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头条APP
柬埔寨暹粒的难忘岁月
陆笙998 发表于:2019-1-25 16:28:19 复制链接 看图 发表新帖
阅读数:52541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一月,国内正值隆冬之际,已经是第二个任期的我在三十度的高温中迎来了又一个雨季。清晨五点半,天刚蒙蒙亮,空气中透着一丝凉意,一支六人的自行车小队静静地驶过小巷,朝着吴哥高中的方向而去。在那里,睡眼惺忪的学生们已经整齐地坐在了刚刚亮灯的教室里,等待着志愿者老师们的到来。而我们的一天,也在学生们充满渴望的眼神和朗朗的读书声中开始了。

周一到周五的早晨,下过早课以后,太阳刚刚升起,约上同事们一起骑着自行车绕过池塘,穿过学校旁边的小巷子,来到熟悉的早餐店,伴着一声声热情的“Sursdey”(柬语“你好”)和“Okun”(柬语“谢谢”),和当地人一起享受热气腾腾的粿条,在充满欢声笑语的烟火气中感受他们对于新一天的期待。到了周末,和三五好友沿着暹粒河、沿着吴哥窟外圈骑行,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洒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呼吸着暹粒这座古都充满历史感的气息,所有的烦恼和压力似乎都已被抛在九霄云外。骑累了,大家就一人抱一个大椰子,坐在湖边的棕榈树下,一边谈心,一边欣赏着绝美的湖边落日,运气好的话还能和一群可爱的猴子们一起来个亲密接触……

1.jpg
第一任期结束时与学生们的合影

在我的心里,经历过在暹粒为期十四个月的工作生活之后,我已然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现在已是我在柬工作的第二任期,回想起自己在暹粒一年多的时间里经历过的事,才发现自己无形中收获到的绝不仅仅只是在那一方小小课堂里的欢笑与感动,还有亲身体验过异国文化以后眼界和心态的改变。

1.课堂篇

首先是时间观上的差异。开学一个月我就发现了一个规律,学生们特别喜欢迟到,尤其是上早课的时候,由于时间比较早,学生们几乎每天都是稀稀拉拉地来,六点正式开始上课,但是往往要到六点十五分左右学生才能基本到齐,到了十一月、十二月的时候天亮得更晚,学生们来得自然也就更晚了。每年的四月到十一月是柬埔寨的雨季,每到下午五点上课前大雨总是像和我们开玩笑似的如期而至,这时候我们志愿者老师之间就会开玩笑互相猜着待会儿上课的时候班上能来几个学生,因为学生们迟到的原因除了早上太早起不来之外,下雨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甚至有些家里住得离学校较远的学生就直接旷课了。记得有一次下大雨,我们的一位同事在教室等了半个小时,最终只等到了两个学生,原定的单元测试不得不临时取消,那位同事后来和我们打趣说到:“我要怎么和这里的学生解释在中国学校考试的时候,别说下雨了,就是下冰雹也得来?”后来我们发现,这其实就是我们和他们的时间观不同。

柬国人民做起事儿来都喜欢慢慢悠悠的,好像没有什么事情能让他们真正紧张起来,这其实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态度,每个人都在等人,也都在被人等,大家都没有抱怨。这种时间观上的差异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我们正常的教学进度,对此我们同事之间也商量出了一些有用的方法来改善这一情况,例如和学生“约法三章”,明确说明除特殊情况外不能迟到。对于经常性迟到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惩罚”,如学生们普遍害怕上讲台听写,因此我们就在听写环节多让迟到的学生上讲台进行听写。这些方法的实施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学生们迟到和旷课的现象逐渐减少。

2.jpg
举办汉服体验日活动

在柬埔寨的汉语课堂里还有一个十分有特色的现象,那就是几乎每个班级里都有或多或少的僧侣学生,前辈们都提醒我们和僧侣学生打交道时要多多注意,尤其是女生不能够和他们有肢体上的接触,就连触碰到衣服也是禁忌之一,并且和他们拍照之前一定要征得他们的同意等等。因此一直以来我对自己班上的僧侣学生都是十分尊重的,在指导他们写汉字的时候我也极其小心,有时候课堂活动需要拍合照的时候我也会事先询问他们,他们对我也是同样的尊重和理解。但是即使这样还是发生了一段让我难忘的“小插曲”。

3.jpg

举办中国文化活动日之书法体验活动

某节课上,我们的课文主题是“饮食”,结合上节课学过的关于时间的表达,我在提问环节就设置了诸如“你几点吃早饭?”这样的问题,当轮到某位僧侣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我问到:“请问你几点吃晚饭?”这时候这位僧侣学生面露难色,尴尬地摇了摇头,刚开始我以为他是没有听清楚我的问题,于是我又放慢速度问了一遍,这时候其他学生也开始对着我尴尬地摇头,他们的表情和肢体动作似乎在告诉我不应该问出这样的问题。后来下课以后我特意询问了一位有经验的同事,她告诉我在柬埔寨僧侣们都是过午不食的,这下我才恍然大悟。虽然这并不涉及到文化禁忌,但是也让我深吸了一口气,并且开始反思自己,对于这种情况应该事先做好充足的功课,尽可能多地了解他们的文化,以减少甚至避免这类尴尬的跨文化交际问题的发生。


