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者不败 发表于 2017-12-29 17:06:26

柬埔寨吴哥、老琅勃拉邦、泰曼谷、缅曼德勒和蒲甘自由行

对东南亚柬埔寨的吴哥窟、老挝的琅勃拉邦、缅甸的蒲甘向往已久。利用国庆期间14天,四国五地,看了吴哥寺的日出及僧侣,巴戎寺高棉的微笑,塔布笼寺《花样年华》和《古墓丽影》拍摄地,琅勃拉邦清晨的布施,曼谷的卧佛和玉佛,曼德勒马哈伽纳扬僧院的千人僧饭,以及蒲甘的多少佛塔烟雨中,各种震撼和惊艳。

1、当人们谈起柬埔寨,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吴哥窟。吴哥寺的护城长廊宏伟壮观,足以让任何人心生敬畏;身处巴戎寺的每个角落,都仿佛有微笑的眼睛注视着你的一举一动;《古墓丽影》中的塔布笼寺,似乎在诉说着一场树与塔的爱恨缠绵⋯⋯它是柬埔寨的名片,佛穿过时光长河,把这个古老王国的历史凝固成了永恒的风景。

2、琅勃拉邦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佛邦”,不大的城市里,有众多的寺庙和僧侣。城中漫步,古老的寺庙与殖民时期的法式别墅鳞次栉比;夜幕降临,普西山上天边晚霞与湄公河的碧波交相辉映;夜市闲逛,各式手工艺品与热情摊主应接不暇。就在这一座城中,桔袍加身的僧人、白墙红瓦的西式建筑、红蓝相间的夜市大蓬以及色彩缤纷的落霞,构成了一幅幅绝美的画面。

3、蒲甘是缅甸的佛塔之都,据说全盛时有四百余万座,蒲甘经历沧桑岁月900多年,历史变迁和地震灾害已使它的昔日辉煌不再,但今天仍保留着的2000座大小佛塔和佛教遗迹正见证着历史,吸引着游人。漫步在约25平方公里的古城蒲甘,处处可见大小不一的佛塔矗立在街头巷尾,真可谓“出门见佛塔,步步遇菩萨”。
蒲甘的佛塔和吴哥窟齐名,吴哥以宏伟外表下的精致雕刻闻名于世,蒲甘以万千佛塔的气势震撼人心。

行程安排

2016/9/24 北京--柬埔寨暹粒
2016/9/25 吴哥窟小圈small circle:吴哥窟日出Angkor Wat sunsize, 吴哥王城南门South Gate of the Angkor Thom , 巴戎寺Bayon , 巴芳寺Baphuon , 战象平台Terrace of the Elephants ,空中宫殿Phimeanakas , 癞王平台Terrace of the Leper King , 皇家浴池Sras Srang , 斑黛喀蒂寺Banteay Kdei , 茶胶寺Ta Keo , 托玛农神庙Thommanon,周萨神庙Chau Say Tevoda , 巴肯山日落Phnom Bakheng sunset
2016/9/26 吴哥窟大圈big circle:吴哥窟Angkor Wat , 豆蔻寺Prasat Kravan , 比粒寺Pre Rup, 塔萨寺Ta Som , 涅盘宫Neak Pean ,圣剑寺Preah Khan,东梅奔寺East Mebon , 比粒寺日落Pre Rup sunset。
2016/9/27 吴哥窟外圈outside circle: 塔布笼寺Ta Prohm , 女王宫Banteay Srei , 崩密列Beng Mealea , 罗洛寺群Roluos Group(洛雷寺Lolei , 神牛寺Preah Ko ,巴空寺Bakong)
2016/9/28 暹粒--老挝琅勃拉邦
2016/9/29 琅勃拉邦老城游:清晨布施、迈佛寺Wat Mai , 王宫博物馆Royal Palace Museum , 神佛寺Wat Sene , Wat Pa Huak寺,Phon Heuang寺,香通寺Wat Xieng Thong ,香曼寺wat xiang muan , 首木宫寺wat chum khong , 普西山日落Phu Si Hill sunset
2016/9/30 琅勃拉邦周边风光游:骑大象、光西瀑布Kuang Si Waterfall、Wat Hua Xiang寺、帕玛哈泰寺Wat Pha Mahathat
2016/10/1 琅勃拉邦--泰国曼谷 清晨布施、,Phonxay寺,维苏那拉特寺Wat Visounnarath ,阿汗寺Wat Aham寺
2016/10/2 曼谷卧佛寺、大皇宫、考山路
2016/10/3 曼谷--缅甸曼德勒 曼德勒山日落Mandalay Hill sunset
2016/10/4 曼德勒--蒲甘 马哈木尼佛塔 Mahamuni Paya、马哈伽纳扬僧院Maha Ganayon Kyaung千人僧饭、瑞山都塔日落Shwesandaw Pagoda sunset
2016/10/5 蒲甘单车一日游 瑞古意塔Shwegugyi Temple , 狄罗明洛佛塔Htilominlo Pahto , 瑞西光塔Shwezigon Pagoda , 古表基寺Gu byaukgyi Temple ,阿罗多依Alotawpyi,布雷迪塔Bulethi
2016/10/6 蒲甘单车一日游 葛道帕林寺Gawdawpalin Temple , 摩诃菩提寺Mahabodhi Temple , 达宾纽寺Thatbyinnyu Pahto ,阿南达寺Ananda Temple , 达玛亚日卡佛塔Dhammayazika Pagoda , 马努哈寺Manuha Temple , 瑞南因它僧院Shwe-Nan-Yin-Taw Monastery Complex
2016/10/7 蒲甘--曼德勒--北京
沿途美景

吴哥日出



小吴哥的僧侣



三面微笑



巴戎寺倒影




圣剑寺“蜡烛”




琅勃拉邦清晨布施












蒲甘夕阳下的佛塔






第一天,北京-柬埔寨暹粒。
从空中俯瞰到洞里萨湖,本次出现计划里面未安排去洞里萨湖,空中看到也算是一种补充。






飞机掠过原野,小城镇般的柬埔寨第二大城市暹粒到啦。柬埔寨海关索要小费的传闻由来已久,本已做好装傻充愣不给小费混过去的准备,没想到海关官员并没有开口索要,直接快速通关。




门口预定好的司机Dorn开着突突车已经在等候,之前一直以为他只会讲简单的中文,没想到中文对话交流基本无障碍,也算意外之喜。到达酒店,东南亚惯例奉上饮料一杯,酒店里悬挂着柬埔寨国王的照片。






稍微休息下,司机Dorn带我们去买吴哥门票,路上下起了雨,Dorn放下了突突车的遮雨布,这个设计很人性化。吴哥窟的门票分三种:一日票20美元;三日票4 0美元,可以选择连续三天或一周内任意三天参观;七日票60美元,可以选择连续七天或一个月内任意七天。 买票时当场拍照,照片会印在自己的门票上。门票从第二天启用,我们根据行程买了三天的门票40美金。因为第二天开日出比较匆忙,还是前一天办理好门票为好。
虽然之前有所规划未来三天的路线,但是也没有和Dorn具体商量如何走,Dorn这方面更有经验。




吴哥窟(Angkor Wat)位于柬埔寨暹粒市(Siem Reap)以北6 公里处,是古高棉王朝遗址。据史书记载,高棉王朝始于公元802年,此后历代国王大兴土木,建造宫殿与寺庙。后因泰国人入侵,高棉人被迫迁都使吴哥窟湮没在丛林之中,被世人遗忘。直到1861年法国法国生物学家亨利·穆奥无意中在原始森林中发现,并著书《暹罗柬埔寨老挝诸王国旅行记》,才使吴哥窟重新回到世人的视线当中。
现在一般意义上,人们所说的“吴哥窟”是对吴哥古迹群的统称。而实际,狭义上的吴哥窟只是整个建筑群中保存最为完好、细节最为精美的寺庙,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吴哥寺或者小吴哥(Angkor Wat)。而广义上吴哥窟的正式称谓为吴哥考古公园(Angkor Acheological Park),包含了大吴哥( 通王城),小吴哥以及周边多处遗迹遗址。
吴哥窟因其宏伟的建筑规模、精致的石刻壁画以及神秘的身世背景,于1992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此后,吴哥窟成为了世界各国游客趋之若鹜的旅游胜地,它的形象也作为柬埔寨国家的标识呈现在柬埔寨国旗之上。



回程时候让Dorn直接把我们放到了酒吧街,街口就是红琴饭店,因为接待过古墓丽影的安吉丽娜朱莉而出名,当地啤酒Angkor必须要尝一下,还叫了以古墓丽影命名的一款鸡尾酒,酒上来时服务员敲打着音乐送来,我们还纳闷为什么,买单时候才知道,这款酒逢十的时候免单,我们运气好的很。



酒吧街到晚上就是步行街,算是暹粒市区的地标。街两边全是餐厅、酒吧,非常热闹,几乎所有游客晚上都会过来吃饭和消磨时间。紧邻酒吧街有一片露天大排档。在酒吧街南边有一条和它平行的小巷,里面也藏了不少好的餐厅和酒吧,环境较为优雅、安静。





饭后逛逛夜市,街边的鲜榨果汁一美金一杯,新鲜又美味,老板把多出来的半杯也一并送上。






第二天,吴哥窟小圈。



5点半我们拿上打包的早餐去看日出,之前一周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下雨,出发时心里也是忐忑。经过两道检票,一路小跑,吴哥的细节也顾不上了,直奔人多的地方去。吴哥日出最著名的地方就是荷花池前,此刻已经挤满了人,很多人早早就来卡机位,我们勉强挤进第二排。此时的空中还泛着晨光,一条哈达状云横在空中。






当天日出时间为5点55左右,日出前的三五分钟,天空和云朵颜色变得绚烂起来,水中吴哥寺和天空云朵的倒影分外美丽。






日出后很快光线就变成了白光,很多人还是不舍的离开莲花池。虽然Dorn跟我们说的是六点半回到门口集合,我们还是决定去吴哥寺里面转一圈。



看完日出,小吴哥里很少的游客,第一回廊里空无一人



通过第一回廊,便是十字回廊,有对称的四个圣池,其中右侧圣池有僧侣在做早课。






礼佛的僧侣




右侧第二个圣池边,祈福的游人




通过十字回廊,是第二回廊,角落里两个当地双胞胎小女孩穿着橙色衣服,笑的很灿烂




第二回廊包裹着中央殿堂,象征着须弥山,不过看时间已经近7点半了,超过和Dorn约定的时间快一小时,没时间向上爬了




第一、二回廊间的藏经阁,是后面几天看到的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有游人坐在上面发呆




第一回廊外西参拜道两边的藏经阁




西参拜道上还残留着昨夜的雨水








西塔门,日出前还黑漆漆的没法看清






吴哥寺到通王城的路边池塘开满了睡莲,三个小朋友见我们驻足,飞快的走进池塘,采了几朵睡莲叫卖起来








在通往城的护河城边,吃着打包的早餐,Dorn对我们已经进了吴哥寺里面看了下比较吃惊,原来他只是想让我们看一下日出,后面再安排时间仔细看,我们会错意思了




到了 Angkor Thom 吴哥王城,中文也叫 通王城、大吴哥、吴哥城、大城 等,首先是护城河桥,桥两侧的石雕为修罗与阿修罗合力搅拌乳海获取长生不老药的神话故事。两侧各有27座雕像,高2.2米,跪坐姿,合力报持七头巨蟒用力拉扯。观察雕像的面容可以分辨他的身份:眼睛细长、表情含蓄的是修罗(天神),怒眼圆睁、表情凶恶的是阿修罗(魔鬼)。
Dorn的解释很直白,一边是好人,一边是坏人,我就着重拍了拍好人。






