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 述|蒋文和(海洋潜水管理者,现居山东青岛。2005年~2009年留学马来西亚。) 整理|徐杏虎 说起印尼你能想起什么?巴厘岛?海啸?我想至少二十岁以上到三十五岁的中国人,甚至是世界华人,提到印尼的第一反应就应该是印尼排华屠杀。2005年的时候我留学在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往返于印尼、大马、新加坡之间。我来讲述我见闻中那些根深蒂固的华马冲突。因为高考失利,父亲考量了,最后联系了我在马来西亚经商的姑姑,决定让我去她那留学。于是我从清凉的烟台来到了炎热的马来西亚。其实没来之前我对这个南洋国家还是满怀憧憬的,毕竟对中国人来说当时的新马泰都是旅游胜地。 刚到吉隆坡的时候的确感觉不错,繁华并且充满朝气的一座城市。姑姑接我住在了一个全是华人家庭的社区。我一开始对这个社区的印象就是富人区,家家别墅,很多人家还雇佣了印度裔的佣人。跟我在国内电视剧上看到的富贵大户差不多。后来在游玩吉隆坡的时候我发现其实只要是华人社区,都等于富人区。甚至绝对点来说,富人区都是华人社区。刚到吉隆坡下飞机的时候姑姑就来电话告知我她堵车在路上,叫我稍微等一下。我说那我自己打车去你那吧,她说千万别,开出租车的马来司机看到你是刚来的华人一定会宰你的。我在机场等了一会,发现机场里面华文报纸有不少。随手翻起星洲日报,上面都是有关于民族平等,华人政治地位的报道和评论。这让我一踏入马来国土就意识到当地华人有要追寻但追寻不到的东西。 我的学校里住的社区不是很远,头一天去学校我打算不麻烦姑姑,自己坐公交去。但被姑父当场拉住,并且叫我表哥开车送我去。临走不忘嘱咐我:“你在外面要记得只要跟华人玩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往马来人人多的地方去。当心危险,马来治安很差的。”学校里面有一大半的学生都是华裔,包括本地华人和我这样大陆来的华人。华人学生和马来学生分开吃饭,马来人几乎都是回教徒,吃清真食物。有的马来西亚国办的大学食堂只提供清真食物,所以华人就拒绝去马来国办的学校念书。一开始马来有很多华人办的华文学校,后来都被马来政府给强制关闭了。所以华人学生都跑到外国人在马来办的国际学校念书。一般国际学校里面主要是华人,马来人通常不会占超过总数的四分之一。马来政府规定学生上大学必须学习国语马来语并且通过考试,但我所认识的华人里面无论老少没有一个会说或者有兴趣学马来语的。于是在国际学校的考核中,你说一些粤语+英语+普通话的结合体,考试就算你通过了。其实绝大多数这样的国际学校都是新加坡华人或北美华人开办的,除了有英语课程外也有可以选修的华语课程。几天课程下来我感觉似乎不错,渐渐在大马适应了下来。没事的时候我就喜欢钻书报亭里面看一些国内看不到的新闻和书籍。马来政府不允许马来有华文图书馆,原来很多知名的华文大学一般都会附带一个华文的图书馆,后来全部被关闭了。于是当地华人就用书报亭的名义开了很多超规模的华文读物商店,全是免费阅读的。最大的“华文书报亭”比马来西亚的国家图书馆还大。 社区里面的大马华人往往在家说福建话广东话,华人族群之内交流就用普通话。有一些华人小孩也是英语和华语双重母语。华人和马来人交流是说英语,很少见到华人会说马来语或者马来人会说华语。马来政治暴动之后巫统上台后规定华人不得拥有土地,华人开办的单位企业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员工是马来族人,华人不得插手马来的电信、能源、地产这样赚钱的业务。于是华人就采取了“合资”的办法,雇佣一个外国人,让他作为企业法人代表,以这样的形式经营业务。马来前十首富有九个是华人,还有一个是马来政府垄断行业的外包商人。而且最富裕的华人商人的资产在2005年的时候就超过当时大陆排名第一首富的资产。