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王 发表于 2017-7-19 10:59:44

三星Galaxy S8 / S8+ 评测:王者归位


在没有「意外」的前提下,三星上一世代机型S7与S7 Edge获得的高评价,一路接续到了各方面都相当强悍的Note 7(没别的意思,如果没有电池问题的话,它真的是部相当不错的产品,但意外嘛...),应该一整路都始终能保持自己在智慧型手机市场上无法撼动的强势地位,结果因为种种的状况,导致三星今年打头阵的首款旗舰手机,必须背负着异常庞大的压力,要能全力赎回品牌以及消费者的信心。所以我们就见到了上图这两部,必须超越去年S7「稳中求胜」概念的新机Galaxy S8与S8+的诞生。

相对于前几代Galaxy机型用Edge双曲面萤幕赢得的消费者眼光,这次三星搭配用上了超高占比的「无边际萤幕」,让S8一看过去很轻易地就能以这两个特征找到这部旗舰。而除了藏身在音量钮下方的AI助理Bixby外,三星还带来了可让S8与Note系列比拼生产力的DeX行动工作站,透过简单的连接实现手机秒变桌机的使用情境。从各种角度来看,都感觉得到三星这次不仅不想搞砸,而且是想更上层楼的强烈企图。至于到底S8与S8+是否真能给人满意的表现,就请阅读我们的完整评测报告深入了解吧。


硬体设计

S8与S8+的设计语言很好理解,但却很难用相机拍出它的美。基本上它就是一支拿掉了笔、并且将手机与萤幕都变得更高、占比变得超猛的Note 7(谜之声:额...说好不提的)。手机侧面采用平整融入边框曲线的曲面萤幕玻璃,并且将中框改为亮面漆面覆盖,让整体手感获得了更进一步提升。

在高萤幕占比+机身变长的变化下所得到的好处,是在与前代接近的宽度下可获得更大(其实是高)的萤幕范围。S8与S8+分别在保持差不多的尺寸的同时,都由前代的5.1吋与5.5吋S-AMOLED增大来到了5.8吋与6.2吋。原本一直以来在小尺寸萤幕上没见到曲面萤幕,也加入了S8(严格来讲这次算大萤幕?),让全系列产品都拥有这样的规格。




这样18.5:9高萤幕占比的规格LG G6也不是没有提前端出来,不过透过前后曲面玻璃漂亮的收边,说真的,S8与S8+真的是会让人一拿/一看就上瘾的手机。至于,更「高」的萤幕有什么好处?小编直接拿S8与S7对照比较时,发现单从影片观赏时的情境而言,S8在看16:9影片的时候并没有多大的优势。



图、S7(上)与S8(下)观看影片对照(注意YouTube 水印XD)。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观看这种16:9影片时,S8的左右还是有着相当大的黑边。整体面积虽然有大一些,但跟S7没有太大的差异。此时虽然原厂会主动跳出裁切至全萤幕的选项,但影片上下就会被切到了(点我看范例截图,下方字幕都被裁到了啊)。加上S8还是没有提供立体双喇叭的规格,所以单就个人的感觉,是认为S8的观赏影片体验还是有改进之处。不过看更宽比例的影片爽度就会直线上升了就是了。




图、S7(左)与S8(右)输入文字时显示范围比较。

不过,一旦放直,S8 的「视界」就跟S7 拉开距离了-- 虽然很想讲「大大地」拉开距离,不过就我们的比较之下,由于底部始终还是得要放着系统按钮海苔条的关系,所以以聊天功能来讲,大概就是增高了一两行字这样的高度而已(当然,如果能让系统进入沉浸模式就能更为拉大,但基本上键盘一弹出来就一定会有系统按钮)。手感部分,因为手机主要只是变长了,所以两者单手操控的手感都与前代接近。S8+ 基本上误触的机会已经很少了,改了曲面萤幕的S8 更是好操控。


正面萤幕仅存的一点点上缘空间,三星塞进了颗具备自动对焦机能的8MP相机,一旁还有Note 7上首度推出的虹膜辨识器。虹膜辨识在大多有对到的情况下都相当迅速,甚至只睁单眼也可以进入桌面,也因此,小编在评测期间也渐渐忘记了背后的那个令人很担心误按主镜头的指纹辨识器。

这次S8在Home键的玻璃位置加入了类似iPhone的3D Touch感压按钮,只要手机在开机的状态下,用力朝大概底部中央的那个位置用力按,即可唤醒萤幕。这里如果有在选单里开启「以首页按钮解锁」选项的话,是可以直接进入虹膜辨识的判读状态。至于那个这次新增的脸部辨识功能,坦白讲,虽然很快速但安全性还是较差的,所以我们并不是太喜欢使用。




