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微笑,行走古老吴哥王朝
本帖最后由 lisan 于 2017-1-9 15:55 编辑如果你想不出微笑的理由,去吴哥吧!穿越千年的高棉微笑,能够征服世界,是因为这个微笑含纳着慈悲和智慧!
196尊半垂双目的佛像,嘴角微微上扬,挂着似有似无的神秘微笑。这一组蜚声世界的雕像群被称为“高棉的微笑”。淡然安详的微笑成了吴哥窟,乃至柬埔寨送给世人的礼物。
探索秘密
一部《古墓丽影》,一部《花样年华》,让塔布笼寺也闻名四方。这座佛寺其实是高棉国王阇耶跋摩七世为祭祀母亲而修造的,现在正在被丛林吞噬。盘根错节的热带树木侵入石块中生长,在撕裂建筑的同时也支撑着庙宇,使其不至于完全坍塌。也许很多年后塔布笼寺会彻底湮没于丛林,但目前仍然可以欣赏参天巨树与高棉寺庙令人惊叹的纠缠。
吴哥之美~蒋勋蒋先生言:“吴哥城像一部佛经,经文都在日出、日落、月圆、月缺、花开、花谢、生死起灭间诵读传唱,等待个人领悟。”吴哥之美,更像是一种朝圣,王朝起落有时,唯有文化永存。
蒋先生十四次游历吴哥窟,只带着简单的食物和水徒步穿行在热带雨林的废墟中,无数次徘徊在吴哥寺的周围,在他的心中,吴哥早已不是单纯的建筑,而是一种悲悯而笃定的情怀。就像神秘的高棉微笑,虽然经过时间的沧桑与战争的洗礼,但祥和而镇定的笑容始终不曾改变,静静的矗立在废墟之中,淡然俯瞰文明的兴衰与更替。
在这些曾经辉煌的建筑里,有过生,有过死,有过繁荣,有过破败。而今看来,这些都已成为过去,变得不再重要,我们通过那些壮美的故事,了解历史的变故,心里激起震撼,却又陷入更深的平静。比起那些长久停留在这里的见证,我们又是何其渺小。虽然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留下来,但正如书中说的好,也非什么都没有,也非什么都有必要。生之伟大,生之渺小,来来去去,一切皆空。
吴哥艺术的开端发现吴哥始于外圈,就像历史必然的顺序,从吴哥王朝的建立,到因陀罗跋摩一世建都罗洛斯,再到鼎盛的吴哥城的最终幻灭,一切事物总是有始有终。蒋先生《吴哥之美》在第四部和第五部中,充分审视了这一段时期的内容,字里行间依稀看出吴哥王朝强盛之前,及至今日更为淳朴的简单。
吴哥之美:罗洛斯遗址从砖造到石质结构,从灰泥壁雕到砂岩石雕,从六座寺塔不规则的排列到神殿山建筑精准比例的完成,从罗洛斯遗址的草创到吴哥寺令人惊叹的形式美,吴哥文化的递变过程,必须到了罗洛斯才能充分了解。
与水共生,崇敬东方(普力科寺)
在山与水之间,找到人的定位(巴孔寺)吴哥之美:斑蒂丝蕾(女王宫)石雕艺术的极致精美,表现在10世纪中期的斑蒂丝蕾。这座俗译为女王宫的建筑,将砖雕无微不至的细密繁复转化成不可思议的石雕工法,像波斯的织毯,像中国的丝绣,像中古欧洲大教堂的玻璃花窗,像闪动的火焰,像舒卷的藤蔓,像一次无法再记起的迷离错综的梦。
玲珑剔透的石雕艺术极致
吴哥之美:科巴斯宾科巴斯宾建于罗贞陀罗跋摩二世时期,是典型的生殖崇拜遗迹。在清澈水流缓缓流过的底下,一幅幅仿佛具体又仿佛抽象的阴阳生殖的图画,随着水波荡漾,使人相信生命真的从此传递。
一条生命源源不绝的河流
吴哥艺术的递变
大圈是连接外圈和小圈的纽带,薪火传递的艺术升华而来。蒋先生《吴哥之美》在第三部这样描写到:在回廊深处的列柱上,在壁角转弯的黝暗里,被青苔覆盖了脸,数百年岁月风华,斑驳了、漫漶了。石块和树根,女神和藤蔓,艺术和岁月,雕刻和时间,变成不可分离的共生者。
吴哥之美:喀拉凡寺(豆蔻寺)豆蔻寺建于921年,是吴哥古迹中的一座印度教寺庙。走近中央砖塔,并没有预期会看到这样美丽的浮雕,刻在密合的红砖上,人体肌肉饱满丰腴,动作流畅生动,形成刚健纯朴的特别韵致。
毗湿奴与吉祥天女的砖雕艺术
