埔寨进入雨季,湄公河水沿着洞里萨河倒灌入洞里萨湖,使湖面迅速扩大10倍,大量鱼虾在湖内繁殖起来,使洞里萨湖成为一个天然鱼仓;同时,雨水给农民播种、插秧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农民开始紧张的农田劳作。到公历11月,柬埔寨进入旱季,洞里萨湖水开始回流入湄公河,最后注入大海。这时,洞里萨湖里的鱼已经长大,柬埔寨进入捕鱼季节;同时,水稻也已成熟,农民准备开镰收割。为了感谢河水给人民带来的巨大利益,柬埔寨人民从古代就有了举办送水节的传统习惯,恭恭敬敬地把给他们带来丰收的河水送归大海,迎接收获季节的到来。
  关于送水节的来历,还有一种说法:公元12世纪吴哥时代是柬埔寨最繁荣昌盛的时期。公元1177-1181年,柬埔寨国王耶跋摩七世亲自率领海军出战,打败了占婆军队,大获全胜,凯旋还朝。在吴哥古迹的浮雕中,便有耶跋摩七世国王屹立船头,高举王剑,英勇指挥战船向敌人冲锋的图案。从那时起,人民为了纪念海军的伟大胜利,每年在打败敌人的那一天举行龙舟赛。今日的龙舟赛,每只船头都有一长者,挥舞木棒,指挥划手,同心协力,奋勇当先,便是模仿古代战船进行水战的姿态。
  送水节是柬埔寨的重要节日之一,要在金边市举行3天庆祝活动。第一天举行龙舟赛开幕式和初赛;第二天白天继续比赛,晚上拜月和吃扁米(把糯米炒熟后舂扁做成的一种食品);第三天是最热闹的一天,白天举行龙舟赛决赛和发奖仪式,晚上是放水灯活动。这3天都燃放焰火,每天3次,每次15-20分钟。送水节期间全国放假,丰富多采的节目让柬埔寨人大饱眼福。各地喜欢热闹的人们,在节日前一天就携儿带女来到金边市。他们把带来的席子铺在草地上,就成了临时的家。一家人在首都玩个够。他们到公园参观游览,逛商场购物,当然最主要的活动是观看赛龙舟。他们饿了,可随时品尝各种风味小吃,卖食品的比比皆是,有柬埔寨民族风味的,也有来自邻国越南、泰国和中国等国的食品,也让柬埔寨人大饱口福。
  为了过好节日,柬埔寨政府提前两三个月就开始做准备,成立送水节组织委员会。首先在各省、市组织龙舟比赛,选出精英参加送水节期间在金边举行的全国大赛。金边市被装点一新,到处挂着国旗、彩旗和庆祝节日的标语。人们都穿上节目盛装,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欢快气氛。
  吴哥龙舟赛
  水灯船之一
  水灯船之二
  金边龙舟赛