吴哥王城的南门 ,城门高上方为巨大的四面佛像




进了通往城前往第一站巴戎寺,Dorn提醒我们看路边,会不时的出现猴子。
巴戎寺坐落于吴哥通王城之中心点,其回廊东西长160公尺、南北长140公尺;回廊上方原本皆有木造之屋顶,但由于年代久远,目前只剩下断垣残壁及巨大之石柱供后人凭吊。值得一提的是寺庙之墙壁上仍保存着丰富且生动之雕刻,举凡古代战争记述、寻常百姓之生活百态、洞里萨湖之湖畔风光等皆充分透露着当时之情景,绝对是不可不看的珍贵史迹。那一幅幅活灵活现的壁画彷佛诉说着一段段遥远的故事。著名的高棉的微笑就位于巴戎寺的顶层,共54座宝塔,每座宝塔四个面,每面都有不同的表情,一共216个不同的高棉微笑。




巴戎寺建筑共分三层,下两层为方形,外层廊壁有浮雕,顶层为圆形,树立佛塔。回廊上方原本皆有木造之屋顶,但由于年代久远,目前只剩下断垣残壁及巨大之石柱供后人凭吊。




穿过第一回廊,第二回廊气势逼人








我们沿着第二回廊从北向南转,石柱上精美的阿普莎拉








巴戎寺的墙壁上保存着丰富且生动之雕刻,举凡古代战争记述、寻常百姓之生活百态、洞里萨湖之湖畔风光等皆充分透露着当时之情景,绝对是不可不看的珍贵史迹。那一幅幅活灵活现的壁画彷佛诉说着一段段遥远的故事。底层浮雕从东门开始顺时针行进,看到的分别是:出征占婆-林迦崇拜-水战--水上生活-赢得胜利-斗鸡和下棋-军队-内战-大鱼吞羊-胜利游行-马戏团-占婆人洗劫吴哥。
从南侧观看第二回廊及中央殿堂






转到西侧,层层叠叠门框的颜色现出岁月的痕迹。一个当地人靠近我们说,这地方如何拍照更漂亮,并带我们向第二层爬,我们觉得打乱了自己自由行走的步伐,婉拒了他,他还是索要了10元小费






一上二层平台,人潮涌动,基本被中国和韩国的大妈团占领了,以中国大妈旅游团为主。还好佛像够大够高,倒也不耽误观看。






其中一个著名的佛像,微笑着的观音菩萨,这个微笑也被印在了柬埔寨钱币上。






45度的魅力










侧面的高棉的微笑,也是柬埔寨的一个名牌,也被印刷到钱币上








仰望中央殿堂。第三层就藏在里面,里面供奉着佛像,进入其中会被严格要求必须穿过膝的裤子或者裙子,不能穿无袖的衣服,并且脱鞋。






第二层也会看见少量精美的女神雕像






从二层爬下,爬上北侧的藏经阁,可以平视整个巴戎寺。
那个楼梯很窄,且经过数百年的摩擦,已经向下倾斜和光滑,难以攀爬。






巴方寺在巴戎寺西北方200米,曾经是旧王城的中心,非常雄伟,早在吴哥王城修建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它是国王在位期间动工修建,后来由后一位国王完成建设。人们在修复过程中使用了原物归位法,将寺庙拆分成若干部分,但在红色高棉持政时期所有的记录都被销毁了,摆在专家面前的是一幅全世界最大的智力拼图。1995年EFEO重新开始修复工作,经过10年的努力,才拼出个大概模样,重新对外开放。巴本寺门口没怎么修复非常破败,通往主寺有一条200米长的桥,下面是由三排圆形矮石柱支撑,上面用砂岩制成的走道在桥的中间有一座十字形的亭子。







巴方寺是一座神山式的圣塔,坐落在一个很高的基座上,是吴哥常见的三层平台建筑,金字塔型的寺庙代表神山,底层雕有各种动物雕像,顶部已坍塌。




巴方寺规划了游览路线,上第一层平台以后向左转,前方的藏经阁残破的就剩底座和窗口了,倒是成了许多人拍照的好去处






从南侧的台阶可以爬到第二层平台,第二层平台的东侧回廊顶还能看见一点缝隙,西侧回廊则相对完整。二层的回廊设计的非常漂亮






继续向上爬,第三层的中央殿堂还在修复中,禁止攀爬






第三层的回廊只剩下了石柱,上面有浅浅的浮雕




俯视东塔门和参拜道




巴方寺只能从北侧下来,沿着向北的土路,通过一道宫墙,便是以前的皇城,不过现在也没有什么建筑,主要原因可能因为过去寺庙都是石头材质,而皇家都是木头材质。保存比较完整的是空中宫殿,空中宫殿原名金角山,最初是湿婆庙,后改建成为须弥山式印度教寺庙。






从空中宫殿向东走,穿过这道塔门便回到了战象平台




战象平台是用巨石垒成的一片很大规模的建筑,平台上围一圈七头蛇石栏杆,七头蛇就是那迦。平台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两侧的大象浮雕。战象平台是国王阅兵的平台,正对着通往胜利之门的大道,从胜利门凯旋而归的将士们就在这里接受国王的检阅。










战象平台再往北就是癞王平台。癞王平台是一个满是雕刻的 6 米高的平台,一尊神秘的塑像耸立其上。有人认为这就是死亡之神阎摩 (Yama),还有人则认为这是高棉的统治者耶输跋摩 (Yasovarman),传说他死于麻风病。不过这尊塑像是复制品,真品已经珍藏在金边的博物馆中了




癞王平台后面藏着一个栈道,千万别错过,里面是精美的雕像。




这慈眉善目的算是阿修罗?






这一排这么瞪眼睛是阿修罗了




中午到皇家浴池吃午饭。皇家浴池是举行沐浴仪式的场所,和其它大水池一样,中央原建有一座寺庙,现在只剩下了石基。当水位低的时候,可以看到池中央的寺庙露出水面。皇家浴池是吴哥窟看日出的最佳地点之一,在这里看日出的人不多,而可供作为前景陪衬的水面比吴哥寺大多了。不过现在看起来和普通的没啥区别,我们取消了明天水池边看日出




饭后继续开始行程,斑黛喀蒂寺位于皇家浴池正西面的,由阇耶拔摩七世建于12世纪末,据传是出于皇家建筑师迦维因陀罗梨摩多那之手,东侧附属的皇家浴池也是这位皇家建筑师的杰作。陀罗跋摩二世时又再扩建斑黛喀蒂寺。斑黛喀蒂寺传说是国王和皇后泳后小憩的地方。




Dorn把我们放到了西门,让我们穿过整个斑黛喀蒂寺以后,在东门汇合。相比于之前的吴哥寺、巴戎寺和巴方寺的大开大合, 斑黛喀蒂寺则显得小家碧玉,隐匿在一丛树林中,午后时光到是非常凉爽




一层层的门中藏了许多故事




斑黛喀蒂寺整体倾倒的比较厉害,但是也有不错的女神雕像






斑黛喀蒂寺的东面有一棵参天大树,映衬着长满了青苔的寺庙更加古朴。






走出东门,才是正门,参拜道两侧是那迦形成的护栏






下一站茶胶寺,是柬埔寨吴哥古迹中一座金刚宝座塔式庙宇,1000年阇耶跋摩五世(Jayavarman V)兴建,但半途而废。茶胶寺遗迹可见祭坛上的五座密檐式方塔,是高棉的第一座全砂岩石建筑,坚硬的长条青石,整齐的堆积在三层平台上,为扇山金字塔结构。从茶胶寺的形态,也能看出吴哥窟的建筑都是先把石头堆砌起来,然后再进行雕刻创作。




茶胶寺较难攀爬,Dorn之前提醒我们最好不要背包或者带相机上去。我们手脚并用爬到了三层平台上,看见五座佛塔高大雄伟,其中中央塔可以攀登上去,但是比较难爬。塔内供奉着佛像,有个工作人员听见我们是中国人,很热情的打招呼。茶胶寺现在由中国政府出资维修。








路边的遗迹,貌似以前的桥,下面便是暹粒河,很多当地小朋友在河里嬉戏




Dorn提醒我们要四点前向巴肯山出发,不过后面就是两座小寺托玛农神庙和周萨神庙,两座小寺,隔着一条马路相向而望,结构也相似。这是托玛农神庙。




周萨神庙建于公元 12 世纪初期苏利耶跋摩二世统治时期。与其北边相距170 米的托玛侬神庙为同一时期建造,其建筑布局、结构形式完全一样。但这两组建筑为何而建,目前尚不清楚。周萨神庙目前也是中国政府负责修缮





到达巴肯山要重新返回通往城,路过巴戎寺的时候,Dorn停车让我们拍巴戎寺的倒影,这和上午看的巴戎寺的阳刚之气大相径庭,平添了一份妖娆。



巴肯山是在吴哥窟西北 1.5 公里处的一座小山,从巴肯山顶可以居高临下遥望吴哥窟。巴肯山高 65 米四周有壕沟围绕,象征印度神话中环绕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的咸海,巴肯寺建立于平坦的山顶。巴肯山限制人数,300人,上山会发一个胸牌,牌子发完后面的就不再允许上,所以Dorn让我们提前两个小时



山上干巴巴的晒,大家都躲在巴肯寺中央佛塔的阴凉地里,四点多时天空还蓝天白云,谁知道东南亚的天气说变就变,五点多时云就起来了,今天看不到日落了。不过也不需要贪心,看了一个完美的吴哥日出已是心满意足了




晚上依然让Dorn把我们放到了酒吧街,吃当地的柬式火锅






第三天,吴哥窟大圈。




第一站,继续吴哥寺。昨天Dorn的安排是合理的,他知道上午巴戎寺人多,想让我们看完日出早去,吴哥寺单独再去,我们理解错了意思,进吴哥小逛了一会儿,结果到巴戎寺果然都是人。今天我们有时间好好逛一下吴哥寺。没有从中间进入,我们沿着西塔门看围墙




围墙上有很多阿普沙拉,阿普莎拉仙女是印度神话里创造出的美丽形象。这些绝世美女的主要工作是为神明服务,以舞蹈娱乐众神。在吴哥地区,几乎在所有的寺庙里都能见到她们婀娜多姿的身影,成为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据统计,在吴哥寺(Angkor Wat)里的阿普莎拉仙女多达1500多尊,华丽繁复的发型样式有36种之多。这些阿普沙拉,包括后面很多女神像都泛着光,看似被人抚摸的,又有一说是原来贴金箔的结果






