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头条APP
《沧桑拾遗》(系列柬埔寨回忆录)1——10
lisan 发表于:2016-12-27 17:04:42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1603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lisan 于 2016-12-30 15:47 编辑

                        
沧桑拾遗系列柬埔寨回忆录作者简介:
  “老牛,原名吴长桂吴春荣祖籍广东揭阳,生于柬埔寨金边青年时期曾就读于首都金边华文最髙学府“端华中学”,为该校专修(高中)第三届毕业生。曾任柬埔寨棉华日报和泰国新中原报编辑。现居巴黎。
    广西大学陈雅灵教授《汉河与溪流——中国与东盟语言文化论丛》(作者:陈雅灵//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06-01//ISBN:9787509619957)书中提及柬埔寨文学,将“老牛的十八乐章”作者说成是“郑书平”(该篇原话:“柬埔寨郑书平的《沧桑拾遗》”)是完全不符合事实的。
  《沧桑拾遗》作者“老牛”不是郑书平,而是吴长桂。


沧桑拾遗
老牛(吴长桂)
百年人事,沧海桑田。回忆以往,偶有所拾,随笔记下……
(一)
中法柬泰  四国江山风雨情
悲欢离合  百年人事沧桑变


我老牛,可说是牛命一条,无论春夏秋冬,无论椰风蕉雨,无论冰天雪地,只知早出晚归,日作夜息,埋头耕耘,不顾收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七十年如一日,就在糊糊涂涂中,度过花甲,踏进古稀。虽无大成,却有小就;虽无荣华富贵,却有小康之家;儿女承欢膝下,夫妻和睦相处,家庭丰衣足食,人生至此,夫复何求?

想当年,老双亲的一生十分艰难困苦。年青时期,正逢“九•一八”事变发生,东洋鬼子挥军入侵,华冑神州,惨遭浩劫,中华大地,生灵涂炭,哀鸿遍地,民不聊生。为了逃避战祸,为了追求生存,不得不离乡别井,漂洋过海,来到了异国他乡的高棉。初抵番邦,人地生疏,风俗迥异,语言不通,可说是寸步难行。不幸的事接踵而来,日本军国主义为实现其“大东亚共荣圈”的美梦,进一步将侵略的魔掌直指东南亚各国,一场“太平洋战争”终于爆发。而我偏偏在这战火纷飞的时刻,来到了人间,真应了一句古话:“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战乱期间,多个孩子,多分累赘,那是理所当然的事。幸而不久,日军投降,二战结束,我也几十年安然无恙地在那“和平之岛”度过了儿童、少年、青年各个时期,一直到一九七五年,为了逃避高棉内战,又一次避难到泰国。在曼谷生活了近两年,最后在法兰西政府人道主义的帮助下,安抵巴黎,开始真正呼吸到“自由的空气”,真正领会了“民主的真谛”和“博爱的精神”。

我虽然出身于小康之家,但父亲还是希望我能够多读几年书,多学一些本事,以便今后多份谋生的技能。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努力,总算实现父亲的心愿,把高中的课程顺利完成。踏进社会后,不知不觉干了许多行业,当过布行杂役,杂货店“财副”,夜校教师,报社资料员、校对、编辑,潮剧团宣传,饭店洗碗工,汽车厂装配工人,地铁小贩,最后自己开了一间小皮包店,做了廾年的小商人。我是一个中国人,却出生在柬埔寨,避难到泰国,最后定居在法兰西,近七十年匆匆过去,不敢自夸见多识广,总算是大开眼界。一生中经历了日寇投降,二战胜利,国共内战,中国解放,韩战爆发,高棉独立,美军侵越,柬王让位,中棉建交,中苏交恶,文革动乱,龙奈政变,柬国易帜,棉共围城,金边变色,泰国避难,定居花都……这几十年,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干过形形色色的事,中法柬泰四个国家,留下我的足迹和踪影,往日的情景,历历就在眼前,让我留下许多美丽的回忆,也带给我不少的伤感。

正是:中法柬泰,四国江山风雨情;悲欢离合,百年人事沧桑变。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高级
lisan 发表于 2016-12-27 17:06:40 | 阅读全部
沧桑拾遗
老牛(吴长桂)

百年人事,沧海桑田。回忆以往,偶有所拾,随笔记下……
        
(二)
远渡重洋  海外孤儿乡愁重
流落异邦  天涯游子亲思浓

我是一个真正的“海外孤儿”。自印度支那变色后,孑然一身流落到泰国的曼谷,过着“非法难民”的生活,由于没有合法的居留,随时都有被捕的危险,加上金边接二连三传来了一件又一件令人惊心动魄的消息,更如晴天霹雳:近两百万金边市民一日之间被赶出城市,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是开天辟地以来,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悲惨事件,比起二战时期,希特勒在集中营屠杀犹太人一事,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一幕又一幕,让我们难民的内心,一再蒙上阴影。昨日的妻离子散,今日的家破人亡,真是应了一句古语:“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遇打头风”,那雪上加霜的惨况,非笔墨所能形容。

