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泰国支教——让外国孩子爱上中国音乐
本文作者用葫芦丝演奏中国名曲,让泰国学生感受中国民族音乐之美。
作为中国国侨办外派教师,我于今年7月赴泰国任教。当我在泰国曼谷国际机场降落时,泰方学校派来的接机人已经早早地在机场迎候我。虽然从机场到学校有9个小时的车程,但在一首首美妙歌曲的陪伴下,一路上我没有感到单调,不知不觉就到了我的服务学校——泰国达府美速智民学校。
这个学校位于泰缅边境的一个城市。我所教的孩子一部分是华裔,还有更大部分是泰国本地及缅甸孩子。他们的语言不同,肤色不同,文化宗教各异。学生的年龄段从小学直到高中,汉语水平差别很大:有的孩子可以和老师进行正常的对话交流,有的孩子什么也听不懂。面对如此复杂的教学环境,我陷入了深思:如何在这么复杂的环境中找到一个最佳的教育方式?如何让孩子们很快地接受我、接受我的音乐课?如何与孩子们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些都是我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让孩子们了解中国音乐、了解中华文化是我此行的使命,怎样把音乐和中华文化巧妙结合是我面临的挑战。看着一双双期待的眼睛,一张张天真的笑脸,我开始尝试走进孩子们的世界。
节奏是共同的语言
一开始接触学生,我发现语言沟通是最大的问题。我用中文说出来的较短歌词,他们几乎都能迅速模仿,但是一脸茫然,不知道什么意思。歌词里的长句子,更是让他们大眼瞪小眼。面对这种情况,接连几天我几乎是茶饭不思。经过一番苦苦思索,我悟到:也许我们需要一种独特的语言进行沟通。
于是,我试着和他们用节奏对话。一开始,孩子们不知所措,只是好奇地看着我。我用手势告诉他们跟着我做动作,从最简单的X XX|X XX|开始,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拍腿。孩子们很快和我呼应,打出了相同的节奏。接下来我加大难度,X·XXX|X·XXX|拍手拍腿相结合。难度系数不断加大,激起了他们对身体打击乐的浓厚兴趣。每节课大约10分钟的节奏交流,给了我很大的信心。
经过一个半月的节奏训练,我和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默契。孩子们跳起圆圈舞,在强弱快慢长短的节奏中,体会用音乐语言交流的乐趣。很多孩子一进到音乐教室就开始自发地打起他熟悉的节奏,那投入的表情甚是可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