沿着围墙向北走,到了西北侧的角门进入




进入吴哥寺区域,我们从北侧穿越到南侧,寺前南北侧分别有两个荷花池,这是昨天早上看日出的北侧荷花池。吴哥寺是吴哥古迹中最大、保存得最好、知名度最高的建筑,因此吴哥窟也被作为整个古迹群的总称。它因宏大的规模、完美的对称、均衡的比例、精致的浮雕被称为古代东方的四大奇观之一。柬埔寨国旗上的三塔即是吴哥寺的正面像。




右侧也是南侧的莲花池,水面比左侧的小,拍摄吴哥寺倒影不如左侧




穿过草地和砂石步道,到达第一回廊的西南角




第一回廊周遭长 800 米的回廊布满讲述宗教故事的浮雕,浮雕题材主要取自印度的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东墙是“乳海翻腾”的传说,叙述毗湿奴的故事,北墙是毗湿奴同天魔作战的故事,西墙是“神猴助战”,南墙则是高棉人与入侵者的战斗情景。我们进入的是南墙,还能看见宋朝官兵的浮雕












几个仙女浮雕,嘴唇和眉心原来都是贴金箔的




从南侧进入第一回廊,第二回廊更为高大,吴哥窟窗户的柱子也极为特殊




第二回廊上一个保存完好极为精美的仙女浮雕




进入第二回廊以后,就可以爬中央殿堂。第三层限制人数,须排队攀登进入,需要注意着装,就见到一个游人上身无袖装即使裹纱巾一类也被阻止进入第三层平台。攀登“天堂阶梯”十分艰难和危险,1973 年一位法国女游客在攀登中意外致死,她的丈夫悲痛之余捐资在西面台阶一侧修建了扶手。从此,这一侧阶梯也被称作“爱情阶梯”。




第三回廊呈正方形,边长 75 米。这是神庙的最高层,四座小塔拱卫中央主塔,象征着诸神居住的圣地须弥山。通向主塔的台阶几乎与地面垂直,攀登时必须手脚并用,信徒以此体会天堂之路的艰辛,表达无限虔诚






中央殿堂的仙女浮雕






吴哥寺是吴哥时代艺术鼎盛时期的代表建筑,主殿占地 4 万平方米,主塔高 65 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吴哥寺遵循金刚宝座塔形式,三层平台上耸立着五座莲花塔,整座建筑充满向心力和向上的动势。从吴哥寺最高层俯视来时候的西参拜道,觉得满布王霸之气




从中央殿堂撤下来,从中间向外走。十字回廊又叫千佛廊,连接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以前曾经供奉着几百尊佛像,但盗毁严重,剩下的也有很多都残缺了。十字回廊的四个圣池也是拍古墓丽影的一个场所,吴哥寺整体呈黑色,拍人像以红或则白为好,这是路过时的一彩衣女子,显得景区立刻熠熠生辉






第一回廊的塔门,西参拜道两侧那迦(七头蛇)形成的护栏




返回护城河桥,眺望吴哥寺,护城河桥边蹲坐着辛哈(狮子)




Dorn见我们不太饿,就又带我们参观比粒寺,比粒寺是一座金字塔式建筑,和东梅奔寺建造在同一时期,但规模比其巨大,是进行火葬仪式的地方,为古代皇族火化变身为神之神殿,又称变身塔,可以看到烧焦过的痕迹,是典型塔山建筑。基座上建造砖塔,因属红砖结构,在夕阳照耀下泛着暖暖的红;加之这里开阔的视野,吸引着一些游客在此看日落。






比粒寺有两个特点,一个不是传统的青石头建筑起来的,而是本地土烧起来的红砖,第二个就是很会很多漂亮的辛哈,不过很多辛哈的嘴巴随着年代推移,已经损坏了。






比粒寺的台阶比较宽大,虽然很高,爬上去也容易。天气也从吴哥寺的阴雨天气变成了蓝天白云。




最高层佛塔前的辛哈,这是望天吼么






巨大石头底座,中间凹槽有积水,不知道谁在里面放满了花瓣,这个底座是约尼,约尼是女性生殖器像,象征湿婆的妻子。一般凹槽里应该有石柱,叫林迦,是印度教湿婆派的男性生殖器像,象征湿婆神。林伽在梵语里是“标志”的意思,是寺庙里膜拜湿婆的标志。整个吴哥地区的寺庙林迦貌似举办都遗失了,就剩了约尼。






午饭依然在昨天的地方用餐,味道不错。饭后第一站豆蔻寺,小众,地方也小,只有并排的五座佛塔。豆蔻寺建于 921 年,现在主要剩中间的主塔和西侧的一个塔,主塔壁上的浮雕,描绘印度神话中毗湿奴骑大鹏金翅鸟,西塔壁上浮雕描绘毗湿奴的神妃吉祥天。




塔内砖上的浮雕是最吸引人的地方。中央塔内的三面砖墙上分别雕刻有毗湿奴神的三态。西面是幻化出8条手臂的毗湿奴神,他的周围还刻有许许多多冥想中的信徒。北面刻画了4条手臂的毗湿奴神3步跨过世界的姿态。南面是骑着伽鲁达的毗湿奴神。伽鲁达是一直强有力的大鸟,是毗湿奴神的坐骑,在这里被人们赋予人的身体和鸟的翅膀。




最北边的塔内,有毗湿奴神妻子克拉什米的立像。克拉什米也被成为吉祥天女,是印度教里的爱神、美神、和繁荣之神。




下午烈日当空,好在突突车开起来十分凉爽,每天Dorn也会准备一个保温箱,里面放着几瓶冰水,时刻补充,很贴心






Dorn说现在天热,先去塔逊寺,那里树木多凉快许多,东梅奔没遮挡太热了,路上遇到比粒寺的倒影




塔逊寺,又叫达松将军庙,属于佛教寺庙,是阇耶跋摩七世在 12 世纪末为纪念他的父亲所建,另有一种说法是为纪念吴哥王朝在全盛时期的一位骁勇之将 塔逊将军所建。寺庙周边被卡波克树环抱




塔逊寺里面果然树木隐天蔽日,极为凉快




寺里面的浮雕,雕刻的非常深,也更为立体






寺里面的建筑倾倒的厉害






因为树荫比较多,石头已经完全被青苔覆盖






佛像应该是被人盗走了,只剩下一对足,和平台水平,倒也相辅相成




落在地面的石块,三个小雕像酣然入梦




西门上也是四面佛




西门有一处令人难忘的景观,佛头石门上攀附着一棵古榕树,石门完全被这棵巨大的树包裹着,巨大的古树完全压垮了东边的楼塔






继续前行涅槃宫。去往涅槃宫的路上要经过一片水域,蓝天白云青草碧水,很是赏心悦目





要通过这条栈道走进去




涅盘宫意思是缠绕的巨蛇,建于12世纪,是佛教庙宇,大水池中央有个小岛,岛上只有一座仿造须弥山而建造的石塔小寺庙,石塔上雕刻两只缠绕的巨蛇王(那迦)。涅盘宫在当时是一个大医院。即使在今日,柬埔寨人还是相信蛇庙的神奇药疗,前往蛇庙参观,也想采摘长在水池土地里的植物,拿回家做药浴。而大水池是病人沐浴的地方




圣剑寺,是柬埔寨吴哥一座建于 12 世纪阇耶跋摩七世时期的主要庙宇。相传该寺是在 12 世纪时,阔耶跋摩七世为供奉自己的父亲而修建的。据说当时大吴哥城正在修建,这里就成了国王临时的住所,也就是他举行朝拜和读书的地方。圣剑寺东门外两侧也有类似通王城外的修罗、阿修罗。




圣剑寺规模宏大,其长方形的围墙长 800 米、宽 700 米。通往寺庙有四条路,在寺庙的门口立着数尊手拿长蛇搅动乳海的修罗与阿修罗,在东西两边,有一列长的砂岩石莲花墙,而莲花上曾经有佛像,但在湿婆派主持时,他们被毁坏。




东门外侧的护墙边却长着两棵古树,巨大的树根盘结在一起,枝干高耸入云。因为重点看这棵古树加上没有做攻略,忽视了圣剑寺一个标志:东门一座奇特的希腊式两层建筑,它的作用现在不得而知,相传是用来存放圣剑的。蔚为遗憾






寺内通向中央圣堂的道路由拱顶长廊组成,长廊两侧以粗大的四方石柱支撑,一路上一扇扇石门边上装饰着诸神的雕像,墙上装点着无数的仙界跳舞女神阿普莎拉,姿态曼妙。






很是钟爱这道门,两边分列修罗和阿修罗








庭院深深深几许








在中央塔附近,也看见了约尼,林迦也不见了踪影




西门外树立两尊无头天神,应该是修罗和阿修罗,门楣上的雕刻依然精美,依稀看见车辚辚马萧萧




Dorn还在东门外等去比粒寺看落日,我们原路返回,中央塔里面原来是阇耶跋摩七世的父亲的雕像,现在是十六世纪建立的舍利塔。墙上的窟窿眼儿据传原来里面镶嵌的珠宝。此次也是圣剑寺一大亮点,叫蜡烛,中央塔四边都会有一处透亮的空穴,转换角度,光线正好映在舍利塔塔尖,天然形成一个蜡烛。此次也有身穿制服的人员指点你拍照讨要小费。






没有光晕时候的场景是这样的。




到达东梅奔寺,已近五点,去比粒寺看日落是五点半截止。东梅奔寺是罗贞陀罗跋摩二世于十世纪中兴建,大象石雕是用来祭祀印度神湿婆,以及国王的双亲。东梅奔寺类似比粒寺,建在用红色砂岩砌成的三层台阶之上,五座砖砌的宝塔竖立在顶层台阶之上。




东梅奔塔身多有损毁。




在东梅奔难得见到保存完好的辛哈




台阶四角都有大象石雕,而且保存得比较完好。不过感觉大象的鼻子和尾巴是后来修复的




东梅奔只花了不到一刻钟时间,赶到比粒寺时间刚刚好近五点半。比粒寺看日落的人比巴肯山少多了,大家都坐在最高层安静的等着。可惜傍晚云又起来了,只是依稀看见一些夕照,夕阳下的辛哈站立了千年,显得特别的落寞。







晚上依然酒吧街,不过到的是旁边的巷子里面一家叫Amok的餐馆,Amok本身也是最受欢迎的传统高棉美食之一,几乎在各个柬菜餐馆都可以吃到。做法就是将肉类,或者其他材料裹在香蕉叶中烘烤,再加入椰汁、椰浆、柠檬叶及当地蔬菜和各种香料,然后加入主料烹制,最后盛在椰子壳或者瓷碗中,很有当地特色。一般有鱼肉,鸡肉,牛肉等不同种类的选择。








第四天,吴哥窟外圈。




因为塔布笼一直没时间看上,也放到了今天。
第一站,塔布笼寺,是大型的石头堆砌而成,吴哥遗址中的主要建筑之一,也是电影《古墓丽影》的外景地。建于 12 世纪末,是阇耶跋摩七世为纪念他母亲而建造,也叫“母庙”。那时寺中有 3000 僧侣,其中有 18 个高僧。最令人难忘的是考古学家有意保留了茂盛的树林,让人们知道它是如何从丛林发掘出来的。




塔布笼寺一般从西门进入,下午去居多,也是容易人多的一个区域。我们一大早去,人极少,只见到了一个欧美旅行团。刚进西门就见到古墓丽影里面著名的一个场景,现在被栏杆围着,人们不能靠近树木,树太大也不好拍。






