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an 发表于 2017-1-9 11:12:20

女王宫 吴哥艺术的的巅峰之作

女王宫,英文名Banteay Srei,即“女人的城堡”之意,又称女皇宫、班蒂斯蕾,原名“湿婆宫”,位于柬埔寨大吴哥东北约21公里荔枝山(Phnom Dei),距离省会35公里。是一座印度教寺庙,供奉着婆罗门教三大天神之一的湿婆(Shiva),原名Tribhuvanamahevara-三重世界的主宰-即它供奉的主神湿婆。然而现在女王宫的建筑看来分为两部分:东西轴以南的部分供奉湿婆,而以北的建筑供奉毗湿奴。



该寺是古代高棉雕塑的最精华作品之一,为红色砂岩修建而成,围墙内有护城河,寺院前的神道长约67米,建筑主体区域面积大约为500平方米。寺院整体为红色砂岩雕刻而成,内部四座寺院守卫雕塑被移至金边国家博物馆,现有雕塑为复制品。

   女王宫是吴哥古迹中最重要的建筑群,为柬埔寨三大圣庙之一,面积约500平方米,以建筑小巧玲珑、精致剔透、富丽堂皇而著名于世,有“吴哥古迹明珠”和“吴哥艺术之钻”的美誉。





女王宫的内围墙和护城河





女王宫几近坍塌的围墙




女王宫的围墙和护城河

关于女王宫名字的来历有几种说法:
1、一种说法是它是女人建造的,因为每块石头都雕有玲珑剔透的各种花纹图案,每尊石雕像的造型都十分巧妙逼真;
2、一种说法是,这是一座后妃居住的宫殿。吴哥王朝时期,柬埔寨经常与邻国发生战争,因此在远离吴哥王城的地方建造宫殿,为在战争期间藏匿后宫佳丽。
3、有人也猜测此名得自浮雕上的女神。





丰水的时候,女王宫婀娜的身影倒影在这里


女王宫的历史:
   女王宫始建于967年的罗真陀罗跋摩(Rajendravarman)王朝,直到1002年的阇耶跋摩五世(Jayavarman V)王朝才建造完成,罗真陀罗跋摩(Rajendravarman)和阇耶跋摩五世(Jayavarman V)是该寺庙的修建者,而前任统治者曷利沙跋摩一世的孙子雅吉那瓦拉哈(Yajnavaraha)为是他们的国师,该寺则为雅吉那瓦拉哈(Yajnavaraha)修行所修建,雅吉那瓦拉哈精通医术和知识,被誉为神圣的导师(弗拉古鲁)。他对音乐和天文学也很擅长。庙宇的周围原来有一个名叫Isvarapura的市镇。
   女王宫于11世纪被进一步扩建和改造。在某种程度上国王主宰了改造工程;根据一段12世纪的铭文记载,女王宫被赐予僧侣Divarakapandita 并供奉湿婆。迟至14世纪以后它才被遗弃。直至1914年女王宫才被西方人发现。
      1923年法国作家马尔罗从女王宫偷走了四件女神像,案件轰动一时。马尔罗很快被逮捕,失窃的女神像也随即被送回柬埔寨。
   女王宫曾于1975 年重修,但1979 年1 月越柬战争时又一次遭到破坏。

女王宫的建筑特色:
   女王宫采用高棉特有的红土建造,色彩极为艳丽。含有大量水分的红土既便于运输、建筑,也利于雕刻复杂细腻的图案。而建筑建成后,经过风干,就变得异常坚硬,千年不坏。
   女王宫大量使用红色砂岩作为的建筑材料,这种材料可以像木头一样用来雕刻,使用石头为朱色砂岩,故整座古刹呈现美丽的粉红色,现存的主体建筑有三座中央塔和大型藏书室、墙壁、立柱、门楣等建筑表面几乎完全被浮雕覆盖,没有一点空隙。而且在高棉建筑史上,女王宫第一次将神话故事雕刻在山形墙上。
   女皇宫浮雕刀工流畅细腻,造型繁复圆润,线条纤巧柔美,色彩鲜艳妩媚,此庙壁画的雕工是所有吴哥古迹中最精致细美的,也是柬埔寨艺术的颠峰之作,被誉为“吴哥艺术之钻”。
   神庙中,墙上面露微笑的美女,也是让人锁定目光的对象。这是人称东方蒙娜莉萨的缇娃妲女神,又叫做戴维女神,姿态优雅,与吴哥寺的阿卜娑罗浮雕齐名。她可是万物之母的象征。有别于一般国王兴建的神庙,女皇宫以印度教教义为主轴,衍申出她特有的雕刻技巧、建筑风貌,进而在广大的吴哥奇迹中,以精致闻名、独树一格。






维修中的女王宫





砖和铁矾土只是用于围墙和一些结构元素。最为知名的是其精致的砂岩楣石和山形墙。


   女王宫和多数高棉庙宇一样面朝东方,踏入最东边的瞿布罗(拱门,Gopura),便可见一条67米长的铺道一直通向女王宫的主建筑群,主建筑群由三层院落围成,神庙在最内层的院落内,神庙的东北方和东南方有两座通常称为藏书阁的小型建筑。






































山形墙上雕刻着印度教中守护东方的因陀罗——他端坐于长着三个头的白象之上。



    山形墙跨立于四方形的门框之上。女王宫的山形墙比起门框来显得特别大,气势磅礴。在高棉建筑史上,女王宫第一次将神话故事雕刻在山形墙上。楣石横跨两根门柱之间,一些用于支撑上面的结构,一些则纯粹为了装饰。女王宫的楣石上均饰有精致的浮雕,足以和神牛寺的9世纪雕刻匹敌。

