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电站是柬埔寨能源生产主力军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柬埔寨电力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总装机容量从2002年的180MW增长为2014年的1359MW,增长7.55倍。社会销售电量从2002年的6.14亿度增长为2014年的48.73亿度,增长7.93倍。电力装机从2012年开始连续3年相继登上800MW、1000MW、1300MW三个重要台阶,相应社会供电也从全局性严重缺电升级为季节性局部电力富余(雨季水电站出现弃水)。可以说,在中资电力企业的积极参与下,柬埔寨政府“电力优先”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电力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当属不发达国家发展电力工业的典范!
从2011年11月1日中国水电集团投资兴建的甘再水电站建成发电开始,两三年之内中资电力企业在柬投资兴建的基里隆水电站、斯登沃代水电站、额勒赛河水电站、达岱水电站等相继投产,促使柬埔寨能源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14年中资电力企业发电量20.5亿度,占柬埔寨自发电量的70.2%,成为柬埔寨电力市场的绝对主力。2014年中资电力企业发电量中清洁能源水电为18.6亿度,占90.9%,节约重油44.7万吨,相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1.5万吨(如使用煤炭则排放量减排为949.1万吨),为柬埔寨妥善处理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降低发展成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部分近海水电站的投产,如甘再水电站、额勒赛水电站,有效缓解了旱季海水倒灌的影响,还改善了甘再下游的农田水利灌溉。
无论在建设期间,还是在运营期间,各企业均聘用了相当数量的柬籍员工,有效增加了当地人员就业。所不完全统计,各项目建设期间,聘用当地员工均达到千人规模;运营期间,各项目直接聘用和间接为项目提供服务人员合计均达到百人规模,不但为优秀柬籍员工提供了优质就业平台,还培养了一大批工程建设、机电安装、输电线路建设乃至水电站运行等相关专业技术工人,为柬埔寨下一步降低发展成本,进入快速发展快车道奠定了人力资源基础。
在柬各中资电力企业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除每年固定向教育、卫生、慈善等机构捐款外,各企业自觉改善柬籍员工住宿、生活环境,注重工区、营区环境管理,各企业均基本建成花园式厂区。各企业均根据中国习惯和环评报告要求采取植树、植草等工作恢复施工迹地,中国水电集团甘再水电站还组织对库区进行鱼苗放养。此外,部分企业还以多种形式方便当地百姓,如华电额勒赛投入巨额资金将约45km进场道路改造成水泥混凝土路面,极大地方便了当地人员出行;大唐沃代投资建设库区公路、通惠桥、学校,改善当地交通与适龄儿童入学条件;中重达岱投资修缮了莫邦路等。
各水电站的兴建,还促进了电站附近居民的用电、通讯问题的解决。如通过华电额勒赛建设的到国公的22kV线路,2014年11月29日,柬埔寨国家电网首次实现向国公省会送电,从而结束了国公省会长期游离于柬国家电网之外的历史;大唐沃代公司的努力使欧桑乡的通讯质量大为改善。
在柬各中资电力企业上网电价均在0.08美元左右,而目前柬埔寨从越、泰、老等国进口电力加权价格在0.12美元左右。随着中资电力企业陆续投产,也为柬埔寨政府下调居民、工业用电价格,让利于民,降低社会整体用电成本,提升工业产品竞争力、增加工业从业人员收入提供了足够裕度,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提高民众幸福指数。
转自高棉经济杂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