小编也发现,如果你有启动Always-on Display(简称:AOD)功能的话,是可以透过双点轻触底部的虚拟Home键点亮萤幕的。所以后来自己的用法大多是想要开启萤幕看看通知,就用轻轻触碰的双击唤醒;想要直接解锁用手机的话就是用力按下虚拟Home键以虹膜解锁手机。





另外,我们也用缩时摄影的方式确认了这个Home键,其实是会在一定时间稍稍改变位置的(上图),所以当初有点担心会烙印的问题,官方是有考量到的,理应不用太担心会有太明显的烙印问题。但毕竟AOD还是会长时间点亮相关元件,所以还要等真正长期使用才会知道是否会有状况。至于为什么双击Home键启动相机的功能不能在这个虚拟按钮上续存,反而要改成双按电源钮,这就不得而知了(其实可以的吧?)。



如果你是先前Galaxy手机的使用者的话,应该也很容易发现手机的左侧音量钮下方居然多了一颗按钮。这颗按钮,就是用来叫出三星新的AI助理Bixby的专属功能按钮。是说,其实在原本的设计之下,如果长按这颗按钮的话是可以召唤语音功能的,不过因为这方面的功能在推出时临时延迟,加上都还是采用英文语系为主,也因此实用性暂时来讲应该还是稍低的。更多的功能介绍我们在后面几段会独立给各位专门的试用介绍,在此就先跳过一下。





底部的部分,即便改成了正反插都可以的USB-C,三星也还是为一般耳机的使用者提供了3.5mm的耳机孔,并且在这样开放式连接埠的状态下依然提供了IP68的防水防尘规格(对现代的手机而言这算家常便饭了?)。这次的测试影片中,我们的美国同事还直接泡在酒里面一饮而尽,所以基本上这样的规格在一般的使用情境下绝对是没有太多问题的,即便是下雨也可以尽情地使用--反而是淋雨的你要小心着凉。

硬体规格部分,S8系列在美国搭载的是Qualcomm新的S835处理器,台湾这边则是三星自家的Exynos 8895,撇除6GB RAM的皇帝版,我们测试的都是搭载了4GB RAM与64GB ROM (可扩充记忆卡)的一般版本。然后三星同时在S8接纳了新的Bluetooth 5.0,带来了可以双连无线耳机的有趣使用方式。




来到令三星极度极度小心的电池的部分。S8与S8+分别搭载了3,000mAh与3,500mAh的不可更换电池,前者相对于去年的S7基本没改变;后者则是小了100mAh,由此可见他们的确是在实际增加电量的部分转趋保守了些--这并非坏事,而且原本的续航就已经不赖了,至于实际表现如何,就请再往后续几段我们的续航测试来解答啰。

整体而言,三星这次的手机工艺可说是接近无可挑剃得好,唯一要讲的缺点,也许就是底部那偏离中心的USB-C连接埠了吧(也稍微刮手了点)。不过除此之外,当今能够将前后玻璃融入中框的工艺做得如此无缝且优雅的厂商,三星真的算是这方面的王者。抱歉啦,Apple、HTC与其他手机厂,毕竟这方面他们真的有相当出众之处,更别说他们也是历经了数代的经验累积才能有这样的成果,这的确不简单。

显示与音效




虽然传出了偏红的问题,但这次S8与S8+依旧保持着相当赞的显示表现。他们的Super AMOLED在进入了18.5:9比例世代之后,无论在色彩表现与动态范围上(毕竟有HDR认证)都十分优秀。配合内建的影像增强功能,更是可以让影片的播放表现更为讨喜。如同前面硬体篇所提到的,这个三星称之为无边际萤幕的18.5:9萤幕,在播放大多16:9的影片之下左右会显示黑边,甚至用YouTube app看影片的时候,还发现软体浮水印会被压在黑边之上,感觉有点有趣--这里有个好处是FB Messenger的聊天大头视窗收起时,其实是刚好收在黑边的,就反而不会遮到萤幕(就像这样)。

无论是S8或是S8+,这次的萤幕最高解析度皆为2,960 x 1,440,不过三星在预设值之下都会将其调整至Full HD+的2,220 x 1,080。所以如果想要享有最高画质,则是必须进入显示选项中将解析度拉到最高。当然,如果你很想省电的话,也是可以降到最低的HD+啰,不过个人认为这样的调整对续航的帮助并没有太大。加上除了原厂的闪电快充之外,S8也都还是具备无线充电的规格,「补血」手段还算多啦,所以倒不如多多享受它所能给你的旗舰级观赏享受比较实在些。




