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棉的佛像为什么要微笑?
你也许不知道柬埔寨还有一个古老而温情的名字叫高棉,那里有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吴哥窟,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在吴哥窟里尤为出名的建筑非巴戎寺莫属,巴戎寺建于公元12世纪(Bayon,汉语又称为巴扬寺)屹立于柬埔寨暹粒市中心吴哥大城(Angkor Thom)的正中央。巴戎寺中,有49座佛塔,每个佛塔上的4面都雕着巨大的沉思微笑的佛面(再加上5座城门塔,共有216个佛面雕像),它们是吴哥古迹的标志之一。佛像个个面带笑容,方面、大耳、宽鼻、厚唇、细目、浓眉,为典型的高棉人面容。
两百多个微笑浮现在葱绿的森林中,多变的光线或正或斜,树草中的虫鸟此起彼落的交织轮唱,好似一个声光舞台秀,轩昂的眉宇、中稳的鼻梁、热情的厚唇、慈善的气质,佛像的微笑,反而胜过建筑本身的宏伟,因而被后代子孙尊称为“高棉的微笑”。
都说世界上最神秘的女子的微笑,是“蒙娜丽莎的微笑”;而最神秘的男子的微笑,是“高棉的微笑”。
还有最耐人寻味的微笑,印象派大师雷诺阿著名的《包厢》( The Theater Box),心里有木有毛毛的。。。
擅长画神秘微笑的达芬奇(Da Vinci)除上面介绍的举世闻名画作,还有一幅《施洗者约翰》,这幅画作的微笑,据说来自他的小基友,Salai。(秒懂。。。)
上面所介绍著名的微笑,给人各种各样的感觉,而只有“高棉的微笑”是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有关巴戎寺佛像微笑之谜也一直是大家所津津乐道的,有一种比较主流的说法是:巴戎寺的微笑四面佛就是按照阇耶跋摩七世的面容雕刻而来。但后来也有日本学者提出,巴戎寺的数十个佛像在神态、容貌上存在不同,必不能只按照七世一人的面相。可能的情况是,以当时柬埔寨高棉民族男性和女性的典型面容为蓝本,分别雕刻出具有不同象征含义的佛像。
另一种说法:高棉人之前信奉印度教,阇耶跋摩一世统治时期接受佛教,印度教和佛教之间,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转化和衍生关系。类似的情况在印度孔雀王朝的著名君主—阿育王,身上也出现过。吴哥王朝在七世期间已发展到巅峰状态,微笑的佛像,某种程度上像是力量缓和化的一个象征,当然也是宗教层面上更超脱的领悟。其实这个标志性的微笑面容虽然集中出现在巴戎寺,但也并非仅限此地。例如通王城(AngkorThom,又称大吴哥)的多处城门,其内的塔布隆市(Ta Prohm),圣剑寺(Preah Khan,又称普利坎寺),附近的达松将军庙(TaSom,又称塔逊寺)中也都有所出现。理论上来说,应当都是七世在位时主持修建的建筑。
文章来源:博物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