“非法难民”的日子,可说是度日如年,幸而,西方国家在“人道主义”的旗帜下,开始到泰国接受难民。首先是美国在关岛设置了“印支难民”中转站。一开始许多人对美国政府十分怀疑,认为“美帝国主义”侵略越南几十年,在高棉、老挝又搞得乌烟瘴气,鸡飞狗跳,弄得人心惶惶,结果阿福(美国福特总统)一声令下,把印支三国那烂摊子丢给了印支共党,一走了之,而今天又假情假意来接收难民,这一切,真让人不可思议;难以理解。可是,几个月过后,曼谷的难友络续接到美国本土的来信,一些冒着生命危险,“走关岛,赴美国”的人,真正安然无恙,并得到妥善安置,有的甚至已经找到理想的职业,开始新的生活。这一来,所有的人都安下了心,人人决定“离泰国,走西口”。

印支的难民是美国一手造成,它照顾大家,想也理所当然,而法国曾是印支三邦的宗主国,不甘落后于美国,接受难民的任务,更是责无旁贷。于是戴斯坦总统大笔一批,747飞机,每月不停从泰国各个难民营,把大量的印支难民从曼谷的“廊曼机场”运至“戴高乐机场”,我也有幸于一九七六年十二月廾七日安抵美丽的花都——巴黎。
腊月的巴黎,隆冬的季节,飞机抵达“戴高乐机场”那一天,正逢大雪纷飞,凛冽的寒风十分刺骨。但在每个难友的心中,却感到一股暖流在奔腾,一股热血在湧动,因为大家都知道: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就在眼前,幸福的时刻,美好的明天,正等待着我们重新去开创。

当我们怀着兴奋和激动的心情踏上法兰西这片美丽、祥和的土地时情不自禁地回头瞭望遥远的东方,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长叹!祖国,我的母亲,您在哪里?故乡,心爱的人,身在何方?
正是:远渡重洋,海外孤儿乡愁重;流落异邦,天涯游子亲思浓。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lisan 发表于 2016-12-27 17:08:02 | 阅读全部
本帖最后由 lisan 于 2016-12-29 18:22 编辑

沧桑拾遗

老牛(吴长桂)

百年人事,沧海桑田。回忆以往,偶有所拾,随笔记下……

(三)
物产富饶  小百姓本可乐业安居
风云迭变  老王国何堪改朝换代


当我踏上法兰西这片美丽的土地时,才真正呼吸到“新鲜和自由”的空气,真正体会到“民主和博爱”的精神。所见所闻,完全与往日迥然不同,真是不可思议,令人费解。天,仍然是蓝蓝的天,地,同样是绿油油的地,但那灿烂温暖的阳光,明媚皎洁的月色,却令人心旷神怡,宛如进入了另外的一个境界。当我们开始享受着新生活的时候,情不自禁地遥望着那愁云惨雾笼罩的第二故乡——高棉,顿时心潮起伏,百感交集。那是一个生我养我的地方,它哺育着我们这一代人成长。它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脑海里烙印了许多美丽的回忆,我对它感恩载德。同时我却又对它刻骨仇恨,因为它造成我骨肉离散、家破人亡。对这一个国家,可以说是“情仇纠结,爱恨交织”,剪不断,理还乱。

其实,高棉曾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已有近两千年的悠久历史。自十一世纪后六百年间,曾经是印支的强国,当时建都于“吴哥”,称为“吴哥”王朝。不论宗教,文化,艺术,建筑都很发达,是高棉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今日泰国和越南的一些省份,都曾是高棉的领土。可是“吴哥王朝”以后,国势逐渐衰落,经常遭受外族的侵略和压迫。一八六四年,高棉国王诺罗敦为了摆脱泰国吞拼的威胁,便与法国政府签订了协议,接受法国的“保护”,从此高棉沦为法国的“保护国”。后来,成为法属印度支那(包括越南、老挝、高棉三国)的一个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法西斯为了扩大中日战争,把矛头直指东南亚各国,于是弱小的高棉又被日本侵略者占领。二战结束,日寇投降,法军捲土重来,直至一九五三年十一月九日才正式宣告高棉独立,这一天定为“独立节”。

