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修复塔普伦寺‧保留原貌考工夫
柬埔寨仙女机构和印度考古调查机构(ASI)的专家在塔普伦寺(Ta Prohm)的修复工程上,坚持尽最大的可能保留塔普伦寺最初的姿态,一树不砍,一石不搬,让古寺继续被巨大树根盘踞,保持树木与寺庙的相互依赖,交融共生的景象。第一期修复项目从2004-2014年,第二期从2015-2025年。
据仙女机构本月2日发布的消息,近10多年来,仙女机构和印度考古调查机构合作修复塔普伦寺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期10年的第一期修复项目结束后,目前双方正进行第二期。
印度考古调查机构技术顾问DSSood表示,塔普伦寺第二期修复项目,主要工作包括“舞者长廊”、东门和南门、门廊,以及支架古树等。
古木缠绕是塔普伦寺的特色
他说,目前,“舞者长廊”已经完全损坏,游客无法通行,修复工作预计于2019年竣工并对外开放。他说,修复塔普伦寺,团队都尽量保持原始模样,不砍伐古树。
他强调:“塔普伦寺的修复工程没有砍伐古树,我们将保护这造型奇异,已生长数百年的古树,保持古树与古寺融为一体的自然现象。”
仙女机构塔普伦寺修复负责人章莱表示,塔普伦寺木石共生,吸引许多游客和考古专家关注,“沧桑神秘的塔普伦寺不断勾起游客无尽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因此,在修复工作上,我们坚持一树不砍,保持古寺与古树的原始模样,形成人文与自然的交织的美感。”
塔普伦寺第二期修复项目,主要工作包括“舞者长廊”、东门和南门、门廊,以及支架古树等。
2004年修复至今
据了解,应柬埔寨政府请求,印度政府于2002年通过印度考古调查机构同仙女机构、联合国教科组织合作,共同研究修复普伦寺,第一期修复项目从2004-2014年,第二期从2015 -2025年。
印度专家修复塔普伦寺,尽最大的可能保留了该寺最初的形态
印度专家在修复塔普伦寺时,因地制宜,尽最大的可能保留了该寺最初的形态,即树木与寺庙相互依赖,交融共生的景象。他们移开重叠的石块,有选择的砍伐树木,尝试让石块归位,用钢筋水泥加固动摇的结构。
这种修复保护方式,使塔普伦寺拥有独一无二的特色,走进这座寺庙处处听到欢快的鸟鸣,源于这座寺庙在修缮中保留了大量的树木,树木与古迹交缠共存的画面比比皆是。
印度专家修复塔普伦寺,尽最大的可能保留了该寺最初的形态。
塔普伦寺的保护和修复显示了自然强大的力量,正因为如此,美国电影《古墓丽影》(Tomb Raider)在此取景,塔普伦寺也因此闻名遐迩,受到推崇。塔普伦寺是古真腊吴哥王朝的国王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为他母亲修的寺院。闍耶跋摩七世在西元1181年到1201年统治真腊,在1186年为了纪念母亲,着手建造塔普伦。
塔普伦寺是古木缠绕的千年寺庙。19世纪中叶,法国人发现塔普伦寺之后,即因整座寺庙已被树根茎干纠缠盘结在一起而放弃整修,保持了原始模样,由此形成了塔普伦寺林寺一体的独特景象与标记。来自:柬埔寨旅游攻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