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柬埔寨盖学区房的可行性
开发房地产,成功与否排名前三的要素是地段、地段、地段。今天的金边,该占的地段也被人占了,你要去买,首先人家卖不卖先不说,价格还高到离谱。在这样的局面下,你如果问人该怎么整?孙子会说: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搞不好一片混战。
陶渊明说: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不玩儿了。
碧桂园的杨老板说:荒郊野外找块地,盖学校。
就这件事情上,我认为还是杨老板比较正确,虽然他不像前面两位那么文绉绉,但他的军事思想是出类拔萃,是不走寻常路,是超越了低级趣味的。但,在金边到底能不能这么搞,您先别猴急,听我说段前戏。
首先,要建什么学校?
当今的柬埔寨,全国最高学府可能是在金边国际学校(ISPP)与笛卡尔法国学校(lycee français rené descartes)之间选一个。您一听这名字挺吓人,但它们其实相当于北京市第四中学与长沙市雅礼中学这样子。因为这两所学校的高中生,放到世界范围内都是可以出去比拼一下的,而在柬埔寨大学里的学生们,要是走出柬埔寨,出去比拼的话,恐怕凶多吉少。那你问上面两所中学的毕业生都去哪里上大学了?法国、美国、澳大利亚、中国、韩国,爱去哪儿去哪儿,反正基本上不在柬埔寨。世界是属于他们的,也是属于我们的,但终究是属于他们的。所以,这一段的中心思想是:柬埔寨没有大学教育,或者委婉一点地说,柬埔寨的大学教育是几乎可以被忽略的。
请注意,我说的是没有大学教育,不是没有大学,事实上,大学遍地都是。
李敖说,平常人骂人的时候总爱骂某某是个忘八蛋,但我李敖先骂某某是个忘八蛋,然后写本书证明他就是个忘八蛋。我觉得这个路子比较靠谱,所以也来掺和一下。
在下在下海之前,原本实在是个顶体面的历史老师,在金边的某私立大学主讲西洋文明史,刚得到这个教职时心里是十分满意的。一个星期上几堂课,薪酬极高,把日子过得比白领还白领。你要知道就在下这样硕士昨天才毕业,论文墨迹都没干,就想教大学,在东北亚圈子里是不敢妄想的,但在东南亚,不仅教到高处不胜寒,最后甚至把饭碗都教没了。所以才下的海。
敝人教书的大学规模很小,但班里的同学们一看就很不一样:女生打扮得妖里妖气,男生戴个戒指比我的手表还大,他们停在校门口的车都是我当时五年工资也买不起的。好吧,开课了。一开头大家都兴致极高,于是我满怀希望地从古希腊开始讲起,进度极慢,原因之一是同学们回家去不做阅读。我上学时,学这门课,为了第二天的一个半小时课程,头天要读60页资料,而现在我为我的学生把它精减到15页,还是不读,最后讨价还价,剩下5页。讲啊讲啊,讲到罗马时,20个人的班级还剩9个人,讲到文艺复兴时人数终于稳定下来了,5个。到这时,我完全明白了为什么毛委员当年说经历过长征洗礼剩下来的都是最靠得住的同志。而我的这5个学生,基本上是柬埔寨最一流水平的大学生。这五个人,他们给我的感觉与我自己上学时身边坐着的同学感觉是一样的,他们对未知的事物有强烈好奇心,对自己的知识有充足的荣誉感,课程里说到无端的杀戮与对异教徒的迫害时这五个人心都碎了;而说到一个天才的诞生以及将一幅500年前的天才画作展现在他们面前时,这五个人年轻的眼睛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如此的亮晶晶,如此的美好。
期末考试之前,校方对我不吝美词大大吹捧了一番,然后特意关照我说要注意试题难度的“适中”,言外之意就是降低到门外汉标准,因为学校不能允许太多学生不及格,不及格的学生很有可能会流失到别的学校。我决定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风骨,接受了糖衣,但归还炮弹。考试那天,教室里济济一堂呀,20个人又都齐了,有的我连名字都叫不上,我当时就心想:好呀,都来了吧,小兔崽子们,你道本部堂是一介白面书生,须不知本部堂却是朝廷的将首(非原创,袁崇焕语)。最后考试下来,及格人数真的不多不少,5个。但两个星期以后,成绩公告栏里我名字下的班级竟然是全班全数及格。好吧,算你狠,看来定价权不在我手里,这是要连累我的名声清白。于是,伤心了,决定东南亚学术圈混不起,还是下海算了。