高棉虽是东南亚的一个小国,但由于平原辽阔,土地肥沃,因此稻米和其他经济作物年成甚丰。中南部和沿海一带的平原,盛产大米和玉米。东部的红土地带是橡胶种植地。西南沿海山区适合种植胡椒。湄公河沿岸是棉花的丰产区。而洞里萨湖更是高棉的大宝库,年产以千吨计的淡水鱼,人民受用不尽。高棉土特产除自给自足之外,还大量出口,换取外汇,购入日常必需品和工业设备,对改善民生、发展工业也起了促进作用。当日的高棉真不愧是“鱼米之乡”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高棉人民,是善良和朴素的,他们与华侨的关系是融洽和友好的。华侨在当地奉公守法,不分昼夜埋头苦干,华侨的辛勤劳动,对发展当地的经济和国家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高棉当日的繁荣,与四十万华侨的努力是绝对分不开的。

正是:物产富饶,小百姓本可乐业安居;风云迭变,老王国何堪改朝换代。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lisan 发表于 2016-12-28 15:23:56 | 阅读全部
沧桑拾遗

老牛(吴长桂)



百年人事,沧海桑田。回忆以往,偶有所拾,随笔记下……


(四)

兵败奠边府  法兰西无奈离印支

振兴柬埔寨  施哈努有心靠中美




高棉、老挝、越南同属印度支那三邦,曾经同在法兰西“保护”之下,各自命运却大不相同:越南地博物阜,人口众多,海岸线从北至南,几乎环绕半个中南半岛,地理形势险要,河内、海防、岘港、西贡,无一不是优良港口和军事要塞,故此,法国政府在此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牢牢控制,特别还把西贡建成“东方巴黎”。而高棉、老挝两邦,只属陪襯,管理方面较为松弛。金边各政府部门都由越南人代为掌控。


由于命运迥异,三邦对宗主国反应也不大相同:老挝王室不痛不痒;高棉当局满怀牢骚;越南人民奋勇反抗。


一八五八年,法殖民主义者入侵越南,先占领南越,继而挥军北上,迫使越南王室签订投降条约。一八八四年,越南全境终于沦为法兰西“保护国”。一九四零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太平洋战争,英、法等同盟军在东南亚各国节节败退,星马等地出现十万英军齐解甲的尴尬局面,法军也退出印支地区。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二战结束,英、法等“宗主国”卷土重来。不过,经过长期抗日战争锻炼的北越游击队,在胡志明领导下,成功发动了“八月革命”,同年九月二日,宣佈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为了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他们担当起印支反法联军先锋队,与法殖民主义者进行长达九年艰苦斗争,最后在一九五四年五月七日“奠边府战役”中大败法军,迫使法政府签订“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与此同时,美国在南越的势力逐渐膨胀,进而全面取代法国的地位。形势所迫,法政府不得不宣佈完全放弃印支三邦。高棉和老挝终于也获得自由和独立。不过,施哈努绝不承认“高棉独立”是“奠边府”一役所致,故他把高棉“独立节”提前半年定于一九五三年十一月九日。


独立后的高棉在施哈努领导下,确实获得长足发展。首先他执行“中立、不结盟”政策,在东西两大阵营分庭抗礼的情势下,取得平衡。他一方面驱逐台湾国民党政府“大使”,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另方面与美国打得火热,希望“美援”的到来,能够迅速拯救这个古老而贫穷的国家。左右逢源的政策,独立初期确实给他带来不少利益,尝到不少甜头。在发展国家经济建设,提高国际威望和地位方面起了一定作用。内政方面,施哈努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为了发展民族经济,把重要企业收归国有。并对一些不良事物,如赌博、抽鸦片、妓院等风月场所严厉取缔。改革初期,社会风气焕然一新,人们精神面貌也与独立前截然不同。


正是:兵败奠边府,法兰西无奈离印支;振兴柬埔寨,施哈努有心靠中美。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lisan 发表于 2016-12-28 15:26:29 | 阅读全部
沧桑拾遗
老牛(吴长桂)

百年人事,沧海桑田。回忆以往,偶有所拾,随笔记下……

(五)
增进邦谊  领导人频频互访
追求理想  新青年纷纷北归

独立后的高棉,在施哈努领导下,初期确实在政治、外交、经济各方面得到迅速发展,特别在外交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亲王执行独立、中立、不结盟政策,深获许多友好国家大力支持。不但和苏联、美国、法国、东欧各国保持友好往来,还于一九五八年七月十九日驱逐台湾代表,正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这一坚定、大胆的决策,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热烈赞扬和钦佩。


中棉建交后,两国友好关系一日千里,周恩来总理曾两度访问高棉。周总理的到来,不但获得五百万高棉人民的热烈欢迎,更在金边以至各省的华侨中掀起一股“迎接亲人”的热潮。为了一睹总理的伟大形象,四十万华侨同胞通宵难眠,从黑夜盼到天明,欢迎的队伍由坡士东机场一直排列到皇家田,场面可说空前。

