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头条APP
东南亚明珠柬埔寨
lisan 发表于 2016-10-27 14:42:11 | 阅读全部

8B艺术




                        
舞蹈
柬埔寨民族不但喜欢音乐,也擅长舞蹈。柬埔寨舞蹈有民间舞蹈王家芭蕾舞两大类。

柬埔寨民间舞蹈

难忘舞:柬埔寨民间舞蹈的种类不少,但最流行的是难忘舞,男女交错围一个摆放着鲜花和水果的小桌子跳。音乐节奏鲜明,速度是由慢到快,舞蹈动作简单,气氛活跃欢快。难忘舞不但在柬埔寨流行,也是东南亚一些国家非常流行的舞蹈。在柬埔寨语中,“难忘舞”取的是音,意思是“圆圈舞”。柬埔寨新年的时候,难忘舞是大众最喜欢的舞蹈。新年前夕,年轻人就按耐不住高兴的心情,乘着晚上的凉爽,在昏暗的路灯下,十几人,几十人围在一起跳起来。

柬埔寨学者研究认为,难忘舞最早起源于柬埔寨,后来传入泰国和老挝,经过改造后又返回柬埔寨。所以认为柬埔寨难忘舞源于外国的说法受到质疑。

比较流行的民间舞蹈还有恰秧舞,各种庆典仪式上最受欢迎的助兴舞蹈,6名演员全部为男性,他们晃头耸肩,脚步轻快、挤眉弄眼,表情滑稽,给人带来欢笑。为恰秧舞伴奏的音乐称为恰秧音乐。德洛舞、牛角舞、伊给舞、竹竿舞、孔雀舞、椰壳舞、抓鱼舞、杀牛喝酒舞和占族舞蹈等也是人们经常可以看到的民间舞蹈。柬埔寨新年和主要佛教节日,到处都是跳舞的人群和悠扬的乐曲声。


王家芭蕾舞

在柬埔寨民族舞蹈中最阳春白雪的是王家芭蕾舞。其实这种传统的翻译并不准确。因为它根本没有用脚尖舞蹈的动作。在柬埔寨文中它是“宫廷舞蹈”的意思。也许是这种舞蹈典雅、服装道具华贵、伴奏音乐优美,可以和西方芭蕾舞媲美,所以有了柬埔寨王家芭蕾舞的译法。

由于它原本是在宫廷里演出的舞蹈,且服饰、道具、音乐、舞蹈动作等极其讲究。西哈努克的女儿,现任柬埔寨文化部长的帕花黛维公主就是柬埔寨最优秀的古典舞蹈艺术家之一。柬埔寨古典舞蹈不但招待重要外宾,而且响誉国际舞台。

古典舞蹈的精华在于女舞蹈者手指的变化和造型的美丽。手指的弯曲变化和组合都有固定的程式,代表特有的含义,喜怒哀乐都可通过不同手势表达出来。女演员手指之柔软,翻转角度之大,超出常人想象。

一个出色的古典舞演员,要从小接受训练,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勤学苦练才能成功。西哈努克的母亲曾亲自担任王宫古典舞团的艺术指导。专场柬埔寨古典舞的开场一般是祝福舞,而以仙女舞作为结束。古典舞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印度。

到柬埔寨旅游的人一要欣赏柬埔寨古典舞蹈,也不妨尝试跳跳难忘舞。这都会成为你难忘的记忆。
戏曲和曲艺

悠久的历史形成了柬埔寨形式多样的戏剧表演形式:

巴萨戏:是柬埔寨最流行的剧种之一。据说这种戏源于下柬埔寨。

巴萨戏是一种说唱结合的剧种,有乐队伴奏。乐队由锣鼓、胡琴、洋琴、弹拨洋琴和木琴等组成。演员服装、道具甚至唱腔都和潮洲戏相似。50、60年代,柬埔寨华人高木盛先生创建著名巴萨剧团,不但表演传统柬埔寨历史题材,还将中国潮剧的一些历史剧目引入巴萨戏,开创了用柬埔寨语演唱潮剧的先河,非常受欢迎。巴萨戏乐队不使用唢呐和高胡,这是它区别于潮剧的地方之一。电视和广播中经常播出巴萨戏节目。

现在柬埔寨潮剧已无力演出整出剧目。潮洲会馆保留的潮剧音乐组,可以演出一些潮剧折子戏。柬埔寨巴萨戏依旧生机昂然,体现了高棉民族和华人之间的融洽与亲密。

现代话剧:柬埔寨现代话剧主要是以现实生活题材为主,其影响力不大。

伊给戏:也是一种说唱结合的剧种,伴奏乐队的组成和巴萨戏大致一样,不过手鼓更大一些。另外不同的地方是,在人物出场和剧情变化的时候,有专人在幕外进行介绍。巴萨戏和伊给戏都有集体伴唱,而且乐队和伴唱演员不是在台下或者幕后,而是在舞台上和戏剧演员一道出现在观众面前。

考尔戏:最古老和原始的曲艺形式。全部角色都由男演员担任,他们在台上只有动作,说唱由场外一名男演员担任。男、女、老、少角色的说唱,完全靠他一人担当。没有专门乐队,只有简单的打击器乐。考尔戏现在只有在少数省份还有演出,它的演出常与佛教仪式结合,求福消灾。考尔戏演的大都是《林家故事》,有时候一出大戏要演几天才能完,成为名副其实的连续剧。