再向里走几步,更方便看树的全景




放弃整修而保持最初的模样是因为整个寺庙被一种当地人称作蛇树的卡波克树(Kapok)粗大的树根茎干盘结缠绕,粗壮得发亮的树根树茎伸到屋顶,缠上梁柱,探入石缝,裹起回廊,攀上门窗,它们无所不在,几乎与庙宇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它们可能一定程度的破坏了寺庙,但也一定程度地支撑了寺庙,到今日更是再也无法将它们分开。




现在的塔布笼寺依然被压在树根下,坚守着世纪之迷,由于树根与寺庙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人们对文物的保护也无从下手,无法想出既不让古树枯萎,也不让古寺受损的方法,也只能眼看着两者更深地结合……






象蛇一样的树干盘在寺庙的巨石上




塔布笼寺的道路较多,人容易转晕,里面有路线导览图,按照导览图走都容易走忘路,从布满青苔的屋檐下走入,真的仿佛穿越了千年回到了那个鼎盛的高棉时代




藏在一片建筑里面的一棵树,树干里面隐藏着一个大秘密--一个微笑的佛头,这个也是我后来才知道的,很多人在塔布笼里面找这个佛头,我无意中拍到了,但是需要放大很多才能隐约看到




有的树根被栏杆保护起来




树和塔紧密结合




这棵树让人嗔目结舌






黑漆漆的窗口,两边遍布仙女浮雕




早上来也有早上来的好处,不用担心熙熙攘攘的人群抢了镜头






像迷宫一样,很容易找不到方向





精美的长廊






穿越到东门,这边有那迦状的护栏围起来的参拜道




参观路线是从西门经南侧穿越到东门,然后再从北侧返回西门,这是北侧的一棵大树,根部粗大,没有被栏杆保护




树木高大,即使这会儿不是阴天走在塔布笼里面也不会怎么热的




从塔布笼到女王宫路途不远,到达时候已近11点,里面人比较多,感觉和巴戎寺的人密度相似。女王宫,建于公元 967 年,之后被埋藏在丛林中长达数百年之久,直到1914年才被发现。这座神庙,总共有三层围墙来作区隔。最外围是参道,左右各有两间小庙;走道中央第二层的外侧,则是护城河;最里边一层,则是主要的 T 字型庙宇,而在她的前方,有着两间藏经阁。这是东门。




进了东门是参拜道,两侧是林迦造型的石柱。这是我第一次算是看见林迦,之前都是看的约尼




参拜道两侧的神庙,只剩下了一点墙壁和石柱




其实女王宫虽然这么叫,但却是讹称,女王宫其实是供奉湿婆的寺庙,并不是女子的处所,因为整座建筑都由粉红色的岩砂建成,精美秀气,所以大家才这么称呼。




女王宫,充分展现了吴哥时期高超的雕刻功力,细腻而传神的刻画,代表了吴哥人民的艺术天份,与对宗教的信仰热忱。红色的石墙,生动的故事,交织出一幅幅柔美的图画,不断诉说着印度史诗中的各个章节。这个就是东门上的浮雕




第二道围墙的塔门也被称之为最美塔门




此塔门上面的浮雕被称之为最美浮雕,这是外侧的,是骑在卡拉上面的毗湿奴




这是塔门的内侧浮雕,刻画的是毗湿奴妻子拉克什米正在通过大象用圣水沐浴,下面是伽鲁达和那迦




荷花石墩,很有特点




进入塔门,两侧也有小的神庙






正面是第三围墙的东塔门,整个第三围墙区是封闭的,只能在外围观看。可惜今天犯懒,没有带长焦。






塔门上的浮雕是跳舞的湿婆神




透过塔门看中央殿堂






女王宫的假窗,很有艺术感




塔门后面的南北两侧各有一藏经阁,这是南侧藏经阁的浮雕,刻画的是正在冈仁波齐山上冥想的湿婆神,怀中的是他的妻子帕尔瓦蒂。下方是二十条手臂十个头的魔王拉瓦纳。




再往后就是中央殿堂




从另一个侧面看中央殿堂,这是我喜欢的一个场景。神话中的守卫者在殿内看护着这些完美的作品,这些守卫着的塑像都是复制品,原件保存在国家博物馆内。






中央殿堂两侧的南塔和北塔






透过西北侧的一道门看进去,可以看见塔上的一幅浮雕特别美丽,号称“东方的蒙娜丽莎”。可惜没随身携带长焦,拍不下来,只能欣赏下网上的照片




靠近西门的两个小神庙,门上的浮雕,也是骑着卡拉的毗湿奴




女王宫确实比较小,人又非常多,我在里面转了不下十圈,终于等到快中午时,人才比较少了




在路上用了午饭,到达崩密列。崩密列不包含在吴哥通票里面,需要单独买门票5刀




Dorn一路跟我们走进来,说要带我们走,不然我们不认得路。游客游览崩密列是有固定路线的,上面铺了栈道,而Dorn带我们翻墙进到没有任何修复的地方,也没有路,如果自己贸然闯进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前行,很多地方还要从倾倒的巨石中攀爬。看了很多更原始的风景,Dorn还告诉我们每个地方如何凹造型




这面墙的假窗保存的很好




崩密列也是分三道墙,Dorn带我们翻进了外面的墙,然后又进入到第二道墙和第三道墙之间。一道漂亮的假门,我说Dorn给你拍张照片吧。Dorn立刻正襟危坐,一丝不苟。




继续前行要从这些长满青苔的巨石上穿行




我们一直爬到这个角落,能听见走常规路线的游客直接通过栈道到达第三道墙的上面,就在我们头顶说话




曲径通幽,很有感觉的意境。我们从这围墙下的平台再翻回第二道墙外面










我们在一道假门前凹了几个造型后,转过身来,一道漂亮的石桥映入眼帘。上次看见的石桥印象比较深的是巴方寺的200米,不过没从下面的角度仔细看过。






这是桥面,有些巨石已经塌下去了




在一道假门旁的浮雕,三个人,很奇特的造型,别的地方没有见过。




穿过了石桥,顺着装满假窗的墙下继续前行,会看见很多古藤,Dorn让我们可以坐在古藤上荡秋千般的拍照,很有趣




散落各处的巨石






Dorn带领我们翻过巨石,就从图中这个小窗户,又翻回第二道墙内




落在泥地里的巨石,上面还有精美的雕刻,感觉这块石头是曾经的一个门楣




迎面一座藏经阁






藏经阁的假窗




沿着第一道墙,我们再穿过一段长长的漆黑一团需要开手机电筒的廊道,我们就进入了核心区,第一道墙里面




进入第一道墙,就开始正常的游览路线,有木栈道,游人只能在栈道上行走。迎面而来的便是中央殿堂,已经完全倒塌,一堆巨石相互倾轧在一起,也可以看出当初的盛况






站在木栈道上就看见一棵古树斜倚在第一道墙上,很是夺目






下到底部栈道




周边的建筑












假门以及门楣上的雕刻






因为Dorn带领,加上在里面已经转悠晕了,出来时已经不知道是哪个方向了,看见一个五个头的那迦,据说是整个吴哥窟品相最好的一个,因为他很早就被埋到土里,近些年才被发现




从崩密列出来时,通过一座小桥,桥头的七头那迦




从崩密列到罗洛寺群小汽车要一个小时左右,外圈确实不好坐突突车。罗洛寺遗址群位于暹粒市东南方约 12 公里的地方,分为三处遗迹,分别由巴孔寺、罗雷寺和又称为神牛寺的普利哥寺组成。罗洛寺遗址群在公元 9 世纪的吴哥王朝时期建成,被认为是吴哥建筑艺术的开端。第一站罗雷寺,佛塔被围起来修缮,我们只拜了下新庙




神牛寺,又称普利哥寺,规模与罗雷寺相当,筑有六座砖塔,塔基下还有三尊保存较好的神牛雕像,神牛是湿婆的坐骑,故此得名。




神牛寺,又称普利哥寺,规模与罗雷寺相当,筑有六座砖塔,塔基下还有三尊保存较好的神牛雕像,神牛是湿婆的坐骑,故此得名。




三个寺都距离很近,我们从西面进入巴空寺。




巴空寺的台阶是吴哥窟比较特殊的一个,台阶最下面会有一个类似象头造型的石头




巴空寺东门看过去颇有气势。巴空寺是881 年因陀罗跋摩一世建立的国寺,有五层方形台基,各层的基点原有塔门,顶层中心矗立一座火炬状的宝塔。五层台基加上高塔象征须弥山,寺外护城河象征海洋。它是吴哥第一座多层式的神殿山,也是第一座用砂岩石块代替红砖的寺庙。在巴空寺发呆到天黑,晚上回到酒吧街,吃高棉厨房




第五天,暹粒--老挝琅勃拉邦。
下午两点多的飞机,本来Dorn还要带我们去看个寺庙什么的,最后还是想踏踏实实睡一觉吃个早饭为好。吃完早饭都近十一点了,酒店里走走风景也不错,看见一个迦鲁达雕像

第五天,2016/9/28 暹粒--老挝琅勃拉邦。下午两点多的飞机,本来Dorn还要带我们去看个寺庙什么的,最后还是想踏踏实实睡一觉吃个早饭为好。吃完早饭都近十一点了,酒店里走走风景也不错,看见一个迦鲁达雕像。




暹粒机场很小,没摆渡车和廊桥,步行上机。没想到国际飞机是这种ATR72小飞机,螺旋桨在头上,座位很窄,一排四个座位,很特别。再见,柬埔寨。








飞机经停老挝巴色,还要办理入关,但是要走出机场再转回出发大厅,还好人不多




再次起飞,可以见到飞机下方的湄公河,最近的电影让这条河更加闻名




到达老挝琅勃拉邦机场,天色渐黑,机场离城区只有五公里多,但只有一种机场的出租可以打,一个人四十多人民币,还是个中巴拼车。酒店的服务很好,前台拿来一张地图,仔细告诉琅勃拉邦各种路线怎么走。小镇很小,酒店离夜市很近,先逛逛




穿过夜市按照地图找到coconut餐厅,尝老餐,当然少不了著名的老挝啤酒




饭后一杯果汁,继续逛夜市




第六天,琅勃拉邦老城游。
5点半起床看布施。琅勃拉邦居民笃信佛教,每天清晨僧人沿街化缘是一大景观。等待布施的信徒沿街排列,跪在路旁,各个寺庙的僧人排着队到来时,信徒便把糯米饭、粽子等食物依次献给僧人们。化缘的僧人排成长长的队列,光着脚,披着橙色的袈裟,映照出琅勃拉邦人对宗教的虔诚




本来计划走到大王宫附近观看的,没想到一出酒店路边就有布施。僧人们相信这种施舍对自己未来前途至关重要。化斋后僧人回到寺院进餐。从中午到夜晚,他们不能再吃东西,这样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游客加入到清晨的布施队伍中




布施过程中,会看到一些商贩准备了席子和布施食物贩卖给游客。需要注意的是,在琅勃拉邦各大寺庙前随处张贴着告示,提醒游客不要从这些商贩手中采购,主张游客到当地市场自行购买,一方面这种商业化行为会破坏民众对于信仰的虔诚,另一方面不利于保护传统布施文化。




五点五十多,到了日出时间,僧人们结束布施,陆续回到自己寺庙




和夜市所在地洋人街平行的北边的一条街是早市,看完布施,早市摆摊的人也陆续开始卖东西。一个种类的菜品摆成一堆,颜色丰富,甚是好看


















蘑菇,这个和云南的差不多




新鲜的水果,山竹6元,另外一种被当地人叫做枇杷的水果,酸酸甜甜,国内卖35以上,这里卖8元




来自湄公河的各种河鲜鱼干




当然少不了新鲜的大鱼了




煮熟的螃蟹,串起来卖




也有些虫子类的,蟋蟀、甲虫、蜂蛹,还有田鼠一类的...








