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美 发表于 2017-3-3 16:16:42

乳腺癌 (乳癌)


乳腺癌简介
  乳腺癌(mammary cancer)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在妇女仅次于子宫癌,已成为威胁妇女健康的主要病因。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以及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它是一种通常发生在乳房腺上皮组织,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男性罕见,仅约1-2%的乳腺患者是男性。
乳腺癌基本知识
是否属于医保:医保疾病
别名:乳癌
发病部位: 乳房
传染性:无传染性
多发人群: 45-55岁女性,绝经期过迟,超过55岁尚未绝经的女性。
相关症状: 乳房肿块 乳腺癌的远处转移 乳晕深部可扪及肿块 腋下淋巴肿大 胸大肌外侧缘处如花生米大小的肿块
并发疾病: 乳腺结核 贫血 积聚 肿胀 湿疹
乳腺癌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 肿瘤科 乳腺外科
治疗费用: 市三甲医院约(30000 —— 50000元)
治愈率: >20%(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 >120天(手术治疗配合放化疗)
治疗方法: 西医治疗、中医治疗、手术治疗
相关检查: 外科检查 乳房摄片 肿瘤标志物检测 胎儿碱性蛋白(BFP) 淋巴显像
相关手术: 乳癌手术 经蝶窦的脑垂体手术 乳房单纯切除术 部份乳房切除术
常用药品: 氯氧喹胶囊阿那曲唑片复方氟尿嘧啶口...
乳腺癌去医院必看
最佳就诊时间: 在乳腺癌的初期
就诊时长: 3-15天[详细]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120天(手术治疗配合放化疗)
就诊前准备: 洗澡,清洁干净

Taingvengly 发表于 2017-3-3 16:22:13

乳腺癌就诊指南

典型症状
乳房肿块 泌乳障碍
建议就诊科室
肿瘤科、乳腺外科
最佳就诊时间
在乳腺癌的初期
就诊时长
3-15天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120天(手术治疗配合放化疗)
就诊前准备
洗澡,清洁干净
常见问诊内容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2、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3、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4、治疗情况如何?
5、有无药物过敏史?
重点检查项目
1.X线检查
乳腺照相是乳腺癌诊断的常用方法,常见的乳腺疾病在x线片上表现一般可分为肿块或结节病变,钙化影及皮肤增厚征群,导管影改变等,肿块的密度较高,边缘有毛刺征象时对诊断十分有助,毛刺较长超过病灶直径时称为星形病变,x线片中显示肿块常比临床触诊为小,此亦为恶性征象之一,片中的钙化点应注意其形状,大小,密度,同时考虑钙化点的数量和分布,当钙化点群集时,尤其集中在1厘米范围内则乳腺癌的可能性很大,钙化点超过10个以上时,恶性可能性很大。
2.超声显像检查
超声显象检查无损伤性,可以反复应用,对乳腺组织较致密者应用超声显象检查较有价值,但主要用途是鉴别肿块系囊性还是实性,超声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正确率为80%~85%,癌肿向周围组织浸润而形成的强回声带,正常乳房结构破坏以及肿块上方局部皮肤增厚或凹陷等图像,均为诊断乳腺癌的重要参考指标。
3.热图像检查
应用图像显示体表温度分布,由于癌细胞增殖块血运丰富则相应体表温度较周围组织高,用此差异可做出诊断,但是这种诊断方法缺乏确切的图像标准,热异常部位与肿瘤不相对应,诊断符合率差,近年来渐少应用。
诊断标准
乳腺癌的诊断方法很多,常用的是乳腺钼靶片,最准确是病理诊断,一般先行影像检查,如有怀疑再进行病理检查,随着西医的病理结果与中医证型密切关系的深入研究,乳腺的中医诊断也不可轻视,诊断的最终目的是治疗,中西医联合诊断会对合理的中西医综合治疗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我的美美 发表于 2017-3-3 16:17:26

乳腺癌常见并发症
乳腺结核 贫血 积聚 肿胀 湿疹
乳腺癌并发症
乳腺癌常见的并发症
乳腺癌常见的并发症为肿瘤食欲不振-恶病质综合征。食欲不振既是恶病质的原因之一,又是恶病质的临床表现。
同其他晚期癌症的恶病质表现一样,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或厌食、消瘦、乏力、贫血及发热等,严重衰竭以至死亡。
乳腺癌手术的常见并发症
乳腺癌手术治疗属于体表手术,但由于手术范围较广泛、创伤较大,故术后亦可以出现多种并发症。与乳腺肿瘤有关的手术并发症常见的有:
一)出血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在行肿块切除或根治性切除术后均可有此种并发症的出现。出血的原因常为:
1、术中止血不彻底,遗留有活动性出血点;
2、术后由于应用持续负压引流、体位改变或剧烈咳嗽等原因使电凝的凝血块脱落或结扎的丝线滑脱,导致引流出血;
3、术前应用化疗或激素类药物使伤口容易渗血。
术中彻底止血,尤其是胸骨旁的肋间血管穿透支应予以结扎;对肌肉残端及剖面的出血点应予以注意,结扎或电凝;术毕冲洗创面并仔细检查有无出活动性出血;注意引流管放置的位置,适当加压包扎有助于防止术后出血;此外术后要注意负压引流管的通畅及引流量、引流液的性质,对有凝血机制不良的患者应针对病因及时对症处理。
二)积液指皮瓣与胸壁或腋窝间有液体积聚
造成皮瓣不能紧贴于创面。它也是乳腺肿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见的原因有:
1、引流不畅使创面的渗出液不能及时引出而积聚;
2、创面内血液凝固形成凝血块,不能引流出,以后液化形成积液;
3、解剖腋静脉周围的淋巴脂肪时,一些小的淋巴管损伤而未结扎伴引流不畅形成积液,一般发生在腋窝外侧;
4、用电刀解剖腋静脉时发生积液的机会较使用手术刀为多,可能电刀对创面的愈合有一定的影响,且经电刀解剖后一些小的淋巴管暂时封闭而在负压吸引后又有开放,造成积液;
5、此外,皮瓣张力过大使伤口不易覆盖以及引流管拔除过早等也有一定的关系。
术时腋部解剖发现有细小的渗液时应予以结扎,减少皮瓣的张力,保持负压通畅,适当加压包扎将有利于减少积液的发生。如出现积液,若量较少时可以反复用空针抽吸;若量较大或多次抽吸无效时,宜重置负压吸引或皮片引流以及加压包扎。
三)皮瓣坏死也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由于皮片坏死愈合延迟可能影响后续的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常需切除较多的皮肤,加之皮瓣分离的范围较大,皮瓣剥离得过薄或厚薄不均,会使真皮内毛细血管破坏而影响术后皮瓣的血供;或者皮瓣缝合时张力过大,术后伤口积液时也会引起皮瓣的缺血坏死;有时因使用电刀操作不当造成局部皮肤烧伤或血管凝固性栓塞也容易导致皮瓣坏死。皮瓣坏死一般术后24小时即见缺血的皮肤变苍白,逐步呈青紫色水肿,表面有小水泡, 3~7日后坏死区域的界限逐步清楚,皮肤逐渐呈黑色硬痂状。
手术前合理的设计切口,避免一侧皮瓣过长;注意皮瓣分离的层面,减少皮瓣张力,必要时予以植皮;避免积液,适当的包扎等措施将有助于减少皮瓣的坏死。如果发生皮瓣坏死,在坏死区域界限明显后可将坏死皮瓣去除。如为切口边缘性坏死,面积小于2cm,在清创后予以湿敷、换药,常可自行愈合;坏死面积较大者应予以植皮;若坏死面积大而患者又不愿接受植皮时,常使伤口愈合延迟,且以后生长的表皮常呈白色菲薄,摩擦后易破损。
四)上肢水肿
乳腺癌根治术后,由于上肢的淋巴及血液回流受障碍易引起上肢的水肿,上肢水肿的发生率各家报道自5%~40%不等。近年来严重上肢水肿的发生率已明显下降,不超过5%。造成上肢严重回流障碍的原因:
1、腋窝清扫范围不当,破坏了局部的侧枝循环.以往对腋静脉周围的淋巴脂肪解剖,常同时将腋鞘一并删除,亦影响术后的淋巴回流,因而手术时如未见有明显肿大淋巴结时,可不必将腋血管鞘拨除,实际上腋窝如有肿大淋巴结侵犯腋鞘时,常已非手术所能完全达到根治目的。
2、腋区有积液或感染,造成局部充血、纤维化、疤痕形成防碍了侧枝循环的建立。
3、术后锁骨上、下区及腋区的放射治疗,引起局部水肿,结缔组织增生,局部纤维化继而引起水肿。
上肢水肿可在术后数天以致数年后出现,肿胀部位往往在上臂,亦可在前臂或手背。术后经常锻炼上肢功能,避免上肢进行过重的体力劳动以及避免上肢的感染可以减少上肢水肿的发生。一旦上肢出现水肿仅能应用对症治疗以减轻水肿。
五)上肢及手部肌肉萎缩常因手术时损伤臂丛神经或其鞘膜所致
常见有小鱼际肌的萎缩。

