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恋人 发表于 2017-10-30 11:09:06

“一带一路”的大好机遇,西港特区的快速崛起

在人类工业文明或者说经济发展史上,“中国经验”必然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个创新章节。那么,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地方正是复制“中国经验”的典型,这个地方就是柬埔寨的西港。中国经济崛起的经验要义在于:一方面,必须有强大的国家治理,为经济发展提供政治支持。另一方面,整个社会必须具有乐观进取、崇尚奋斗、追求美好生活的文化。纵观全球,两者得兼的地方,并不多,但不是没有。作为“一带一路”沿线“中国造”工业区的典范,西港特区被当地人民称为“柬埔寨深圳”,并长期受到中柬两国领导人的高度关注。经过10年发展,已经崛起为当地乃至整个柬埔寨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动机。
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现状鸟瞰 经济发展改变西港的命运2007年,最早来到西港开发的时候,大家震惊于这里的荒凉和贫穷。最初,到柬埔寨的工作几乎就是一场披荆斩棘之旅,到处都是茂密的杂草荆棘,碰到吸血的蚂蟥和东南亚特有的毒蚊,这些都是家常便饭。在附近村子,人们主要靠着伐木和简单的农耕维持生计。在村子里,房屋都用简单的砖石、木头搭建,只有屋顶的铁皮告诉外来者,这是一个在工业时代被遗忘的落后地区。10年过去了,这曾经落后的荒地,面貌早已“翻天覆地”。
园区周边的村寨,很多都通了公路,街面上,干净的砖瓦楼房和货品完备的商店林立,摩托车、三轮车和轿车在马路上飞奔。一些年轻人在街边玩着手机,或者腋下夹着平板电脑匆匆路过。如果不是听到当地语言,很可能让外来人以为这是中国南方一个富裕的乡镇。这种巨变,背后是中国人为这里带来了跨越式的工业发展。2008年2月,柬埔寨首相洪森携夫人出席西港特区奠基典礼,西港特区拔地而起。2008年10月,首家企业入驻特区。截止到2017年10月中旬,西港特区已经有入驻企业116家,解决当地1.7万人的就业。西港特区是柬埔寨政府批准的最大的经济特区,总体规划面积11.13平方公里,目前开发的是首期,开发面积为5.28平方公里。首期项目中,以纺织服装、箱包皮具、五金机械、木业制品等轻工为主导产业,大部分产品都是出口。目前,特区的产业还正在逐步完善,正引入建材、装备等对产业链拉动效应更强大的产业,这些产业的不断入驻,将推动特区内的产业体量进一步壮大和产业链条的完备,为未来的发展不断积累后劲。
西港特区带来的就业机会是当地最大的福祉之一,也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状况。这些年,在西港特区,“中文改变命运”的故事一直在不断上演。比如,有这样一个故事:当地一位小姑娘刚上小学便因为经济困难辍学,但中国企业到来改变了她的命运。西港特区和入驻企业为当地提供了免费的中文培训,聪明伶俐的她很快就学会了中文,并进入了中国企业工作。她拿到了300多美元的月薪,这是当地收入的两倍以上。现在,她已成为企业骨干,还承担了管理工作,家里盖了砖房,她还资助了弟弟的学费。她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家庭,中国人讲“修身齐家”,这个小姑娘的故事就是一种很好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当地人改变命运和家庭的故事,似乎和中国那一代打工者有着某些类似。在家门口工作,要得益于西港特区天然的区位优势。西港特区地处柬埔寨最大港口城市西哈努克市,离西港国际机场3公里,离柬埔寨最大的国际深水港西哈努克港12公里,紧靠四号国道,交通便利,物流成本低。换句话说,在柬埔寨,恐怕再也找不到这样一块适合发展制造业的“风水宝地”。明天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 中国经验打造“柬埔寨的深圳”近年来,中国也曾多次提到西港特区。2015年04月,在雅加达会见柬埔寨洪森时强调:“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运营好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2016年10月,在对柬埔寨王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习在柬埔寨国家级媒体《柬埔寨之光》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也提到,“蓬勃发展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是中柬务实合作的样板”。在柬埔寨,首相洪森还多次表示“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是我的亲儿子”。更让中国人感到亲切的是,西港特区时常被当地人民和媒体称为“柬埔寨的深圳”。西哈努克省省长还将西港特区称为该省经济的“发动机”,解决了当地人民的“饭碗”。事实上,西港特区的确已成为了“柬埔寨深圳”。