这次三星也改进了Always-on Display的显示功能,除了底部的通知可以双点启动外,亦可双点时钟叫出AOD的小工具来使用--这里可以直接看到日历行程与音乐控制项。虽说只有底部喇叭输出有点遗憾(至少满大声的),不过三星这次主打的配备包括了直接附送的AKG,虽说我们的借测机里没附上,不过理论上真的要好好享受一下S8所带来的影音体验,直接挂上这款耳机应该是不会让你太失望的啰。

软体介面



S8与S8+直接预载了Android 7.0 Nougat的系统,但还是可以在手机的各个角落看到TouchWiz的踪影。还带来了横跨桌面、锁定画面与AOD的美丽Infinity效果桌布。让你仿佛在萤幕上可以看到一片银河,还会随着手机动态流动--评测期间虽然一直很想换自己喜欢的桌布,但每次要换的时候都会跳出是否要关闭此效果的提示,结果就是一直没换(XD)。

这次系统有一个满大的变革,就是三星将应用抽屉按钮给预设隐藏了起来,改成直接在桌面上下滑动叫出。而且如果你想要把App抓到桌面,则是除了原本的长按之外,还需要将应用程式给拉到上下缘才会跳至桌面让你摆放。说真的这样的操作方式一开始真的不太习惯,不过久了之后会觉得这样的设计也还不赖。


Gallery: Galaxy S8 and S8 Plus software | 20 Photos

Samsung最近也为长按App的操作新增了选单的功能,所以就算App在桌面之上也可以直接长按叫出选单来进行解除安装或休眠等功能。是说,如果你真的无法接受这样的改变的话,也是可以在桌面的选项中把应用抽屉按钮给改回来啰。

这次同样可以改变的,还有三星万年不变的系统按钮的顺序(毕竟变成虚拟的了嘛),亦可依造自己心情改变底色。是说,预设状态下用触控按这三个按钮预设是没有震动的,用力按下Home键才会有震动。说真的,习惯了一些手机只要按到系统按钮就会给予震动的回馈,再回到S8上总会觉得少了些什么有点空虚的感觉。其实S7一直以来按系统按钮都有震动,就不知道为何新世代的旗舰机会要预设关闭。不过,在系统的「音效与震动」选项中可以开启「震动回馈」的,就能解决这样的问题(感谢读者Kuru Lung的资讯提供)。

这次三星选择在进阶功能里,提供可以在指纹辨识器上下滑动启闭通知列的进阶控制功能。而既然两款大小的S8都搭载了曲面萤幕,曲面侧边功能栏自然也全系列产品都有搭载啰(只是小编真的好少用到啊)。另外,Note 7上的智慧选取快速制成动画的功能、游戏启动器还有安全资料夹等功能,也被带到了S8之上。因应这次的18.5:9萤幕,三星在显示设定里加入了「全萤幕应用程式」的设定功能。其中列出了支援或不支援这样萤幕规格的App列表,并且可以自行设定是否要开启更长的全萤幕选项。

三星在按下多工按钮的页面上,也分别针对不同App在右上角提供了启动全萤幕的按钮。而且支援这种延伸萤幕的App,是出乎意料的多,但在自己常用的App中也不是没有遇过死当到不行的问题,而且无论是有无开启全萤幕选项都还是会当(举例, DJI app),所以如果如果购入了S8,却无法正常使用自己常用的App也别太意外,只能期待厂商能尽快更新来适应这样的新规格了。


DeX 行动工作站


这次的评测中我们也花了几天的时间试用了DeX行动工作站。先讲结论,假若小编真的入手了S8,真的会把这配件列入必买的购物清单之中。它,设置起来相当简单,基本上就是线插一插就可以运作了。唯一比较麻烦之处,是它必须使用原厂的USB快充才可以驱动(Note 4用的,最高9V / 2A)。小编试着用一般的充电器或行动电源来供电,基本上手机插上去是连充电都不显示的,更别说是启动萤幕来显示了。

在DeX插上S8之后,首次使用的话系统会询问你是要做DeX的工作站,亦或是单纯镜射使用。这里我们当然是希望能进入DeX来试试它的表现啰!说真的,一切的体验就跟我们记者会所感受到的差不多,基本上支援DeX的App如Chrome与Samsung Notes等,都能提供可全萤幕或放大缩小萤幕的使用方式(甚至Chrome还可以开启多视窗)。但也有满多一般App是仅能用手机的长方尺寸开启,并且仅能调整横向或直向而已。




图、既然是USB-C,反过来当然也可以正常用啰。

虽然在使用时不免会觉得,真要取代正常的桌机的话,可能还得要再挑过输入法或者是匹配的行动应用,而且真的开起太多视窗也还是会可已感受到些许延迟。不过个人认为有了DeX 之后,简单的文书处理或是查找整理资料等,就都可以不用打开笔电或电脑来使用了。更让人期待未来会不会有笔电的配件出现,配合S8 的强大硬体规格与DeX 的类桌机介面,感觉应该有机会会比ASUS PadFone 还要更为好用呢!


