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ngvengly 发表于 2017-2-15 14:32:02

癌症的起因与生成

癌症的起因与生成

1 .癌症是什么

  癌症是一团过多繁生的细胞群,不遵守正常细胞的生长规律,因此长到一定程度后,还会继续生长下去而形成一个肿块,并压迫旁边的组织而造成症状。虽然有些良性的肿瘤,也会长得很大,但是它不会发生转移,因此癌症(也就是恶性肿瘤)的另一个特征,就是会到处转移,而这种转移,往往在癌症或在临床诊断之前就发生。譬如说,癌细胞在被诊断出来的时候,最小的大小在1公分,细胞数约有10亿个,大概分裂了30代,而分裂到40代的时候,就会造成人的死亡,而癌细胞在长至10千万个,大小约0.2公分,大概分裂至22代时,会诱导新生的血管,长入肿瘤的组织内,此时癌细胞就会借新生的血管,转移到全身,只是我们在诊断的时候,尚未发现而已,这种转移,我们称之为「微小转移」,它是日后发生再发及远处转移的痛灶。因此,癌症的特性,除了不断的成长及压迫局部组织外,它还会发生转移,因而无法根治,最后导致人的死亡,这是癌症最可怕的地方。


2.癌症如何生成

  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蜕变过来的,这涉及细胞的基因改变。目前已经知道有二种基因和癌症的形成有关一种是致癌基因(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蜕变过来的,这涉及细胞的基因改变。目前已经知道有二种基因和癌症的形成有关一种是致癌基因( oncogene )。一种是抑癌基因( suppressorgene ) ,癌症的形成往往由数种致癌基因的活化或数种抑癌基因的功能丧失所累积而成的。一般而言,单纯的致癌基因被活化和血液肿瘤较有关系,譬如:血癌、淋巴瘤等,而日前大部份我们所看到的癌症,如肺癌、乳癌、大肠直肠癌、肝癌、脑瘤、膀胱癌等,都和抑癌基因的缺失有关,如图1所示。
  图1:大肠直肠癌行成过程是由正常粘膜经一系列致癌症及抑癌基因变化累积演变而成
正常细胞在受到致癌物导致基因发生改变,往往只需要1-2天的时间,此时正常细胞就转变为癌的初始细胞(initiated cell),接着还需要一段l0年以上的催化(promotion)过程,将初始细胞变成癌的前期细胞( Preneoplastic cell ),这期间基因还要累积一些序列性的变化,包括一些致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变化累积而成。癌的前期细胞,还需要数年的光景,才会进行演变成癌细胞(neoplastic cell),如图2,如果这时癌细胞不分裂,我们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因此,任何人都必须假设日己体内事实上已存在着不少癌的初始细胞、前期细胞及癌细胞,只是我们没发现而已。


3.癌症如何在身体中发育及潜伏

  从组织病理来分类,癌细胞大体上可分为:表皮细胞来的,占日前最多的肿瘤,如上皮性癌、腺癌等,来自胃肠道、呼吸道、肝胆及泌尿系统。结缔组织或淋巴组织来的,如恶性肉瘤、骨癌、血癌、淋巴癌。或神经组织来的,如脑瘤、脊髓瘤等。从癌细胞发展层次来看,如局限在表皮,就称为原位癌,若突破表层深入组织,则称为侵袭癌。若癌症发现的时候还是原位癌,基本上是可以治愈的,因此早期发现是非常的重要。(来源:世界卫生组织癌症顾问委员会)癌细胞开始分裂后,约分裂10代,达到10的3次方,分裂20代,达到10的6次方(大小约0.1公分),分裂30代,达到10的9次方(小大约1公分,重量约1公克),分裂40代,达到10的12次方(大小约10公分,重量约1公斤),这时病人就会因不堪负荷而死亡。癌细胞之所以会不断地分裂下去,一个很重要的临界关卡,就是在长到10的7次方(大小约0.2公分)时,除非有新生的血管长入癌的肿块,否则癌的组织在无法获得足够的养分时情况下,就不会快速继续成长下去。有了新生血管,癌细胞就趁机借助血流,转移到身体其他器官。由于医学检验技术的限制,目前除了少数几种癌症外,大部份都必需要长到10的9次方(大小约1公分),才有办法检测出来,因此,癌症被诊断出来时那太慢了,因为以癌症的成长史来看,已走了3/4的路程,(诊断时在30代,到40代时就濒临死亡),而且微小转移也已经存在。因此,防癌最重要是如何预防癌细胞不要生长超过10的6次方,而不是努力在10的9次方左右时去找到它。