二弦琴弹唱: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大众曲艺形式。演员边弹边唱,没有其他乐器伴奏。二弦琴琴体硕大,声音粗犷,演员可以即兴编词演唱,可长可短。

阿雅对唱:有些象中国东北的二人转,男女演员各一人。只有演唱和加些小动作。表演有民族小乐队伴奏。

皮偶戏:表演方式和吊线木偶戏相似。但是制作材料是用牛皮雕刻和彩绘而成。现在只在暹粒省有保留。它和独角戏一样,也是最古老和传统的民族表演艺术,国家正在采取措施保留这个正在消失的艺术。

独角戏和皮偶戏所表现的内容大多与佛教和信仰有关。虽然两者都最古而原始,但却都有严格的程式和唱词,不允许随意加减发挥。

把戏:柬埔寨语借用的中国词汇,主要指民间杂耍和变戏法,民间艺人大多在街头献技,靠过客施舍为生。

滑稽小品:象中国的小品一样,柬埔寨滑稽小品有简单情节,靠演员的说唱、滑稽动作和表情,制造喜剧效果,是最受群众欢迎的曲艺形式之一。最优秀的小品演员出场费每次高达200美元。小品节目是餐馆招揽生意的有力手段,老板不惜重金聘请著名小品演员登台献艺,吸引顾客。

雕刻和雕塑
柬埔寨的雕刻艺术具有典型东方佛教特点。

远在扶南时代,柬埔寨的雕刻和雕塑就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不但表现在建筑物上,而且做成精致的艺术品,赠送给其他国家。中国也曾经接受过来自柬埔寨的雕刻艺术品。

到了真腊时期的吴哥王朝,柬埔寨的雕刻艺术在吴哥王城、吴哥寺、巴戎寺、女王宫等著名建筑上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特别是回廊立体雕刻的长卷,其人物、动物和花饰雕刻之精美,数量之众多,在世界雕刻艺术史上都罕见。精致的女王宫整个建筑,全部被精美雕刻所覆盖,是绝世之作。

这个时期的人物造型开始发生变化,从印度式的侧弯腰形象转变成直立,而且衣着做了皱折的细处理,标志着柬埔寨雕塑民族风格的形成。柬埔寨国家博物馆中陈列着各地发掘的大量石雕艺术品,是个值得参观的地方。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lisan 发表于 2016-10-27 14:57:25 | 阅读全部
九、华社






华人简史


    在柬埔寨的华人和华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1890年柬埔寨的华侨华人达到13万,60年代末,估计有42万。后来由于柬埔寨国内政治局势多次剧烈演变,华侨华人的数量明显减少。到了90年代,随着全面和平的实现,政局稳定,经济发展,柬埔寨和中国的关系改善和加强,都使柬埔寨华人华侨的数量回升,但绝大多数的华侨已经加入柬埔寨国籍,成为柬埔寨民族的一部分。柬埔寨政府不再颁发华侨身份证,华人已经完全融入柬埔寨社会。柬埔寨政府在经济上和文化对华人和柬埔寨人实行一视同仁的政策,不歧视华人。


     柬埔寨官方没有关于柬埔寨华人华侨的准确数字。1998年柬埔寨在大选前进行的人口普查估计,华人大约占全国1,100万人口中的3%,即30多万。但椐了解情况的柬埔寨华社领袖估计,人数应在50万左右,其中首都金边大约有10万。其余的主要集中在马德望、干丹、贡布、磅湛、波萝勉和暹粒省等经济比发达地区。


  


华人社团


     1991年柬埔寨政府开始放宽华人政策,在政府的支持下,柬埔寨华人理事会宣告成立。随着柬埔寨和中国友好关系的恢复和发展,柬埔寨华人理事会会务活跃,在柬埔寨经济文化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随着各省分会的陆续成立,柬华总会成立。柬华总会已经在柬埔寨24个省市中建立了16个省市级分会。其附属机构到2001年6月13日,已经达到103个。


     柬华总会是柬埔寨政府和海外华人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海外华人、中国大陆的商务考察投资和文化代表团到柬埔寨访问的时候,都会拜访柬华总会,了解情况,寻求帮助。柬华总会在当地也扮演慈善机构的角色,主要是推动华文教育,保持华人的风俗文化传统,保护华人寺庙,组织舞狮团等。


     柬埔寨的华人很早就建立了5大宗乡会馆。1871年,当时在柬埔寨的法国殖民者就采取帮长制统治华侨和华人,并且规定,所有各方言柬埔寨华人都必须加入所属的帮会。按照不同的方言群划分为5大帮会。各帮会领导人由选举产生,法国副总督任命。这种帮会管理制度一直到1958年才被废止。


     现在柬埔寨共有5个宗乡会馆:潮洲会馆、福建会馆、广肇会馆、客属会馆、海南会馆。这些会馆的主席是柬华总会的当然副会长或者常务理事。这种做法有利于柬埔寨华社的团结和发展。


     按照人数的多少,最大的是潮洲帮,以下为广肇、海南、客家和福建。潮洲帮人数大约占华人华侨的70%以上,主要来自中国大陆的揭阳、潮阳和普宁等地。广肇帮人数大约占10%,主要来自南海、三水、东莞、新会、室安和花县等地。海南帮占8%左右,主要来自文昌、万宁。客家帮占3%左右,主要来自兴宁、紫金、梅县和大埔等地。福建帮人数占2%,主要来自泉州、同安、漳州和厦门。


