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小时开 Wi-Fi 对身体有害
WiFi,手机信号都是电磁波。 wifi的频率是2.4G赫兹,而手机发射的电磁波的频率在800M赫兹~1300M赫兹之间。电磁波的频率越高,能量就越大,危害也就越高。比如说吧,有这么一种电磁波,频率在3.9×10^14~8.6×10^14Hz 之间,比wifi信号的频率高了将近10万倍,可以说能量相当之高。
这种哦电磁波能量高到什么程度呢? 首先,它可以不断的轰击我们人体的分子,使其剧烈震动。
其次,这种电磁波可以轰击化学键,使化学键断裂,最终使化学成分发生改变。
这种电磁波可以和我们人体的细胞发生相互作用,使特定的细胞产生反应。
最重要的是,有大量的医学证据表明,长时间接触这种电磁波的话,有很大的几率会导致癌症。
我们的手机,路由器发出的电磁波的能量,和这种电磁波比起来,真的不值一提,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了。 所以我觉得你应该先注意这种能量强大的电磁波,因为我们每天都会被这种电磁波长时间辐射。
----------------------------2016年2月13日更,2nd Edition-------------------------------------------------------------------
以下原文最早发表于2015年11月28日,有删改
Wifi信号的本质是电磁波,常用的工作频率是2.4GHz,最新的无线路由器技术可以工作在5GHz与支持5GHz的终端通信(主要原因是抗干扰)。
任何波动的过程都是能量传播的过程,电磁波的传播伴随着电磁能量的传播,以电磁波形式传播出去的能量为辐射能。根据电磁波理论,电磁波实质上是由相互激发的电场和磁场组成,其起到生理作用的部分只是电场。
如图为电磁波谱图:
波长和频率决定了电磁场的另外一个特性:
电磁波是以小微粒光子作为载体的。高频率(短波长)电磁波的光子会比低频率(长波长)电磁波的光子携带更多的能量。而Wifi信号工作的频率是相对较低的无线电波,携带的能量较低,长期以来没有任何资料能证明无线电波对人体有什么巨大的危害,通过波谱图也可以看出,无线电波的影响还没有可见光的影响大。
同样,对于孕妇,由于皮肤和羊水对胎儿的保护也不会对胎儿致畸。
更主要的原因是,无线路由器的功率有限,实际影响可以忽略。
---------------------------------------有关评论部分问的移动基站2016年2月13日更:----------------------------------
我国的移动通信基站标准主要参照国家环保局和卫生部颁发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与《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要求:电场强度小于12伏/米或者说功率密度每平方厘米小于40微瓦。这一标准很严格。
但是对于某些大功率发射器,明确标定是在室外使用的,就没有放到室内使用的必要了,虽然这不会造成什么大的问题。
至于
@林丹
说 的那个Wireless devices-potential cancer risk say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世卫组织说无线设备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
这篇文章的地址是:
Wireless devices-potential cancer risk say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结尾某博士说 ,The conclusion means that there could be some risk, and therefore we need to keep a close watch for a link between cell phones and cancer risk.
提出了只是存在这样风险的可能,但是我们从可靠的资料来看,并没有报告称小功率电磁波会对人体造成什么影响,毕竟不是伽马射线。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电磁波,包括人体的热辐射。
最后,引用知网文献:
1.【报纸名称】新华每日电讯 【报纸日期】2014-05-10 专家(重庆大学):WIFI很难对人体产生危害
2.网传恐怖实验验证Wifi可杀植物 清华大学专家实验:没这回事
天津政协 ,CPPCC Tianjin Municipal Committee Journal ,2013年11期
3.环境中的电磁波污染及其危害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总结:问题中给的是WIFI,我们以WIFI为例,是安全的。但是不代表微波炉,电磁炉是安全的,不要混淆!
----------------------点赞数量过500再更什么安全什么不安全和怎么避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电磁辐射,电磁波谱
《大学物理学(下)》张铁强,吉林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工程电磁场导论》冯慈璋,马西奎,西安交通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