我的美美 发表于 2017-3-3 16:17:51

乳腺癌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 肿瘤科 乳腺外科
治疗费用: 市三甲医院约(30000 —— 50000元)
治愈率:>20%(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120天(手术治疗配合放化疗)
治疗方法: 西医治疗、中医治疗、手术治疗
乳腺癌一般治疗
一、乳腺癌西医治疗
一)外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仍为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术式有多种,对其选择尚乏统一意见,总的发展趋势是,尽量减少手术破坏,在设备条件允许下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尽力保留乳房外形。无论选用何种术式,都必须严格掌握以根治为主,保留功能及外形为辅的原则。
(一)手术适应症
Halsted首创乳癌根治术,因手术合理,疗效明确,近百年来成为人们治疗乳癌所遵循的标准方式。近半个世纪以来,对乳癌术式进行了不少探索性修改,总的趋势不外保守和扩大两方面,至今仍争论不休。乳房局部切除和全乳切除是保守手术的代表性手术。术后需辅以放疗,放射剂量不一,一般为30~70Gy,对严格选择的局限性早期癌,可以收到较好的疗效。但是否作为早期乳癌的常规治疗方法,以及如何准确无误地选择此类早期癌,还难得出结论。
(二)手术禁忌症
①肿瘤远处转移者。②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者。③一般情况差,呈现恶液质者。④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者。
Ⅲ期患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①乳房皮肤桔皮样水肿超过乳房面积的一半;②乳房皮肤出现卫星状结节;③乳腺癌侵犯胸壁;④临床检查胸骨旁淋巴结肿大且证实为转移;⑤患侧上肢水肿;⑥锁骨上淋巴结病理证实为转移;⑦炎性乳腺癌。有下列五种情况之二者:①肿瘤破溃;②乳房皮肤桔皮样水肿占全乳房面积l/3以内;②癌瘤与胸大肌固定;④腋淋巴结最大长径超过2.5cm;⑤腋淋巴结彼此粘连或与皮肤、深部组织粘连。
(三)手术方式
1.乳腺癌根治术
2.乳腺癌扩大根治术
3.仿根治术(改良根治术)
4.乳房单纯切除术
5.小于全乳切除的术式
二)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局部治疗手段之一。与手术治疗相比较少受解剖学、病人体质等因素的限制,不过放射治疗效果受着射线的生物学效应的影响。用目前常用的放疗设施较难达到完全杀灭肿瘤的目的,效果较手术逊色。因此,目前多数学者不主张对可治愈的乳腺癌行单纯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多用于综合治疗,包括根治术之前或后作辅助治疗,晚期乳腺癌的姑息性治疗。近10余年来,较早的乳腺癌以局部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日益增多,疗效与根治术无明显差异,放射治疗在缩小手术范围中起了重要作用。
三)激素受体测定与内分泌治疗的关系
激素受体测定与乳腺癌的疗效有明确关系:①雌激素受体阳性者应用内分泌治疗的有效 率为50%~60%,而阴性者有效率低于10%。同时测定孕酮受体可以更正确地估计内分泌治疗效果,两者皆阳性者有效率可达77%以上。受体的含量与疗效的关系是正相关,含量越高,治疗效果亦越好。②受体阴性的细胞常是分化较差的。受体阴性的病人术后易有复发。不论淋巴结有无转移,受体阴性者预后较阳性者差。阳性者如有复发时常倾向于皮肤,软组织或骨转移,而阴性者则倾向于内脏转移。③激素受体的测定目前已用于制订术后辅助治疗的方案,受体阳性者尤其是绝经后的病例可以应用内分泌治疗作为术后的辅助治疗。而绝经前或激素受体阴性者则以辅助性化疗为主。
四)内分泌治疗
内分泌治疗乳癌是非治愈性的,但对于激素依赖性乳癌却可收到不同程度的姑息疗效。癌细胞胞浆和胞核内雌激素受体(ER)含量愈多,其激素依赖性也愈强。而且应牢记,闭经前发生的乳癌与闭经后发生的乳癌在治疗上有所不同。
五)化学药物治疗
(一)辅助化疗的原理多数乳腺癌
为一全身性疾病已被众多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所证实。当乳腺癌发展到大于lcm,在临床上可触及肿块时,往往已是全身性疾病,可存在远处微小转移灶,只是用目前的检查方法尚不能发现而已。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使原发肿瘤及区域淋巴结得到最大程度的局部控制,减少局部复发,提高生存率。但是肿瘤切除以后,体内仍存在残余的肿瘤细胞。基于乳腺癌在确诊时已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的概念,全身化疗的目的就是根除机体内残余的肿瘤细胞以提高外科手术的治愈率。
(二)术前辅助化疗
(1)尽早控制微转移灶。
(2)使原发癌及其周围扩散的癌细胞产生退变或部分被杀灭,以减少术后复发及转移。
(3)进展期乳癌以及炎症型乳癌限制了手术治疗的实施。术前化疗可使肿瘤缩小,以便手术切除。
(4)可以根据切除肿瘤标本评价术前化疗效果,作为术后或复发时选择化疗方案的参考。
(1)术前全身化疗: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自1978年起对96例乳腺癌患者术前口服嘧啶苯芥,每日15mg,服ld停2d,服用总量为45mg后手术。与94例对照组相比,Ⅲ期病人的5年生存率在用药组为56.3%,对照组为39.3%。
(2)术前动脉灌注化疗:有胸内动脉插管及锁骨下动脉插管两种方法。
(三)术后辅助化疗
(1)腋窝淋巴结阳性的绝经前妇女,不论雌激素受体情况如何,均用已规定的联合化疗,应当作为标准的处理方案。
(2)腋窝淋巴结阳性和雌激素受体阳性的绝经后妇女,应当首选抗雌激素治疗。
(3)腋窝淋巴结阳性而雌激素受体阴性的绝经后妇女,可以考虑化疗,但不作为标准方案推荐。