     除了宗乡会馆,柬埔寨华人还按照姓氏成立不少宗亲会。到2002年,柬埔寨华人的宗亲会已经建立了12个:郭氏宗亲会,成立于2002年4月9日;蔡氏宗亲会,成立于1995年7月3日;黄氏宗亲会,成立于1995年3月;吴氏宗亲会,成立于1999年5月9日;林氏宗亲会,成立于2001年8月5日;罗氏宗亲会、杨氏宗亲会、陈氏宗亲会,成立于2001年6月8日;符氏宗亲会,成立于1997年;李氏宗亲会、饶平凤凰同乡会,成立于1994年6月26日;赖氏宗亲会也将成立。


     这些宗亲会担负着照顾宗亲的责任,特别是遇到红白喜事的时候,他们都会出面帮助料理。宗亲会也参加柬埔寨华人理事会发起的慈善事业。一些成立较早的宗亲会还组团到祖籍国中国寻根。宗亲会的活动经费主要是来自负责人和成员乐捐。


    宗亲会都有自己的公墓,每年清明多组织乡亲扫墓。一些宗亲会计划购置新的墓地。


     柬埔寨华人的社团还有寺庙和舞狮团等。除了5大华人会馆都有自己的寺庙外,全国还有40多个华人寺庙。舞狮团和舞龙团达到了30个。





经济角色


    现在没有关于柬埔寨华人华侨从事行业的统计资料,但是有学者曾经做过调查研究后估计,90%的华人华侨从事商业,柬埔寨92%的商业控制在华人手里,主要是以零售和批发为主,其次为进出口业。60年代初期,柬埔寨全国有商店2万家,70%以上为华人经营。在金边的3,000家商店中,2,000家为华人经营。其中潮洲人占了一半。


    今天的柬埔寨,华人从事的行业结构基本保持了这种传统,华人继续在柬埔寨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同的是,由于柬埔寨政府不再对华人从事行业进行限制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华人发挥的作用越加重要。


    柬埔寨华人已经进入金融行业。加华银行、湄江银行都是在柬埔寨银行业中规模比较大的银行。加华银行不但向工商企业提供资金方面的服务,而且还面向广大农村,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得到了政府的赞扬。加华银行已经成为柬埔寨国家银行之外最大的私人银行。


    柬埔寨华人在制造业方面也占据重要地位,他们或者是独资,或者是与外商合资,兴办了制衣厂、制鞋厂、卷烟厂、饮料厂、锯木厂等,有的还办起运输公司。他们一方面为柬埔寨的民族工业作出贡献,也是国家财政的利税大户。一些著名的柬埔寨华人商家,经过最近1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综合性的企业集团,房地产开发也成为重要的经营项目之一。金边一些星级酒店也有华人华商的股份。在柬埔寨富豪行列中,不少是华人。柬埔寨政府税收的相当大部分来自于华人公司、企业。


    为了表彰华人对发展国家经济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柬埔寨政府向大约20名华商颁发了“勋爵”的头衔。通常,获此殊荣的最低捐献数额是20万美元。捐献款都被用在国家最急需的方面。此荣誉头衔由政府提名,国王批准后才能生效。





华文教育


    1914年,潮洲帮华人在柬埔寨首都创建了第一所华文学校—端华学校。到30年代初,华人的5大帮会都建立了自己的华文学校。其中有福建帮的民生学校、广肇帮的广肇学校和南华学校、海南帮的集成学校、客家帮的崇正学校等。据史料记载,1938年柬埔寨华文学校有95所,学生4,000人。60年代,华文学校发展到200所,中小学生达到5万人,仅首都金边的华校就多达50所,规模最大的端华学校在校学生3,000多人,教职员100多人。广肇学校学生1,200人,民生1,000人,集成450人,崇正500人。


    1970年之后,柬埔寨的华文教育受到严重挫折,主要原因是国内战乱和政府华人政策的改变。直到1990年,柬埔寨政府重新同意建立华文学校后,华文教育才获得新生。


    1990年10月,磅湛省棉末县的启华学校首先复科,从此柬埔寨的华校像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起来。到2001年6月,全国华校的总数将近78所。在校学生超过5万,教职员工900多人。潮洲会馆直属的端华学校,还开办了分校,学生总数达14,000人。柬埔寨的华文教育得到中国官方的帮助。根据双方有关部门签署的协定,中国暨南大学根据柬埔寨华人的实际情况,于1995年底编写出版了《华文》和《数学》课本及配套教材,统一了教材和教学大纲,并开始在教学中逐步推出汉语拼音方案和简体字,为逐步与中国大陆教育接轨创造条件。现在在900名华校教师中,有将近100人是来自中国大陆。有些学校聘请中国大陆教育人士担任校长,推动教育的正规化和现代化。


     柬埔寨的华文教育也获得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私人团体的帮助。


柬埔寨华校注意根据社会的发展调整办学方针,培养经济文化需要的人才。掌握华文、英文、电脑不仅是华人,而且也已成为柬埔寨青少年追求的三大奋斗目标。因为有了这些技能,就能找到一个理想的职业。





华文报纸


     1993年后,随着政治形势好转,柬埔寨华文报纸应运而生。《华商日报》是最早出版的华文报纸,创刊于1993年,也是率先采用彩色印刷的报纸,销路较好。2000年柬埔寨的华文报纸达到5种。但是1999年创刊的《大众日报》和2000年创刊的《新时代报》先后在2000年和2001年停刊。《柬华日报》是柬华总会的机关报,2000年创刊。《柬埔寨星洲日报》是马来西亚星洲日报2000年在柬埔寨办的报纸,报道立场比较独立。