    值得细看的浮雕包括呲牙裂齿的怪兽卡拉(时间的象征)、庙宇的卫兵、女神和飞天、假门假窗等等。










主庙的两旁各有一座藏经阁,右边说的是”湿婆爱神”-卡玛,化为灰烬后又再度复活的故事;左边则是刻画着”黑天神”,也就是战神-克里希纳杀死暴君甘刹的事迹,还有”诸神之王”-因陀罗骑着三头大象,降下甘霖、解除民间干旱的情形。
   主庙上的刻画,则是取自印度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波罗多”的题材,是猴王-苏格发在摩罗王的帮助之下,杀死强敌巴林,进而取得王位的神话。一幕幕的刻画,是国师雅那发哈拉和他弟弟,建造女皇宫最注重的意义;他们的目的是为了传达印度教教义,而不是像一般的神庙,是为了标榜国王的功绩。
   女王宫原本在现存的三层院落之外,另有一道围墙将神庙与市镇相隔。这道外层的围墙现在仅存拱门(即最东边的瞿布罗),原来可能用木材建成。人们认为按照这道围墙计算,女王宫的面积约500平方米。大门的山形墙上雕刻着印度教中守护东方的因陀罗——他端坐于长着三个头的白象之上。
   第三层院落东西长110米、南北宽95米,由铁矾土建成,东西轴的两端分别开了两道瞿布罗。 两道瞿布罗的山形墙均已不在原位。
   西瞿布罗的山形墙现由巴黎的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描绘了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阿修罗孙陀(Sunda)和乌普孙陀(Upasunda)两兄弟争夺飞天提络塔玛(Tilottama)的故事。东瞿布罗的山形墙散落在地上,描绘了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恶魔掠走罗摩的妻子悉达的故事。
       院落内的壕沟被铺道沿东西轴切为南北两半,环绕着第二层院落。







第二层院落的外围是一道东西长42米、南北宽38米的铁矾土围墙,内围是一道边长24米的正方形砖墙,外围墙的东西轴开有两道瞿布罗。
   外墙西瞿布罗的山形墙上雕刻着罗摩帮助猴王须羯哩婆杀死其兄波林的故事,该段故事来自印度古代史诗《罗摩衍那》,在雕塑的右侧,是罗摩王子手持弓箭帮助猴王射杀其兄弟的场景,整个雕塑惟妙惟肖。
   内墙已经坍塌,仅剩东边的瞿布罗和西边的一座砖砌神殿;东边瞿布罗山形墙上外侧(朝东一面)雕刻着舞蹈的湿婆,内侧则是杜尔嘎。院落里又有一圈铁矾土的走廊,现在已经断续地坍塌。










跳着破坏之舞的湿婆神


      走廊的其中一片浮雕描绘了狮面人那罗希摩撕开魔王希兰亚卡西普胸膛的场景。











那罗希摩撕开魔王希兰亚卡西普的胸膛




左侧花纹中央的佛像是印度神话中的的拉克西米。拉克西米是毗湿奴神的妻子,异常美丽,在印度是理想妻子的形象,非常受人们的欢迎。







印度神话中的卡拉和马卡拉,他们总是成双成对的出现在印度教神庙的装饰主题中。这幅雕刻中,马卡拉从卡拉的口中冒了出来。在神话中,马卡拉是水中和陆地上要素的象征,拥有神秘的力量。









卡拉是象征“时间”的神,在印度神话中,卡拉是一个食欲旺盛的怪物,最终连自己的身体也吃了下去,只剩下一张面孔。


   走入第一道围墙后,是一道环绕着内层围墙的水渠,池中种着粉色的莲花,女王宫的小巧的庭院和建筑全都倒映在水中









第二道围墙的塔门和上面的雕刻因为极其精美,印在50瑞尔的纸币上










50瑞尔


   中央区域的中间是第三围墙的大门,但围墙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一道低矮的墙基。在第三围墙大门的左右两边是藏经阁,大门的后面是中央殿堂和南塔、北塔,最后面是一座砖砌的圣堂。




























































































这幅雕刻描绘的是湿婆神和他的妻子乌玛女神正在修炼,这时婆罗门僧人开始了争斗,世界陷入了混乱的局面。乌玛从冥想中醒来,而湿婆神并未结束冥想,乌玛请求爱神卡玛让湿婆神结束冥想。爱神卡玛答应了乌玛的请求,但就在卡玛搭弓射箭的时候,湿婆神额头上的第三只眼中发出光芒,将卡玛烧死。乌玛认为这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非常内疚,于是要求湿婆神让卡玛复活,但此时复活的只是卡玛的灵魂。正是因为爱神的灵魂复活之后不再消失,世界上才无论是谁都相信爱的存在。(故事摘自《走遍全球:柬埔寨和吴哥寺》)









这幅雕刻的上半部分刻画的是毗湿奴神的妻子拉克西米通过大象用圣水沐浴。下半部分是迦鲁达和蛇神那迦抱在一起争斗的场面。迦鲁达是印度神话中的怪鸟,拥有金色的羽毛,他是毗湿奴神的坐骑,也是那迦的天敌,所以二者争斗的场面便常常出现在吴哥的浮雕之中。















那迦是印度神话中的蛇神,在印度原住民中广受崇拜,也受到整个东南亚人们的信仰。传说中它们居住在地下,拥有可以照亮黑暗的地底世界的世间罕有的宝石。由于每年蜕一次皮,更是被人们当做“不死的象征”。在神话传说中,那迦拥有人的容颜,同时又拥有蛇的身体和眼镜蛇的头部。在很多神殿的入口处都有那加的塑像,人们希望以此藉由它的力量得到守护。
来自柬埔寨旅游攻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女王宫 吴哥艺术的的巅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