在西港特区附近的公路,满载原料或者成品的车流密集,就如同中国广东的广深公路那样,时时刻刻在向世界运送着物美价廉的“柬埔寨制造”。目前,西港特区的工业产值对西哈努克省的经济贡献率已超过50%,而西哈努克省则是柬埔寨的经济大省,而首相洪森也曾把该省定位为柬埔寨经济命脉的“龙头”。形象地说,该省在柬埔寨的地位相当于广东省在中国地位的“加强版”,或者说是广东加上上海。比如,柬埔寨70%的进出口都出自该省的西哈努克港。在加工业或者说制造业发展之初,税收优惠都是必需的。在园区生产的产品如果用于出口,出口税全免。在进口税上,用于生产的机械设备、建筑材料、零配件、原材料等,也是免税。增值税也有减免,园区企业购置生产设备、建筑材料等,增值税率为0%。原材料如果服务于出口市场的产业,增值税率为0%,服务于内销市场的产业,增值税率为10%。此外,在企业所得税(盈利税)上,园区企业可以获得6至9年的免税期,免税期过后所得税税率为20%。
西港特区全景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各地建立大量的贸易区,税收优惠成为了吸引外资的一个利器。柬埔寨制造业的发展,也可以说是吸收和应用了“中国经验”。不过,西港特区对“中国经验”的学习和应用,更体现在打造高效和优质的公共服务上。在西港特区,柬埔寨政府设立了一系列方便投资的服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柬埔寨发展理事会并非一个民间组织,而是一个级别非常高的机构,洪森首相兼任理事会主席。此外,园区和当地政府还联合提供了治安、金融等方面为西港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比如,引进当地警察署,建立专业安保队伍;引进银行,为入区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搭建融资平台;联合无锡商院为区内员工提供技能、语言方面的专门培训,确保员工快速上岗。作为“柬埔寨深圳”的西港特区能快速崛起,柬埔寨之所以能够学习“中国经验”,很大程度在于两点:第一,在东南亚国家之中,柬埔寨政治比较稳定,实行开放的经济政策。第二,发展经济在柬埔寨业已成为社会的一种“共识”。从首相洪森这样国家领导人、政府高官,到普通的柬埔寨人,他们都希望发展经济来改变生活,改变家庭和振兴国家。这些都和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非常相似。10月19日下午,红豆集团主席周海江接受柬埔寨《高棉日报》记者提问,向媒体介绍柬埔寨西港特区建设10年后周边柬民居住情况。 世界各国投资为何偏爱西港?这些年,为什么中国制造业投资东南亚,特别是垂青于柬埔寨?这里的优势到底是什么?长期以来,人工成本被认为是这里最大的优势。一项统计显示,在2015年,柬埔寨人口约为1565万人,而人口平均年龄为27岁,其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总人口的70%。这个国家整个人口结构呈现非常完美的“正金字塔型”,劳动力充足,拥有强大的人口红利。在西港特区,普通工人的人工成本(月)在170~200美元,用汇率折算约为人民币在1100至1300元之间。但在中国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同样的工人每月需要3000元人民币以上。更重要的是,柬埔寨就是一个非常温和的国家,并且和中国有着深厚的友谊。此外,在柬埔寨,罢工是一种常见现象,在这个国家几个人即可成立工会。但在西港特区,从未发生过罢工,因为当地群众从园区建设中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不希望有破坏园区生产秩序的现象发生,而且区内企业与员工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方式,也维护了特区的健康运营。除了中国企业外,第三方国家的企业也开始纷至沓来,西港特区正在成为一个“国际园区”。在西港116家入驻企业之中,有十多家来自第三国(中国和柬埔寨之外的国家),包括了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等。这些入园的第三国企业中,有的已经在制造业的全球产业链上深耕数十年,之所以选择西港特区,很大程度在于对西港发展的信心。目前,除中国企业外,越来越多的欧美企业都纷纷前来考察,并准备入驻西港。西港特区后续项目正在启动,特区全部建成后可容纳企业300多家,就业人口在8至10万人之间。未来,这里将愈发成为加强版的“柬埔寨深圳”。 来自:我在柬埔寨

xiaoen 发表于 2017-10-31 11:38:25

{:4_93:}很是看好西港的发展趋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带一路”的大好机遇,西港特区的快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