      现有这三家华文报纸都已实现了电脑排版,《华商日报》和《柬埔寨星洲日报》还实现了彩色印刷。除了当地新闻和广告由报社编辑部自己采访和组织外,国际消息和照片都是通过电脑网络下载的。《柬埔寨星洲日报》凭借其在马来西亚总部的支持,有自己的竞争优势。


     华文报读者数量有限,据业内人士估计,本地读者加上来柬华商,总计约3、4万人。3家报纸竞争激烈,发行量都不太多。


     柬埔寨政府支持出版和发展华文报纸,政府总理希望报纸“引导柬埔寨华人认识并尊重柬埔寨王国的法律,发展民族团结,参加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推动柬埔寨华人华侨的文化和社会福利事业。”他同时也希望报纸能在帮助世界认识柬埔寨,增加世界华商对柬埔寨投资方面发挥作用。


     除了当地华文报,泰国出版的《世界日报》是柬埔寨比较畅销的华文报纸,相当受港、澳、台商家欢迎。香港的华文时事刊物《亚洲周刊》也在金边有少量发行。新加坡《联合早报》有少数订户。《亚洲周刊》和《联合早报》有关柬埔寨的报道和评论经常被当地华文报纸转载。


     到过柬埔寨的外国人都有一个强烈的印象,走在金边大街上,华文书写的店铺招牌到处可见,华文已渗透到柬埔寨生活的各个方面。金边最大的华文书店《国际书局》,从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购进各种华文图书杂志,满足华文读者的需要。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华语电影和电视连续剧常常被安排在电视黄金时间播出,颇受观众的喜爱。华语歌曲成为电台、电视台和一些文娱场所的必备节目,一些著名的流行歌曲还被译成柬埔寨语,从《血染的风采》到邓丽君的《小城春秋》,都是人们熟悉和喜爱的歌曲。





华人传统


    柬埔寨华人保留着很多传统和风俗,春节是最热闹的节日。从大年初一到十五,华人社团组织拜年和采青活动。所谓采青,就是舞龙和舞狮队到各大商号和社会名流家祝贺新春大吉,被祝贺的人家为表示感谢,通常都要给红包,多的上千美元,少的上百美元。这些采青的钱,都充做会馆的活动经费。春节过后,各会馆在报纸上公布采青结果和乐捐人士的芳名,表示感谢。柬华总会也利用这个机会,登门向柬埔寨政要拜年,舞狮舞龙,表达对他们的敬意。


     元宵节前后,华人新年的庆祝活动进入新的高潮,各会馆下属的佛寺神庙,多组织队伍,参加规模盛大的游神活动。游神共3天,每天队伍在不同地方集中,然后敲锣打鼓,挥舞旗帜,浓妆艳抹,车水马龙地从一个地方游到另一个地方,吸引大批看热闹的人群。有些“神汉”利剑穿透面颊,有的用刀片划破舌头,鲜血涌流而神情自若,令围观者目瞪口呆,倒抽凉气。


     柬埔寨华人有尊亲敬祖,隆宗重嗣的传统习惯。每到清明,当地华人和华侨和各华人社团、宗亲会都举行隆重的公祭仪式,家庭也进行扫墓和拜祭活动。所以清明是华人的大日子。为了追思祖德、仰思先贤,敬求降福,保佑后人,每年4月5日清明前后,华人社团组织自己的乡亲到各自的墓地扫墓和祭奠先人。清明活动从4月3日开始一直持续到7号。华人社团事先在报纸上刊登通告,约定集合地点和时间,准备专车、金猪、牲礼、果品、币扎和冥币等丰富祭品,一早出发前往墓地,同行的还有锣鼓队敲敲打打,好不热闹。除了5大宗乡会馆都有自己的公共墓地外,按照姓氏成立的乡亲会也都有自己的墓地,并派专人常年看守照顾。





信仰


     柬埔寨华人保持着自己的信仰,而且十分强烈和执著。柬埔寨5大宗乡会馆和柬华分会成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建庙或者恢复庙宇,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华校,开展其他会务活动。他们开展的庙祭活动是宗教信仰和会馆活动的结合,有娱神的锣鼓、杂耍,也有神品法器竞标,为社团筹集福利基金。此外,每年一度的元宵游神活动可以比做是柬埔寨的妆艺大游行。华人的宗教信仰活动在宏扬中华文化,促进教育事业,加强团结互助方面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柬埔寨华人、华侨除了信仰自己的祖先外,还有一些特殊的信仰。在柬埔寨有3个最主要的华人庙宇,香火特别旺盛。一个是协天大帝庙、一个是天后圣母宫、还有一个是保生大帝庙。


     在华人的眼中,关公是忠义的化身,为了朋友可以两肋插刀,在所不惜。这种美德对于身在海外孤身奋斗的华人来说特别需要。对关公的崇拜主要是渴望得到精神上的保护。


     据说,天后是海神,其法力可拯救海上遇难之人,或生命垂危的病人。漂洋过海的华人,自然十分需要天后的保佑,崇拜她也就十分自然了。


     保生大帝顾名思义是保佑众生的平安,尽管庙不在金边市区,而在郊区,朝拜者却依旧一年四季不断,香火日日不绝。


     在柬埔寨,尊天法祖的传统也为华人所十分推崇。柬埔寨华人家中都设有祖先灵位。宗亲会成立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建立祭祖的祠堂。继嗣祖先,首先是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同时提醒自己是炎黄子孙。在华人的每个主要传统节日,华人都会进行庙祭、墓祭,在自家门口焚香,表达自己对祖先的怀念和感恩之情。