(4)腋窝淋巴结阴性的绝经前妇女,并不普遍推荐辅助治疗,但对某些高危病人应当考虑辅助化疗。
(5)腋窝淋巴结阴性的绝经后妇女,不论其雌激素受体水平如何,无辅助化疗的适应证,但某些高危病人应考虑辅助化疗。
淋巴结阴性乳腺的高危险复发因素有如下几点:①激素受体(ER,PR)阴性。②肿瘤S期细胞百分率高。③异倍体肿瘤。④癌基因CerbB-2有过度表达或扩增者。
(1)辅助化疗宜术后早期应用,争取在术后2周应用,最迟不能超过术后一个月,如果待病灶明显后再用,将降低疗效。
(2)辅助化疗中联合化疗比单药化疗的疗效好。
(3)辅助化疗需要达到一定的剂量,达到原计划剂量的85%时效果较好。
(4)治疗期不宜过长,对乳腺癌术后主张连续6疗程的化疗。
(五)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化疗
1.若无脑水肿,可先用x线体层扫描定位,给予放射治疗。有脑水肿的患者,应先用利尿剂甘露醇及大剂量皮质激素控制脑水肿。
2.病变广泛或无法定位时,可先用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脂溶性化疗药,如CCNU口服100mg每3-4周1次,MECCNul25mg口服每4~6周1次。
(六)癌性胸腔积液的化疗
尽量抽净胸水,再选用下列化疗药注入胸腔:①消瘤芥40~60mg;②氮芥10mg;⑦噻替派30mg;④丝裂霉素6~8mg;⑤氟脲嘧啶looomg;⑥顺氯铵铂90~120mg。以上化疗药,除顺氯铵铂为每3周注射1次(同时全身水化)外,一般每周胸腔内注射1次。
乳腺癌辨证论治
二、乳腺癌中医治疗
(1)中医治疗原则:
①以毒攻毒法:历代医学家治疗癌症大多以攻毒为主,利用其开结拔毒的功效,逐步消灭残余的癌细胞,但临床上必须慎重掌握,适可而止。
②清热解毒法:在清热解毒药中,有许多中药具有抗癌作用。清热解毒法是治疗恶性肿瘤最常用的法则之一。在中、晚期乳腺癌病人中,一般多伴有毒热内蕴或邪热瘀毒的症状,此时本大法可与其他方法结合治疗,多获良效。
③活血化瘀法:中医专家认为,肿瘤与瘀血有关,瘀血是乳腺癌的病理病因之一。活血化瘀药的应用,不但能改善乳腺癌病人的高凝状态”,使癌细胞处于抗癌药物及病人自身免疫活性细胞抑制之下,而且能降低血小板凝聚,减少肿瘤的转移,有利于癌症的控制和癌灶的清除。
④扶正祛邪法:中医认为,当人体正气亏虚时,邪气才能所凑,即致病因子得以发挥作用,而导致乳腺癌的发生,并使肿瘤得以浸润、扩散和转移,所以扶正祛邪是治疗乳腺癌的根本方法之一。
⑤软坚散结法:中医理论指出,对坚硬如石的肿瘤,坚者削之,结者散之,客者除之。此法已普遍应用于临床。与其他疗法结合,可增强消除癌瘤的效果。
⑥化痰祛湿法:许多肿瘤是痰湿凝聚所引起,因此,化痰祛湿法在肿瘤中医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但可减轻症状,对有些肿瘤亦可得以控制。
中医中药治疗乳腺癌历来是采用内治的方法,按辨证施治的原则进行,主要根据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之法分为肝郁气滞、冲任失调、瘀毒内阻、气血衰竭4型分别施治。
(2)辨证施治法:
①肝郁气滞型:
主症:七情所伤,所愿不遂,肝郁气滞,引起体内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而出现乳腺肿块,胀痛,两胁作胀,心烦易怒,脉弦滑,舌苔薄黄或薄白。
治法:舒肝理气,活血散结。
方药:当归9g,白芍9g,柴胡9g,桔叶9g,白芷6g,青皮6g,瓜蒌30g,茯苓9g,白术9g。
按语:乳房位于胸胁,为肝经所布,肝失疏泄则出现乳腺胀满痛疼、胁疼及肝郁不舒症状。气滞日久致成瘀血,结于乳中成块。方中柴胡、青皮、桔叶舒肝理气散结;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瓜蒌、白芷消肿散结止痛;茯苓、白术健脾利湿益气。
②冲任失调型:
主症:除有上述肝郁气滞型的症状外,兼有月经失调,腰腿酸软,五心烦热,脉细数无力,舌质红,苔少有龟裂。
治法:舒肝理气,滋补肝肾,调理冲任。
方药:香附10g,郁金10g,川楝子10g,白芍15g,桔叶10g,川芎10g,当归10g,生熟地各15g,女贞子10g,枸杞子15g,生山药15g,野菊花15g,瓜蒌30g。
按语:肝郁化火,灼伤阴液致肝肾阴虚,冲任失调。方中当归、川芎、熟地、白芍调理经血;生地、枸杞子、女贞子滋阴补肾;香附、郁金、川楝子、桔叶舒肝理气;生山药健脾;野菊花、瓜蒌解毒散结。
③毒热蕴结型:
主症:乳房肿块迅速增大,疼痛,甚则溃烂、翻花。
治法:攻毒解毒。
方药:凤尾草9g,白毛藤30g,刘寄奴9g,铁树叶15g,蜂房9g,蛇蜕3g,蜣螂虫9g,猫爪草30g,山慈姑15g,鬼箭羽9g。
按语:热毒蕴结,宜攻毒解毒。方中凤尾草、白毛藤、刘寄奴、铁树叶清热解毒;蜂房、蛇蜕、螂虫、猫爪草、山慈姑、鬼箭羽活血化瘀解毒。
④气血亏虚型:
主症:乳腺溃烂,久则气血衰败,正气大亏,而见苍白贫血,消瘦乏力,口干,舌质暗红,舌苔黄白,脉滑数。
治法:扶正祛邪,气血双补。
方药:土炒白术12g,人参、茯苓、陈皮、熟地、川芎、当归、贝母、香附、白芍各6g,桔梗、甘草各3g。
按语:乳腺癌晚期,病情发现呈现正虚邪实情况,治应扶正祛邪,补气养血。方中土炒白术、人参、茯苓、熟地、川芎、当归健脾益气,补血活血;陈皮、香附、桔梗行气散结;甘草调和诸药,扶正祛邪。
(3)古医方举例:古代中医文献中,治疗乳腺癌的方药很多,有内治外治诸方,以下举几例供参考。
①生螃蟹壳瓦上焙焦,研末酒冲,每服6g,以消为度。治乳腺癌初起,坚硬,肿物如豆大。
②川郁金10g,玫瑰花10g,青皮、陈皮各8g,桔叶、赤白芍、山慈姑、僵蚕各10g,当归15g,瓜蒌30g,水煎分服。主治乳腺癌初起,或乳腺癌手术后治疗。
③十六味流气饮:当归、白芍、人参、桔梗、川芎、枳壳、厚朴、白芷、苏叶、防风、乌药、槟榔各10g,黄芪20g,官桂、木通各4g,甘草6g,煎服。治疗乳腺癌气滞肝郁、气血亏虚者。
④季芝鲫鱼膏:活鲫鱼、鲜山药(去皮)各等份,共捣如泥,如麝香少许,涂核上,觉痒极,勿搔动,7天1换。治乳岩初起。外敷。
⑤鞭蓉膏:芙蓉叶、泽兰叶、黄柏、黄岑、黄连、大黄各等份,共研成细末,过重箩,入冰片6g,用凡士林调成20%软膏。主治炎性乳腺癌。此外,抗癌中药中常用于治疗乳腺癌的有:山慈姑、土贝母、瓜蒌、桔叶、蒲公英、漏芦、留行子、穿山甲、天葵子、龙葵、青皮、芙蓉花、七叶一枝花等。