除周总理两度访棉外,中国国家主席刘少奇,外交部长陈毅等国家领导人,也曾率团访问金边。

   而施哈努也曾多次在中国“十•一”国庆节亲临北京道贺,和中国人民共同欢度这一伟大的节日。亲王“五度访华”,在中棉两国友好关系史上留下一段佳话。当然,这种历史上少有的国际交往,也使施哈努每次访问北京都满载而归。中国无私援助的大型水泥厂,纺织厂,造纸厂,三合板厂先后在各省建立起来。这对繁荣一个落后国家的经济,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了感谢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亲王把金边一条最大的街道命名为“毛泽东大道”(龙奈政变后改为自由大道);各个工厂也以中国领袖的名字命名,可见中棉两国关系是何等亲密。亲王在每次演讲中,都把中国称为第一号朋友,要人民紧紧记住,只有中国才是最可信任的朋友。
中棉建交前夕,也就是一九五五年四月,亚非两洲二十九个国家在印尼万隆举行会议。周总理率团出席,他那敏锐的眼光,犀利的口才,
翩翩的风度,获得各国领袖的赞许和高度评价。随着“万隆会议”的顺利结束,中国的国际地位正式确立并迅速提升。这是中国外交史上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

新中国建国初期内政、外交上的胜利和成就,就像一阵阵春风吹进了高棉华侨社会。特别是年青一代的学生,对于新生的中国格外向往。为了追求美好的理想,为了创造灿烂的明天,大家争先恐后告别生我、养我的第二故乡——高棉,满怀希望,满腔热情、排除一切艰难险阻,投奔到祖国的怀抱。

祖国是多么的遥远,而他与海外学子的心又是多么贴近!大家甘冒风险,挥泪拜别年迈的双亲,乘着千吨巨轮“大宝石”、“大宝康”,沿着湄公河出海,一路北上神州,去追求那美丽的梦想。

正是:增进邦谊,领导人频频互访;追求理想,新青年纷纷北归。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lisan 发表于 2016-12-28 15:27:26 | 阅读全部
沧桑拾遗
老牛(吴长桂)

百年人事,沧海桑田。回忆以往,偶有所拾,随笔记下……

(六)
千年历史 中柬友谊源远流长
百业旺兴 华人社会枝繁叶茂

根据史书记载,中柬两国友好往来,已有一千七百年历史。早期旅棉华人集中居住各主要城镇。直至十五世纪中叶,高棉王朝建都金边后,华人聚居的地方才渐渐多起来。十七世纪初,华人已有三千多人。最早的华人居民可能是福建人,之后又来了一批广府人和海南人。到了十九世纪,潮州与客家移民也来了。一八六四年高棉沦为法国保护国时,金边已形成五个方言群体,分别是潮州、广府、福建、海南和客家五个“帮群”,华侨大约有两万人。每个帮群由法国总督委任一位“帮长”,依越语译音又称“翁帮”。“帮长”拥有极大的权力,包括准许移民出入境、批准商业执照、调解华人社会纠纷等。

五大帮会且曾联合成立“中华理事会馆”,俗称“五帮公所”。总帮长是公所的最高领导,所有华侨华人的一切大事,都由总帮长统筹、推行。每个帮会都有自己的庙宇和学校。据说一九零一年第一间华文学校在磅针省成立。一九零七年,金边的潮州人也创办了一间华校,到了一九一四年,扩大成为“端华学校”。之后,广府人的“广肇惠学校”、福建人的“民生学校”、海南人的“集成学校”、客家人的“崇正学校”都先后成立,随着华人数量的迅速增长,华校在一九三八年已增至九十五所。

高棉独立后,帮长的权力逐渐式微,到中棉建交前夕,“五帮公所”已名存实亡。但帮长的威望仍然存在,如陈顺和老先生德高望重,在华人社会中声名远播,几十年历久不衰,无人能与替代。他的公子陈继述先生继承父业,并担任潮州会馆属下端华中学历届董事长。

高棉虽是蕞尔小国,但由于地理条件十分优越,物产丰富,而土著相对落后,这给予商业头脑十分精明的华人创造一个大好的环境。战后各帮群的华人陆续涌入这个落后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一九五七年前后,已达四十多万人,约占全棉人口百分之九左右。华人大多数从事商业,或与商业有关的活动。在城市里,特别在首都金边,华人垄断了所有零售业。而出入口、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及轻工业等,也都有华人参与。除银行及大型工厂外,高棉的经济命脉,基本上是在华人、华裔的掌控中。

周总理访棉后,中棉两国友好关系突飞猛进,华人在文化、教育、体育各个领域,更是蓬勃发展。这期间高棉全境就拥有一百七十多间华校及棉华、工商、湄江、生活等四间华文日报。体育会更如雨后春笋般先后成立,其中东方、职工、华光三会极为突出,吸引了大量年青会员踊跃参加,主要成分是教师、学生、店员和工人。而其他如青联、侨青、中体、联友、艺联、新青、中青、工学、劳声、凝雪等体育会,都有自己一定的基本会员,每个团体都办得十分出色。体育会的活动主要是篮球、乒乓、歌唱、舞蹈、戏剧等。许多篮球、乒乓健儿,后来成为柬国国家选手。而东方体育会和凝雪国乐社先后演出潮剧“陈三五娘”也都十分成功。新青体育会不甘后人,推出潮剧“告亲夫”更是佳评如潮。

