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一位做生意的阿叔说,在柬埔寨遥远的东北省份,处处都是山沟和森林,那里除了有很多野兽,还有一群没有穿衣服的人,外人到那里,必须
找来竹筒等物敲打,他们听到后,便会找东西来遮住身子......后来,在独立后的民盟时代,当时的国家元首西哈努克王子开始关心当时还处於荒蛮的东北地
区,并把它命名为拉达那基里省和蒙多基里省,还特地给当地少数民族,其中主要为崩侬族缝制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衣服,并派飞机,把他们载到金边来参观,让他们
接近现代人的生活。 这些都是找儿时对柬国东北和少数民族的一点认识。后来有机会接触少数民族,知道在东北有二十多支少数民族,其中人数较多的为崩侬族、佬族、东奔族、圭 族、格楞族等,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和奇风异俗,但没有自己的文字。部分人会讲柬语。 记得好多年前,记者曾见过一些崩侬族妇女,很多人都没有四只门牙,原来,她们也传承了“磨牙”的传统,据说,这些少数民族妇女十四、五岁开始步入“少 女”阶段时,便要磨掉四只门牙,才会好看,据说在老挝、越南等东南亚少数民族群体中,也有许多“磨牙族”。 记者在东北接触的少数民族,几乎男男女女,乃至小孩,都喜欢喝酒和吸烟,在拉省省会邦隆,你可见到商店中都有售卖一罐罐的白酒,他们喝酒时,是把长长 的竹吸管插进去吸。几个人三两下便会吸干一大罐酒,酒量可真不小,而吸食自掷的浓烟,更是他们特别的爱好。 在东北充满神秘的少数民族群体中,人们想象不到的是,还有一群在那里至少生活了一百五十年客家人,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山清水秀的拉达那基里省云晒乡的 西山河畔,在周围尽是少数民杂居的环境中,这群黑“头发”,黄皮肤的炎黄子孙虽然在当地已繁敷了好几代,但仍然保持着客家人的传统——每个人不但会讲一口 流利的客家话,还会讲普通话、柬语和老挝语,他们会做客家菜,会酿制客家人地道的红糯米酒,数十年来,除了波尔布特年代外,他们在师资设备和经费很匮乏的 条件下,依然把当地唯一的一所华文学校——光华学校坚持办下去。 云晒村位于拉省省会邦隆以北约四十公里,离金边约六百公里,在前往东北的七号国道未修复前,要前往云晒,可说是一件非常艰辛的旅程,所以到那里的人并 不多,而其似乎与世隔绝的地理位置更增加了其神秘威。但七号国道修通后,特别将在今年修竣在邦隆公路,将是该省历史上第一条最美的柏油路。 云晒,唐人村,是拉省最美的地方,那里不但有全省最美的河流和沙滩,也有拉省其他地区难以见到的椰子树,一名导游曾告诉记者,他从金边买了200棵椰 树苗去种,结果一棵也活不成。 云晒唐人村目前被省旅游局列为旅游景点,而七十多岁的当地柬华老会长张玉芬被委任为村长,也是全国唯一的华人村长。对于这个头街,张玉芬老人曾推辞 过,但省长说,您是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者,您不做谁做?就因为这样,每到过华人新年或重大节日,省政府都会派军警到村里维持治安,也给华人助威打气,还为村 里修了路。 张会长告诉记者,华人到拉省和云晒生活至少已超过150年,张会长的祖父母大约在150年前就从老家广东惠阳到云晒,而且前生活在云晒的华人几乎都惠 阳人的后裔,很多都是因为战乱而从陆路经过上丁省到达那里的。在云晒的墓园中还留下许多老华人的坟墓。 云晒乡77岁的吴务持老人是唐人村中唯一来自广东新会的“广府人”,他32年前娶了当地的一位客家姑娘为妻后,便从此在唐人村落地生根。 勤劳而精于经营的云晒唐人村华人除了开杂货店、卖衣服,也向少数民族收购当地的土特产或做小买卖,除了带活当地的经济,也为少数民族提供日常的生活用 品,当然他们也种庄稼,自给自足,这对勤劳的云晒客家华胞来说已是上百年来形成的优良传统。 面对周边都是少数民族部落,华人在当地只占少数,他们的婚姻怎么办?一位华人告诉记者。他们几乎都没有与少数民族通婚的习惯,他们*心后代连个娃都失 去了,所以除了与当地华人之间联婚,也会与上丁、桔井等地华人通婚,像张玉芬会长的儿子张育凯就与到当地任教与马来西亚援柬教师陈凤龄喜结良缘而被传为佳 话。 通往拉省的道路虽然漫长而遥远,但公路的修通也拉近了金边和当地的距离,随着旅游业的开发,到拉省和云晒探秘和旅游已不是一个摇不可及的梦想。不过, 新修建的七号国道有不少地方已局部损坏,还有超载木材的大卡车据说载重量由100吨至150吨,每天都碾压在这条通往拉省的公路上也令人耽忧。 |
服务热线:(+855)023922788 服务时间:8:30-18:00 广告合作客服QQ:3198631398
© 2010-2020 Koh Thmey Technology.Powered by 新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