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中国西南区的贵州省资源丰富、生态良好、文化多彩,已成为中国西部大开发最具“后发”优势的省区。在高度关注环境保护的今天,贵州省强调坚守“生态与发展”两个底线,努力实现“后发赶超”的目标。
文化中国——2014海外华文媒体贵州行活动于6月28日圆满结束,多彩的贵州、爽爽的贵阳给华媒采访团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记忆。
结束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的第11期海外华文媒体研修班活动后,包括柬埔寨来的本报记者等来自25个国家的40位媒体采访团,参加6月18-23日的“文化中国——2014海外华文媒体贵州行”活动。
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的主办下,贵阳市侨务办公室的精心安排下,华文媒体采访团一行先后参观采访地标性建筑的筑城广场、历史阁楼的甲秀楼和翠微园、正在开发的中天未来方舟城市综合体、城市湿地及生物多样性相结合的花溪十里河滩湿地公园、弘扬儒学的圣殿——贵阳孔学堂、反映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彩贵州风”大型民族歌舞演出、基层管理体制改革首批试点的观山湖区碧海社区、反映贵阳高科技等相关产业建设发展情况的贵阳国家高新区、现代生态农业增殖地的白云区蓬莱仙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的黄果树大瀑布、体验苗族文化习俗的“千户苗寨”等多个景区。
参观活动内容丰富、涉及方方面面,令海外华文媒体们对贵州省和贵阳市的面貌与发展有了深入的了解,为此次“文化中国”之行留下深刻印象。
海外华文媒体的贵州之行,得到贵阳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3日的最后一天行程,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吉宁峰和市政府副市长王玉祥以及市政府各个单位负责人同海外华文媒体进行了座谈,介绍贵州省贵阳市的发展,并回答媒体记者们关心的问题。
吉宁峰副市长表示,贵州省是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后发优势的省份,贵州坚守“环境与发展”两个底线,推动高科新技术、生态与人文旅游业发展,积极打造一个多彩的贵州、爽爽的贵阳。
王玉祥副市长介绍,喀斯特地貌造就了贵州的神奇和美丽,贵州省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良好、自然景致优美、城市文化独特、民族风情浓郁、基础设施逐步完备等,成为推行现代理念“绿色”发展最具有潜力的省份。
此外,贵州省会的贵阳市被誉为“中国的避署之都”,目前正在努力打造“爽爽贵阳”的旅游城市,吸引海内外游客。
此次“多彩的贵州,爽爽的贵阳”行,给海外华文媒体看到了正在发展进步的贵州,包括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城区的开发建设,空气的凉爽,绿色山水的秀丽风景以及热情好客的贵州人。
华文媒体们都被贵州的民族风情、优美之歌、动人的舞蹈、绿绿的山水、凉爽的气候所吸引,沉醉在“多彩的贵州、爽爽的贵阳”。
他们在微信的朋友圈里发表感言说,此次贵州行收获良多,眼界大开,是非常珍贵的旅程,是一次知行合一之旅,贵州省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贵州省地处大西南云贵高原东部,东接湖南、南连广西、西邻云南、北通四川和重庆,是中国西南腹地的交通枢纽和南下出海通道。土地面积17.6万平方公坦克,人口347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36.1%,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人民勤劳、少数民族聚集、发展潜力很大的省份,更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巨大后发优势的一片投资兴业热土。
贵州省有布依族、苗族等37个少数民族在此生活,形成了多彩的民族文化,其自然资源丰富,铝土矿保有储量占全国20%,优质磷矿占全国70%,中药材1250多种,被称为“天然药谷”,其中灵芝、天麻、杜仲被誉为“贵州三宝”。
贵阳简称“筑”,是贵州省省会,总面积8034平方千米,总人口445万。贵阳气候凉爽,夏季平均气温24度,空气清新,一年中空气质量优良天气数超过95%,森林覆盖率43.2%,是世界上喀斯特地区植被保持最好的中心城市,海拔适中,平均海拔1100米,为世界上紫外线辐射最低的城市之一,非常适合人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