正是:千年历史,中柬友谊源远流长;百业旺兴,华人社会枝繁叶茂。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lisan 发表于 2016-12-29 18:08:47 | 阅读全部
本帖最后由 lisan 于 2016-12-29 18:21 编辑

沧桑拾遗


沧桑拾遗

老牛(吴长桂)

百年人事,沧海桑田。回忆以往,偶有所拾,随笔记下……

(七)

一纸禁令 大金城绝迹消声

两般变迁 跑马埠改头换面



施哈努掌权后,面对百废待兴的家园,发挥他那超越常人的智慧,想方设法改变这古老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当时二战结束不久,世界格局发生微妙变化。在苏联支持和控制下,东欧共产主义政权先后成立,并组成华沙公约集团。而资本主义势力也在复甦,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事集团更是招兵买马,与“华约”分庭抗礼。面对如此复杂的国际环境,施哈努施展他圆滑的外交手腕,畅顺地游走于美、苏、中、法等大国之间,获得各国的支持和援助,帮助高棉这个贫穷和落后的国家,迅速摆脱即将崩溃的经济困境。而对内也进行全方位的改革,首先对黄、赌、毒采取严厉措施,力求给国家、民族带来一种崭新的风貌。


  “大金城”是金边早期一个综合娱乐场所,位于金边最繁华地段,东朝洞里萨河,西临安英街,南边是下市仔和拉吕汽水厂,北边面对金边银行和朱潮丰行大仓库。法属时期这里是金边市民流连忘返之处。“大金城”内经常有戏剧、杂耍等娱乐表演。但主要还是开“花会”;十二支、廾一点、大小、三张等赌博玩意,在这里也一应俱全。记得孩提时期,家人曾带我到这里蹓跶,只见人山人海,十分热闹。后来曾闻不少“新唐”,由于沉迷其中,弄得家破人亡。这里的顾客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华侨华人,土著很少涉足。


施哈努禁赌命令一下,“大金城”顿时消声绝迹。精明的华商马上申请改建成酒吧和溜冰场。这种新鲜的玩意儿,初期办得有声有色。但高级消费,并非金边市民所能负担,日子一久,只好关门大吉。


施哈努禁赌之外,禁毒、禁娼也同时开展。独立前,抽鸦片在华人中是一种身份的显示。贫穷人家早出晚归,胼手胝足,犹难养家糊口,何来余钱抽它一口。只有大老板、大公司买办,才有条件爱好此道。禁烟初期,收效甚微,有钱人若被发现,总能破财消灾。后期因严令取缔,犯者送去“薄波”开荒,至此,吸毒才见匿迹。至于扫黄,也雷厉风行。金山戏院后巷,花丝宜街一带,原是流莺活跃的场所,职业青年稍微不慎,就会深陷泥坑难以自拔。但至五十年代末期,这一带已成昇平世界。


至于另一原为赌博场所的“跑马埠”,却是另一番命运。五十年代中叶后出生的人,大多不知金边曾经有过一个“跑马埠”。此娱乐场所在旧“宋仁只”区附近,每天进行一两场赛马的赌博。这玩意儿从西方传来,华侨子弟很少参与,许多土著倒常是这里的“座上客”,不少当地官员,也常光临消遣。中棉建交后,在中国政府的援助下,“跑马埠”全部夷为平地,改建成一个综合运动场——“奥林匹克”。“奥林匹克运动场”的成功落成,对高棉这个小国来讲,可算是一件大事,建筑庄严雄伟,富丽堂皇,外观极富高棉文化特色。为高棉留法建筑师文摩里万所设计(文氏后更因此曾任教育部长)。后来加上周边的体育城,成为第一届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的竞技场所。中国、日本、朝鲜、北越、印尼、缅甸、老挝及中亚、南亚等新兴国家的健儿,曾在这里大显身手。庄则栋、李富荣、徐寅生、张燮林、林慧卿、郑敏之、汤仙虎、侯加昌、陈玉娘、梁小牧等世界名将的高超技术和飒爽英姿,在当时我们年青一代的脑海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中国的歌舞团、杂技团也曾在这里奉献出许多精彩的节目,胡松华、马玉涛、才旦卓玛等老一辈歌唱家,嘹亮优美、悦耳动听的歌声至今令人难忘。夏菊花的“顶碗”绝技,令人叹为观止。沈亚威所作“中柬友谊之歌”,在此响起,唱遍柬国侨社。“跑马埠”摇身一变,成为“奥林匹克运动场”,这是一项良性的革新,十分成功。


