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洞里萨湖
柬埔寨洞里萨湖又名金边湖,位于柬埔寨境内北部,呈长形位于柬埔寨的心脏地带,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泊。湖滨平原平坦、广阔,长500千米、宽110多千米,西北到东南,横穿柬埔寨,在金边市与贯穿柬埔寨的湄公河交汇。它像一块巨大碧绿的翡翠,镶嵌在柬埔寨大地之上,为高棉民族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是柬埔寨人民的“生命之湖”。传说故事
相传洞里萨湖底有一条七头蛇神,有一天,蛇神的女儿即将嫁给印度王子,于是这蛇神便张开大嘴,把大部分湖水吸进肚里,很快就变出了一大片肥沃的土地,作为女儿的嫁妆。据说,因为有蛇神驻守,洞里萨湖的旱雨两季变化才会如此明显。
渔业资源
湖滨平原平坦、广阔,长500千米、宽110
多千米,土地肥沃,河道纵横,其间多沼泽地,且林地茂密,和湄公河三角洲一起组成了柬埔寨“中部大平原”,是柬重要农业区及稻米产地。鱼产丰富,周围还盛产稻。
因为湄公河水内含冲积物质所带来的养份,使得湖中滋生大量的鱼虾,无论旱、雨季都出产甚丰。目前洞里萨湖是柬埔寨北部的主要“肉食仓库”,湖的周围有三百万以上人民直接或间接地以渔业为生,发酵及盐渍的鱼是柬埔寨人的主食。每年的5-10月雨季,湖面面积可达11132平方公尺,水深达14公尺;当旱季来临时,又深只有1公尺。悬殊的变化,使旱季时露出的湖底淤泥,成为农民播种早稻的肥沃良田,雨季时,藏匿无数昆虫及微生物的杂草沉入湖底,成为滋养鱼类的天然饲料。居住在洞里萨湖的居民,都是住在高脚木屋内,随着雨季来临,湖水变化,房子可以“整间”用船拖走或是用卡车搬走。湖畔的村落有住家、学校、商店、邮局甚至是教堂,街搭建在水面上,形成特殊的聚落景观。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第一大淡水内陆湖,盛产的渔获千年前就滋养着吴哥王朝。近年则因上游国家纷纷在湄公河上筑起水库以利灌溉、防洪之需,面积有越来越小的趋势。然而有一群逐水而居的高棉人,几世纪以来家就浮在湖水上。不管水位多高、湖面多小,这个湖仍是他们生活的全部。
来源御琛堂微信公众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