我的美美 发表于 2017-3-3 16:19:10

乳腺癌应该做哪些检查?
向您详细介乳腺癌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乳腺癌检查项目有哪些。
常见检查
检查名称检查部位检查科室检查作用
外科检查全身外科 保健科外科检查是对一般情...
乳房摄片乳房核医学乳房摄片作用为江乳...
肿瘤标志物血液血管肿瘤肿瘤标志物检测作用...
血清胎儿碱性蛋白血液血管保健科胎儿碱性蛋白(BFP)...
淋巴显像淋巴超声室淋巴显像可显示淋巴...
乳房检查乳房妇科 保健科乳房检查是检查乳房...
乳房触诊乳房妇科 保健科乳房触诊是使用触诊...
乳房活检乳房妇科 保健科乳房活检是“乳房活...
肿瘤前哨淋巴结显像全身放射科肿瘤SN显像主要用于...
钼靶摄影乳房核医学常用于尽早发现乳腺...
干(硒)板静电摄影乳房妇科
钼靶X线检查乳房妇科 核医学用于早期发现乳腺癌...
肿瘤断层显象全身CT室 肿瘤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全身显像全身放射科能早期查出转移灶,...
肿瘤放射免疫显像全身放射科 肿瘤肿瘤放射免疫显像用...
乳腺B超乳房——乳房超声检查对乳癌...
乳腺肿瘤标记(CA 15-3)乳房妇科 肿瘤CA 15-3为一种乳癌...
乳腺超声乳房妇科 保健科乳腺超声检查目的是...
乳房自检乳房妇科 保健科通过自我检查可以预...
乳房淋巴结实验乳房 淋巴妇科 保健科乳房淋巴结实验是一...
乳房穿刺针活检乳房妇科 保健科乳房穿刺针活检检查...
乳腺导管造影乳房妇科 保健科乳腺导管造影可了解...
近红外线乳腺扫描乳房妇科 保健科近红外线乳腺扫描检...
乳房手术活检乳房妇科 保健科乳房手术活检是在在...
乳腺远红外检查乳房妇科 保健科乳腺远红外检查是使...
脱落细胞子宫 卵巢 食管 肾——脱落细胞检查对癌症...
酸性磷酸酶前列腺 血液血管——酸性磷酸酶测定主要...
血清硒全身 肺 肠 心脏——血清硒(Se)检查可以...
血清抗普肯耶细胞抗体乳房 卵巢——抗普肯耶细胞抗体对...
C-myc基因全身病理科C-myc基因(C-myc)...
乳头溢液检查乳房产科 乳腺外科乳头溢液分生理性溢...
癌抗原125(CA125)卵巢 乳房 胃 盆腔肿瘤癌抗原125主要用于...
血浆游离皮质醇肾上腺 全身——血浆游离皮质醇检查...
血清肿瘤基因P53抗体肺 乳房 前列腺 膀胱——P53抗体可用于各种...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颅脑——脑脊液细胞检查主要...
多药耐药基因全身——多药耐药(MDR)基...
血清醛缩酶肌肉 甲状腺 肝 心脏——血清醛缩酶(ALD)可...
血清CA15-3乳房 免疫系统妇科 肿瘤糖链抗原15-3检查是...
血清组织多肽抗原全身——组织多肽抗原(TPA...
p16基因全身病理科P16基因的突变与缺...
HER-2基因全身病理科c-erbB-2基因检测(...
血清癌胚抗原胃 胰腺 肺——连续监测癌胚抗原水...
脑脊液细胞计数颅脑保健科 内科脑脊液的细胞计数有...
端粒酶肺 肝检验科端粒酶检查可了解细...
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肺非临床科室 检验科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
血清ca125免疫系统 卵巢 乳房 胃 盆腔肿瘤癌抗原125主要用于...
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血液血管——细胞角质蛋白19片...
p53基因全身——该项检测用于各类肿...
血清酸性磷酸酶前列腺 血液血管——酸性磷酸酶测定主要...



乳腺癌检查
 1.乳腺癌的X线检查
(1)乳腺X线摄片对乳腺癌的确诊率可达80%~90%。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和乳腺癌早期诊断方面,目前还没有其他方法能够取代它,现常用的有钼靶和干板摄片2种方法。X线平片有以下特征时,要考虑为乳腺癌。
①肿块影:多表现为不规则或呈分叶状,无明显界限,中心密度高,有的其边缘有短的毛刺,外突而呈星状表现。或有僵直的索状带向外周延伸。有时肿块周围结构紊乱变形,可出现砂粒样钙化,有时可见增粗扭曲的血管影,或可见到临近皮肤增厚凹陷或乳头凹陷(图20)。
②钙化影:有部分病人临床上扪不到肿块,X片上也可能没有肿块影,而单纯表现为簇状细砂粒样钙化影,或伴有斑片状密度稍高影像。
(2)乳腺导管造影:影像特征可因癌肿的浸润、梗阻、破坏而引起乳腺导管壁僵硬、局部狭窄、管壁不规则破坏或突然中断,或本应呈树枝状分支的导管树整体走向扭曲异常。
(3)乳腺淋巴造影
(4)CT和MRI检查:CT检查可能有助于检出小而致密的乳腺肿瘤,MRI亦可用于小乳腺癌检出,都优于普通X线检查。
2.超声显像检查
超声显象检查无损伤性,可以反复应用。对乳腺组织较致密者应用超声显象检查较有价值,但主要用途是鉴别肿块系囊性还是实性。超声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正确率为80%~85%。癌肿向周围组织浸润而形成的强回声带,正常乳房结构破坏以及肿块上方局部皮肤增厚或凹陷等图像,均为诊断乳腺癌的重要参考指标。
3.热图像检查
应用图像显示体表温度分布,由于癌细胞增殖块血运丰富则相应体表温度较周围组织高,用此差异可做出诊断。但是这种诊断方法缺乏确切的图像标准,热异常部位与肿瘤不相对应,诊断符合率差,近年来渐少应用。
4.近红外线扫描
在显示器屏幕上可见到由浅到深灰甚至黑色多个灰度中心的阴影,可大于实际肿块,而且边界不清,形状不规则,同时其周边伴有异常的血管影,粗大扭曲中断,呈放射状、条束状、鼠尾状或蝌蚪状(图23)。
5.CT检查
可用于不能捫及的乳腺病变活检前定位,确诊乳腺癌的术前分期,检查乳腺后区、腋部及内乳淋巴结有无肿大,有助于制订治疗计划。
6.肿瘤标志物检查
在癌变过程中,由肿瘤细胞产生、分泌,直接释放细胞组织成分,并以抗原、酶、激素或代谢产物的形式存在于肿瘤细胞内或宿主体液中,这类物质称肿瘤标志物。
(1)癌胚抗原(cEA):
为非特异性抗原,在许多肿瘤及非肿瘤疾病中都有升高,无鉴别诊断价值,可手术的乳腺癌术前检查约20%~30%血中cEA含量升高,而晚期及转移性癌中则有50%~70%出现CEA高值。
(2)铁蛋白:
血清铁蛋白反映体内铁的储存状态,在很多恶性肿瘤如白血病、胰腺癌、胃肠道肿瘤、乳腺癌中有铁蛋白的升高。
(3)单克隆抗体:
用于乳腺癌诊断的单克隆抗体cA,15-3对乳腺癌诊断符合率为33.3%~57%。
7.·病理检查
(1)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
多用于单乳乳头溢液者。溢液细胞学检查,经济方便,其诊断准确率在40%~70%,但假阳性率小于4%,诊断阳性多可确诊。
(2)刮片细胞学检查:
对乳头乳晕有湿疹样病变的患者可作印片或刮片检查,如能查见Paget细胞,有助于诊断湿疹样乳腺癌。
(3)针吸细胞学检查:
阚秀(1993)报告,针吸细胞学检查对乳腺癌的准确率为76.3%,假阳性率小于1%。一旦针吸发现癌细胞即可确诊,但阴性不能排除癌。对性质不定的乳腺肿块,均可做针吸活检,Dawson等(1998)认为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是对年轻妇女乳腺病灶的较理想的检查方法,可避免延误诊断,改善病人预后。
(4)切除活检:
临床检查高度怀疑为恶性者,最好住院。在做好根治性手术准备的情况下,先切除肿瘤及周围部分正常组织,送快速冰冻活检。一旦明确为乳腺癌诊断,一次性行根治性手术。只有对怀疑乳腺肿瘤良性可能较大者,才可在门诊局麻下切除肿瘤送检,但如证实为恶性则需尽快入院行根治性手术。
(5)乳管内镜咬取活检:
据Kohji Enomoto报道(1996),对乳头溢液者用导管内精细纤维内镜检查,发现肿物时咬取活检,认为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但阴性不能排除癌。国内尚未见开展此项检查的报道。