基 本 礼 仪
服饰礼仪
  由于地处热带,柬埔寨人的服装很单薄。他们的民族便服是,男子穿直领多扣上衣,天气热时则不穿上衣,只穿“纱笼”或“山朴”。“纱笼”是由数尺印有各种美丽图案的布两边缝合,围系腰间,状似裙子。“山朴”是用长条布,不加缝合,从腰中往下缠绕至小腿,再从胯下穿过,在背后紧束于腰部,剩余部分伸出如鱼尾。妇女的便服上衣多为丝质圆领对襟短袖衫,下衣也穿“纱笼”或“山朴”,通常她们在腰间还要缠一条图案优美的长布巾。
仪态礼仪
  柬埔寨人认为左手是不洁的,用左手仁慈东西或食物是不懂礼貌的表现。他们还认为头是人的神圣部位,因此别人不能触摸他们的头部,是不能随意抚摸小孩的头。在柬埔寨的一些舞蹈中,常用手势来表达特定的意思,如五指并拢伸直表示“胜利”;五指攥成拳头表示“不满”和“愤怒”;四指并拢,拇指弯向掌心,表示“惊奇”、“忧伤”。   
相见礼仪
  柬埔寨人姓在前,名在后。贵族与平民的姓名有所不同:贵族一般承继父姓,平民一般以父名为姓;贵族起名很有讲究,往往寓意深刻,平民名字多数是随便叫起来的,没有什么含义。柬埔寨人通常不称呼姓,只称呼名,并在名字前加一个冠词,以示性别、长幼、尊卑之别。如“召”意为孙儿;“阿”意为小孩;“达”意为爷爷;“宁”意为姑娘;“洛克”意为先生等。   
  合十礼是柬埔寨最常见的一种相见礼仪。行礼时,要根据对象把握好掌尖的高度,如女子向父母,孙儿向祖父母,学生向教师,应将合十的掌尖举到眼眉;政府官员下级向上级行礼时,应举到口部;地位相等者行礼时,应举到鼻尖。在向王室或商僧行礼时,还需下蹲或跪拜。在农村,人们只行合十礼;在城市,现在也有行握手礼的。
餐饮礼仪
  柬埔寨人以大米为主食,他们因多信奉佛教,忌杀生,所以不大食动物肉,而喜食素菜,但逢年过节,他们的餐桌上还是不鱼有肉,菜肴十分丰富。他们偏爱辣、甜、酸的味道,辣椒、葱、姜、大蒜是不可缺少的调料。他们很欣赏我国的广东菜和云南菜。饮酒较普遍,水果亦可作下酒物。他们饭后有漱口的习惯。
喜丧礼仪
  柬埔寨地处热带,男女发育较早,一般女子16岁左右,男子20岁左右结婚。举行婚礼前,男女双方要打扮得漂漂亮亮,在双方父母和两个证婚人陪同下,到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结婚登记,领取结婚证书。按照当地习俗,全部婚礼都是在女方家举行,婚后丈夫一般随妻定居,类似中国的招赘。传统的婚礼通常要举行三天;第一天为“入棚日”,即女方家搭盖新郎棚、迎宾棚和饮事棚,让新郎在婚礼前住进新郎棚;第二天为“正日”,包括祭祖仪式、理发仪式等;第三天为“拜堂日”,仪式通常由一位善择“良辰吉日”的老人主持。现在,婚礼通常从简,城镇居民和知识分子家庭多采用现代婚礼形式,根据自已的意愿举行各式各样的文明婚礼。
  在柬埔寨,一年中的节日很多,有新年节、送水节、风筝节、斋僧节、雨季安居节等,其中的送水节是柬埔寨最盛大而隆重的传统节日,在每年佛历十二月月圆时边疆庆祝三天。送水是为庆祝雨季结束,河水消退而设。湄公河在雨季上涨泛滥,但也带来大量肥沃的淤泥,对农业生产是有利的。因此,当河水消退之际,人们以喜悦的心情对带来恩惠的河水表示感谢。柬埔寨人死后葬法有天葬、水葬、火葬、土葬等,现在主要采用火葬。人死后,家人通常在房前插一两面鳄鱼旗,表明家中死人。送葬时亲友一律穿白孝服,火葬时间一般安排在晚上。火葬三天后,子孙取回骨灰盒放在家中供奉,或在寺院里建骨灰塔埋葬。
商务礼仪
  柬埔寨的出口商品,稻米、橡胶、玉米三项始终居前三位,其它出口商品还有胡椒、木棉、树糖、杂豆、木材等;进口商品有五金制品、机器及电器、汽车、棉布、水泥、钢铁等。在柬埔寨从事商务活动时需注意,有些柬埔寨人忌讳在星期一卖出东西,也忌讳别人借钱,但在这天买到东西则认为是吉利的。
旅游礼仪
  柬埔寨的最佳旅游季节是每年的12月至第二年2月。国内交通以公路和内河航运为主,有一个以金边为中心、联结全国各地的公路网。柬埔寨人十分虔诚地信奉佛教,不仅僧侣神圣不可侵犯,而且不允许他人对他们的宗教习俗说三道四,否则会被认为“罪孽深重”。   在旅游期间,如到当地人家中作客,忌把鞋子带入门内。农村的房屋多为高脚式竹木结构,地板离地面约两米,用扶梯上下。客人上梯前应先将鞋脱掉放在梯下,否则是不礼貌的。
主要禁忌
  柬埔寨人认为黄牛和水牛都受到守护动物的神灵的保护,一旦伤害它们,便会受到生病的报应。星期六是鬼魂妖魔喜欢的日子,是不吉利的,在这一天办事或外出均要小心。一家人如同住一间寝室,孩子们睡的地方不能高于父母的床铺。他们忌讳把裤子悬挂在别人的头上方。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高级
siment 发表于 2010-6-30 04:25:22 | 阅读全部
民 风 民 俗