     柬埔寨华人宗亲会具有血缘关系的很少,成立这样的组织主要目的不是血缘的认同,而是以同宗同祖的名义联络感情,方便沟通,相互照顾。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lisan 发表于 2016-10-27 15:07:29 | 阅读全部

十、柬中友好交往



    柬埔寨和中国的友好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扶南时期


     古代的时候,柬埔寨叫扶南。公元225和243年,扶南两次派特使到中国,并把扶南的音乐传到中国。当时,中国正值三国时代,吴国皇帝孙权派朱应和康泰出使扶南,他们在扶南受到隆重的接待。据说,扶南男子不再裸体,就是接受了两位中国特使的建议后改变的。两国特使互访,成为柬埔寨和中国友好交往的开端。两人回国后根据在扶南的见闻,分别写下了《吴时外国传》和《扶南异物志》,成为有关柬埔寨的最早的文字记录,可惜都失传了。


    从那时开始,两国的交往日益多了起来,史料记载,在从公元286到484年的200年间,扶南9次派使节到中国,赠送礼物。


     到了公元502年的南朝萧梁时期,两国往来空前频繁,交往领域扩展到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到公元539年,扶南先后10次派遣使节到中国,成为当时向中国派遣使节次数最多的国家。





腊时期


    公元7-16世纪是柬埔寨历史上的真腊王国时期。期间柬埔寨和中国的友好交往继续向前发展。


    公元616年,真腊首次派遣使节向隋炀帝赠送礼物。


    在整个唐代,柬埔寨共向中国派遣了20次使节,平均每15年一次。其总次数仅少于明代。


     三国时代传入的扶南音乐,到了隋唐时代在中国乐坛上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在隋朝,扶南音乐被列入7部外诸国乐,并以印度乐器演奏。唐朝的时候,扶南音乐被列入14国之乐,成为著名的南蛮之乐的组成部分。


     但是到了晚唐五代至宋初300年间,由于中国国内战乱不断,所以柬埔寨和中国之间的正式外交往来中断。


     公元1113年苏利耶跋摩二世登位,真腊进入全盛时期。真腊派遣使节率领14名官员访问中国,在中国住了几个月才回国。


     中国的元朝初年,周达观随同元朝特使出使真腊,公元1296年他抵达真腊,在那里住了将近一年。周达观回国后,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见闻,撰写了著名的《真腊风土记》。这部著作是研究柬埔寨历史和柬埔寨-中国关系史的珍贵文献,对当时的柬埔寨情况做了最完备的记录。


《真腊风土记》


    〈真腊风土记〉首先记载了真腊的首都大吴哥。他对大吴哥城墙、城门、城壕以及城中的巴戎寺等所做的描述基本上与今天我们实际看到的大吴哥的情况相吻合。


     这部著作记录了当时柬埔寨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已经十分发达。中国的水银、雨伞、铁锅、铜盘、木梳、针以及许多土特产都已经出现在真腊的市场上。


按照《真腊风土记》的记载,当时到柬埔寨经商的中国人已经很多,其中不少人娶了柬埔寨女子为妻,在当地安家落户,生根发芽。


《真腊风土记》记述的内容从柬埔寨的自然条件到社会生活,从衣食住行到婚丧嫁娶,从语言文字到时续历法,从宫廷到百姓,包罗万象。这部著作不但被翻译成柬埔寨文,一些西方学者还翻译成英文、法文等多种文字,有的学者甚至根据书中的记录对吴哥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其结果让他们大为赞叹。据说,西方人从茫茫林海中发现吴哥古迹,也是从这本书中找到了灵感和钥匙。


中国的明代,柬埔寨和中国的交往进入了新的频繁时期。双方互派使节的次数超过以往任何朝代。据不完全的统计,在此期间,柬埔寨向中国派遣了23次,中国向柬埔寨派遣10次。公元1405年到1433年之间,郑和7次下西洋,真腊就是其中到过的一个国家。


公元1594年,暹罗攻占柬埔寨首都洛韦,柬埔寨成为暹罗的附属国,从此柬埔寨和中国的交往中断。直到20世纪50年代左右,新中国成立,柬埔寨获得独立,两国关系重新获得了新的发展。两国之间的友谊经受住了历史考验。





当代柬埔寨中国关系


1954年,中国总理周恩来与柬埔寨王国外交大臣狄潘在日内瓦会议上首次接触,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新起点。1955年周恩来总理与西哈努克国王在万隆会议上首次会晤,拉开了两国友好关系的序幕。


1956年西哈努克首次访问中国,两国发表声明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推动友好关系的发展。到1970年的15年期间,西哈努克6次访问中国。中国领导人周恩来、刘少奇、李先念、陈毅等也多次访问柬埔寨。中国向柬埔寨提供了大量经济援助,支持柬埔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斗争。柬埔寨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0年后,柬埔寨陷入长达近30年的战乱,两国关系经历了不寻常的曲折和考验。两国人民的友谊得到了保持和发展。特别是1993年柬埔寨王国新政府成立后,两国友好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西哈努克国王和柬埔寨国会、政府领导人多次访问中国;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人大委员长李鹏等高级领导人相继访问了柬埔寨。柬埔寨支持一个中国的立场。中国支持柬埔寨自己处理自己内部的事务,为柬埔寨经济重建提供无条件援助。