一种黄颜色的菊花,垒成宝塔状,开始以为这个也是吃的,后来才知道是进寺庙用来供奉的






早市再向北,即是湄公河。湄公河,干流全长4880公里,是世界第六大河流;主源为扎曲,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流经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流入南海。




早市虽好,可是早上出门匆忙,未带钱,只好流着口水返回酒店。酒店不大,但是也很精致,踏踏实实吃个早饭




早饭后第一站,皇宫博物馆,建于1904年,当时是澜沧国王西萨旺·冯 (Sisavang Vong)及其家人的寝宫,1975年革命推翻了君主制,最 后一个国王西萨旺·瓦达纳(Sisavang Vatthana)流亡他国后不知所踪,澜沧王国覆灭,这座王宫就被改建成了博物馆。






现在里面展出了很多澜沧王国的遗迹及国家级的珍贵文物,王宫内非常豪华,宫中可见昔日的大殿、议事厅、书房、收藏室及起居室等。博物馆中还有相当数量的古画和历史照片,可以让你很好地了解老挝历史及各个年代的风土人情。博物馆内不允许拍照,背包必须寄存。不可以穿着短裤、破洞裤子或者吊带裙入场




最珍贵的老挝国宝勃拉邦金佛供奉在这座新修的寺庙,但是禁止人入殿和拍照




皇宫博物馆中午是闭馆的,我们还好上午先看了。西侧不远就是迈佛寺。迈佛寺是琅勃拉邦最著名的寺庙之一,也是这里最大,装饰最华丽的寺庙。寺庙建于18世纪,建筑风格比较特别,其五层檐的佛殿遵循了典型的琅勃拉邦风格,但通常建在旁边的回廊却建在了山墙的位置,很不寻常






寺庙的前廊有装饰华丽的柱子和奢侈的纯金浮雕。




浮雕叙述了佛祖生平和老挝雨神的故事,也有来自罗摩衍那和乡村生活的场景






寺内供奉的一座绿宝石佛。重要的节日里,勃拉邦佛将从皇宫博物馆里请出放在这里供信徒们参拜






从迈佛寺出来已是中午时分,从皇宫博物馆门前经过的僧人






中午到coconut garden对面的欧美人开的西餐厅吃午饭,坐在二楼阳台喝着老挝啤酒,看着窗外盛开的一大树三角梅和街景,很是惬意




过了正午大太阳,继续前行,沿途会遇到神佛寺Wat Sene , Wat Pa Huak寺,Phon Heuang寺几个小点的寺庙,各有特点,一个水盆中摆放着叶子和鲜花很有意境。




神佛寺,有着精美的浮雕








Phon Heuang寺




继续沿着洋人街前行,路边会出现一个个的法式风情的建筑。








洋人街走到头是湄公河与南康河冲击而成的半岛北端附近,这里是琅勃拉邦最宏伟的一座寺院香通寺,由Setthathirat国王于1560年建造,直到1975年都是王室私有资产。寺院内有一座葬仪礼堂,礼堂内有高12米、用金色龙头装饰的灵车和王室的骨灰金瓶。






主殿的屋顶造型是典型的琅勃拉邦风格,很大斜度的三层屋顶,几乎快要掠到地面,主殿正面的墙和梁柱都是黑底金饰,非常精美








主殿外面的后墙上镶嵌有栩栩如生的“生命之树”




到处流光溢彩




旁边是红堂,外墙上有讲诉英雄事迹及一些生活场景的马赛克壁画






一个可爱的佛龛




从香通寺北门转出来,就是湄公河边,这边很多二层的客栈,很舒适








坐到河边再喝一杯老挝啤酒






还有一小时到六点日落时分,出发去普西山,在巷子里遇见香曼寺和首木宫寺




到达普西山北侧的登山步道入口,洋人街的夜市也要开始了




十几分钟便可以爬上普西山,山顶已经挤满了等待日落的当地人和游客。南侧的南康河和琅勃拉邦城市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








太阳很快下去了,没有出现彩霞,西侧的湄公河慢慢隐入黑夜中




下山时,夜市已经开始亮灯了,晚上在一家挂着中华理事会牌子的饭馆吃晚饭,服务员很热情的向我们咨询很多中文怎么说。饭后街上报了明天参加郊野一日游的小团,然后继续逛夜市。在夜市可以适当砍价,合理的砍价老挝人都会接受的,即使不能卖,也还是会满脸微笑,和吴哥人民相似。






第七天,琅勃拉邦周边风光游。
清晨依然是五点半起床,想看布施,不过外面却一直在下雨,只好作罢,回床上再补一觉,吃过早饭,酒店大堂里一日游的人准时过来接人。又去其他酒店捡了一个德国人一个法国人还有一个韩国人。车行不到一小时到达大象营。天空依然下着下雨。




大象驮来自己的草料,加点餐准备干活啦




骑上我的座骑出发啦,雨还在下。我只能坐在后面的座位上,向导骑在象的脖子上




这河就是南康河,雨后起来云雾缭绕




骑着象穿过一段丛林,绕到了河边,这时候雨也停了




骑过一阵水面,我跟向导申请坐到了象脖子上,大象的毛竖起来又很硬,真是扎屁股啊


忍者不败 发表于 2017-12-29 17:10:29



骑象在河边玩了一阵子,开始班师回营












回到营地,给大象买了一把芭蕉,犒赏它,它很萌的








近中午时候,大象营地给我们打包了午饭,告别大象营地,返回城区又接上了一堆欧美人,去下一站光西瀑布。
车行一个小时到达光西瀑布,还真是有点饿了,向导就安排我们在下面树林里吃午餐,其他后来接上的人应该是自己吃过午饭了,直接就溜达去了,有的人甚至在车里就换上了泳装。用过午饭顺着树林爬不到一百米就看见光西瀑布映入眼帘,比我想象的要大的多,也漂亮的多。






瀑布下方有一个栈道可以跨越到瀑布另外一侧。光西瀑布是由一个大瀑布和山下多个小瀑布组成的瀑布群,总落差100米。整个景色美丽如画,这个季节水质有些乳白色,钙化水。





忍者不败 发表于 2017-12-29 17:35:24

看着瀑布左右两侧都有向上攀爬的土路,想爬上去一探究竟,就顺着右侧向上爬,没想到极为崎岖,尤其是雨后,又陡又湿又滑,还好我穿的是凉鞋,要是人字拖,估计是爬不上去了。到了最上面果然是柳暗花明,一片平整的原始森林,可以穿过这种简易木桥继续前行



瀑布上方的水面很广,而且同时有很多河流,象极热带雨林。远远就听见有人们在嬉戏。



上面已经成了天然游泳池,虽然老挝小乘佛教一般不许穿比基尼,不过这么自然的地方,游客们可是忽视了很多禁忌。







阳光从树叶的缝隙中洒下来,甚是凉快,走了一路的满头大汗很快就消下去了。



继续前行,会到达瀑布的左侧,这边也可以下山,但是我怕更不好走,还是决定从返回上山一侧下去





几个人靠着栏杆在聊天,栏杆后面就是瀑布,上游的水至此象落尽了漏斗,倾泻而下。此情景是我极为喜欢的



整个瀑布上方基本都是欧美人,除了我以外未见到中国人的面孔



一路跌跌撞撞从瀑布上方返回到下面,继续沿着瀑布的流水方向下行,会有各种小型瀑布出现







一路流水潺潺






这个小瀑布下方,好多人也正游的欢快,后悔自己没有准备泳装,只能下去洗洗脚也算过把瘾







接近出口的地方,有一个月熊保护中心,里面是从猎枪下救下来后饲养起来的月熊。





三点所有人准时集合,大家时间观念超强。回城的路上,经过一个织布村,貌似专门为游客开辟的,村里还是翁丁那种茅草屋,但是却修了一条水泥步道。







四点回到镇里,在半路著名的Jomo cafe下了车











快五点时候听见马路对面山坡上的寺庙里有钟鼓响,于是赶过去看个究竟。寺庙里僧人们开始上晚课。





Wat Hua Xiang寺庙大殿里做晚课的僧人,后面穿白衣服的信众也有很多人



隔壁的帕玛哈泰寺Wat Pha Mahathat 两个僧人不知道为啥不上课还在愉快的聊天



在帕玛哈泰寺大殿里坐下来听僧人晚课,虽然听不懂他们的语言,但是那种吟唱式的诵经方式,也让人神游太虚,我们不知不觉从将要落日听到了寺内掌灯。帕玛哈泰寺建于1370-1388时期,它的主塔曾高达约40米,是大城最早建成的高棉式佛塔之一,不过现在只剩下底部的基座,从围绕四周的佛塔上依稀可以看到当时以灰泥装饰的痕迹。





感觉听僧人诵经依然成了当地小狗的习惯,后门和侧门分别有一只狗酣然入睡





这个寺庙的壁画也有自己的特点,颜色艳丽明快,一片歌舞升平



寺庙沐浴在夕阳余晖中



寺庙和佛塔的剪影非常漂亮



晚上信步走到湄公河边,误打误撞到一家当地自助BBQ,看起来不错的样子







自助菜品很丰富,价格不贵,酒水单独加钱







湄公河畔,喝着啤酒,吹着和风,烤着河鲜,涮着青菜,美好的一个夜晚。

第八天,琅勃拉邦--泰国曼谷。
早上五点半继续起床去看布施,起床时候还在下雨,稍微有点犹豫是否要去,最后还是下定决心去。走到迈佛寺附近,雨基本就停了,五点五十快日出时间,迈佛寺僧人排好队伍鱼贯而出。领头的是大和尚,队伍旁边还站着小孩拎着篮子,因为僧人只能收糯米团,有人给点心或饼干就会送给小孩。







虔诚的老人。小小一簇的糯米团,寄托着多少人的信念,信徒们每天清晨通过布施,与佛祖进行着一次完美的,不染尘世的对话。而僧侣们又会将游客布施来的饼干,巧克力,水果等物品又会放回信徒们的竹筐内,施予者为被施予者,被施予者也为施予者,一切是如此的神圣。