姓名与称谓

  柬埔寨人姓在前名在后。贵族一般继承父姓,平民一般以父名为为姓,也有以祖父名为姓的。柬埔寨人名字音节的多寡也表示地位的尊卑,平民多为单音节,贵族名字比较长。柬埔寨人通常不称呼姓,而习惯于直呼其名,并在名字前面加一个区分性别、长幼、尊卑的词。比如:一个名叫恩的男子,祖父辈称之为“召恩”(召意为孙儿);叔伯辈叫他“克梅恩”(意为侄儿);同辈叫他“邦恩”(邦意为兄长)。对于女子“新”,长辈叫她“宁新”(宁意为姑娘);同辈则叫她 “邦新”(邦意为姐姐)。对上了年纪的人,是男子就尊称为“达恩”(达意为爷爷),“欧姆恩”(欧姆意为大伯)或“布恩”(布意为叔叔);是女子则尊称为 “耶依新”(耶意为奶奶),“欧姆新”(欧姆意为大妈)或“铭新”(铭意为姑、姨)。

民俗风情

  柬埔寨人民的衣着单薄、较朴素。民族传统服装主要有:纱笼,是柬埔寨人的传统便服,只在家中穿,用丝绸、方格布或印花布做成,将布料缝成一个筒形,穿时把纱笼筒叠成两层;筒裙,可在公开场合穿;紧身衣,水布,是柬人必备之物,可围脖子,还可缠头或系腰间当汗巾,现常作礼物送给贵宾。一般穿妥协,不带帽。

  柬埔寨人以大米为主食,以鱼虾为主要副食,喜吃富有刺激性味道的蔬菜,如生辣椒、葱、姜等,还喜食生菜、生肉和腌鱼酱。现代的饮食方式有很大变化,喜爱中国菜、越南菜和西式菜。

  柬埔寨人的传统住房多为竹木结构的高脚式房屋,离地二米左右,上面住人,下面存放农具和停放车辆。房屋多为坐西向东,四周种植各类热带奇花异草。首都金边的建筑物具有多种风格,城中的寺庙全是古老的吴哥式建筑,较为现代的住宅和办公楼则多是法国式的。

  柬婚俗是男子“嫁”到女方家。婚礼的全部仪式都在女方家中进行,婚礼由村中最有声望的老者主持。

  柬埔寨人注意礼节礼貌。最普通的理解是合十礼,即双手合掌于胸前,稍微俯首,指尖的高度视对方身份而定,对国王、王室成员、僧侣还行下蹲或跪拜礼。社交场合也流行握手礼,但男女间仍以行合十礼为宜。

婚姻习俗

  埔寨地处热带,男女都成熟较早,一般女子十五六岁、男子二十左右就要结婚,否则会为世俗所轻视。柬埔寨人认为,结婚是男女双方依照法律相互结合的一种隆重的约定,不能任意中止这种结合。柬埔寨的婚姻习俗,有一些独特的仪式。

一、女青年的“蔽日仪式”

  当女孩子到了结婚年龄时,父母就要把她关在房间里,不让见阳光,到了规定日期才能出门,这段时间称为“蔽日期”。按照家庭的贫富程度,蔽日期可规定为三个月、六个月或一年。蔽日期开始时,女青年的父母要请僧侣来诵经祝福。女青年在蔽日期间,任何男人都不能见她,即使是父亲和亲兄弟也不例外,吃饭、睡觉、洗澡都在房间里。菜肴用花生、芝麻酱、椰子、蘑菇等做成,不能吃鱼、肉等。蔽日期结束后,父母才允许女儿找对象结婚。

二、求婚

  如果一位男青年的父母看中了哪家的姑娘,就设法了解姑娘的生辰八字,并请算命先生算一算双方生辰八字是否相宜,如果合适,便托媒人去向女家求婚。女方也积极调查男家情况,经过认真考虑后,如果觉得合适,就把亲事答应下来。

三、送聘礼

  女方同意后,男方要给女方送聘礼。根据男方家庭的经济条件,聘礼分为小礼、中礼、大礼三种。一般聘礼有衣服、金银首饰、蔬菜、水果、鸡、鸭、鱼、肉、酒等,由男方亲族的妇女用托盘端着,列队送往女家。聘礼被女家接受,就算订了婚。

四、登记

  举行婚礼前,男女双方打扮得漂漂亮亮,在双方父母和两个证婚人陪伴下,到街委员会或乡政府进行结婚登记,向登记处官员宣布情愿结为夫妇,领取结婚征书,以得到法律的承认。

五、婚礼

  柬埔寨的习俗是男子“嫁”到女家。据说,古时候,柬埔寨也是男娶女嫁,那时人们把妻子当作奴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妇女地位的提高,人们认为女子嫁到男家,是贬低了妇女的权利,因此改为男到女家。婚礼的全部仪式都在女方家中举行。