我的美美 发表于 2017-3-3 16:20:17

乳腺癌怎样治疗?
向您详细介绍乳腺癌的治疗方法,治疗乳腺癌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乳腺癌应该吃什么药。
乳腺癌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 肿瘤科 乳腺外科
治疗费用: 市三甲医院约(30000 —— 50000元)
治愈率:>20%(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120天(手术治疗配合放化疗)
治疗方法: 西医治疗、中医治疗、手术治疗
乳腺癌一般治疗
一、乳腺癌西医治疗
一)外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仍为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术式有多种,对其选择尚乏统一意见,总的发展趋势是,尽量减少手术破坏,在设备条件允许下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尽力保留乳房外形。无论选用何种术式,都必须严格掌握以根治为主,保留功能及外形为辅的原则。
(一)手术适应症
Halsted首创乳癌根治术,因手术合理,疗效明确,近百年来成为人们治疗乳癌所遵循的标准方式。近半个世纪以来,对乳癌术式进行了不少探索性修改,总的趋势不外保守和扩大两方面,至今仍争论不休。乳房局部切除和全乳切除是保守手术的代表性手术。术后需辅以放疗,放射剂量不一,一般为30~70Gy,对严格选择的局限性早期癌,可以收到较好的疗效。但是否作为早期乳癌的常规治疗方法,以及如何准确无误地选择此类早期癌,还难得出结论。
(二)手术禁忌症
①肿瘤远处转移者。②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者。③一般情况差,呈现恶液质者。④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者。
Ⅲ期患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①乳房皮肤桔皮样水肿超过乳房面积的一半;②乳房皮肤出现卫星状结节;③乳腺癌侵犯胸壁;④临床检查胸骨旁淋巴结肿大且证实为转移;⑤患侧上肢水肿;⑥锁骨上淋巴结病理证实为转移;⑦炎性乳腺癌。有下列五种情况之二者:①肿瘤破溃;②乳房皮肤桔皮样水肿占全乳房面积l/3以内;②癌瘤与胸大肌固定;④腋淋巴结最大长径超过2.5cm;⑤腋淋巴结彼此粘连或与皮肤、深部组织粘连。
(三)手术方式
1.乳腺癌根治术
2.乳腺癌扩大根治术
3.仿根治术(改良根治术)
4.乳房单纯切除术
5.小于全乳切除的术式
二)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局部治疗手段之一。与手术治疗相比较少受解剖学、病人体质等因素的限制,不过放射治疗效果受着射线的生物学效应的影响。用目前常用的放疗设施较难达到完全杀灭肿瘤的目的,效果较手术逊色。因此,目前多数学者不主张对可治愈的乳腺癌行单纯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多用于综合治疗,包括根治术之前或后作辅助治疗,晚期乳腺癌的姑息性治疗。近10余年来,较早的乳腺癌以局部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日益增多,疗效与根治术无明显差异,放射治疗在缩小手术范围中起了重要作用。
三)激素受体测定与内分泌治疗的关系
激素受体测定与乳腺癌的疗效有明确关系:①雌激素受体阳性者应用内分泌治疗的有效 率为50%~60%,而阴性者有效率低于10%。同时测定孕酮受体可以更正确地估计内分泌治疗效果,两者皆阳性者有效率可达77%以上。受体的含量与疗效的关系是正相关,含量越高,治疗效果亦越好。②受体阴性的细胞常是分化较差的。受体阴性的病人术后易有复发。不论淋巴结有无转移,受体阴性者预后较阳性者差。阳性者如有复发时常倾向于皮肤,软组织或骨转移,而阴性者则倾向于内脏转移。③激素受体的测定目前已用于制订术后辅助治疗的方案,受体阳性者尤其是绝经后的病例可以应用内分泌治疗作为术后的辅助治疗。而绝经前或激素受体阴性者则以辅助性化疗为主。
四)内分泌治疗
内分泌治疗乳癌是非治愈性的,但对于激素依赖性乳癌却可收到不同程度的姑息疗效。癌细胞胞浆和胞核内雌激素受体(ER)含量愈多,其激素依赖性也愈强。而且应牢记,闭经前发生的乳癌与闭经后发生的乳癌在治疗上有所不同。
五)化学药物治疗
(一)辅助化疗的原理多数乳腺癌
为一全身性疾病已被众多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所证实。当乳腺癌发展到大于lcm,在临床上可触及肿块时,往往已是全身性疾病,可存在远处微小转移灶,只是用目前的检查方法尚不能发现而已。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使原发肿瘤及区域淋巴结得到最大程度的局部控制,减少局部复发,提高生存率。但是肿瘤切除以后,体内仍存在残余的肿瘤细胞。基于乳腺癌在确诊时已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的概念,全身化疗的目的就是根除机体内残余的肿瘤细胞以提高外科手术的治愈率。
(二)术前辅助化疗
(1)尽早控制微转移灶。
(2)使原发癌及其周围扩散的癌细胞产生退变或部分被杀灭,以减少术后复发及转移。
(3)进展期乳癌以及炎症型乳癌限制了手术治疗的实施。术前化疗可使肿瘤缩小,以便手术切除。
(4)可以根据切除肿瘤标本评价术前化疗效果,作为术后或复发时选择化疗方案的参考。
(1)术前全身化疗: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自1978年起对96例乳腺癌患者术前口服嘧啶苯芥,每日15mg,服ld停2d,服用总量为45mg后手术。与94例对照组相比,Ⅲ期病人的5年生存率在用药组为56.3%,对照组为39.3%。
(2)术前动脉灌注化疗:有胸内动脉插管及锁骨下动脉插管两种方法。
(三)术后辅助化疗
(1)腋窝淋巴结阳性的绝经前妇女,不论雌激素受体情况如何,均用已规定的联合化疗,应当作为标准的处理方案。
(2)腋窝淋巴结阳性和雌激素受体阳性的绝经后妇女,应当首选抗雌激素治疗。