转过街角,一位信众来晚了,抱歉的看着大和尚,大和尚微笑着示意她不急,耐心等待她准备妥当,开始布施











很快有一队僧人从东面走了过来







换个角度













好多僧人年龄很小



街角也有很多人在布施,也有欧美人





过了六点好多僧人走了一大圈接受完布施,转回寺庙,依然有一妇女带着孩子在门口等待布施











回来的僧人



僧人接受完布施,将钵整齐的码放在寺庙大殿外



有很多信众到大殿里送来一桌桌的菜,每桌都有七八碗菜,原来这才是僧人早上真正吃的食物,布施来的糯米饭只是主食。小乘佛教允许吃荤的。





六点到六点半期间僧人在自由活动,角落里的类似中国汉传寺庙晨钟暮鼓的鼓楼里面僧人开始敲鼓





一位老人在寺庙里虔诚的祈祷着什么





六点半时,僧人们纷纷聚拢过来,拿起自己的钵进入大殿做早课



早课是由信众和僧人一起完成的,会有一个信众代表吟唱,然后大和尚也会应答似的吟唱。整个过程持续半小时到七点,僧人们用早餐,吃饭时貌似禁止女人观看,男的倒也不管,不过我也没再继续看人家吃饭。僧人只有大和尚及他旁边的几个僧人年龄大,其他年龄都不大。



老挝绝大部分的男人出生之后,到老死之前,不论结婚与否,都要经历一次剃度出家,到寺院去当一回和尚。有的也许是一个星期,有的也许是一辈子。



七点多回酒店优哉的吃了早饭,退房寄存行李时真是刷脸啊,凭证都不用给。继续沿着街闲逛,先去酒店附近普西山南面的维苏那拉特寺,又叫维崇寺,是琅勃拉邦最古老、香火最旺盛的寺庙,始建于1513年。寺内有东南亚闻名的莲花大塔(由于外型似西瓜,又称西瓜塔),传说与万象的塔銮相对应,塔銮象征男性,莲花大塔象征女性。




隔壁是阿汗寺,榕树下的佛像






寺庙大殿门口的两尊“门神”






街角的这家店里面挤满了欧美人在看球




普西山的南侧也遍布各式酒吧餐馆












再往前行,就到了南康江边,旱季时候会搭起来竹桥




江边的餐馆和客栈






这也有一家Jomo cafe,又是一种感觉




到达Tamarind,在这里能够品味到纯正的老式大餐,是网友评价颇高的老挝料理餐厅。餐厅对于食材的选择非常严苛,一定要用当地最新鲜最正宗的做法,让你真正感受来自老挝的饕餮。餐厅同时提供料理课程,有兴趣的游客可以前往学习。






再喝老挝啤酒加老挝咖啡,门口叫上一辆突突车,回酒店拉上行李,一路吹着小风到达琅勃拉邦机场




到达曼谷时间很快,可是十一国庆曼谷机场通关人员太多,排队站了近两个小时,晚上原计划找一家知名的餐馆也放弃了,大众点评网曼谷依然可以很实用,在酒店旁边找了一家餐馆Queen of Curry Thai Restaurant,没想到他家的冬阴功汤是我吃过最好吃的








再来一杯当地啤酒singha,啤酒名字让我想起了吴哥窟守卫辛哈




回到酒店,楼层很高,不远处隔着香格里拉酒店就是湄南河。躺在床上,可能这几天早起累了,竟然直接睡着了。晚安,曼谷





第九天,曼谷市内。
原计划是不到泰国的,不过转机没办法,只能停留一天。今天的行程不紧张只是随便看看。早起窗外天气很好




原计划打车去大皇宫附近,不过Google搜索还可以坐轮渡,于是导航到附近的码头






问了码头的人上船买票,过来几个都不是。我们的船过来时才知道,原来类似公交车,上车40泰铢,哪里下都可以。买票时候,没有零钱,差了10泰铢,最后和售票员商量给了2元人民币,她也同意了






不用担心坐过站,车上服务人员到知名的地方会讲中文播报,我们到了卧佛寺下了码头






进卧佛寺,要自己拎着鞋子。从头部开始参观




大觉佛陀,佛像长46米,高15米,几乎占据了整个大殿的空间,拍照时很难取到全景。佛身呈金黄色,光芒四射。横卧表示佛祖的涅槃。卧佛足底装饰着由贝壳镶嵌面成的108个吉祥图案,雕绘得十分精美。佛像的背面可以看到精美的枕头,和佛祖的发髻。






佛像身后的一条过道上有一整排僧钵,共108个,可以换取钱币投入钵中,一钵一枚,投币时许愿,这是一种当地特殊的祈祷方式。需要20泰铢换取,想换可是没零钱,只好作罢




在卧佛寺内共有99座大小佛塔,高7米的佛塔就有71座,有塔林之称








还有高41米的大型摩诃佛塔4座








卧佛寺里面学校门口一座黑颜色的佛像




各个门口处的武士,都是中国的造型,据说是当年的压舱石?国庆期间的卧佛寺人山人海,主要集中在了看卧佛的区域,这边相对冷清多了。






拉玛一世第一次重建庙寺时,广泛收集各地残破不全的大小佛像千余尊,并召集皇城之内的工匠将其全部修缮完好陈于寺内




学生在一旁的侧殿学习,看我要拍照,很配合的露出憨厚的笑容




大殿里可以礼佛,可以跪着盘腿坐着也可以撇着腿坐着,但是不许用脚对着佛像会有工作人员提醒人们礼仪。




国庆期间的卧佛寺感觉快被中国人包下来了,看见有中国人爬到舍利塔上摆出拜佛的姿势然后被当地人斥责下来的时候,自己也觉得挺汗颜的。








从卧佛寺到大皇宫十分钟的路程,却下起了瓢泼大雨,在路边一个咖啡馆里面吃了简餐等雨刚刚好。




到达大皇宫,依然是中国人的汪洋大海,先绕开旅行团看玉佛寺的壁画,玉佛寺建于1782年,历史相当悠久,属于泰国曼谷王朝开朝时建筑。拉玛一世是首位将泰国首都迁至曼谷的国王,他将玉佛寺视为国家守护的宗教圣地,并在此地为王族举行重要的仪式。寺中并没有僧侣居住。




玉佛寺占大皇宫的面积约四分之一,寺内供奉的玉佛由一整块翠绿壁玉(翡翠)雕成,上有多层华盖,基座相当高。玉佛大殿内禁止拍照。玉佛每年三季都由皇室为玉佛换上不同朝服,以示尊敬。供奉玉佛的主殿共有40根四角型立柱,并在廊下装饰有112尊鸟形人身的金像。






玉佛寺建筑精美,尖顶装饰、建筑装饰、回廊壁画三大特色,共有大小22座寺庙,主要建筑有玉佛殿、新天阁、钟楼、藏经殿、先王殿、佛骨殿、叻达纳大金塔、藏经堂、尖顶佛堂、骨灰堂等。院内更有矗立如林的佛塔,造型各异,色彩鲜艳,十分壮观。








门口的两大守卫霸气十足




大皇宫,泰王室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汇集了泰国建筑、装饰、雕刻、绘画等民族特色的精华,始建于拉玛一世时期的1782年,曾一直是暹罗王国的皇室居所。现在的皇室已经搬到Chitralada宫,大王宫只用作少数庆典活动。大王宫内的玉佛寺是泰国最神圣的寺庙,是历代王族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




皇宫前的这个守卫很严肃






正好赶上守卫换岗










大皇宫西侧的兜率殿,也是举行皇家葬礼的地方




走出大皇宫




本打算去郑王庙,想想还是放弃了,去考山路转转,用Google一路导过去。大王宫东北角街心的三只象构成的城市标志,非常漂亮




马路上几十辆突突车呼啸而过,也是一阵靓丽的风景






走过这个标志,就开始穿小巷了




到达考山路,和北京锣鼓巷类似,买了双大象图案的人字拖。找个人多地地方喝一杯chang啤酒






晚上找了个店名就叫冬阴功的饭馆。环境不错,虽然是五颗星,可是感觉冬阴功汤却做的很一般






打个突突车回酒店




下半场就在酒店顶层的sky bar喝酒看风景。记得要穿稍微正式的衣服,我们第一次不知道穿的凉鞋短裤被告知了衣服的要求,于是又重新换过了衣服。sky bar号称曼谷最高的空中酒吧






下面一层还有餐厅,要提前预定




一会儿有人过来演奏




我有一杯酒,足以慰风尘。




第十天,曼谷--缅甸曼德勒。
去曼德勒乘机遇到两个中国人,在曼德勒做项目。一路聊的很愉快。下飞机后他们有当地人来接,顺道搭上我们。本来想下午去皇宫转转的,听他们说要去当地玉市场买玉,也一并前往,在玉市场磨了三个多小时,同伴们分别拿下了一个200美金和400美金的手镯,品相极佳,我未出手,现在想想有些后悔。




当地的车把我们送到酒店,本来邀请我们一起吃个晚饭,他们还要赶回附近县的工地,我们也想去曼德勒山看日落,就此告别。曼德勒山本来可以从山脚下爬上去,沿途会有一些寺庙和佛塔,不过我们出发时已经快5点了,只好门口叫了个taxi,一直把我们送到山顶。柬埔寨、老挝和泰国都是进大殿才需要脱鞋,而缅甸是进了寺庙大门即开始脱鞋。




在柱子之间穿梭的僧人,他们的衣服是有些紫红色,和之前三个国家的橘色和黄色略有区别。僧人们的英语非常好,也乐于和游人们聊聊天










曼德勒因背靠曼德勒山而得名,巴利语名称为“罗陀那崩尼插都”,意为“多宝之城”。又因缅甸历史上著名古都因瓦在其近郊,故旅缅华侨称它为“瓦城”。








下面一层的寺庙,里面的柱子也是流光溢彩,感觉不像是佛教寺庙反而像清真寺




太阳落山了,天空呈现出一种美丽的宝蓝色








山上寺庙掌灯了,我们也开始下山




回到酒店,先找一下附近知名的饭馆,交通不是很方便,看见街口有一家坐满了当地人的饭馆white house,于是走了进去,当地人看我们都有些好奇,老板一家人也非常的热情。我们除了点了缅甸的菜还要了一些当地的BBQ,再来一杯当地啤酒




第十一天,曼德勒--蒲甘。
早上七点起床,去火车站买票,原计划今天玩一天曼德勒,晚上坐火车去蒲甘。
一队僧侣拿着钵排队走过




清晨的街上人不多,一个妇女头顶着东西走路。




一个小和尚拿着装着食物的钵返回自己的寺庙




很多鸽子飞过。在英国殖民统治的时候,将缅甸以曼德勒为界,分为上、下缅甸。曼德勒以北是上缅甸,以南是下缅甸。曼德勒市位于伊洛瓦底江东岸,城市街道横平竖直,是典型的围棋盘状的街区,以数字作为街道名称。




之前网上看攻略说可以坐晚上的火车,第二天清晨三四点到蒲甘,外国人有高级软座买。结果进了火车站傻眼了,一个字都不认识,没有任何英文标识。而且都不会说英文。我只能一遍遍说蒲甘的单词bagan。还好当地人那叫一个热情似火,终于给我带到一个专门卖蒲甘火车票窗口。




售票员简单会讲点英文,我们连说带比划,他还告诉我车票只有一种一美元多,没有软座给我划了车厢结构图,不对号入座,先到先得。我问他几点到,他想了想说晚上九点开,早上五点左右到。我最终还是放弃了,打算买下午的飞机去蒲甘。从售票处直接就可以到站台,没人拦我,一个僧人拿着钵从站台走过