  按照传统风俗,柬埔寨的婚礼要连续举行三天,第一天叫“入棚日”,第二天是“正日”,第三天为“拜堂日”。

  “入棚日”的上午,男方的长辈要到女方家中筹建三座大棚:新郎棚、迎宾棚、炊事棚。建好以后,男方家请来乐队演奏“送郎曲”,新郎在其父母的陪同下,带着席子、被褥和其他结婚用品,来到女方家中,住进新郎棚,这就叫做“入棚”。

  “正日”是婚礼最重要的一天。清晨,男女双方的亲朋好友都应邀前来欢聚一堂,首先,新娘的父母把长辈们请到堂屋里举行“祭祖仪式”。下午4点,举行“理发仪式”。理发仪式结束后,要请四五位僧侣为新郎新娘举行约半小时的“诵御祸经仪式”。在一片肃穆的气氛中,新郎新娘双手合十,并肩跪在僧侣面前,僧侣们不紧不慢地念诵经文,向新郎新娘祝福。接着,举行结婚喜宴。新郎新娘穿着整洁的礼服,站在迎宾棚的入口处,迎接陆续到来的客人,宴会举行期间,民族乐队演奏各种优美动听的民间乐曲。宴会即将结束时,新郎新娘到各桌向宾客敬烟,新娘递烟,新郎点火。此时,宾客要推选一名代表讲话,向新婚夫妇祝福。每位客人都要向新婚夫妇赠送贺金。午夜12点,还要举行“拴线仪式”。新郎新娘双手合十,双方父母和长辈把两三根丝线缠绕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表示把两颗纯真的心和两个家族紧紧地联结在一起。

  “拜堂日”是婚礼的最后一天。当晨曦初露时,一位“良辰吉日老人”请新郎到摆好祭品的拜堂处,而新娘则藏在帷幕后面。这时,乐队开始演奏“拜堂曲”。一位歌手唱起古老的歌曲:“姑娘啊,请打开帷幕,拉着我的手,良辰吉日已经到来……”唱完,新娘在三四位伴娘的陪同下,从帷幕后面慢慢地走出来,与新郎并肩而坐,一起叩拜。

  拜堂仪式后,歌手唱起“收席歌”,唱完,歌手把地上铺的那张席子卷起来,走来走去,高声叫卖,新郎新娘用一点钱把席子“买下”,抬进洞房,众宾客陆续退出,婚礼到此结束。

斗鸡习俗

  斗鸡是柬埔寨人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柬埔寨人民历史上曾有斗象、斗牛、斗鸡、斗鱼等娱乐传统,如今斗鸡仍然是很多人喜爱的一项活动,也有人以此赌输赢。人们用自己平日精心培养、训练的公鸡参战,并用钱或稻谷、大米等物作为赌注,旁边围观的人认为哪一只鸡有望获胜,便将赌注押在那只鸡上,押对则赢,押不对则输。

  斗鸡分场次,有时规定5分钟一场,有时以一枝香燃烧掉1/3或1/2的时间为一场。斗鸡的场面非常惨烈,两只公鸡互相啄咬撕打,直斗得鸡毛四散,血肉横飞。观看的人兴高采烈,呼叫加油。一场结束时,鸡的主人抱着自己的鸡暂时离开斗场,给它擦血、淋水、吹风降温,使其恢复体力,以继续战斗。直至一方的鸡因受伤或力尽而不能再继续斗、逃离战场,整个战斗才算结束。斗败的一方赔了赌注又伤了鸡,不免垂头丧气;得胜的一方则抱着自己骄傲的斗士,面带喜色,凯旋而归。  

柬埔寨少女必须学会吸烟

  腊省少数民族是不能离开烟斗的,他们每人一支烟斗,成天放在口中。因此,当子女长到六七岁时,父母就为他们准备好了烟斗,开始教他们吸烟,讲吸烟的好处。他们认为,吸烟可以使孩子懂得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苦辣酸甜的滋味,尤其是烈烟能使人提神,在茫茫的森林中行路不管多远都会脑子清醒,不会迷路。

  如果这时孩子们不喜欢吸烟,父母也不太勉强,因为他们还实在太小;但到十五六岁时,就一定要强迫他们学会吸烟。特别是少女,如果不会吸烟,就被认为不漂亮;被认为是伤风败俗,像树叶上的害虫一样,是一个下贱的、令人讨厌的、一辈子嫁不出去的女人,会遭到人们的唾弃和谩骂,甚至会被驱逐出村庄。因此,无论多么难受,姑娘们也要横下一条心,努力学会吸烟。

