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柬双方首次联合考古中的场景。为更好地保护和修复茶胶寺,自5月16日起,由中柬双方专家共同组成的20余人联合考古队在当地开展为期约两个月的考古工作。 负责茶胶寺修复工程的中方专家温玉清说,此次联合考古也恰逢中柬建交55周年与“中柬友好年”,茶胶寺的修复维护工作将促进双方的文化交流。 茶胶寺建于公元975年,由于年代久远,寺庙的塔殿、寺门等建筑物大部分出现坍塌损毁。为保护这一宝贵文化遗产,2010年11月,中国政府援助的保护修复工程正式启动。此次考古是中柬首次连手,也是中方在修复茶胶寺工程中进行的第三次考古。 “(这次的)主要任务是对茶胶寺庙山周围的南池和东侧壕沟及神道进行研究分析,深入了解它的整体布局和建筑信息,为茶胶寺保护规划和修复设计提供更准确的考古学依据,”中方考古队长王元林告诉新华社记者。 “虽然现在壕沟被埋,水池已干,但通过我们的考古发掘,发现了壕沟的16级石阶,这比法国研究者进了一步,在此之前,他们发现有8级石阶,”自2011年就负责茶胶寺考古的王元林说。 “中国专家在茶胶寺修复工程方面表现优秀,我相信在考古研究方面也会做好,”吴哥古迹保护与发展管理局的考古专家温索佩对双方联合工作充满信心。 在吴哥大型古寺中,茶胶寺是唯一没有完工的国庙。“与其他古寺相比,它缺少精美的石刻和完整的外观,但正是由于它未完成的样态,将古代吴哥建筑的秘密呈现于世,”中华文化遗产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顾军告诉记者。 茶胶寺的研究价值也受到世界文物保护专家的重视。几乎与本次中柬考古作业同期,德国吴哥古迹保护工作队也会连手中国专家,对茶胶寺的须弥台沙岩雕刻展开保护实验研究。 对茶胶寺的探寻也有利于深入了解中柬交流史。“通过考古中采集的地面样本,或许会发现一些吴哥时代的瓷器或瓦片。我们可以对比同时期中国古代物器,从而对中柬两国古代文明交流情况作出进一步推断,”王元林说。 不过,古迹修复从来不是简单的建筑工程,考虑到工程的艰巨性与复杂性,整个保护修复工作预计需时10年。温玉清说,修复的过程也是一个学术研究的过程,“我们今后的工作会向文化和历史研究的方向纵深发展”。 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于今年6月在柬埔寨举行。“我们也愿意在这里向国际同行展示中国参与世界遗产保护的积极姿态和工作成果,”温玉清说。 此次考古队成员中不仅有中柬考古专家,还特别加入了5名来自柬埔寨王家艺术大学考古系的师生。 望着远处做着水平仪测量的大学生,温玉清感慨道,吴哥古迹是世界文化遗产,更是属于柬埔寨人民的遗产,保护它的使命最终要落到柬埔寨年青一代身上,“这也是我们邀请柬埔寨大学生参加考古的重要原因”。 |
服务热线:(+855)023922788 服务时间:8:30-18:00 广告合作客服QQ:3198631398
© 2010-2020 Koh Thmey Technology.Powered by 新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