(文中内容截止到本书出版时,此后两国关系有新的重大发展。——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lisan 发表于 2016-10-27 15:18:19 | 阅读全部
十一、吴哥介绍



    发现吴哥


    来柬埔寨旅游的人,主要是为了看世界闻名的吴哥古迹。到柬埔寨访问的外国元首,大都也到吴哥参观。前中国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陈毅,现在的江泽民、李鹏都参观过这个世界奇迹。


     公元9世纪到15世纪,吴哥是柬埔寨的首都,一个曾经拥有数十万人口的大城市。1431年吴哥被暹罗攻陷,受到严重破坏。1434年吴哥被迫放弃。之后就逐渐淹没在茫茫林海之中,被人们所遗忘。一直到公元1815年,才被法国的博物学家发现。


     在吴哥地区4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先后发现了大大小小600多座古代建筑,宏伟的巨石建筑和精美的浮雕使吴哥不但成为柬埔寨的艺术瑰宝,也使吴哥成为可以与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和印尼的婆罗浮屠并列的古代东方四大奇迹。美国著名的《国家地理》杂志,将吴哥列为世界上最值得参观的50个地方之一。


  


小吴哥建筑群


     公元12-13世纪,柬埔寨的吴哥文化发展到了顶峰。其代表是小吴哥和大吴哥建筑群。


     小吴哥建筑群位于暹粒市以北7公里处。其中的吴哥寺,(也有称小哥寺、吴哥窟)建筑高65米,长1,500米,宽1,300米,占地200公顷。墙外有长达近6,000米的壕沟,据说当时里面还养有鳄鱼,保护吴哥寺的安全。西墙正中有一道门,门楼成三塔型,十分壮美。进入西门,是开阔的广场,正中央是一条巨石铺成的大道长500米,直抵寺门。大道两侧有赭红色的石刻栏杆。栏杆外面有两座石屋,据考证是存放法器和收藏典籍的地方。广场中有座石砌的水池,池边雕刻有水兽图案,还有石头台阶供人上下。相传这个水池是专供教徒朝圣前洁身之用。现在广场萧萧然,空旷旷,只留下残垣断壁。可是当年周达观来这里访问的时候,却是石屋数百间,轿伞云集,鼓乐齐鸣的繁华盛况。


     小吴哥建于公元12世纪的苏利亚跋摩二世,最初是为了供奉婆罗门教的毖湿努主神的。苏利亚二世去世后,被封为毖湿努化身,吴哥寺成为他的陵墓。吴哥寺是吴哥地区最杰出、保护修葺最完好的历史遗迹。


     吴哥寺位于通向大吴哥大道的东边,暹粒河从吴哥寺的东墙下流过,因此,如果吴哥寺按照婆罗门教的教规坐西面东,布局势必背向王城,面临河流。这样,当国王率领浩浩荡荡的仪仗队伍到寺中举行仪式时会产生诸多不便。古代高棉民族没有墨守成规,吴哥寺被建设成唯一一座坐东面西的建筑。


    吴哥寺的主殿全部建在一个长215米,宽187米的石头台基上。台基共3层,中央5座圣塔拔地而起,正中一座最高,其他4座分布在第2层台基的4个角头。这些宝塔象征着印度教和佛教中的宇宙中心和诸神之家。


     吴哥寺对世界文化艺术作出的杰出贡献,不但表现在建筑本身,更体现在它的浮雕艺术。每一层台基的四周回廊,都用巨石砌成,壁上是精美绝伦的浮雕。其中第一层回廊的浮雕最为精彩,有浮雕画廊美誉。这幅浮雕画廊高2米,长800米,画卷不但雕刻手法工整细腻,层次分明,造型精美生动,而且内涵丰富,有极高的艺术和研究价值。由于回廊有屋顶覆盖,所以尽管被遗弃数百年,其浮雕依然保存良好。浮雕的题材大多取自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神话故事。也有不少浮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在第2、第3层回廊尚能发现一些佛像,考古学家认为这是柬埔寨人在由婆罗门教转信佛教之后增建的,并非原有。


    每一层回廊的四角各有一座莲花蓓蕾型小石塔,上面刻有玲珑细巧的装饰。层层回廊四面虽都建有券门石阶,但一般是从正西门进入。古代的时候,平民只能进入第一层回廊,只有帝王将相和僧侣才能进入神庙。回廊尽,五塔现,朝西正中有条35级近似垂直的石梯直通最高的圣塔。这里曾经供奉过一座骑着神鸟的毖湿努神贴金雕像。前中国国家主席刘少奇在1963年5月访问柬埔寨的时候,曾经登上圣塔,成为第一位登上此塔的外国国家元首。五塔上还镌刻有许多神采风韵妙不可言的仙女像,虽历尽沧桑,却依旧令人倾倒。


     吴哥寺的外部宏观建筑更是出类拔萃。正面基座的长度与圣塔高度比例和谐,布局独具匠心。宽阔的广场更衬托出吴哥的神奇。尤其当朝霞夕阳把万道金光洒满五塔时,游人会有进入仙境般的美妙感觉。


    浮雕是雕刻在质地非常好的砂岩上。这种石头产自吴哥北面的扁担山脉。


     即使是石塔、石门和石楼,也都用精美的浮雕装饰,有人物,有鸟兽,有花卉,线条流畅,图案别致,刀法玲珑纤细。整个建筑恢弘中充满着娟秀和灵气。


     在吴哥寺西大门外两侧,各有一棵巨大的菩提树,传说是在吴哥寺兴建时种下,已有千年历史。但后来经专家考证,实际树龄应当在200年左右,是当时的一位僧人种下。本来有许多棵,但是都先后死掉,惟独这两棵位置极佳的菩提树活到今天,依然生机勃勃。茂密的枝叶宛如一个张开的巨伞,为过往的游客慷慨地提供阴凉场所。