下海一年后,再来思考,敝人首先要承认自己没有教育家的风度与因材施教的手段;但柬埔寨高等教育环境的不足不是简单用批评可以描述,它是已经影响了整个国家的未来大计,让我这样一个外国人看了都很担心的。回头看来,我的另外15个学生最让我不能理解的特点是:1.对未知世界没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一切以功利为导向,他们的逻辑是:你要我知道英国的《大宪章》很牛,好的我知道了,你要我知道Spinoza搞哲学只是玩儿票,他的本职工作是可以把眼镜片儿磨到今天的细致程度,好的我也知道了,但这些跟我在柬埔寨赚钱升官发财有什么关系?2.对拥有知识没有荣誉感,在与同伴的竞争中如果输在了知识的匮乏上,他没有耻辱感,换句话说他不好胜,这个是我非常不能理解而且之前的人生中没有碰到过的。而这两个特点都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我的5个经历过长征、靠得住的好同志,竟然要在人生最好的四年时间里,跟长征途中在贵州就已经掉队了的同志们一起接受按他们的水平而制定的门外汉教育大纲。这个,是我不能容忍的。
前戏完了,回到原话题,你要建什么学校?当然是大学,因为中学没个三四十年你很难超越那两所,接近它们都很难。
柬埔寨的大学教育系统,公立的是清水衙门,养不住人,也没人好好教书,更谈不上研究;私立的是当生意在做,一切以生源人数为目标,只要有钱,来者不拒,并且幕后的东家很可能昨晚赌博输了钱今天就要收学费去还债的。我要是个柬埔寨小年青,我会一肚子怨言,但是,年轻人,请记住:在任何环境里,只要有怨言、有不满,就意味着巨大的市场空间,所以,我们终于回到房地产上面来了。
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没有高等教育系统是不正常的,所以,我预测柬埔寨第一所靠谱的大学成长起来是迟早的事,这件事情你不来做,别人也会做。但不管到时候是谁做成它,要满足的条件是以下几个:
1. 这个大学绝对是一所私立大学,而且会以财团的形式存在。但这个财团与投资人是绝缘的,资金流只准进、不准出,也就是说这个财团本身的经营获利会全部注入大学,不会流出回报给投资建大学的人。对投资人来说,它就是一个黑洞,你永远别想从里面抽一分利益。
2. 财团的启动资本由投资人提供,几百万、几千万、或者上亿都可以,但由校董会指定人运营。一般来说,财团通过投资等行为产生的利润就可以维持学校的运转,而未来的校友捐助会使学校越来越强大,资金越来越富余。
3. 学生的学费绝对不是学校主要的收入来源。弄清楚这一点,是任何大学成为真正大学的基石。
4. 学校是爱惜名声的,是尊重知识的。
5. 要用英文。因为现在这个世界,会做研究、有工匠精神的人中许多都说英文,柬埔寨也不例外。
只要谁有这个魄力,满足以上几点,他在中国照办不一定会成功,因为中国成功的大学已经很不错,并且中国好大学的财团都是政府,在经济能力上谁也无法挑战,但他如果在柬埔寨照办,一定会成功。不仅会成功,而且是久旱逢甘雨式的成功。
但你不禁要问,对你有什么好处?
1. 你驾崩之后会有个铜像立在校园最中央的花丛中;一直立下去几百年,或者上千年。
2. 你在建学校的同时,把学校方圆五十里荒山野岭的不毛之地都买下来,学校在建的同时,你也在旁边敲敲打打盖点房。学校建好后,虽然你从学校一毛钱也赚不到,但你的房就是学区房;五年后,就是大学城后门;十年后,就是柬埔寨硅谷;二十年后,你当时建的宾馆就是中国总书记美国总统访柬时来演讲的地方。你那五十里地上面的东西,比起你当初投给大学财团的几百万,如何?不过到那时,使君也是黄土埋了半截的人了,你也不太在乎钱了。
3. 这个,就叫做一个人决定城市CBD在哪儿,而不是去追着CBD跑。有意思的是,在柬埔寨,实现个目标的成本还很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