  烟斗是用一种孔小的竹杆制成,长1拃左右,杆粗如小手指,烟斗口直径1指节长。目前,这个省的加莱、格楞、东奔、波鲁等民族除了用烟斗外,还用废旧报纸卷烟,因为市场上的旧报纸又便宜又多,可随时买来卷烟抽。也有一部分人喜欢用“桑该”树叶卷烟,这种树叶有清香味,人们非常喜欢。

丧葬习俗

  按照柬埔寨民间的传统习惯,人逝世后,通常进行火葬,而且要举行各种仪式。

  病人临终前,亲属们点燃一对称为“千古烛”的短粗白烛,为病人送终。村里的居士事先准备好灵幡、槟榔、稻谷等物品,亲戚朋友们则准备好一个供奉佛像的地方,并做好供品。人死后,亲属们便在房前插上一两面鳄鱼形状的旗帜,表示家中死了人。人们在死者头部的上方悬挂起一面用半米白布做成的灵幡,并用棉线把灵幡和佛像或佛发舍利塔像连接起来。在死者的头前、肩膀两侧和脚的两旁,各点燃一支蜡烛;在死者的脚前,放一箩筐稻谷,上摆两米半白布、一个硬币和一串熟香蕉,并点燃一盏油灯放置在稻谷上。

  为了表示尽最后一次孝心,子孙们要在入殓前为死者沐浴。他们把尸体擦洗干净,梳理好头发,在身上涂上香水,然后用白布包裹起来,再用2米白布斜披在右肩,在脖子、手腕和脚腕上挂上殓绳,用殓布盖住尸体。人们把一枚硬币放进死者的口中,用1拃见方的白布盖在脸上,这才抬起尸体入殓。在棺材前,摆放死者的遗像,并用花圈装饰起来。如果须要等待在远方的亲人而在家中停灵时,就请僧侣来家中诵经,每天早晨和中午要向僧侣布施斋饭。

  入殓以后,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护送灵柩前往建在寺院里的火葬场。灵柩放在手推灵车上,由4名火葬工推着缓缓地行进,4位僧侣走在灵车的四角,居士手持灵幡紧随其后。死者的亲属们身穿白色孝服,手拿香、烛、花等,孝子头上拴着茅草,茅草与灵柩相连。他们悲伤地低垂着头,跟随灵车向前移动。

  到达火葬场后,送葬的人们抬着棺材绕火葬场环行3周,然后把灵枢头朝西放下。居士打开棺材,揭开殓布和盖脸布,剪断殓绳,请僧侣诵经。这是亲属们向死者遗体告别的时刻。儿孙们把鲜花、香烛放在死者的身上。居士整理好尸体后,每个人点燃一支火把。4名火葬工在灵柩周围绕行3圈,开始点火焚尸。这时,僧侣要为孝子(或由其亲属代替)进行“火前剃度”,火葬仪式结束后即可还俗。

  尸体焚烧五六个小时以后,居士拿着盛满“金三坡树水”的钵盂,火葬工每人端一罐水,绕焚尸处转3圈后,洒水灭火。接着,火葬工向炭灰堆上撒稻谷、花生、芝麻,象征给死者赋予新的生命。此后,还要举行3次“成形仪式”。第一次,居士用锄头把炭灰堆成头朝东的人形,问火葬工:“好不好?”火葬工回答说:“不好。”第二次堆成头朝西的人形,再问一遍,回答说,“不太好。”第三次又堆成头朝东的人形,火葬工们齐声说:“好了!”人们便拿来一片香蕉叶把人形盖住,并拿一块长2米半的白布盖在香蕉叶上面。这时,僧侣或居士拉着盖布开始念超度经。

  念经完毕,亲属们掀开香蕉叶,从灰堆里捡拾骨骸,并用蒌叶水、三坡树水和嫩椰子水清洗干净。如果有人捡到硬币或牙齿,就把它作为死者最后的礼物永远保存起来。人们把清洗干净的骨骸装进骨灰盒,供放在佛像前。夜间,僧侣们诵御祸经。三日后把骨灰盒取回家中供奉,有钱人家则在寺院里建骨灰塔埋葬。
  除火葬外,柬埔寨还有土葬或水葬,历史上也曾有过鸟葬的记载。
宗 教 信 仰

