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柬埔寨“高棉控股”集团旗下高棉第一财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昆明科华矿业有限公司在柬埔寨
金边市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出资合作开发经营“昆明市东川区舍块乡稀矿山、红旗飘飘、小溜口等扶贫铜矿”。高棉第一财富占合资公司51%的控股权,拥有法人资格。这是柬埔寨矿产企业第一次走出国门投资海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高棉第一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曹云德勋爵主持签约仪式。高棉第一财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曹云明、总裁助理郑昆林代表柬方,昆明科华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应发、常务副总经理罗远举代表中方,出席签约仪式。
招商不如招人才
“座座山头走蛟龙,条条沟口吹喇叭”,被誉为“泥石流天然博物馆”的东川,是世界上最佳的泥石流观测、实验和研究场所,中国科学院在东川建立了泥石流观测研究站。同时,东川境内铜矿储量丰富,铜文化历史悠久,素有“天南铜都”之称。
曹云德主席对于高棉控股集团旗下高棉第一财富公司和东川“科华矿业”进行合作、建设柬中两国矿业人才培养选拔基地表示支持。他强调,高棉集团投资云南、建设两国矿业人才基地,从堪探、设计、普查、生产等“采、选、炼”各个环节,一条龙式有组织、有计划地选拔、安排、转移和向柬埔寨输送矿业开发需要的专业人才,对于高棉集团和柬埔寨矿业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曹云德说,一直以来,柬埔寨主要依靠外援发展经济,国家并没有完整的对外投资政策。但为了适应柬埔寨矿业产业发展急需的大量人才,作为柬埔寨矿业领域的骨干和领军者,高棉集团希望通过建立矿业人才基地,重点选拔技术、管理人才和专家,为柬埔寨矿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际上,这种合作既选拔了人才,又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柬埔寨政府对于这种发展模式肯定会高度关注和支持。
但与简单的招商方式不同,曹云德认为,招商不如招人才,“仅仅从考试的角度看,全世界的人才很多。但是有没有真正的实战经验,需要提供一个舞台,练练兵、试试看。”目前,高棉集团急需补充专业采矿和生产管理人才,而东川铜矿区在海拔3200米的高寒地区,非常适合选拔优秀的人才。
“柬埔寨太缺人才。”曹云德主席说,希望合作双方能够站在“柬中友谊”和柬埔寨工业化发展的意义和高度上,高质量地开展合作,如果可能的话,希望在年底就能取得阶段性成果,先输送一批人才过来。届时,高棉集团将组织柬埔寨国家媒体团到东川政府和矿业基地进行专题采访。更希望能够在3-5年内,达到输送1000人的人才规模。
对于柬中两国企业间建立矿业人才培养基地,柬埔寨人民党、参议院主席谢辛亲王也很关注。谢辛主席特意请曹云德勋爵转达了对云南科华公司的谢意。希望科华公司能够一如既往给予支持,和高棉控股精诚合作,把“高棉东川矿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好。
圆满完成任务,任重道远
张应发总经理作为东川区政府退休的老领导,为中国的矿产事业干了几十年,退下来之后还希望“老有所为、做一点事情”,毅然开始了第二职业。经过近十年的辛勤耕耘、艰苦奋斗,不仅开发出了丰富的铜矿、伴生金银矿资源,而且还把相关的工厂、水电等基础设施和平台建立完善起来,整个矿山无森林、无耕地、无放牧,成为了东川老工业基地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合作双方一段时间的沟通、考察,终于举行了正式的签约仪式,张应发的心情非常激动。“对于能够和高棉集团这种高规格、有实力的合作伙伴合作,平台价值得到了实现,感到非常荣幸,也是一种缘份。”和高棉集团合作,不光是机遇行为,工作更是任重道远。
首先,根据曹主席的要求,通过项目进一步强化实施,把现有人才现场练兵,“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除了业务素质,更要考核人的修养、修为和品质。一定圆满完成柬埔寨政府和曹主席安排的艰巨任务,选拔、培养、输送好的人才过来。科华公司能够走出国门,在异国他乡做一些工作,也符合中国“走出去”战略和云南桥头堡建设的需要,非常有意义。
其次,一定按照柬埔寨政府和曹主席的要求,千方百计地做好工作,严格履行合同,把法人代表的资金用好,积极协调好和政府、老百姓的关系,平稳互动、顺利移交。按照科学的工作计划,一定紧密团结在一起,认真研究安排工作,以最快速度,把基础工作做好,争取在明年春节前后,在原有700吨日产量的基础上新增建日产矿石量500吨选厂投产,如此,选场规模可达到日产1200吨矿石。
再次,矿山在原来的基础上,尽快展开探矿和采矿工作,储量进一步核实,为集团下一步迈向更高的台阶,拿出实实在在的依据,避免决策失误。下一步,再把产量提高到3000吨,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原有不完善的流程和环节,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技改工作,从而达到持续的、满负荷的稳定生产,每年至少保证300天以上的正常生产。
最后,矿业经济,安全最重要。安全抓好,自身的效益才能显现出来。一定积极配合曹云明总裁,把生产安全抓好;效益、任务都要服从安全,为高棉控股负责。另外,环保也是可持续发展、提高经济质量的全球性问题。一定重视环保问题,安排专项资金,处理好废水和尾矿达标建设,同步落实。原则是,能节省的尽量节省,该投资的地方一分不吝啬。
总之,一定按照两国政府要求和曹云德主席的希望,精诚团结、互相理解,把工作扎扎实实推进,圆满完成任务。
千年铜都,华丽转身
中国云南昆明东川被称之为“铜都”,其一,东川铜的开采冶炼铸造历史久远,在上古时期,东川就出现了“马踏露铜”,在西汉时期,先民们就已经能够用“火烧水泼法”开采铜矿,并用木炭冶炼钢锭和铸造钱币。其二,东川铜矿储量丰富,是古代中国最大的铜矿区。其冶炼规模之大、开采历史之长处于中国同业之先。清乾隆至咸丰年间年产粗铜就已达8125吨,有矿工十余万人,产业大军远远超出今天的规模,被称为“京铜”、“云铜”。其三,东川铜是清朝时期铸币造器的最重要的原料来源之一,清朝钱币有百分之七十系东川铜鼓铸的。由于东川铜当时在中国制币以及制造业所处的特殊地位,乾隆皇帝曾御赐东川龙神庙矿“灵裕九寰”匾,对东川铜业予以褒奖,“天南铜都”也因此而得名。
在东川,铜是主导产业,因铜矿建市。与此同时,十多年前,东川发现了伴生金矿。随着历史变迁,虽然经两千多年的开采冶炼,东川仍是我国六大产铜基地之一,铜的地质储量仍占全国第二位,精矿含铜量占全国第三位,在中国有色金属及经济发展中东川铜业仍具有其重要地位,发挥着应有的作用。现在,进入到深度开采阶段,实际品味比预想的还好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