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0年,金边有座古宅承载着辉煌和黑暗历史
在莫尼旺大道旁边,一个奢华的酒店紧挨着矗立了一座墙壁斑驳,像破败古堡的宅院。如果不是门楣上用法语写着 Bibliotheque(图书馆),你很难看出这就是柬埔寨国家图书馆。进入大厅,8张阅览大桌左右排开,开架图书位于正前方的两个区域,环顾四周,整间屋子略显窄小和寒酸。屋内非常安静,屋顶的吊扇发出微微的噪音,几台办公桌上的电脑提醒着这已经是互联网时代了,老式的图书索引标签卡柜还留在原处,存放标签的抽屉仿佛跟着时间定格在了那个旧时代,再也打不开。
历经93年的历史沧桑
▼
柬埔寨国家图书馆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1924年12月24日在金边正式开馆。它相当于国家保存本图书馆,当时仅有2,879卷图书。由于柬埔寨处于法国殖民期间,早期馆长为法国人,收藏的图书和文献也仅限于法语,读者基本是政府官员和来自法国的访问学者,不对普通民众开放。1951年在第一任柬埔寨图书馆馆长巴真任命后,国家图书馆开始着手于本国语言图书的收集。1956年又出台了法令要求出版商将在国内出版的出版物每种缴送5册,2册留馆在读,1册外借以及2册用于存本。
在柬埔寨国家图书馆近93年的发展历史上,最黑暗的当属波尔布特领导的红色高棉时期,图书馆被迫关闭,并且大量藏书在当时受到损坏无人管理。这里被当作政府人员的住所,用来储存食物、炊具,周围的花园甚至变成了猪圈。更被惨的是1974年4月,图书馆有40名员工,由于红色高棉泯灭人性的屠杀,最后只有六名馆员幸免于难,其他大部分不是饿死便是被烤打致死。
内战后重新开馆
▼
内战结束后,1980年1月,满目疮痍的国家图书馆重新开馆,归属文化部管理。由于内战,战后的柬埔寨经济状况很差,图书管理员的工资非常低,图书馆没有外来的支援几乎难以运营,而图书馆大部分的书籍已经损毁。几年后,国家决定送一批人去波兰培训学习修复和管理图书,为日后整理修复图书馆的书籍作准备。现任的图书馆馆长Khlot Vibolla当时就在文化部门工作,喜欢书籍的她得知消息后立刻申请加入这个团队,这一去,就是8年。
目前图书馆依然面临挑战
▼
学成归国,她便一直在这个老旧的图书馆跟着书籍度过了21年的春秋。目前柬埔寨馆藏的图书大部分为法语以及后来接受出版商捐赠的柬语书籍,少部分英文。她在图书馆的时间几乎都是整理和修复遗留下来残破图书。
“图书馆的条件不太好,房子年代久远,雨季的时候还会漏水。常常要检查图书保存的情况,有因为天气干燥而脆裂的图书就用胶带贴一贴,有缺页的图书就参考同版本的书,填补上相同的内容,现在我们比较珍贵的老式书籍不对外出借,一般的做法是让出版商参考原版出版一本新书,这本新书提供给读者阅读,原本则收藏在馆。”
中国大使馆也多次捐书
▼
为了能让柬埔寨人意识到书的重要性,她经常组织举行书籍展览会,由刚开始两三千人参与的展会,发展到现在2万人以上参加,这让她着实感到欣慰。随着现在中国人越来越多的涌入柬埔寨,本身柬埔寨又是一个华人众多的国家,她也希望更多的中国人能够给图书馆捐赠图书,中国大使馆也曾多次给国家图书馆捐赠过图书,然而这又让她面临另一个问题,由于图书馆里的的管理员没有会中文的,图书目录和摆放都不知道从何安排起。
红色高棉时期的,打破了柬埔寨的社会体系和民众的价值观。尽管柬埔寨不被认为会是一个民众热爱读书的国家,但在欧洲待过8年的她希望自己国家人民能够更加的与世界靠近,哪怕只是通过书籍。
转自:柬单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