小乘佛教

  小乘佛教是柬埔寨的国教,高棉族人绝大部分笃信佛教。占族人则大多数信伊斯兰教。越人、越侨信奉天主教。华人、华侨信多神教。

婆罗门教 

  公元1世纪,婆罗门教传入柬埔寨。9世纪后,柬最高统治者把对婆罗门教的信仰和帝王崇拜结合起来,创立了一种“王权神授”的神王思想,婆罗门教进入全盛时期。到14世纪后婆罗门教走向衰落。但至今它仍在柬埔寨现实生活中留有痕迹。国王登基仪式,由婆罗门高僧(尊称国师)主持;象征王权的王冠、宝剑、罗伞、金鞋等由国师保管。

佛教

  佛教传入柬埔寨的时间跟婆罗门教相比大致同时或稍后。当时在人民中传播开来的首先是大乘佛教。13世纪以后,小乘佛教逐渐取代大乘佛教的地位。

  公元13世纪,小乘佛教从暹罗传入柬埔寨,小乘佛教崇尚俭朴,宣传“生死轮回”、“自我解脱”,因而很快在饱经劳役和战火的柬埔寨民众中传播开来。14世纪,小乘佛教被奉为国教,并且长兴至今。

  柬埔寨小乘佛教分为两派:一派是摩哈尼加派,又称大群派。另一派是塔玛育特派,又称追随教规派。两派都设有全国佛教会。国家元首是两派佛教会的最高领袖,但其职权只是保卫宗教。在传道方面,两派有自己宗教上的领袖僧王。僧王由国王任命。两派僧王彼此独立,分管自己属下的僧众。

  柬埔寨男性佛教徒,上至国王,下至平民,一生中都要出家剃度当和尚,一次少则数日,多可终生为僧。社会将出家当和尚当作一件大喜事。剃度是判断人品的重要标准,剃度当过和尚的人,还俗之后求婚就业等都有优越性。
  柬埔寨寺院历来既是宗教活动的中心,又是文化艺术的中心。僧侣们向人们传播佛教思想,也负责教儿童识字和学文化,还宣传卫生常识,为此僧侣备受敬重。
文 化

文学艺术

  柬埔寨文学分为五种:石碑文学、佛教文学、民间故事、小说与戏剧、诗歌。吴哥王朝建立后,柬文学得到进一步发展,留存下来的成千块石碑上,刻录了许多诗歌,内容多为歌颂神灵、赞美国王和预测未来的。12世纪中叶,出现了宗教文学,内容主要是婆罗门教和大乘佛教中的宗教深化。其中许多故事被编成戏剧和舞蹈,列为传统剧目。吴哥王朝后,宣扬小乘佛教、主张行善,以因果报应为题材的民间文学占了优势。故事主人公多为敢于反抗封建压迫的普通农民。同时,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宫廷作家,他们的作品有的颂扬国王,有的反映人民生活。在沦为法国保护国期间,柬民族文学遭到摧残。随着西方文化的渗入,柬文学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使用白话文和反映现实生活的现代小说。1953年独立后,文学得到迅速发展。小说、诗歌数量增多,而且戏剧、报告文学、文艺理论等作品不断涌现。较有影响的作家和作品有海索帕的《蒙面大盗》、奥波的《金箭》、林根的《望月》、罗韦特的《海韦城》等。70年代,创作了一批反映人民抗美救国的作品,如小说《妈妈的牺牲》、《达姆彭的红心》等。

  音乐在柬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不管是在各种庆典和宴会上,还是在娱乐场所,都离不开演唱和音乐。民族音乐主要有三种形式:交响乐是轻音乐,一般为戏剧伴奏;宾柏乐节奏较快,一般为舞蹈伴奏;高棉乐是一种非常欢快的音乐,一般在庆典或婚礼等喜庆的日子里演奏。

  柬舞蹈分古典舞和民间舞两类。前者是通过舞蹈动作和歌唱来表演古典剧;民间舞蹈自由轻松,如南旺舞深受人民喜爱。

舞蹈艺术

  柬埔寨是一个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公元9-13世纪的吴哥王朝时代,是柬埔寨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也是柬埔寨文化艺术高度繁荣的时期,它的建筑、雕刻、诗歌、舞蹈都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著名的吴哥古迹就是柬埔寨古代文明的历史见证。

  凡是到吴哥参观过的人,无不对其雄伟壮观的建筑艺术赞叹不已,对巴戎寺、吴哥窟和女王宫的大型浮雕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对于那些随处可见的仙女阿卜萨拉的艺术形象更是令人难以忘怀,仙女浮雕像体态优雅,舞姿翩翩,美丽动人,栩栩如生。她们的艺术造型一直保存在柬埔寨传统的舞蹈艺术中,千百年来深受人民的喜爱,艺术魅力经久不衰。