  从组织病理来分类,癌细胞大体上可分为:表皮细胞来的,占日前最多的肿瘤,如上皮性癌、腺癌等,来自胃肠道、呼吸道、肝胆及泌尿系统。结缔组织或淋巴组织来的,如恶性肉瘤、骨癌、血癌、淋巴癌。或神经组织来的,如脑瘤、脊髓瘤等。从癌细胞发展层次来看,如局限在表皮,就称为原位癌,若突破表层深入组织,则称为侵袭癌。若癌症发现的时候还是原位癌,基本上是可以治愈的,因此早期发现是非常的重要。(来源:世界卫生组织癌症顾问委员会)


4.癌症前兆

  当身体出现某些症状或不正常的现象时,都应该提高自我警觉。如表一所示,某些早期的症状,是必需要特别注意的,因为它可能意谓着某些癌症的存在。

表一有癌化的潜在危险及癌前症状一览表



一、嚼槟榔者口腔粘膜出现白斑或乳突瘤(Papilloma)

二、重度抽烟者气管粘膜出现变异细胞(Metaplasia)

三、大肠息肉切片证实为腺瘤(Adenoma)

四、子宫颈抹片及切片证实为上皮赘生(CIN)

五、骨髓再生不良(MDS)症候群

六、乳房腺瘤切片证实有增生及变异细胞

七、食道炎切片证实细胞分化不良(Dysplasia)

八、萎缩性胃炎切片有肠上皮变异(lnterstinal Metaplasia)

九、咽喉多发性息肉(乳突瘤)

十、肝硬化并肝内结节变化

十一、长期性结石(胆囊、胆管、肾脏及膀胱)

十二、皮肤局部粗糙/颜色加深及溃疡不愈

十三、痣变大、变形、颜色改变、边缘不整齐及溃疡商



5.如何判别自己是否为高危险群


  表二列出各种癌症可能的高危险因素,您可看看自己是否属于高危险群。


癌症别高危险因素
子宫颈癌子宫颈抹片细胞为第三型变异以上、及有人类乳突病毒感染(第16或第18型)、多性交伴侣
乳癌有家族史、过度肥胖、晚婚、有乳癌基因BRCA-1或BRCA-2
大肠直肠癌饮食中脂肪摄取过多、家族性多发性瘜肉症家族史
肺癌抽烟或吸二手烟、因职业而暴露于危险物质中,如石棉工厂
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家族史、B型肝炎带原者
胃癌萎缩性胃炎并肠上皮变异、恶性贫血、胃腺瘤性息肉、次全胃切除术后
皮肤癌皮肤状况不好、暴露于阳光下、儿提时代曾有严重晒伤、有家族史(例如有神经发育不全症)、嘉南沿海乌脚病流行地区、常暴露或沾染农药
卵巢癌怀孕次数较少、乳癌基因BRCA-1及BRCA-2
肾及其他泌尿器官癌抽烟、使用烟草、喝酒、嚼槟榔