(3)腋窝淋巴结阳性而雌激素受体阴性的绝经后妇女,可以考虑化疗,但不作为标准方案推荐。
(4)腋窝淋巴结阴性的绝经前妇女,并不普遍推荐辅助治疗,但对某些高危病人应当考虑辅助化疗。
(5)腋窝淋巴结阴性的绝经后妇女,不论其雌激素受体水平如何,无辅助化疗的适应证,但某些高危病人应考虑辅助化疗。
淋巴结阴性乳腺的高危险复发因素有如下几点:①激素受体(ER,PR)阴性。②肿瘤S期细胞百分率高。③异倍体肿瘤。④癌基因CerbB-2有过度表达或扩增者。
(1)辅助化疗宜术后早期应用,争取在术后2周应用,最迟不能超过术后一个月,如果待病灶明显后再用,将降低疗效。
(2)辅助化疗中联合化疗比单药化疗的疗效好。
(3)辅助化疗需要达到一定的剂量,达到原计划剂量的85%时效果较好。
(4)治疗期不宜过长,对乳腺癌术后主张连续6疗程的化疗。
(五)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化疗
1.若无脑水肿,可先用x线体层扫描定位,给予放射治疗。有脑水肿的患者,应先用利尿剂甘露醇及大剂量皮质激素控制脑水肿。
2.病变广泛或无法定位时,可先用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脂溶性化疗药,如CCNU口服100mg每3-4周1次,MECCNul25mg口服每4~6周1次。
(六)癌性胸腔积液的化疗
尽量抽净胸水,再选用下列化疗药注入胸腔:①消瘤芥40~60mg;②氮芥10mg;⑦噻替派30mg;④丝裂霉素6~8mg;⑤氟脲嘧啶looomg;⑥顺氯铵铂90~120mg。以上化疗药,除顺氯铵铂为每3周注射1次(同时全身水化)外,一般每周胸腔内注射1次。
乳腺癌辨证论治
二、乳腺癌中医治疗
(1)中医治疗原则:
①以毒攻毒法:历代医学家治疗癌症大多以攻毒为主,利用其开结拔毒的功效,逐步消灭残余的癌细胞,但临床上必须慎重掌握,适可而止。
②清热解毒法:在清热解毒药中,有许多中药具有抗癌作用。清热解毒法是治疗恶性肿瘤最常用的法则之一。在中、晚期乳腺癌病人中,一般多伴有毒热内蕴或邪热瘀毒的症状,此时本大法可与其他方法结合治疗,多获良效。
③活血化瘀法:中医专家认为,肿瘤与瘀血有关,瘀血是乳腺癌的病理病因之一。活血化瘀药的应用,不但能改善乳腺癌病人的高凝状态”,使癌细胞处于抗癌药物及病人自身免疫活性细胞抑制之下,而且能降低血小板凝聚,减少肿瘤的转移,有利于癌症的控制和癌灶的清除。
④扶正祛邪法:中医认为,当人体正气亏虚时,邪气才能所凑,即致病因子得以发挥作用,而导致乳腺癌的发生,并使肿瘤得以浸润、扩散和转移,所以扶正祛邪是治疗乳腺癌的根本方法之一。
⑤软坚散结法:中医理论指出,对坚硬如石的肿瘤,坚者削之,结者散之,客者除之。此法已普遍应用于临床。与其他疗法结合,可增强消除癌瘤的效果。
⑥化痰祛湿法:许多肿瘤是痰湿凝聚所引起,因此,化痰祛湿法在肿瘤中医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但可减轻症状,对有些肿瘤亦可得以控制。
中医中药治疗乳腺癌历来是采用内治的方法,按辨证施治的原则进行,主要根据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之法分为肝郁气滞、冲任失调、瘀毒内阻、气血衰竭4型分别施治。
(2)辨证施治法:
①肝郁气滞型:
主症:七情所伤,所愿不遂,肝郁气滞,引起体内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而出现乳腺肿块,胀痛,两胁作胀,心烦易怒,脉弦滑,舌苔薄黄或薄白。
治法:舒肝理气,活血散结。
方药:当归9g,白芍9g,柴胡9g,桔叶9g,白芷6g,青皮6g,瓜蒌30g,茯苓9g,白术9g。
按语:乳房位于胸胁,为肝经所布,肝失疏泄则出现乳腺胀满痛疼、胁疼及肝郁不舒症状。气滞日久致成瘀血,结于乳中成块。方中柴胡、青皮、桔叶舒肝理气散结;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瓜蒌、白芷消肿散结止痛;茯苓、白术健脾利湿益气。
②冲任失调型:
主症:除有上述肝郁气滞型的症状外,兼有月经失调,腰腿酸软,五心烦热,脉细数无力,舌质红,苔少有龟裂。
治法:舒肝理气,滋补肝肾,调理冲任。
方药:香附10g,郁金10g,川楝子10g,白芍15g,桔叶10g,川芎10g,当归10g,生熟地各15g,女贞子10g,枸杞子15g,生山药15g,野菊花15g,瓜蒌30g。
按语:肝郁化火,灼伤阴液致肝肾阴虚,冲任失调。方中当归、川芎、熟地、白芍调理经血;生地、枸杞子、女贞子滋阴补肾;香附、郁金、川楝子、桔叶舒肝理气;生山药健脾;野菊花、瓜蒌解毒散结。
③毒热蕴结型:
主症:乳房肿块迅速增大,疼痛,甚则溃烂、翻花。
治法:攻毒解毒。
方药:凤尾草9g,白毛藤30g,刘寄奴9g,铁树叶15g,蜂房9g,蛇蜕3g,蜣螂虫9g,猫爪草30g,山慈姑15g,鬼箭羽9g。
按语:热毒蕴结,宜攻毒解毒。方中凤尾草、白毛藤、刘寄奴、铁树叶清热解毒;蜂房、蛇蜕、螂虫、猫爪草、山慈姑、鬼箭羽活血化瘀解毒。
④气血亏虚型:
主症:乳腺溃烂,久则气血衰败,正气大亏,而见苍白贫血,消瘦乏力,口干,舌质暗红,舌苔黄白,脉滑数。
治法:扶正祛邪,气血双补。
方药:土炒白术12g,人参、茯苓、陈皮、熟地、川芎、当归、贝母、香附、白芍各6g,桔梗、甘草各3g。
按语:乳腺癌晚期,病情发现呈现正虚邪实情况,治应扶正祛邪,补气养血。方中土炒白术、人参、茯苓、熟地、川芎、当归健脾益气,补血活血;陈皮、香附、桔梗行气散结;甘草调和诸药,扶正祛邪。
(3)古医方举例:古代中医文献中,治疗乳腺癌的方药很多,有内治外治诸方,以下举几例供参考。
①生螃蟹壳瓦上焙焦,研末酒冲,每服6g,以消为度。治乳腺癌初起,坚硬,肿物如豆大。
②川郁金10g,玫瑰花10g,青皮、陈皮各8g,桔叶、赤白芍、山慈姑、僵蚕各10g,当归15g,瓜蒌30g,水煎分服。主治乳腺癌初起,或乳腺癌手术后治疗。
③十六味流气饮:当归、白芍、人参、桔梗、川芎、枳壳、厚朴、白芷、苏叶、防风、乌药、槟榔各10g,黄芪20g,官桂、木通各4g,甘草6g,煎服。治疗乳腺癌气滞肝郁、气血亏虚者。
④季芝鲫鱼膏:活鲫鱼、鲜山药(去皮)各等份,共捣如泥,如麝香少许,涂核上,觉痒极,勿搔动,7天1换。治乳岩初起。外敷。
⑤鞭蓉膏:芙蓉叶、泽兰叶、黄柏、黄岑、黄连、大黄各等份,共研成细末,过重箩,入冰片6g,用凡士林调成20%软膏。主治炎性乳腺癌。此外,抗癌中药中常用于治疗乳腺癌的有:山慈姑、土贝母、瓜蒌、桔叶、蒲公英、漏芦、留行子、穿山甲、天葵子、龙葵、青皮、芙蓉花、七叶一枝花等。