  柬埔寨的舞蹈艺术是柬埔寨的瑰宝,是世界舞蹈艺术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柬埔寨舞蹈分为两大类,即古典舞蹈和民间舞蹈。

  古典舞蹈亦称宫廷舞蹈。柬埔寨在历史上深受婆罗门教与佛教的影响,因此,它的古典舞蹈也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古典舞蹈有两大特点。第一个特点是象征性,古典舞蹈舞姿典雅,动作优美,静中有动,动中寓静,静动自如,宽舒洒脱。通过每一个带有明确象征意义的姿势,用类似祈祷般的安静,平缓的节奏表达人物的痛苦、喜悦、愤怒、疑惑等各种复杂的内心活动;第二个特点是用歌唱来说明剧情的发展,在民族乐队伴奏下,歌唱演员随着舞蹈演员臂膀、手、脚的各种动作,用歌词来解释舞蹈的含义和显示舞蹈的不同进程。

  古典舞蹈的节目很多,主要有:《祝福舞》、《百花园中的仙女舞》、《神仙欢乐舞》、《扇舞》、《蝴蝶舞》、《剑舞》、《海龙舞》及舞剧《罗摩衍那》、《裴拉沙恩传奇》、《雷木·爱索与莫尼·麦卡拉舞》、《伯雷阿·金纳凤的神话》、《黑猴与白猴的战斗》等。

  柬埔寨的民间舞有着浓厚的民族色彩,它来源于民间,深受人民喜爱。各地区、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民间舞蹈。

  南旺舞是柬埔寨流传最广的舞蹈。它起源于柬埔寨古典舞蹈,其动作也多采用古典舞蹈的姿势,主要表现在手指、手腕和臂膀上,动作柔软优美。在正式跳南旺舞时,场地中央摆放一张小桌,上面放一个花瓶,内插鲜花。跳舞的人围着桌子转圈跳。首先由举办舞会的男主人开始跳舞,跳完一圈后,他点头招呼男舞伴一起跳。他们跳完一圈后,走到女舞伴面前停下来,点头或双手合十,邀请她们一起跳舞。女舞伴也合十还礼,表示接受邀请。男女对跳时,女的在前面跳,男的在女的后面或左右侧跳。转几圈后,旋律越来越快,把欢乐的气氛推向高潮。当鼓手连续击鼓时,男女舞伴同时停止跳舞,对面站定,双手合十,表示告别。

  此外,柬埔寨的民间舞蹈还有伊给舞、野牛角舞、孔雀舞、木杵舞、弓舞、椰壳舞、采绳舞、德洛舞、甘代莱舞,等等。

地 道 美 食
柬埔寨是亚洲大陆文化的交汇处,蕴藏着种类繁多的各国饮食文化,有时也影响着柬埔寨本国的饮食烹调。例如:面包、用蛙作菜肴,证明了法国人在这里存在了100年。比起该地区任何一个首都(曼谷除外),在金边能吃到地道的中国菜、越南菜、泰国菜、印度菜、菲律宾菜、日本莱、意大利菜、法国菜。鱼和海味占有重要位置。