6.遗传(家族)与癌症的关联

  有些癌症是有家族性的遗传,约占所有癌症的5-10%。遗传相关基因已陆续被发现,如乳癌或卵巢癌相关的基因:BRCA-l、BRCA-2,已可以解释家族中男方或女方近亲出现乳癌及卵巢癌的倾向;APC基因的缺失,可以解释家族性大肠瘜肉症及大肠癌的发生。Li-Fraumeni症候群,主要是一个抑癌基因p53的缺失,引起家族性各种不同癌症的发生,这些不同的癌症包括乳癌、脑瘤、恶性肉瘤、骨癌等,很多都是在年轻时发生的。虽然大多数癌症是后天的饮食与生活习惯造成,不过当有以下癌症发生不寻常,要考虑有遗传性癌症候群的存在,如:(1)男或女方出现至少二人以上的近亲发生癌症, (2)癌症出现在较早年纪,(3)出现多种肿瘤,(4)罕见肿瘤却不断发生,(5)相近肿瘤聚集发生(如BRCA1Al,2与乳癌、卵巢癌一起出现家族中),( 6)有显性遗传倾向。表三、四所列,为各种癌症有家族遗传倾向的症候群。

表三显性遗传癌症候群


症候群基因变异
1. 家族性视网膜芽细胞瘤RB1
2. 李—法美尼(Li-Fraumeni)p53
3. 家族多发性大肠腺瘤瘜肉APC
4. 遗传性非瘜肉大肠癌MLH1,MSH2,MSH6P,PMS1,PMS2
5. 威尔氏(Wilms)瘤WT1
6. 乳癌及卵巢癌BRCA1,BRCA2
7. 逢希伯-林道(Von Hippel-Lindau)VHL
8. 考登氏(Cowden)PTEN


表四隐性遗传癌症候群

症候群癌症基因变异
1.Ataxia te1angiectasia
( 失稳及皮微血管扩张)淋巴瘤ATM
2. 布伦氏(Bloom)症候群实体肿瘤BLM
3.Xeroderma pigmentosum
( 干皮及皮色素沉着)皮肤癌XPB,XPD,XPA
4 .Fanconi贫血急性骨髓性血癌EACC,FACA


7.防癌的基本原则

  癌症预防最基本的原则,是必须从饮食及生活习惯的改善着手,这包括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尤其是深绿色及橙黄色的蔬果,如十字花科的蔬菜、木瓜、胡萝卜、牛奶等,这些都含有丰富的维他命C、A、纤维、硒、钙等。此外补充维他命E也有加强性的效果,尤其在抗氧化的作用上。


  此外,减少致癌源,亦很重要,包括不抽烟、避免吸入二手烟(因烟焦油中至少含有40种以上之致癌化学物质),减少烟熏、烧烤、腌渍食物的摄取。另一方面,减少加速癌症进展之因子,如过度肥胖、过量饮酒、生活不正常、压力过大,都或多或少加速癌症之形成与进展。


  属于高危险群的人,在癌症预防的措施上,就必须更积极。除了上述饮食生活及个人习惯的改变外,应该更积极做一些治疗性的预防措施,可以征询肿瘤专科医师提供最好的建议。


  对于高危险群的人,定期的癌症筛检,是非常必要的。虽然癌症诊断出来时,都已经太慢,但是定期的健检,可能可以找到癌前期病变,去除癌前期之病变,就可以避免癌症之发生,这是目前最积极、有效的方法。


8.如何从小养成正确的健康习惯以防癌

  因为70%的癌症来自饮食与生活的失调,很多都是从小埋下的生活习惯,因此从饮食、防癌着手,就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包括体重不能过重,少吃油炸及脂肪含量过多的食物,不能偏食,不能摄取过多的蛋白质,因为过多的蛋白质会造成成长太快,体重过重,一般最良好的饮食分配为:碳水化合物50 %~55%,脂肪25~30%,蛋白质15~20%,这样的热量调整,需靠妈妈来督导。此外减少烧烤、烟熏、盐腌及添加防腐剂等食物的摄取,养成每天至少吃五份新鲜蔬菜及水果的习惯,小孩子培养正当休闲嗜好及运动的习惯,从小养成不抽烟、喝酒(适度为宜)的习惯,及适量及适当的工作,不要过度劳累,并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


来源:台湾癌症基金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癌症的起因与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