我的美美 发表于 2017-3-3 16:21:01

乳腺癌诊疗知识就诊科室: 肿瘤科 乳腺外科治疗费用: 市三甲医院约(30000 —— 50000元)治愈率:>20%(手术治疗)治疗周期:>120天(手术治疗配合放化疗)治疗方法: 西医治疗、中医治疗、手术治疗乳腺癌一般治疗一、乳腺癌西医治疗一)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仍为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术式有多种,对其选择尚乏统一意见,总的发展趋势是,尽量减少手术破坏,在设备条件允许下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尽力保留乳房外形。无论选用何种术式,都必须严格掌握以根治为主,保留功能及外形为辅的原则。(一)手术适应症 Halsted首创乳癌根治术,因手术合理,疗效明确,近百年来成为人们治疗乳癌所遵循的标准方式。近半个世纪以来,对乳癌术式进行了不少探索性修改,总的趋势不外保守和扩大两方面,至今仍争论不休。乳房局部切除和全乳切除是保守手术的代表性手术。术后需辅以放疗,放射剂量不一,一般为30~70Gy,对严格选择的局限性早期癌,可以收到较好的疗效。但是否作为早期乳癌的常规治疗方法,以及如何准确无误地选择此类早期癌,还难得出结论。(二)手术禁忌症①肿瘤远处转移者。②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者。③一般情况差,呈现恶液质者。④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者。Ⅲ期患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①乳房皮肤桔皮样水肿超过乳房面积的一半;②乳房皮肤出现卫星状结节;③乳腺癌侵犯胸壁;④临床检查胸骨旁淋巴结肿大且证实为转移;⑤患侧上肢水肿;⑥锁骨上淋巴结病理证实为转移;⑦炎性乳腺癌。有下列五种情况之二者:①肿瘤破溃;②乳房皮肤桔皮样水肿占全乳房面积l/3以内;②癌瘤与胸大肌固定;④腋淋巴结最大长径超过2.5cm;⑤腋淋巴结彼此粘连或与皮肤、深部组织粘连。(三)手术方式1.乳腺癌根治术2.乳腺癌扩大根治术3.仿根治术(改良根治术)4.乳房单纯切除术5.小于全乳切除的术式二)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局部治疗手段之一。与手术治疗相比较少受解剖学、病人体质等因素的限制,不过放射治疗效果受着射线的生物学效应的影响。用目前常用的放疗设施较难达到完全杀灭肿瘤的目的,效果较手术逊色。因此,目前多数学者不主张对可治愈的乳腺癌行单纯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多用于综合治疗,包括根治术之前或后作辅助治疗,晚期乳腺癌的姑息性治疗。近10余年来,较早的乳腺癌以局部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日益增多,疗效与根治术无明显差异,放射治疗在缩小手术范围中起了重要作用。三)激素受体测定与内分泌治疗的关系激素受体测定与乳腺癌的疗效有明确关系:①雌激素受体阳性者应用内分泌治疗的有效 率为50%~60%,而阴性者有效率低于10%。同时测定孕酮受体可以更正确地估计内分泌治疗效果,两者皆阳性者有效率可达77%以上。受体的含量与疗效的关系是正相关,含量越高,治疗效果亦越好。②受体阴性的细胞常是分化较差的。受体阴性的病人术后易有复发。不论淋巴结有无转移,受体阴性者预后较阳性者差。阳性者如有复发时常倾向于皮肤,软组织或骨转移,而阴性者则倾向于内脏转移。③激素受体的测定目前已用于制订术后辅助治疗的方案,受体阳性者尤其是绝经后的病例可以应用内分泌治疗作为术后的辅助治疗。而绝经前或激素受体阴性者则以辅助性化疗为主。四)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乳癌是非治愈性的,但对于激素依赖性乳癌却可收到不同程度的姑息疗效。癌细胞胞浆和胞核内雌激素受体(ER)含量愈多,其激素依赖性也愈强。而且应牢记,闭经前发生的乳癌与闭经后发生的乳癌在治疗上有所不同。五)化学药物治疗(一)辅助化疗的原理多数乳腺癌为一全身性疾病已被众多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所证实。当乳腺癌发展到大于lcm,在临床上可触及肿块时,往往已是全身性疾病,可存在远处微小转移灶,只是用目前的检查方法尚不能发现而已。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使原发肿瘤及区域淋巴结得到最大程度的局部控制,减少局部复发,提高生存率。但是肿瘤切除以后,体内仍存在残余的肿瘤细胞。基于乳腺癌在确诊时已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的概念,全身化疗的目的就是根除机体内残余的肿瘤细胞以提高外科手术的治愈率。(二)术前辅助化疗(1)尽早控制微转移灶。(2)使原发癌及其周围扩散的癌细胞产生退变或部分被杀灭,以减少术后复发及转移。(3)进展期乳癌以及炎症型乳癌限制了手术治疗的实施。术前化疗可使肿瘤缩小,以便手术切除。(4)可以根据切除肿瘤标本评价术前化疗效果,作为术后或复发时选择化疗方案的参考。(1)术前全身化疗: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自1978年起对96例乳腺癌患者术前口服嘧啶苯芥,每日15mg,服ld停2d,服用总量为45mg后手术。与94例对照组相比,Ⅲ期病人的5年生存率在用药组为56.3%,对照组为39.3%。(2)术前动脉灌注化疗:有胸内动脉插管及锁骨下动脉插管两种方法。(三)术后辅助化疗(1)腋窝淋巴结阳性的绝经前妇女,不论雌激素受体情况如何,均用已规定的联合化疗,应当作为标准的处理方案。(2)腋窝淋巴结阳性和雌激素受体阳性的绝经后妇女,应当首选抗雌激素治疗。(3)腋窝淋巴结阳性而雌激素受体阴性的绝经后妇女,可以考虑化疗,但不作为标准方案推荐。(4)腋窝淋巴结阴性的绝经前妇女,并不普遍推荐辅助治疗,但对某些高危病人应当考虑辅助化疗。(5)腋窝淋巴结阴性的绝经后妇女,不论其雌激素受体水平如何,无辅助化疗的适应证,但某些高危病人应考虑辅助化疗。