吴哥之美:变身塔(比粒寺)比粒寺是古代皇族火化变身为神的神殿,又称变身塔。印度信仰里有着对肉身眷恋的本质,相信肉体会在一次又一次的死亡里不断转换形式。我们害怕无常,逃避无常,然而永恒正是在无常之中。
形式还原的建筑美学
吴哥之美:塔普伦寺树根与寺庙紧密结合的塔普伦寺,由大型石头堆砌而成,是吴哥遗址中的主要建筑之一,也是电影《古墓丽影》的外景地。透过残窗窥见一个王朝的心事,感觉石块下的呼吸、脉动、体温,感觉到长达数百年在荒烟蔓草中不曾消失的对人世的牵挂与不舍。
美的唤醒与遗忘
吴哥艺术的辉煌
经过外圈的艰辛与大圈的洗礼,朝圣的终点最终汇聚在小圈之上。作为吴哥窟艺术的鼎盛之作,无论是大吴哥还是小吴哥,都鉴证着那个辉煌王朝的日出、日落。蒋先生的《吴哥之美》起笔于巴肯山上,在印度教的须弥山中心,远眺繁华的兴落,怅然若失,却又如梦醒来。王朝兴衰只在历史烟云一瞬,留下来的却是整个文化中最乐观的微笑。
吴哥之美:大吴哥城大吴哥又被称作通王城,是阇耶跋摩七世所建的国都,也是吴哥文明光辉时代结束前最后的辉煌。当一切的表情一一成为过去,仿佛从污泥的池沼中升起一朵莲花,那微笑成为城市高处唯一的表情,包容爱恨、超越生死,通过漫长岁月,把笑容传递给后世。
远眺繁华兴落,山丘上的国庙(巴肯山)
走在庄严的引道上,冥想文明(巴芳寺)
无处不在的"高棉的微笑"(巴扬寺)
七百年前周达观看到的皇宫(象台与空中宫殿)
吴哥之美:小吴哥城小吴哥是吴哥古迹中最大、保存得最好、知名度最高的建筑,被誉为“建筑的奇迹”,奇迹是建造者如此透彻领悟人性。他并不是在盖房子,他为这个城市留下了心灵的空间,是“城中之城”,是肉身里心灵的留白。
吴哥寺塑造出建筑的力量心的驻足,体味吴哥之外的美心的驻足,远不止吴哥窟本身,蒋先生在《吴哥之美》中提到法国居美,不管是看作一种掠夺,还是另一种重生,那些遗失的美好终究散落在了世界各地。其实吴哥之外,仍然有很多值得停留的归属,缘起缘灭皆源于一方水土的造就。吴哥之美:吴哥国家博物馆吴哥国家博物馆是世界级的博物馆,馆内收藏了高棉王朝各时期艺术成就的代表之作,通过艺术媒体为基础的展览更加通俗易懂的向观众述说吴哥独特的传奇故事。
所以,借智者之路而行,身临其境,再次品读吴哥的风雨迟暮,便会更加淡然于沧桑历史,皆付笑谈之中。像千年前的吴哥皇族一样生活BELMOND吴哥总统酒店
Belmond的所在之处似乎都成就了一处经典,在暹粒也是如此。BELMOND吴哥总统酒店距离吴哥窟7公里,仅有55间客房的“精品”尺寸,却足以令它成为暹粒众多高级酒店中的皇家隐士。
与世界上所有的Belmond酒店一样,环境营造是这个集团的拿手好戏。敞开式的结构设计,使得整个酒店仿佛与自然浑然一体。而通透的自然采光,令身处其中的人们就像在室外一样轻松随意。
大堂吧墙头上密密麻麻的石佛像,令人不由自主地安静下来。
客房布置非常柔和,几乎没有钢筋水泥的出现。角落里同样摆放着一些佛像。时光仿佛在这里停滞,依旧停留在千年前,繁华的吴哥人朝汹涌,南亚的霸主风华正茂。
洗手间中罕见的巨型石砌浴缸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去亲近,洗去一身铅华
值得一提的是酒店的泳池。这座用45000个手工制作的瓦片装饰的泳池,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绿色。11世纪的时候,泳池被当做是整个官邸灌溉系统的一部分,是皇室私人水道的重要组成部门。而今,为了给客人们最好的体验,酒店摒弃了惯用的人工加氯消毒,而巧费心思,将这座泳池打造成一座极其特殊的咸水泳池。
来自艺术行旅微信公众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