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的排屋到底还有没有药可救?
柬埔寨的排屋,是柬埔寨的包工头们不用看图纸,闭着眼睛都能造出来的建筑物。它一般情况下,是这个样子:在房东比较有野心的情况下,有可能会是这个样子:
房东比较迷信龙的力量的情况下,有可能会是这个样子:
在房东钱不够,买不起地皮,太窄的情况下,有可能会是这个样子:
在房东几何没算准的情况下,有可能会是这个样子:
不要笑,这都是金边大街上街拍出来的真正状况。
然而不管是什么样子,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居住环境惨绝人寰。
为什么呢?因为没有光,也没有空气。
自从和平与发展成为人类社会主旋律,战争与防御不再是设计目标之后,建筑的要素只剩下三个:空间(l’espace)、光(l’air)、空气(la lumiere)。柬埔寨的房东们拥有天才的套路,三个要素一下整没了两个。
排屋的前方临街,左右与邻居共墙,背后被后面的邻居怼。于是只有前方可采光。它们往往面窄(4米)而纵深极深(16-20米),造成的结果是除了临街一间,整个建筑物内部绝大部分区域无自然光:
上图只是前厅,从右边门洞里进去还有很深很深。看前方,黑洞洞,定是那贼巢穴。
这样的房子,非常之不宜居。随着柬埔寨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居住不再是有个屋檐下睡一觉就满足的水平,作为民居绝对主体的排屋,如何能与时俱进,让没搬进高层公寓去的那部分群众也住得满意成了热门课题。
大家都能想到的方法是:在现有大量排屋存量的基础上改建,就能根本解决问题。
我作为非常关心柬埔寨的一名具有国际共产主义精神的、柬埔寨人民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支持柬埔寨政府为维护国家稳定做出解散救国党……抱歉,说错了,跟外交部发言人串词儿了,我作为一名长期关心柬埔寨人民住房问题的国际友人,认为改建的指导思想有两个:在可以采光的地方,尽一切可能贪婪地采自然光;在不能采光的地方,创造机会采光。
1.在可以采光的地方,贪婪地采自然光。柬埔寨的排屋多南北向,极少有东西向,所以无阳光直射。现有唯一可采光的方位只有前脸,那么,就不要整那么多花哨无用的,简单粗暴,将阳台做成这样:
如上图,二层:阳台就是一个开放的筒口;阳台与室内之间原有墙与窗,都敲掉,换成整面的落地式滑动玻璃门,砌一个砖头都觉可惜,浪费了宝贵的获得阳光的机会。
一层:原本是卷闸或折叠式大铁门,让室内与街道成为无障碍沟通的一体。这种开放的设计是极恶劣的。街道上有交通、噪音、尘土、人流,我一个都不需要。要用砖头将前门全部垒起来封闭,只留一条又小又窄的厚实的门,一旦将门关在身后,整个世界都清净了。
至此,我解决了建筑物中除一楼以外前三分之一部分的采自然光问题。
2.在不能采光的地方,创造采光机会。其实古人早已有了智慧,中国的多个地区民居有典型的排屋。受徽派民宅启发,只有开天井采光取空气(感兴趣请点击 论[杭州]的水墨范儿比谁都牛B--五分钟带你看完徽派民宅 )。(徽派民居天井)
(马来西亚槟城民居天井)
从楼顶开始,每一层切掉一大块楼板,形成一个接受狂风暴雨,也接受朝阳露水的开放小庭院,建筑物整个后半部分的采光通风都靠它。
如图,有了天井之后,有几项大改变:
[*]上楼的楼梯移到了室外,暴露在天气里;
[*]一层,除了左面有楼梯的墙面裸露在外,围绕庭院凹字形一圈落地玻璃,将大厅、走廊、后面的厨房都隔起来,所以庭院里的树看起来就好像镶在一个玻璃匣子里,这样也防止了庭院的雨水、昆虫与走廊、室内交流;
[*]一层大厅与树之间只隔着一面玻璃,解决了采光问题;
[*]后面的厨房也与树之间只隔着玻璃;
[*]室内敲掉所有不承重的墙;
[*]·因为天井,每一层损失了一个房间的空间。
平面图如下:
鸟枪换炮。这,才是真正的都市豪宅。
来自:柬埔寨高尔夫与地产观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