琅勃拉邦的僧人信众要恭恭敬敬的供奉布施,而曼德勒的僧侣则是在街上化缘斋饭






回来路上依然能见到头顶物品的当地妇女




酒店外的雕像,应该是旧蒲甘国王




酒店也就三星级的水准,但是服务绝对是比很多五星级的还要好。在酒店顶层吃早饭,轻松愉悦,六层的高度已经在曼德勒算是高楼了。餐厅旁边还摆放着缅甸的国宝木偶,每个走过的客人,餐厅主管还会兴致勃勃的为你拍张照片












出了酒店正在找出租车之际,遇到一个会说中文的小伙子很热情的帮我们找了一辆七座车,并且告诉司机我们先去马哈姆尼金佛,再去看千人僧饭,返回酒店以后再去飞机场,一共折合28美金。司机很憨厚。缅甸是世界上差不多唯一的右舵右侧开车,很奇特,是殖民留下的习惯,现在新车也都像中国一样左舵右车




马哈木尼金佛位于曼德勒市中心以南 3 公里处,是缅甸最重要的朝圣地之一。马哈木尼佛塔里的青铜佛像高约 4 米,据说是佛祖亲自开光,当地人将这座佛塔视为佛祖真身,在缅甸有着神圣的地位。妇女不能进入金佛所在区域,只能在外面远远观看。




金佛在 12 世纪的柬埔寨铸成,辗转到达曼德勒。据说神像都有治病的神奇力量,只要摩擦铜像身上和自身疾痛所在相对之处就能发挥功效。男性香客会将金叶铺贴在佛像身上,经多年积累,金叶的厚度已经超过16 公分,这也显示出此佛寺香火之鼎盛。每天清晨 4 点都要举行为佛像洗脸的仪式,吸引大量佛教徒前往参拜




到达马哈伽纳扬僧院,他是全缅甸最大的僧院。这里犹如一所僧人大学,学生人数接近2000 人,场面壮观。每天上午 10 点半,各国游客云集至此,目睹千名和尚一同用午餐的画面。这个僧人隔一阵敲打一下铁轨做成的钟,提醒大家时间




近十点半,僧人们开始集合






穿白色的僧袍的小和尚,算是“实习”阶段,在成为正式僧人之前,穿白袍,正式出家以后着红袍。






大和尚检查队列






到用饭时间,僧人们开始向食堂院内移动。缅甸僧侣一天只吃 2 餐,一餐在清晨4 点钟,一餐在上午 10 点钟,过午不食,只能喝水。至于和尚们的伙食,荤素都有,鸡鸭鱼肉、水果蔬菜、茶水饮料一样不少。因为缅甸的僧人可以吃荤,一般情况下,化缘得到什么就吃什么。












院内有大和尚维持秩序,一些信众很虔诚的为僧人服务






僧人用餐很快,感觉快的十分钟就开始有人从食堂出来,两个可爱的小和尚






楼上的僧人好奇的打量游人




僧人返回僧舍




近十一点离开僧院,司机问我们看过乌本桥没,我们说没来得及看。于是拉我们到桥边看一眼。下午一点一刻飞机,我们也不敢多耗时间。乌本桥是一座百年历史的古桥,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全柚木构造桥梁,最美的时候是日落时分,夕阳西下,柔和的余晖洒向平静的东塔曼湖,桥上行人熙熙攘攘,构成一幅美丽的剪影画面。






曼德勒到蒲甘只有一百五六十公里,但是开车要七小时,轮船要九小时,火车也要九小时,飞机二十五分钟。又是ATR72客机,但是极破,里面到处生锈破损,感觉那种被淘汰的公交车插了两个翅膀,有点担心,还好服务很好。飞机下方的伊洛瓦底江,贯通曼德勒到蒲甘。






到达蒲甘良乌机场,好小,自己溜达着回候机楼,托运的行李也是人工给拉过来。出机场即要买蒲甘的门票,折合20美金。整个蒲甘后面再看佛塔则不再需要买门票,在一些著名的佛塔会有检票人员。机场到酒店是政府规定好的价格折合5美金,倒是很公道。

入住在旧蒲甘的酒店,休息到四点,出门看日落,酒店门口的 葛道帕林寺。蒲甘是缅甸的佛塔之都,全盛时有万余座。蒲甘经历沧桑岁月 900 多年,今天仍保留着的 2000 座大小佛塔和佛教遗迹正见证着历史。蒲甘的佛塔和吴哥窟齐名,吴哥以宏伟外表下的精致雕刻闻名于世,蒲甘以万千佛塔的气势震撼人心。




没有租车,从酒店到瑞山都塔看Google地图两公里多,打算溜达着走过去。路边不知名的佛塔,初相识也很震撼




路过达宾纽寺,又翻译成他冰瑜,巍峨高大,今天没时间仔细看。




忍者不败 发表于 2017-12-29 17:47:56

一辆马车从寺前经过。蒲甘租的马车,是那种欧式的,看起来很漂亮



到达瑞山都塔。蒲甘最美的时刻莫过于日出和日落时分,曾有人将蒲甘的日出日落评为全球十大美景之一,可见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最著名的日出日落观赏点要数瑞山都塔了。临近落日,有点起云。看不上彩霞,打道回府。瑞山都塔被称为瞭望之塔,意思是“金色神圣的发舍利”,以供奉珍藏在塔内佑庇古王进贡的佛发舍利为塔名。瑞山都的塔基呈玛雅金字塔形,底座四方,塔身四面有五层台阶层层往上,到顶层平台还有两层八角形的台基,上立覆钟形的白塔,构成结构清晰的七级浮屠。瑞山都塔是蒲甘平原上可以登上的最高海拔;其次是位置,主要是大塔环绕在它的四周,往西可以看见大江,往东是体量巨大的达玛央吉佛塔和最雅致的苏拉玛尼佛塔,往北则是达宾纽寺和阿南达寺,往南明卡巴村周围的佛寺层层叠叠,东南方向的远处,达玛亚日卡的大金顶在落日下熠熠生辉。







最高一层平台也是蒲甘塔林中可攀登的最高处,我们爬上来的时候聚集了大量的游客,朝西日落的位置,已经被占满了。此时不到五点太阳仍高,今天天气又好,游人为了拍好的日落,已经个个被晒得满脸汗水。

远处第一大寺阿南达寺



不远处的达宾纽寺



西边的风光



太热了,我们藏到了塔的东面,躲避阳光,众多佛塔沐浴在夕照下。25 平方公里的古城蒲甘,处处可见大小不一的佛塔矗立在街头巷尾,真可谓“出门见佛塔,步步遇菩萨”。





临近落日,有点起云。看不上彩霞,打道回府。











回到酒店,缅甸和曼德勒啤酒都要尝一下





晚上还有木偶戏表演。缅甸的木偶戏非常有名,也叫悬丝木偶,即在木偶的重要关节部位如头、背、腹、手臂、手掌、脚趾等,各缀丝线,由演员拉动丝线以操纵木偶的动作。关于木偶戏来历,一说从中国南部传入,一说贡榜王朝波道帕耶王时剧务大臣吴多首创。木偶高约 2 英尺 ,牵线最多的有 60 根。传统有 28 偶像,有动物、神仙及帝王将相等人物













第十二天,蒲甘单车一日游。
五点半早起想看日落,可是却发现阴天,回屋再睡个回笼觉。早上美美的吃个早饭,蒲甘的酒店星级不高,但是价格不便宜,这个酒店就在河边,环境不错







在酒店问的电单车要比大路边的租金贵一半,于是在大路边租了电单车,也不用讲价,政府指导价,不欺客,租一天,电单车坐一个人6美金多,坐两个人8美金,马车20美金不过貌似可以讲价。我们最后还是租了电单车,以前骑过,现在都忘记了,试着骑了下把大脚趾头撞到了石头上,不过还好,很快就熟练了。第一站向北的伊洛瓦底江。




卜帕耶寺位于伊洛瓦底江东岸,蒲甘的北面,靠近货运码头,是当地罕见的在阿奴律王朝之前修建的建筑,原是蒲甘地区最早的寺庙,但是1975年地震的时候完全被损坏,所以现在看见是之后重建的。卜帕耶寺从佛塔的风格来看,很可能是9世纪蒲甘建城或者11世纪建城墙时所建造的。形状为葫芦形,周围没有阻挡,是观看江边日出日落的好位置。




瑞古意塔,在达宾纽寺西北边200米处,于1311年修建。它是蒲甘建筑中期的代表,搭建在一个高台上,里面有非常精美的浮雕。在东北边的角落有小台阶可以上去,有很多复杂的灰泥雕塑。一进寺庙大门就要脱鞋,但是寺庙里面好多石子,走起来硌的我呲牙咧嘴,当地人会看着我善意的笑着。




瑞古意塔由于离王宫遗址很近,所以被认为是皇家佛塔。




寺庙有超大的门道和窗户,通风采光都很好,登上该塔向东望,能看见不远处的阿达南寺




瑞古意塔视野开阔,确实是看日出的好地方




达宾纽寺近在眼前




下了瑞古意塔继续前行,感觉每个小路都会遇见一个或大或小的佛塔






下了瑞古意塔继续前行,感觉每个小路都会遇见一个或大或小的佛塔




院内开满了三角梅的佛塔








我们是见佛塔即拜。这座小寺庙会有几座灰白色的塔也很有特点。






他旁边另外一座红砖寺庙比较雄伟






旧蒲甘的城墙已见不到,但是还会有塔拉巴门,建于1050年,是蒲甘城墙中唯一保留的城门。在当年蒲甘城建成的时候有12座城门,现在只剩下这座正东门和附近残留的城墙了。穿过城门,我们前行到一个小佛塔群。






小佛塔群其中一个佛塔内供奉的佛像,很是慈祥




天色更加阴沉了,我们匆忙赶到狄罗明洛佛塔,刚好下起了雨。狄罗明洛佛塔也被称为“悉隆敏罗神庙”,建造于狄罗明洛王统治的1211年,为蒲甘最后建造的大寺庙之一,是蒲甘最后一座缅甸风格的塔寺。




等雨的时候正好仔仔细细看寺庙的内部建筑。神庙分为三层,在一层和顶层还可以看到四尊朝向不同方向的佛像。一名信众虔诚的在拜佛。






这边拜佛不燃香,献鲜花,这种睡莲一把几只折合人民币5元钱左右,我也买了一把,供奉到佛前,感谢给我一个避雨的地方




雨停了,走出寺庙可以好好打量外观。红砖建成的精美外表虽然历经风雨,但是依然风采犹存。虽然塔寺在1975年地震中损毁,但是得到了良好的重修,原来的壁画还残存了不少,仍可供游客观赏。在狄罗明洛佛塔的外部还可以欣赏到石膏雕模和砂岩装饰,精美无比,墙壁上依稀可见当年为了保护神庙免受损坏而绘画的天宫图。