2. 生活篇

有这么几个字组合在一起你一定不会陌生,那就是“高棉的微笑”。是的,这不仅仅是举世闻名的吴哥窟的经典标志,而且也真实地体现在当地人民的脸上。走在暹粒的街头,路边卖水果、卖炒饭的大叔大妈们总是热情洋溢地和外国游客们打招呼,小孩子们看见我们也会笑着大声说“你好!”,每个周末我们结伴去市场买菜的时候大叔大妈们也总是热情地帮我们挑选最好的蔬菜和肉类,结账的时候还会很大方地送给我们一把葱和几个辣椒。他们既不会说汉语也不会说英语,但从他们的表情和肢体动作能看出他们很想和我们交流,尤其是在知道我们是从中国来柬埔寨教汉语的老师之后,每次大老远地见着我们就会挥手和我们打招呼,我们也用来到这里以后学会的几句柬语努力和他们交流。毫不夸张地说,这一年多以来我们的柬语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而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每周固定的“买菜之旅”。

在柬埔寨工作生活期间语言交流并不是很大的障碍,暹粒是柬埔寨一个很国际化的城市,不少当地人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有的甚至还会英语、汉语等多种语言,实在交流不了的,一个标志性的“高棉的微笑”便能化解一切尴尬。“高棉的微笑”不仅是当地人民给予外国游客一份特殊的“见面礼”,这背后也体现着柬埔寨人民对待生活的态度。

在柬埔寨,在暹粒,生活节奏仿佛被放慢了好几倍,人们慢悠悠地走在路上,路遇熟人就停下来一起聊聊天,大大小小的咖啡馆里全是捧着一杯冰饮料在闲聊或是轻松工作的人,就连市场里本该忙着做生意的小贩们也是那样的悠然自得,笑着麻利地给你打包好东西,转身又去和旁边的商贩们聊天打趣了。到了夜晚,在灯光璀璨的暹粒河旁,下班后的人们在夜市路边的小摊上买上一份柬式炒饭,点上一杯鲜榨果汁,和三五知己一起坐在桥边的长椅上吹着晚风享受晚餐。周末的时候吴哥窟的外圈也全都是一家人出来野餐的温馨画面……这里的每个人仿佛都在用行动告诉你——慢下来,感受生活,享受生活。而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让柬埔寨人民保持了很高的幸福感指数。我想,文化交流一定是双向的,在他们跟着我们学汉语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习学习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3. 感恩篇

来到柬埔寨暹粒吴哥高中孔子课堂工作不知不觉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现在的我还依然清晰地记得自己第一堂汉语课上的情景。当时他们都还是第一次进入汉语课堂的零基础学生,刚一进教室门看见我这个长着一副中国面孔的老师时他们很害羞,但随后很快又恭恭敬敬地双手合十向我鞠躬打招呼,在看到我对他们报以欢迎的微笑后便开心地坐好,拿出笔记本开始一点一点抄写着白板上那些对于他们来说完全陌生的汉字,在我讲解的时候他们就睁着大大的眼睛努力地听。

从第二节课以后,他们已经可以自信地用中文笑着对我说“老师好!”和“谢谢老师,老师再见!”了。每天这样简单的例行问候和告别让我感到自己身为一名汉语教师受到的尊重和爱戴,而他们一天天提高的汉语水平也让我心中无比地欣慰,从最开始只能用一两句话和我打招呼,到现在已经能够用简单的句式和我进行短暂而愉快的聊天,他们的进步就是对我这一年多以来教学工作最大的认可。课上,我是他们唯一的汉语老师,而课下,我也收获了一批很好的柬语老师,他们总是会积极主动地来询问我在柬埔寨的生活过得怎么样,还会问我:“老师你知道XX用柬埔寨语怎么说吗?我教你吧!”在他们的热情帮助下,我不仅柬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也领略了更多暹粒的特色美景。

第一任期结束的临别之际,学生们纷纷表达对我的感谢,感谢我帮助他们提高了汉语水平,而我,也很想感谢这群可爱热心又认真好学的学生们,课上我带他们看中国,而课下,他们也带领我领略柬埔寨的文化和风景之美。这样双向的文化交流也让我更加感恩孔子课堂能够给我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让刚刚走出大学象牙塔的我能够作为一名中柬文化交流的使者,以汉语教师志愿者这样一个光荣的身份促进中柬文化和谐交流、共同发展。我十分珍惜这样来之不易的机会,这里有勤奋好学的学生们,也有互帮互助的同事们,每天我都以感恩的心态面对一切。我想继续在这个小小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因此我选择了留任,继续留在柬埔寨暹粒这片可爱的土地上,和我的志愿者同事们、学生们一起架好中柬文化交流的桥梁。

2010年至今赴柬汉语教师志愿者已达1200余人次,无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在这片热土上挥洒着青春的汗水,见证着两国关系的友好发展,为推动中柬两国人民文化相通、民心相亲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能成为赴柬汉语教师志愿者这支优秀队伍中的一员,我是何其幸运与自豪。

回首这一年多以来在异国他乡的经历,我真的觉得自己又长大了,完成了从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到站在一线教学岗位上的汉语老师这一重要转变过程,这当中有欢笑和收获,当然也有困惑和迷茫,重要的是,在这一年多里,我的眼界得到了开阔,心态和思维也在朝着更好的方向转变,我有信心在接下来的工作生活中再接再厉,在柬埔寨暹粒这座历史悠久的古都里继续传递着我们每一任志愿者们不变的那份汉语情。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