正是:一纸禁令,大金城绝迹消声;两般变迁,跑马埠改头换面。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lisan 发表于 2016-12-29 18:13:39 | 阅读全部
本帖最后由 lisan 于 2016-12-29 18:21 编辑

沧桑拾遗


老牛(吴长桂)

百年人事,沧海桑田。回忆以往,偶有所拾,随笔记下……

(八)

横祸从天降 菜园区哀鸿遍野

高楼拔地起 金边市飞速改观



高棉是个多民族国家,其中高棉族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少数民族包括占族、普侬族、老族和傣族等。外来移民主要是华人和越南人。越南人大部分居住在洞里萨湖沿岸,多以捕鱼为生。金边的越侨,男性多从事与机械有关行业,如修理汽车、摩托车等,房屋建筑也是他们的特长;女性多属鱼贩,她们宰鱼的功夫,令人佩服,两刀三下,一条活生生的鱼,就在她们手里彻底解决。而华人遍布全国。马德望、唔哥比里、诗士芬等地,大部分辗米厂,由福建人经营;在金边,五金铜铁的生意,也以福建人为主,大监房附近的五金商行、汽车和机器零件行几乎清一色是福建人经营。海南人在唝吥省一带聚居,特别是磅禾叻、逢盛两个县,多种植胡椒和经营胡椒行业;而生活在金边的海南人,主要开设饭馆和茶室,海南人的咖啡和鸡饭,闻名全国。广府人多从事机械制造和创办小型工厂,也有经营餐饮业和旅社的,华群、国民几家专门承办喜筵的大酒楼,就是广府人所开设。潮州人却掌控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零售业。稻米、土特产、布匹绫绸、华洋杂货、钟表电器、文具纸料、书籍杂志……等等。此外,华人也因与政府部门有“良好关系”,而在金融业和出入口生意上大有作为。



生活在高棉的华人,由于遭遇不同,贫富差距相当大。富裕阶层,办工厂、经营出入口、开批发店。而生活在贫困线下的劳苦大众,只能蜗居在菜园区、红土路、禁狗路一带。那一望无际的木屋、茅寮,真不敢想象就是当初华人甘冒风险、离乡别井、漂洋过海追求的梦境。

提起菜园区,有一段可悲的历史。这里的居民主要是自由职业者,不少人是穿街走巷的小贩。有卖面包的、花生米的、甜品小吃的、雪糕雪条的……更多的是商行的杂役、店员、工厂工人、码头苦力,他们的收入仅维持家庭最低消费。因此几代人只能“安身”于贫民窟的小茅屋里。年长者也在家里种植一些蔬菜,每天运送到菜市场去买。贫困人家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到学校上学,只能在夜校读补习班。他们悲惨的命运,非但得不到老天爷的同情,往往还要承受那“横祸飞来”的恶运,灾难和痛苦随时降临在他们的头上,无奈、徬徨、绝望随时陪伴在他们的身边。



曾记得,好几年春节前夕,菜园区的老百姓家家户户准备“丰盛”祭品,拜祖先、谢神明,祈求来年合家平安,生活稳定,可一场大火彻底毁灭了他们的愿望。冲天的火灾,在除夕的夜晚烧毁了大片的茅屋。可怜的灾民,一夜之间无家可归。面对着破灭的家园一片茫然。

  “破旧立新”也许是当年政府的国策,为了建设美丽的金边,贫民区的存在显得格格不入,大煞风景,更有损“新高棉”的形象。政府下定决心,从莫尼旺大道以西直至宋仁只一带,开发两个新市镇:乌亚西和奥林匹克。这一来,遭殃的是居住在菜园区、红土路、禁狗路的贫苦百姓。他们都要为金边的繁荣付出惨重的代价。几年下来,整个菜园区已被夷为平地。



  “平地起高楼”,金边市飞速发展,当年有目共睹,乌亚西市场,奥林匹克运动场,笃加兰街,三十马路,一座又一座新型建筑物拔地而起,屹立在金边市的西区。唔哥、皇冠、皇都、大金营各大戏院先后落成,各行各业的华商也汇集此处。特别是笃加兰街(后改称戴高乐街)华商云集,应有尽有,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



正是:横祸从天降,菜园区哀鸿遍野;高楼拔地起,金边市飞速改观。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lisan 发表于 2016-12-29 18:15:26 | 阅读全部
本帖最后由 lisan 于 2016-12-29 18:21 编辑

沧桑拾遗

老牛(吴长桂)

百年人事,沧海桑田。回忆以往,偶有所拾,随笔记下……

(九)