Hello Bixby


Google Now已经不够看,现在各厂似乎只要没有挂上个自己AI助理,好像就脱离了潮流。Samsung最终在S8与S8+上端出了自己的Bixby人工智慧助理。除了占据了以往Filpboard Briefing简报首页左滑的位置外,在音量钮的下方也新增了一个专用按钮。姑且不论会不会误认是电源钮,也不管到底能不能将它自定为别的功能按钮(我相信三星会极力抵抗的),但至少让它能「收回」好像也没这么难吧?如果能帅气的按一下叫出Bixby,再按一下退回我想应该会更好才是。

Bixby的功能相当多,除了目前还没能够玩到的语音功能外(就算有目前也是英语跟韩语优先提供),但据称它的功能可以强大到不用触控萤幕了,感觉还是很令人期待后续的更新。它也有类似Google Now的卡片式资讯页,提供你天气、健康资讯、建议App、行程等功能。更酷的是,它还懂得用相机透过影像搜索来辨识你眼前的事物的细节,而这个功能就叫Bixby Vision。主站编辑尝试拿它来做为终极的购物工具,直接拿去超商到处照,然后再透过Bixby辨识出的内容想在亚马逊线上直接购买。





不过实际测试之后,却感觉它还是有些力有未逮。最好的情况下,它能辨识出「黑鞋」或「红色背包」,但这样的内容在亚马逊上却并不是这么的有用。但如果直接拿来照标签之类的就能辨识的不错。是说,它的强处不仅止于此,我们也拿它来拍了拍红酒的实际样貌,此时Bixby就会告诉你这瓶酒的网路评价分数与评论等内容。这功能也懂得透过Pinterest搜寻图片,所以当你看到灵感的时候其实也能以Bixby Vision来找找看有没有类似的产品或作品。

它也能作为翻译的用途来使用,这拿来翻译书本中的文字还满好用的,只要你将相机对准这些文字,介面就会在「图像」之外,跳出一个新的「文字」选项,让你直接点击被辨识出的文字来翻译成各国语言(包括中文唷)。这里唯一的问题是,面对那种大封面或图片较多的内容时,Bixby有时会只当它是个图片而不跳出文字的辨识按钮,自然也没得翻译起啰。




必须说,在它运作的一切正常的时候,Bixby的图文翻译功能真的很强大,我们非常期待这功能在更精进之后可以有更实用的表现。而就目前来看,由Android生态圈所打造的AI军团,已经比起Siri要拉出更多自身优势了,加上Bixby这么深度地与系统的功能协作之下,这种随手可得的AI便利性,相信在未来三星的系统之中将会更常见到才是。

相机实拍


S8与S7系列的主相机都还是采用了12MP的感光元件,规格与实际上的差异并不很大,但在现有手机厂牌中都算数一数二厉害了。都能提供相当棒的对焦(毕竟是Dual Pixel对焦系统啊!)与色彩表现,并且搭载了在录影与拍照都有很好表现的光学防手震系统。

三星有特别强调这次S8在低光时的多影像叠合功能可以增进拍摄的效果,而就我们实际拍摄的感想是觉得,在配合1.4µm感光元件与f/1.7光圈之下,S8已经比一般相机要能捕捉到更多细节了,加上叠合之后在低光环境下的确算可圈可点。前置相机的部分,这次S8搭载了广角f/1.7的镜头,亦提供了很有意思的AR自拍道具效果。


S8在拍照功能方面基本上与Note 7一致,上下扫萤幕可以切换自拍与主相机;左右滑动则是可以带出滤镜与模式选择等。还将A5与A7新增的悬浮快门按钮给加入系统之中,为原本就已经有很多拍摄手段的Galaxy手机带来丰富的操作选择。好奇S8的拍摄效果吗?一起透过我们的图集了解一下吧。