     在这个建筑群中比较著名的古迹还有普农巴坎寺,该寺建在65米高的小山上,寺本身高45米,是呼吸新鲜空气和观看吴哥日落和摄影艺术家们寻找创作灵感的好地方。





吴哥的传说


     面对如此宏伟的吴哥古迹,人们真是难以相信柬埔寨祖先在1000多年以前,生产工具异常简易、技术相当落后的情况下竟能创造出如此般的奇迹!人们只好给它他披上神奇的色彩,认为吴哥寺是柬埔寨传说中的一位神工毖斯努伽所建造。而他居然还是一个有中国血统的人。


    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林桑的中国人,祖籍上海,是一财主家的花匠。有一天,婆罗门教主神因陀罗宫中的仙女下凡踏春,其中一位叫岱索塔吉的仙女摘了林桑的6朵鲜花,触犯天条,被因陀罗罚到人间做林桑6年妻子。第二年他们生下一个男孩,聪颖灵巧,能画善雕,于是起名毖斯努伽,意思是巧匠。他的地位类似中国的鲁班。在柬埔寨民间,工匠学艺前都要先向他的画像顶礼膜拜。


     日月如梭,6年光景过去,到了岱索塔吉返回天宫的日子,他在自己的枕旁放下6朵花,悄悄离家而去。毖斯努伽长大后,告别父亲,踏上寻母之路。


      一天,他在悬崖边的一片树林中遇见一群仙女,他暗自祈祷,如果我的母亲在里面,千万不要让她飞跑。他冲进仙女群中,其他仙女惊慌得飞开,只有岱索塔吉呆在原地不动。母子相逢悲喜交加。岱索塔吉带儿子去见因陀罗神。


    因陀罗神见毖斯努伽天资敏慧,便将他留在宫中学习百工之技,以便日后向人间传授。


     再说当时的柬埔寨国王没有后嗣。一天,王后正在花园散步,因陀罗神从天空飞过,把一只兰色光环投入王后怀中。不久,王后便生下一子,他就是传说中智勇双全的杰耶跋摩国王。杰耶跋摩12岁的时候,因陀罗神把他请到天宫,问他喜欢哪一座宫殿,愿意为他建一座。当时杰耶跋摩年少,而且又自卑是凡人,不敢造次,便请因陀罗为他仿建神牛殿。毖斯努伽奉命来柬埔寨建造神牛殿。


     毖斯努伽用泥堆起巨大的台基,在上面建了3层大回廊,回廊中建起5座巍峨的宝塔,然后用仙水一浇,立刻变成一座镂金错彩,富丽堂皇的石砌宫殿,它就是今天人们看到的吴哥寺。毖斯努伽后来与国王不合,离开柬埔寨回到自己的故乡中国。


     据说,正是这个传说,启发了那些无法揭开吴哥之谜的西方学者,将目光转向东方的中国,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发现了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拿到了开启吴哥大门的钥匙。





大吴哥建筑群  


     离开小吴哥再往北3公里就到了大吴哥(也有称吴哥通)大吴哥是柬埔寨古代的首都,始建于公元9世纪,后来多次被破坏。保存到今天的大吴哥,是在公元1181年到1215年之间由历史上著名的国王杰耶跋摩七世所建。昔日的王宫由于是木结构,现在地面建筑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高低不平的柱基。然而中央大道、中央广场和斗象场,却依然清晰可见。


     斗象场边上一人多高的墙壁上,骑着大象作战的石雕,尽管披上了岁月的风尘,但是其生动的造型和精湛的雕刻技艺却依然绽放着艺术的光芒,其强烈的动感,仿佛只要轻轻掸去上面的尘土,雄壮的象群和武士就会从石头上一跃而下。


     为抵抗外敌入侵,大吴哥的城墙高大,它高7米,厚3.5米。呈正方形,周长12公里。王城城墙4面各开有一个门,东门偏北500米的地方还多设有一个门,叫做凯旋门,有大道直抵王宫。凯旋门的两侧各有一尊石象,石象有3个头,巨大的象牙抵地。当年国王征战时,威武地骑着大象率领大军通过凯旋门上战场,其恢弘之气势不难想象。其他4个拱起的城门,高约20米。每个门洞上方中央各有一尊四面佛像,又被4尊比较小的四面佛像簇拥,带着神秘的微笑。盛极年代,佛像都贴有金箔,在阳光下熠熠发光。城门外面大道两侧各有27尊高达2.5米的巨大石雕,手持一条7头巨蛇。蛇身就是栏杆。抓蛇头一端代表神,抓蛇尾一端代表魔。神像仪态端庄,圆脸杏眼;魔像狰狞凶狠,龇牙咧嘴。这里还有一段故事:一天神和魔比谁的力气大,就用蛇身为绳拔河比赛,双方力量相差无几,最后神巧妙利用蛇向前运动的惯性终于战胜了魔。遗憾的是南门外很多神和魔的头像被人砍掉,偷运到国外。在美国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里就有一个柬埔寨面积不小的陈列室,不少展品就是来自吴哥。