“大街”繁荣 见证经济发展

新市崛起  奈何战争摧残

无情的火神,一年又一年吞噬了整个菜园区。几年过后,一个存在数十年的贫民窟已化为灰烬。对此,人们只能发出无奈的长叹!在宋仁只、禁狗路、红土路、跑马埠这一带废墟上,昔日的木屋、茅寮先后改建成高楼大厦,宽敞的马路纵横交错,一座座新型市镇相继浮现:乌亚西、萨立坡、沙示立、奥林匹克等郊区的繁华,逐渐形成新的商业区,取替旧市中心的地位。


在法治时期,由于陆路交通十分落后,金边与各省份货物来往,主要靠河运,小部分由火车运载。西北部各省货源依赖泰国供应,东南部一带离不开南越补给。


流经金边的河段上,不但有通达各省的客货运码头,还有可停泊千吨海轮的国际码头。因此,紧靠湄公河的海傍街(原名施梳越街)及其附近街道便成金边出入口货物集散地。大型商行如盐商李光裕、进出口贸易公司亨利行、瑞荣发、天盛行、永南祥、启发行、和利兴、坤兴隆、黄祥兴,五金商行黄应顺、高棉五金公司等都在此设立据点。


独立前后,小型货车开始淘汰落后的人力马车,连接四乡的公路也已通车,于是金边的中心渐向西移。到五十年代中期,安英街已形成一条集中多行业的零售和批发的繁荣街道,取代海傍街的中心地位



安英街原名“呵夜街”,从南至北贯穿整个市中心。最南端是大皇宫,由此北行首先是博物馆及“皇家田”。“皇家田”属皇家圣地,国王每年都要择吉,在此举行象征性耕作,祈求苍天保佑,风调雨顺,来年农业大丰收,是为“御耕节”。施哈努且曾多次在此主持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博物馆北侧是乐宫戏院,主要放映印度影片。接着是张明合车行和端华第二分校。端华立案校长黄海天开创的“海通行”也在此附近。街角是金边大监房,它的后巷是各界侨领投资合办的“新华学校”。大监房的对面是金边最大的佛寺乌那隆寺。再往北是“下市仔”。“下市仔”是一座小型综合市场,在这里无论肉类、蔬果、水产、杂货、布料、等应有尽有;食档更是包罗万象:日间有中、柬、越各色热食、冷食、甜食、零食,夜间有粥品、粉面、烧腊等,物美价廉,广受中下层市民和学生的喜爱。下市仔朝北是“大金城”旧址,后为乐园酒家,其后更一度成为端华学校的运动场。对面有林松菜馆、旺记烤鸭店、安乐园酒家、中医赵令勳驻诊的济生堂药材行、以潮式糕饼聘料闻名的薛源合饼家、瑞祥书局和唯一茶室等。接着是潮州会馆及属下的“端华中学”、钟表巨商平利来、以粤式中秋月饼饮誉金城的安乐饼家、兴兴咖啡店。朱潮丰大仓库与端华学校隔街相望。同街还有王生利书局。再往北走有一间印度人开设的大洋行,过后是贞隆乐器铺、新生香皂店,角落是“五洲大旅社”,“五洲”天台是金边市民赌“雨水”的地方,有时也承办一些喜宴。过街有开明眼镜店、天生唱片行、中华药材商行、郭德荣布庄、侨珍茶室、国民大酒家、陶玉瓷器店等,还有较为西式的益源百货公司。再往北是香火兴旺的“本头公”庙宇,善男信女川流不息,另有一番景象。靠近“本头公”是“中华理事会馆”,即前“五帮公所”旧址、越人佛庙“庆林寺”、灵芝圃中药店、余祥隆金行和梨春剧场改建的中国戏院。接下去就是“集中市”(老市)和首都的胜地——长花园。


安英街俗称“大街”。但“大街”有时也泛指以安英街为主轴,包括与其平行的曾拉查街和与其交叉的屋也印街、普明街、加拉莱雄公街等街东段所组成的街区。这一街区是柬国独立初期首都的商业中心。


到六十年代,金边市西区的新街市和“中央市场”崛起。“中央市场”南北两侧各设一座客车站,由于环境优越,这一带人口不断增加,商业蓬勃发展。到了六十年代中后期,乌亚西和奥林匹克两个车站建成以后,新区的商品吞吐量不断增加。狄潘大道、笃加兰街(后称戴高乐街)、干隆街(又称三十马路)和莫尼旺大道、速福街一带,更成为金边市民新聚居点。由于人口暴增,加上蓬栢、唔哥、皇冠、皇都、大金营等电影院先后落成,各行各业络续迁至此处,商业活动相对频繁。


这些新市区的发展,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可惜1970年发生了政变,随后数年的战争,扼杀了高棉经济的发展;1975年赤柬入城,更把金边变成了死市!