水果和蔬菜

  柬埔寨市场过去以水果和蔬菜品种多、质量好而闻名。现在相当一部分产品来自邻国越南,质量也并不差。

水果

  香蕉  最小的香蕉可以做成煎饼或炸糕,较红较大的煮熟了吃,虎皮香蕉很甜。香蕉树的上部分煮熟了,就像一种蔬菜,香蕉叶子可作菜肴的香料。

  糖棕  从糖棕可提取一种甜而清爽的汁。棕叶用来编席子或造纸;果实就像小椰枣成串地出售。

  杨桃  呈星形,沿着它的长度切开,露出绿色的果肉。

  榴莲  直径30—40厘米,有一种可怕的臭味,外皮鳞片状,带刺,里面像大蜂房,果肉如奶油状,味甜美,多核。

  番石榴  绿皮小果子,果肉为玫瑰色,富含维生素。

  龙眼  圆形,直径2—3厘米,皮硬,呈棕色,跟荔枝一样成串卖。其半透明的肉鲜美可口。

  菠萝蜜  跟面包树的果实相近,长30—60厘米,直径15—40厘米。皮绿或黄,凹凸不平,肉软,呈金黄色,富含钙,甜度很大。

  山竹  像小笋瓜,外皮,石榴红色,吃时可掰成四瓣,就像橘子。其肉甜而呈胶质状。

  番荔枝  圆果,黄色里透淡绿;肉微白,呈蜂窝状,有许多黑亮小核。其味特别,甜而略带酸。

  人心果  椭圆形,皮光滑而呈棕色;肉也是棕色,颗粒状,味甜,有点像熟透的梨子。

蔬菜

  面包树果  直径30—40厘米,皮粗糙,为绿色;肉硬,煮熟了吃,有一种白薯味。

  酸角  豆荚未成熟时呈绿色,可食;但成熟后当作蔬菜,同香料一道食用。

  木瓜  熟木瓜有丰富的维生素,味道和甜瓜差不多;未成熟为绿色,是一种带酸味的蔬菜,吃时加盐和辣椒。

  黄豆芽  生吃或熟吃,拌以肉或鱼;也能用在蔬菜汤里或什锦菜里。

  白薯  油炸了吃。作为餐后点心,跟糯米饭和椰蓉一道吃。

  腰果  其仁被当作餐前点心吃着玩的。

  香蕉花  拌在沙拉里吃。

几种柬埔寨特色菜

  杀人狂  这几乎是国菜,煮熟了的鱼加椰子汁,包在香蕉树叶里吃。

  普拉霍克·椰蓉鱼酱  用椰蓉和鸡蛋制成,同新鲜蔬菜一道食用。

  鱼酱牛肉  煮熟了的牛肉切成小薄片,浸在鱼酱里,同新鲜蔬菜一道食用。

  调味汁  煮熟或烤熟的鱼,跟柠檬甜汁一道食用,伴以新鲜蔬菜。

  酸汤  可选择是否加肉。

  越南酸汤  有鱼或鸡的酸汤。

  椰子汤  传统汤,什锦蔬菜,捣碎的米,可选择是否加肉。

  咖喱汤  有土豆、洋葱、巴旦杏、香料,可选择是否加肉的蔬菜汤(红色)。

  米粉香汤  高棉米粉(长、细、白),新鲜蔬菜和压烂了的鱼汤。鱼汤里有同样压烂了的小柠檬一道食用。

  咖喱汤米粉  高棉米粉,跟上面所述的咖喱汤一道食用。

  南亚汤米粉  高棉米粉,跟一份压烂的鱼汤一道食用。

特色美食 

油炸毒蜘蛛

  柬埔寨素昆地区出产的一种黑色长毛毒蜘蛛近日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美味。当地小贩介绍说,生意好的时候,自己每天能卖出100-200个大蜘蛛。据介绍,这种蜘蛛只要配上大蒜和盐等调料,再马上用滚油炸透,就会立刻变得香脆可口,成为一种“无上的美味”,以致很多外地人在赶到素昆去“大饱口福” 后,纷纷带上许多这种“宝贝”回家去慢慢品尝。

  路透社报道,这种每个售价8美分的油炸蜘蛛,现在已经成为那里贫困居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几十年前,当地居民在逃难过程中偶然发现了这种“非常好吃的东西”,随后还发明了专门的烹调手段,就是必须随捉随吃,并用“木柴生火和平底锅细炸”才能保持其新鲜风味。如此加工的油炸蜘蛛色泽黑红,外面包着一层酥脆的硬壳,里面则是细嫩多汁的鲜肉。不少喜欢此物的金边居民因此定期前往素昆采购新鲜蜘蛛。

  很多从素昆往来于柬埔寨首都金边的司机都喜欢在长途行车过程中用这种“油腻腻的零食”来提神。他们认为,这里的蜘蛛比其他一些诸如蚂蚱和蟋蟀之类的昆虫都香。当地人表示,素昆蜘蛛数量巨大,完全可以满足人们的胃口需要。除了好味道外,这种蜘蛛还可用来治疗后背疼痛和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当地人因此把蜘蛛泡在酒里当作药物服用。据说,每瓶“蜘蛛酒”更要卖到2美元以上。

布拉福客

  是以鱼为基本材料制成的平常菜,十分新鲜,蘸上一种加有香料和花生叫做Tuktray的调味汁,味道特别的好。
      
好墨客

  是一道名菜,用椰汁为佐料,以蕉叶包里食用。
   
Samchruk

  一道糯米与大豆、猪肉煮成的菜。
      
米线
  用很细的米粉煮成的,味道很清淡。如果想尝东南亚辛辣风味的菜式,不妨试试高棉式的咖哩,所有汤内几乎都会加上高棉咖哩。这种咖哩非常辛辣,常会辣得眼泪鼻涕直流。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fknr 发表于 2010-9-4 15:18:18 | 阅读全部
很详细 谢谢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seanavy 发表于 2011-6-11 23:48:25 | 阅读全部
很好很具体!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