效能续航


简而言之,无论是高通或是Exynos 8895 的版本(看起来这次S835 也很不错?)的S8 与S8 Plus 都缴出了相当高规的跑分成绩。重点是,这还是在皇帝版尚未登场的状态之下,以4GB RAM 的一般版本所跑出的成绩(日后如果有机会使用到6GB RAM 版本再来比较试试)。基本上这样的表现要拿来玩一些3D 游戏都不是什么问题的啦。



表、Galaxy S8效能对照(行动版请点我)。

更惊人的是,S8 与S8+ 的电量并没有萤幕变大,加上电池容量持平甚至小减而退步,而且是S835 跟Exynos 8895 的版本都基本一致。3,000mAh 的S8 的高通版本缴出了13 小时又27 分、Exynos 版则为14 小时又3 分;电量降到3,500mAh 的S8+ 则为15 小时又8 分(S835)与14 小时54 分(Exynos 8895)。喔对了,这个成绩是跟主站编辑的综合测试整理,交代一下我们这边(Exynos 8895 版)的测试基准。首先,一开始我们就把系统调整到最高解析度,影片测试的时候也将影片占满整个萤幕,所以应该算是比较严苛一点的测试条件(毕竟16:9 影片放在18.5:9 萤幕上左右可以留「黑」省电嘛)。




表、Galaxy S8+效能对照(行动版请点我)。

从我们的标准续航测试中,可以看出这次三星总算将双版本的能耗调整的较为接近了,跟其他对手包括Pixel XL 与Moto Z Force 相比也还是胜出;跟Note 7 比则是夹在双版本之间差距没有很大(Note 7 的Exynos 8890 续航算是障壁啊!)。整体来讲,无论是什么版本的S8 或S8+,效能都是当今高标了,所以如果你是对于手机效能非常讲究的人,它应该不会让你失望啰。而且其实在运行了很多跑分软体之后,S8 的机身并不会有特别烫手的感觉,这点十分不错。


竞争对手


2017年才刚开始没多久,而在近18:9比例的高萤幕占比智慧型手机上,LG G6算是最直接的少数对手了(宣传散热与高安全性等就满针对了XD)。虽说单纯以效能等条件较量,应该占不了上风,但来到了双镜头之上,它的超广角镜头的确在智慧型手机上是满少见到的配置。除此之外,如果会考虑到G6的话,应该也不能放过Google Pixel与Pixel XL的组合(毕竟都搭载同晶片嘛),他们都拥有相当棒的相机配置--主站编辑甚至觉得可能胜过S8一些--而且未来还可抢先获得后续的Android更新,也是其天之Google骄子身份不凡之处。



至于iPhone 7与iPhone 7 Plus...说真的,就目前看来,S8系列好像有点抢先用上了原本传言很久的萤幕触觉Home键(虽然感觉利用到的地方不太多啦),加上目前大部分谣传的规格也直指新一代iPhone将会采用类似概念的萤幕看来,至少那个机身越做越长的笑话图,也许在又可在今年的苹果发表会拿出来笑一下了。不过讲起来苹果也不是第一次被抢先用到规格了,当初华为也是在Mate S抢先用上了类3D Touch的感压萤幕,至于苹果会把这些规格怎么运用,那就是他们厉害之处了,也因此,也许会有某些人看到S8的表现会反而更期待iPhone了吧?

优缺分析

我们认为Galaxy S8 / S8+的优势有:

·机身握感更好。
·维持宽度之下,却还能提高萤幕观赏范围。
·系统介面更精致。
·高效能下,依然维持绝佳续航。

我们认为Galaxy S8 / S8+可改进之处:

· Bixby功能尚不完全。
·相机提升幅度较小。
·指纹辨识位置略怪,放桌上大多都直接按密码了...
·不支援双喇叭(萤幕都这么适合看影片了!)。
·应用抽屉与次选单的用法需较多时间习惯。
·系统列占比应该可调成更小或能选择自动隐藏。


结论



从这次的S8与S8+,感觉出来三星是希望离「当红炸子鸡」的红与炸两个字越远越好。也因此,虽然我们一方面可以感受到这次旗舰机的各种进步,但又同时能深刻体会他们的确也是步步为营小心谨慎。所以即便搭载了这么抢眼的萤幕,但大多设计上还是走着Note 7承袭而来的基础,并没有做出太大的改变,也不断透过前期针对安全的宣传来希望脱离前阵子的阴霾。事实上,虽然这一年还很久,不过就我们目前所见,只要没有太大意外发生的话(你懂的),这次的S8与S8+无庸置疑将会是最近最值得购买的旗舰机之一。

好机无庸置疑,但,接下来就是靠时间对品质的验证了。


转至:engadget.co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星Galaxy S8 / S8+ 评测:王者归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