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
在才女杨绛心中
他有股“痴气”淘气、天真、拥有过人的智慧博学而又风趣
他的一生似乎注定与书有关一部发人深省的不朽名著一份使人敬佩的书生痴气一段令人动容的文坛爱情都让人印象深刻
他就是一代文坛大家——钱钟书
钱钟书。资料图(图片来源:中国青年网)
钱老一生为人简单低调
每当提到钱钟书时或许你的脑海中除了能模模糊糊浮现出那本妙笔生花写尽了世情冷暖的经典小说《围城》之外对他总是显得有些缺乏了解
但是
那些感动人心的话语那些动人心弦的故事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远去反而会历久弥新直至今日依旧能带给人心灵上的启发
(图片来源:中国网)
一个人二十不狂没志气,三十犹狂是无知妄人。
据说1929年
清华大学在招生时曾爆出这样一条新闻:有一位考生语文和英语的考试成绩名列前茅但是数学只考了15分
当时的清华校长罗家伦在亲阅试卷后立即定夺:此为奇才,破格录取。而这位被破格录取的“奇才”
就是后来闻名文坛的钱钟书
图片来源:CCTV10《人物》
他嗜书如命拥有惊人的记忆力凭借着渊博的学识
年纪轻轻的他
不仅让同学们佩服得五体投地更成为老师口中的“人中之龙”
1933年
钱钟书从清华大学毕业清华虽早就有意让他留校可是却被他一口拒绝了
“狂”是他年轻时的人生态度
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但钱钟书却与妻子杨绛在这座用相知相爱铸就的婚姻城池中走过了相濡以沫的一生
钱钟书和夫人杨绛。(图片来源:中国网)
在清华校园里钱钟书与杨绛一见钟情他为她写下了这句话:“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这是最美丽的情话也是最浪漫的承诺
在那个战乱的年代里钱钟书与杨绛琴瑟和鸣,伉俪情深在彼此支撑和相互理解中走过了艰难的岁月
这个世界上最让人动容的感情莫过于:我懂你
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砂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1941年钱钟书辗转回到上海他曾请朋友帮忙找个生计那位朋友就对钱钟书说正好,系里都对孙大雨不满你来就顶了他
杨绛、钱钟书和他们的女儿钱瑗。
此时的钱钟书
和妻女挤在狭小的亭子间里对于孙大雨钱钟书只闻其名,并不相识但是却一口回绝只因不肯乘人之危夺取别人的职位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一辈子都不愿做“恶毒”的老实人
美好的品格总是会在最细小的事情上绚丽绽放
图片来源:CCTV10《人物》
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东西吗?
作为一代“奇才”钱钟书一生潜心治学淡泊名利写了800多则被称作“日札”的读书心得留下了《谈艺录》《七缀集》《管锥编》等学术专著
他拒绝了热心人士拜访的好意
也拒绝了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其讲学的“橄榄枝”
在《围城》出版之后有一位外国女士打来电话说她喜欢《围城》想见见钱钟书他婉言谢绝说觉得鸡蛋好吃就可以了不必非要看到下蛋的母鸡
钱钟书与杨绛晚年合照。
他曾留下遗言说
遗体只要两三个亲友送行不举行任何仪式恳辞花篮、花圈,不留骨灰。
在他去世后
杨绛将夫妇二人全部稿酬版税捐赠清华并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帮助贫寒学子实现梦想
不慕虚名不贪富贵这是一种“率真”
杨绛与钱钟书正在看书。
今天是钱钟书诞辰108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再次重温钱钟书先生对人生的体验与感悟愿与君共勉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旅行是最劳顿,最麻烦,叫人本相毕现的时候。经过长期苦旅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以结交作朋友。
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