正是:“大街”繁荣,见证经济发展;新市崛起,奈何战争摧残。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lisan 发表于 2016-12-29 18:18:46 | 阅读全部
本帖最后由 lisan 于 2016-12-29 18:20 编辑

沧桑拾遗


老牛(吴长桂)


百年人事,沧海桑田。回忆以往,偶有所拾,随笔记下……

(十)

争妍斗艳  三角街中秋看美女

好戏连台  金边市元宵覌遊神


辛亥革命前后,国内动乱,逃难者日增,南洋各地成为难民首选。芦沟桥事变,日军发动侵华战争,中华大地,烽火连天,百业萧条,民不聊生,沿海各地老百姓四处逃亡:福建人多往印尼、星洲;客家人选择大马;廣府人看中西堤;而潮州人最爱的是泰国;其次是高棉。

生活在金边的华人,由於融入侨居国的意识非常薄弱,加上施哈努统治期间,也不願看到华人在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同时,擁有更大的政治权力,故他不但不鼓励华人归化高棉籍,还对入籍设立重重门槛,把华人排挤於主流社会之外。如此一来,华人对於侨居国感情相对淡薄,而对祖藉国更加热爱和怀念,更加重視祖先留下来的各种节日庆典和风俗习惯。



春节是华人最隆重的节日。除春节外,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陽等节日,华人也非常重視。特别是元宵和中秋,更是隆重其事。



每当中秋来临,家家户户准备祭品供奉“月亮娘娘”,祈求“嫦娥”姐姐让大家欢欢喜喜团团圆圆。在金边,这一天最热闹的地方是“三角街”。所谓“三角街”地处安良街中段,与高棉戏院前的小路构成“丁字形”地带。每当中秋之夜这一带,必定人潮如湧,年青男女高举花灯在附近穿来走去,只見这边是鲤鱼翻身,金鸡报喜,玉兔呈祥;那边是灵猴跳跃、金猪献瑞,星月争辉,让人眼花潦乱。附近各商号更是祭品繁多,花样百出,除应节月饼外,其他糕点、餅乾、甜柚、大桔、芋头、山竹、龍眼、苹果、葡萄、香蕉等应有尽有。街上行人,犹如过江之鯽,红男绿女,争妍斗艳。真所谓中秋赏月,一来覌灯、二来看人,美女如云,环肥燕瘦,尽收眼底,真是眼福不浅。



一年一度元宵节在金边更为轟动,无论华人、越南人和土著都热烈参与。每年农曆元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整个金边市都陶醉在欢乐的气氛中。盛典分两部份进行。从中午开始,各家廟宇抬神出遊,只見关帝老爺、托塔天王,齐天大圣、天蓬元帅、观音菩萨、九天玄女、圣母娘娘、乌衫佛祖、济公活佛、太白金星、还有唐僧、哪吒、红孩儿、二郎神等各路神仙“大行其道”。一个个“神灵附体”的乩童,摇头摆脑,有的用尖刺的鉄球鞭挞自己,有的用利剑割着舌头、有的用铜针贯穿脸庞或嘴唇、有的坐在装着铁釘或利刀的椅子上,只見鲜血淋漓,十分可怖。乩童们及其信徒组成的遊神队伍在潮卅会館协天大帝的带领下,鸣锣开道,浩浩盪盪从“福建坡”出发,沿着海傍街缓缓前进,一直到达市中心—安英街,随後转向“中央市场”一带。遊行队伍的前头,善信們扛着各式各様纸紮的大灯笼,有鲤鱼、飞鳥、雄师、祥龙、花卉等,五彩缤纷,格外亮丽。接着是陣容庞大的乐队合奏,锣鼓喧天,热闹非凡。遊行队伍中还有群獅爭雄,金龙狂舞,他们精彩的表演,深受市民的欢迎。而活泼好动的“福建老爷”通常都是压轴地走在遊行队伍的最後方,他老人家發挥無比的神力,把整个喜庆气氛从一个高潮推向另一个高潮。



傍晚时分,遊行结束,助兴节目隨之登场。七时左右,在大金城旧址的废墟上,已是人山人海。“城”中心临时搭建几个戏台,专门供给各个戏班演出。初期由“老玉春香班”和“中一枝香班”担綱。后来由於“老玉”和“中一”散了伙,而体育会正在兴起,因此“东方”、“新青”、“凝雪”三个华人团体都曾在此推出“桃花过渡”、“陳三五娘”、“告親夫”、“三哭殿”等潮剧而深获大众欢迎。而在戏台周围人行道上,到处是贩卖零食的小贩:有炸豆腐、烤香蕉的,炒粿条、糕粿、尖米丸的,也有卖豆浆、蔗水、雪糕、雪条的……许多侨胞都会乘兴来到这裡,一边观赏戏台上精彩演出,一边享用各式各样的美食,真是一举两得。



正是:争妍斗艳,三角街中秋看美女;好戏連台,金边市元宵观遊神。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