     大吴哥中最著名的是巴戎庙。是一座佛教寺院。它的台基高3米半,分为两层。在离地面45米处有一个圆形宝塔,里面有一尊4米高的佛像。宝塔被49尊巨型石雕四面佛头像簇拥,代表着当时柬埔寨的49个省份和城市。四面佛宽厚的嘴唇,善良的微笑,庄重的鼻梁,微闭的双目,成为柬埔寨民族友好善良的生动写照。有学者研究认为,四面佛的造型实际就是杰耶跋摩七世的面孔。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显示他的武功高强,威慑四方,统治整个真腊王国。清晨和傍晚太阳的金色光芒照在上面,四面佛越发显得神圣和庄严。巴戎寺不论是远看还是近瞧,都可以感受到它难以琢磨的神秘力量。


     巴戎庙的浮雕同样精彩,内层回廊墙壁上的浮雕是印度教传说和佛祖释加牟尼的生活画面。但是在外层回廊的浮雕却充满着生活气息,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和劳动情景,以及和外敌作战的惨烈场面。


     由于吴哥时代是从印度婆罗门教向佛教过渡时期,所以这个时期的寺院也就出现了两种宗教的寺院并存的现象。吴哥地区寺院多是为历代国王所修建。当时国王驾崩后,都被当做神一样供奉。





达婆罗寺


     在大吴哥的周围地区也有不少古迹和景点值得一看。有两条路线把这些主要景点串联起来,比较短的线路称为“小圈线路”,长的称为“大圈线路”,两条线路上的景点并不重叠。达婆罗寺是小圈线路上必看景点。


     达婆罗寺是一座佛教寺院,建于公元12世纪中叶,历时20年,是杰耶跋摩七世为母后建造的陵墓,占地面积很大。它外面一层围墙长1,000米,宽600米。里面一层围墙成正方型,各长100米,坐落在参天大树的密林中。除了尚存的石建筑群和倒塌的石梁石柱,最吸引人的是参天热带树木庞大的根系,竟然能把石墙和石建筑包起,成为“长”在石头上的大树。这是千百年伟大自然力量所造就,鬼斧神工杰作。观光者无不在此拍照留念。


      后来发掘出的刻在石头上的碑文记载了当年达婆罗寺的辉煌。当时在达婆罗寺有12,640人居住,其中高僧18人,高官1,240人,军队2,232人,舞女615人。


     寺院大门处路中央有一棵紫檀老树,多少树龄不大清楚,露在地面的树根,已经被无数行人的脚,踩磨得油黑发亮。


     在这个线路上著名的景点还有茶胶寺,是吴哥地区唯一一座没有使用砂岩为建筑材料的古迹。



女王宫


       女王宫建于公元967年,历时两代国王建成。它距离暹粒市32公里。现在有公路从暹粒市到女王宫,乘汽车约半小时可达。


       女王宫是用来供奉婆罗门教主神湿婆的。女王宫被森林环抱,一条小河从旁边经过,环境幽静,空气清晰。整座建筑全部用红沙石建成,质地坚硬,是吴哥地区唯一一座用这种石料建成的古迹。整个建筑雕梁画柱,精美绝伦。她的美不像大吴哥、巴戎寺和小吴哥那样以气势宏伟夺人,而是以小巧精致著称。女王宫不仅被视为吴哥时代,甚至堪称是世界建筑雕刻艺术之最高成就。



荔枝山风景区


     距离暹粒市48公里。步行或者开车都可以到达山顶。在半山腰有一平台,清凉的泉水从石缝中流出,登山者可以在此休息,洗脸,喝水,然后继续前进。这里还生长着一棵罕见的玉兰花树,直径70公分,高15米。那里还有一尊大佛像和很多小佛像,都是公元16世纪建成的。


     位于半山腰的暹粒河床上,分布着数不清的男性、女性生殖器石雕,无论是旱季和雨季,这里流水潺潺,浮动着若隐若现的浮雕,充满神秘色彩。崇拜男性生殖器是婆罗门教的传统之一,但是为什么这里还同时有数量众多的女性生殖器浮雕掺杂其中,至今还是一个待解之谜。


     荔枝山风景区另外一个值得看的地方是瀑布。瀑布分两级,上面一级落差为4-6米,瀑布宽度为20-25米。下面一级落差为15-20米,宽度10-15米,旱季水量较少,雨季时气势磅礴,蔚为壮观。这里空气湿润清凉,是避暑休闲的好地方。





漂流的村庄


     吴哥地区又一处别具特色的景点,位于距离暹粒市15公里的洞里萨湖上。


     村民打鱼为生,住屋建在船上,随湖水涨落浮动。雨季时湖水直逼暹粒市,旱季湖水后退5-6公里。漂浮村庄的住房随波逐流到一理想处后,用木桩固定下来。


      这里的村民有柬埔寨人,更多的是越南人。越南人喜欢把浮屋聚集在一起,相互照应。浮动的村庄,除了住房,还有水上学校,商店,甚至还有一座浮动的天主教堂。浮村有了名气,一些人家就放弃打鱼,改做旅游,把自己的家扩大,卖小食品、纪念品,并摆放花草、飞禽和小动物,供游客参观,很有一番情趣。


      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柬埔寨渔民最传统的捕鱼方式,还可以看到洞里萨湖的浩瀚烟渺辽阔水面,领略“天高任鸟飞,水阔凭鱼跃”的壮观景色。


     为了发展这个旅游项目,暹粒省地方政府正在修建一条由市区通往浮村的公路,方便游客前往。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