淋巴结阴性乳腺的高危险复发因素有如下几点:①激素受体(ER,PR)阴性。②肿瘤S期细胞百分率高。③异倍体肿瘤。④癌基因CerbB-2有过度表达或扩增者。(1)辅助化疗宜术后早期应用,争取在术后2周应用,最迟不能超过术后一个月,如果待病灶明显后再用,将降低疗效。(2)辅助化疗中联合化疗比单药化疗的疗效好。(3)辅助化疗需要达到一定的剂量,达到原计划剂量的85%时效果较好。(4)治疗期不宜过长,对乳腺癌术后主张连续6疗程的化疗。(五)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化疗1.若无脑水肿,可先用x线体层扫描定位,给予放射治疗。有脑水肿的患者,应先用利尿剂甘露醇及大剂量皮质激素控制脑水肿。2.病变广泛或无法定位时,可先用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脂溶性化疗药,如CCNU口服100mg每3-4周1次,MECCNul25mg口服每4~6周1次。(六)癌性胸腔积液的化疗 尽量抽净胸水,再选用下列化疗药注入胸腔:①消瘤芥40~60mg;②氮芥10mg;⑦噻替派30mg;④丝裂霉素6~8mg;⑤氟脲嘧啶looomg;⑥顺氯铵铂90~120mg。以上化疗药,除顺氯铵铂为每3周注射1次(同时全身水化)外,一般每周胸腔内注射1次。乳腺癌辨证论治二、乳腺癌中医治疗(1)中医治疗原则:①以毒攻毒法:历代医学家治疗癌症大多以攻毒为主,利用其开结拔毒的功效,逐步消灭残余的癌细胞,但临床上必须慎重掌握,适可而止。②清热解毒法:在清热解毒药中,有许多中药具有抗癌作用。清热解毒法是治疗恶性肿瘤最常用的法则之一。在中、晚期乳腺癌病人中,一般多伴有毒热内蕴或邪热瘀毒的症状,此时本大法可与其他方法结合治疗,多获良效。③活血化瘀法:中医专家认为,肿瘤与瘀血有关,瘀血是乳腺癌的病理病因之一。活血化瘀药的应用,不但能改善乳腺癌病人的高凝状态”,使癌细胞处于抗癌药物及病人自身免疫活性细胞抑制之下,而且能降低血小板凝聚,减少肿瘤的转移,有利于癌症的控制和癌灶的清除。④扶正祛邪法:中医认为,当人体正气亏虚时,邪气才能所凑,即致病因子得以发挥作用,而导致乳腺癌的发生,并使肿瘤得以浸润、扩散和转移,所以扶正祛邪是治疗乳腺癌的根本方法之一。⑤软坚散结法:中医理论指出,对坚硬如石的肿瘤,坚者削之,结者散之,客者除之。此法已普遍应用于临床。与其他疗法结合,可增强消除癌瘤的效果。⑥化痰祛湿法:许多肿瘤是痰湿凝聚所引起,因此,化痰祛湿法在肿瘤中医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但可减轻症状,对有些肿瘤亦可得以控制。中医中药治疗乳腺癌历来是采用内治的方法,按辨证施治的原则进行,主要根据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之法分为肝郁气滞、冲任失调、瘀毒内阻、气血衰竭4型分别施治。(2)辨证施治法:①肝郁气滞型:主症:七情所伤,所愿不遂,肝郁气滞,引起体内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而出现乳腺肿块,胀痛,两胁作胀,心烦易怒,脉弦滑,舌苔薄黄或薄白。治法:舒肝理气,活血散结。方药:当归9g,白芍9g,柴胡9g,桔叶9g,白芷6g,青皮6g,瓜蒌30g,茯苓9g,白术9g。按语:乳房位于胸胁,为肝经所布,肝失疏泄则出现乳腺胀满痛疼、胁疼及肝郁不舒症状。气滞日久致成瘀血,结于乳中成块。方中柴胡、青皮、桔叶舒肝理气散结;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瓜蒌、白芷消肿散结止痛;茯苓、白术健脾利湿益气。②冲任失调型:主症:除有上述肝郁气滞型的症状外,兼有月经失调,腰腿酸软,五心烦热,脉细数无力,舌质红,苔少有龟裂。治法:舒肝理气,滋补肝肾,调理冲任。方药:香附10g,郁金10g,川楝子10g,白芍15g,桔叶10g,川芎10g,当归10g,生熟地各15g,女贞子10g,枸杞子15g,生山药15g,野菊花15g,瓜蒌30g。按语:肝郁化火,灼伤阴液致肝肾阴虚,冲任失调。方中当归、川芎、熟地、白芍调理经血;生地、枸杞子、女贞子滋阴补肾;香附、郁金、川楝子、桔叶舒肝理气;生山药健脾;野菊花、瓜蒌解毒散结。③毒热蕴结型:主症:乳房肿块迅速增大,疼痛,甚则溃烂、翻花。治法:攻毒解毒。方药:凤尾草9g,白毛藤30g,刘寄奴9g,铁树叶15g,蜂房9g,蛇蜕3g,蜣螂虫9g,猫爪草30g,山慈姑15g,鬼箭羽9g。按语:热毒蕴结,宜攻毒解毒。方中凤尾草、白毛藤、刘寄奴、铁树叶清热解毒;蜂房、蛇蜕、螂虫、猫爪草、山慈姑、鬼箭羽活血化瘀解毒。④气血亏虚型:主症:乳腺溃烂,久则气血衰败,正气大亏,而见苍白贫血,消瘦乏力,口干,舌质暗红,舌苔黄白,脉滑数。治法:扶正祛邪,气血双补。方药:土炒白术12g,人参、茯苓、陈皮、熟地、川芎、当归、贝母、香附、白芍各6g,桔梗、甘草各3g。按语:乳腺癌晚期,病情发现呈现正虚邪实情况,治应扶正祛邪,补气养血。方中土炒白术、人参、茯苓、熟地、川芎、当归健脾益气,补血活血;陈皮、香附、桔梗行气散结;甘草调和诸药,扶正祛邪。(3)古医方举例:古代中医文献中,治疗乳腺癌的方药很多,有内治外治诸方,以下举几例供参考。①生螃蟹壳瓦上焙焦,研末酒冲,每服6g,以消为度。治乳腺癌初起,坚硬,肿物如豆大。②川郁金10g,玫瑰花10g,青皮、陈皮各8g,桔叶、赤白芍、山慈姑、僵蚕各10g,当归15g,瓜蒌30g,水煎分服。主治乳腺癌初起,或乳腺癌手术后治疗。③十六味流气饮:当归、白芍、人参、桔梗、川芎、枳壳、厚朴、白芷、苏叶、防风、乌药、槟榔各10g,黄芪20g,官桂、木通各4g,甘草6g,煎服。治疗乳腺癌气滞肝郁、气血亏虚者。④季芝鲫鱼膏:活鲫鱼、鲜山药(去皮)各等份,共捣如泥,如麝香少许,涂核上,觉痒极,勿搔动,7天1换。治乳岩初起。外敷。⑤鞭蓉膏:芙蓉叶、泽兰叶、黄柏、黄岑、黄连、大黄各等份,共研成细末,过重箩,入冰片6g,用凡士林调成20%软膏。主治炎性乳腺癌。此外,抗癌中药中常用于治疗乳腺癌的有:山慈姑、土贝母、瓜蒌、桔叶、蒲公英、漏芦、留行子、穿山甲、天葵子、龙葵、青皮、芙蓉花、七叶一枝花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乳腺癌 (乳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