中午在路边的女王餐厅用餐,主要提供缅甸菜,味道非常地道,咖啡不到两、三元人民币一杯非常好喝。

饭后继续前行到达瑞西光塔,有精明的商人给我挂了个木头做的小蝴蝶,说会带来好运气,然后给我看着鞋,期望我出来时候从她家买些东西。瑞西光塔是蒲甘最古老的寺庙,也是蒲甘唯一用石头堆砌的建筑,是缅甸四大圣塔之一。是蒲甘王朝的开国之塔,是缅甸佛塔的源头,也是早期建筑的典型代表。寺庙以前是看日出的好地方,现在中央的金塔在修缮。瑞西光塔周围环绕着五十三尊雕塑,包括狮子雕塑、摩迦罗雕塑(一种形似鳄鱼的动物)和蟾蜍雕塑。塔的每一侧都有一个小方型的寺庙,里面都供奉着一尊小铜佛。塔中供奉有从印度传来的佛舍利和佛陀额饰,因此在信徒当中非常有名。






沿着马路向南骑行,转到南边的一条马路,看见古表基寺。此塔与众不同在于,有一个方形的地下室,里面的佛龛供奉的是佛陀




继续前行,又下起了雨。好在佛塔众多,随便路边就可以找个地方避雨。虽然一天经常下雨,我们兴致倒是很高,因为这样才有多少佛塔烟雨中的感觉。






到达阿罗多依寺,这个寺不出名,但是却有很多信众过来拜佛,而且中间的佛塔里面竟然装着空调,估计是蒲甘地区独一无二的了。




寺庙内还有两组非常好玩的小和尚雕像,扛着锣和钟,这应该类似汉传寺庙的晨钟暮鼓。还雕了狗和猴子,很有趣。








头顶货物的女人




到达我们以为的布雷迪塔,其实真正的布雷迪塔在他的后面,正在维修。没人在上面,上去四周看风景极佳,向南可以一直看到达玛扬日卡、达玛扬基寺 、苏拉玛尼寺。仔细查阅google地图,才发现是这座塔西边的才是布雷迪。布雷迪塔就是传说的 394,地理位置居中,可观日出日落,很多网友反映拍日出效果比日落的好。两个塔都比较高,现在布雷迪在维修不能上塔




东南方向两座塔在田野中很漂亮




这座塔可以好好拍下个人照片,下塔时,同伴给我拍的坐在塔上的剪影照






我们离开时,有几个人也赶过来打算在此看日落。不过今天天阴注定看不到日落

本打算向南骑行到达玛扬基寺和苏拉玛尼寺,可是雨后的路实在太泥泞了,电单车走在里面轮胎打滑,骑行到一般实在过去,只好又一路冲回到大路上。这种路只有马车才好通行。




原野里,太阳藏的很深




不看日落,回酒店的路上也都是风景






回到酒店时, 葛道帕林寺已开始掌灯。还了电单车,这边人很淳朴,租车不要押金,早上租车时把租金支付了即可,白天用路边随便放也不用担心丢失。




酒店的夜晚,酒店这棵大树非常出名,景致漂亮,但雨季的晚上餐厅不开放




第十三天,蒲甘单车一日游。
早上五点半依然早起看日出,又是阴天,继续回笼觉。吃完早饭,本来想租马车,觉得不自由走的又慢,继续租电单车。第一站仔仔细细看看天天路过的葛道帕林寺,是蒲甘佛塔群中第二高的佛塔,由 King Narapatisithu 建完苏拉玛尼佛塔之后的延续,与苏拉玛尼、达宾纽寺、狄罗明洛非常类似。






从葛道帕林出来后,遇到当地人,还是头部驮运东西




昨天错过的摩诃菩提寺,是蒲甘唯一一座印度、孟加拉式建筑。以三角形的主塔为中心,四周围满了小型的副塔,塔座围着三层石刻佛像,塔身呈金字塔形,堆满了内凹形佛龛,里面都有佛像,密密麻麻,形态各异。建筑风格在整个蒲甘独树一帜,与众不同,非常容易辨认。佛塔的塔尖部分共分为七层,代表佛用了七周时间成道的经过






路过两天的达宾纽寺,今天仔细的正式看。达宾纽在12世纪建造,是所有建筑里最高的,也是蒲甘最早的楼中楼型建筑之一,它与阿南达寺并称为“蒲甘双塔”。塔内分五层,一、二层是僧人居住地,第三层是冥想空间,第四层是图书馆,第五层为佛。塔内有一座巨大的砖砌佛像,曾是最好的日出日落的地点,但现在游客只能在第一层观赏。






从达宾纽到阿南达寺抄近路很近,不过坡度有点陡,还是从大路绕过去,刚才还蓝天白云,瞬间却暴雨倾盆,不过刚好到了阿南达。




院子正中心就是阿南达塔,塔座是印度风格的正方形大佛窟,东南西北面各有一门,门内有一尊高约十米的释迦立佛,东西两尊损于火灾后于 18 世纪重建,这是我们从西面进入的立佛。




绕寺一周,每个立佛的姿态都不同,代表了不同的寓意。这是北面的




这是东面的佛,和西面的佛姿态看不出多大区别。当你远看佛像时,大佛笑的非常慈祥和蔼,但是当你走到大佛的脚下再抬头,法相却变得庄严非常,令人不由自主地跪地膜拜。




南北两尊是原始遗留下来的,这是南面的大佛,最叹为观止




塔的底座是印度式的四方佛窟。佛窟和塔基外壁上共有1183块以佛本生事为内容的浮雕,佛窟内通道两侧墙壁上设有洞,内有1304 尊佛像。主塔的周围环绕着小塔、佛像和各种动物怪兽的雕像。整座塔工艺湛,繁而有序,集缅甸古代建筑艺术之精华。










阿南达寺寺名来自于佛陀的声闻弟子以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它是蒲甘第一座大庙,也是至今最优雅美丽的佛教建筑,是蒲甘王朝中期的建筑,孟族式样的建筑同时带有北印度的风格,反应了蒲甘早期寺庙向中期演变的过程。




两侧的佛像守卫






忍者不败 发表于 2017-12-29 17:54:24

通道两侧墙壁上洞内的佛像,在人能触摸到的地方,都罩上玻璃罩子了,防止人触碰,但是这尊藏在阴暗角落的卧佛没有保护,得以可以近距离观看。



北面墙上的壁画







走廊里放着汽油桶般的水桶,蒲甘每个佛塔都设有这样的水桶,旁边放着纳捐的钱箱,我不知道这水是用来喝的还是做供奉的。缅甸自来水普遍净化的不好,有些浑浊



通道两侧墙壁上洞内的佛像,在人能触摸到的地方,都罩上玻璃罩子了,防止人触碰,但是这尊藏在阴暗角落的卧佛没有保护,得以可以近距离观看。





走廊里放着汽油桶般的水桶,蒲甘每个佛塔都设有这样的水桶,旁边放着纳捐的钱箱,我不知道这水是用来喝的还是做供奉的。缅甸自来水普遍净化的不好,有些浑浊





雨过天晴,我们在室内也转了好半天,刚好走出去看看。阿南达塔座之上屹立着70多米高的塔身,非常高大宏伟。



院里的铜钟



塔外围的每个墙角,都有一个头两个身子的神兽雕像





阿南达寺建于蒲甘王朝的中期,此时的匠们已经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建造经验,相比早期单一简陋的佛塔,无论从砌砖、砖石混用,还是采光通风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更重要的是,设计者已经不再单一地模仿,而是在建造中融入了缅甸传统的因素,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阿难达塔就是这个时期建筑的代表。

阿南达佛塔的每边长约60米,主塔高51.24米。塔为圆形,塔顶尖尖,通体贴满黄灿灿的金箔,并镶嵌着无数光彩夺目的珠宝,在阳光的照下异常夺目与端庄。我们看的时候,佛塔正在修葺。



我光着脚在院子里轻轻的趟着水走,积满了热热雨水的院子里还没有什么人,阿南达寺倒映在积水中,寺庙和倒影构成了让我此行极为惊艳和震撼的画面









逛完阿南达,已是中午,去新蒲甘午饭,电单车开在路上,微风拂面,十分畅意。中饭在刚进新蒲甘的sunset garden吃,就在江边,风景秀丽。江边小酌,再开电单车,不算酒驾吧









从新蒲甘向东行四公里多是达玛亚日卡。从结构上是蒲甘佛塔的奇葩,通常佛塔的底座是四方形的,而他却是五边形。中央是一座金色的钟形大塔,挨着金塔的五边各建了一座寺庙,供奉佛像。四面安佛的时候,依方位分别供奉北方拘留孙佛、东方世拘那含牟尼佛、南方迦叶佛、西方释迦牟尼佛四位现世大佬即可。现在第五面是弥勒菩萨。



达玛扬日卡意味“一切归于大法”,塔身环绕着一圈完整的本生故事,塔上的雕饰也非常精美







发现自己喜欢上了水中的倒影







回旧蒲甘路上会经过马努哈,马努哈寺是Manuha国王于1059年建造,他是被俘虏的孟族国王。寺庙里,正面是三尊巨大的佛像,与巨大佛像不相称的是,容纳佛像的庙宇却修得非常狭小,空间狭窄的基本上你都觉得是头快顶到房檐,肩膀要碰到墙壁。而之所以会被修成这样,也是因为作为一个被俘虏过来当人质的国王,Manuha借着修建这样的寺庙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压抑和痛苦



寺的背面有一尊20米长的大卧佛,寺庙过于狭窄只能拍下头部



本来看日落,可以从达玛扬日卡穿中间的土路经过达玛扬基寺和苏拉玛尼寺返回看日落的区域,可惜实地看了还是很泥泞电单车难以通行,沿着大路经过马努哈绕回瑞山都塔这边,路边的四座佛塔,昨晚阴天时候就看过,今天夕阳余晖打上去,格外的灿烂







夕阳下的剪影洒在佛像下,像是在朝拜。




寺庙内壁画也是十分精美,保存的比较完好








晚上打算在穷游推荐的瑞南因它僧院看落日,这个僧院要深入路边的小路,很难找,还好Google地图有标记。




爬上僧院的二层,果然是看日落的好地方,人也很少。远处的阿南达和达宾纽还被厚云层笼罩着




天色渐渐暗下来








喜欢这种平视的角度,可以看见佛塔丛林版的呈现,如果早上看日出,热气球据说就在该塔前飘过,不过这还算是雨季,没有热气球,最重要的是这里躲开了在瑞山陀塔的大部队,逃离了喧嚣,可以静静体会蒲甘美。




云依然比较多,以为最后一天也看不到落日了,我们准备回撤




就在这时余晖洒在上方的云朵上,呈现出一种粉红色,美丽极了






忍者不败 发表于 2017-12-29 17:55:25

远处的达宾纽和瑞山都塔





日落以后,天完全黑下来,摸着黑一路问找到了一家出名的纪念品店,觉得东西小贵。问店主如何去the moon餐厅,老板热情的描述了半天,觉得还不尽兴,拿了根树枝在地上给我们画起了地图。到达阿南达北侧即是the moon 餐厅,是一家素餐厅,问服务员有啤酒么,服务员说有,上来的是黑塑料袋包裹起来,很有趣。



忍者不败 发表于 2017-12-29 17:56:23

第十四天,蒲甘--曼德勒--北京。
依然是ATR72,一共就5个人飞,登机牌手写,没名字,没座号,上机后自行找座,托运人工分拣,人上即飞,到站即停即走,真真正正的空中巴士。









本篇游记共含29921个文字,770张图片。帮助了15679名柬埔寨游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柬埔寨吴哥、老琅勃拉邦、泰曼谷、缅曼德勒和蒲甘自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