马来的人口只有三千万,可以说华人控制了当地90%与经济有关的东西。但华人的政治地位很低,马来人只给巫统投票,华人只给华人政党投票。于是华人政党就变成了职业反对党,巫统出台什么政策华人政党就反对什么。马来西亚国防军和警察只招募马来西亚的穆斯林,不招募华人。可以说在大马,民族歧视和争斗是赤裸裸存在,并且所有的人都以此习以为常了。 在吉隆坡我谨遵姑父的教训,很少跑到大街上。我们的邻居是一对广东的老华人夫妻,人非常好,信佛。马来西亚不允许城市内开办佛教寺庙,于是就在华人社区里面开了一间小小的供奉菩萨的土地庙一样的庙邸。邻居姓陈,我喊他陈老。他是年轻的时候从广东逃荒到香港,又从香港南下到新加坡,最后定居在大马。他年轻的时候做过大马马共的游击队队员,后来还被监禁了。出来后就在大马经营二手车致富,刚好碰上马来经济改革,他的资产都被马来政府没收了,后来依靠朋友的帮助开了家饭店,晚年过的也有滋有味。我在大马吃的最好的就是他烧的广东菜,受当地华人的影响我也有一点的佛道教信仰了。 第二个学年结束的时候我并不急切回家,因为我在大学的女朋友已经到了和我谈婚论嫁的地步了。她是印尼华人,叫若依。假期的时候我决定壮着胆子先去她家见见她的父母。她家在印尼泗水。我虽然已经在大马打磨了一段时间,但去了印尼后还是难以接受很多东西。尼泗水、万隆这样的城市名都是华人自己起的称呼,并不是当地人称呼的音译。印尼华人数量虽然比大马华人多,但只占总人口数量的2%不到。但当地华人的生存境遇类似二战爆发前的欧洲犹太人,拥有财富的同时到处都充满了敌视。虽然华人数量很少,但依旧控制了印尼的经济行业。在印尼排华前印尼和大马类似,90%的经济都被华人控制。印尼排华后华人很多财富被掠夺,现在华人的财富总额只占到了印尼民间财富的60%多一点。印尼当地禁止一切华文教育,任何学校都强制学习印尼语。于是印尼华人的小孩都选择在家请一个老师完成启蒙教育后送到大马或者新加坡的华文学校念书。我女朋友高中到大学都是在大马念的。 泗水的华人社区和吉隆坡的华人社区不一样。几乎整座城市的华人都居住在一个巨大的社区内,几乎占了整座城市的四分之一。泗水的华人社区也是泗水最繁华的地方,但鲜少看到本地印尼人。印尼华人的富裕程度远在大马华人之上,甚至就算新加坡澳门这样的发达地区的居民的财富也难以和印尼华人比肩,尽管印尼人均GDP只有前者的十分之一不到。 刚到女朋友家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当地华人基本都是客家人或者潮汕人。年纪在四十岁以上的基本只会说客家话,但能听懂粤语。我就操着在大马学会的半生不熟的粤语和他们交流,年轻一辈普遍都会英语和普通话。印尼华人的传统比大马华人保留的更多。一听说女孩带了姑爷回来邻居大爷大妈都热情的围观上来打量我这个姑爷。食物是很传统的客家菜。感觉客家菜跟我们北方菜很类似,吃撑了还被灌酒。晚上我女朋友的哥哥带着我们在泗水玩。偌大的泗水被一条河分开,一边是华人聚居区一边都是本土人。在当地因为玩很开心,所以待了一共有个把月。后来我跟我女朋友结婚前又回来待了两个月。 印尼的华人跟当地主体民族爪哇人仇恨极大。1998年印尼排华只是一次爆发,而且不会是最后一次。现在的印尼华人几乎家家备枪,当地华人开的超市也分三六九等。最好的超市只准华人进去,门口光保安大哥都有十来个。还有一家是印尼人开的大超市也只准印尼人进。泗水是华人的主要聚居区,城市内一半的人口都是华人,几乎华人和当地人的状态就是老死不相往来,除非做生意。差不多印尼各个城市的富裕和开发程度就是依据当地华人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来定的。华人越多的城市越繁华和富裕,这一点和大马很像。东南亚最繁华的城市就是一个九成都是华人的新加坡。印尼华人中绝大多数都有试图移民新加坡或者北美的计划,他们也觉得留在印尼长久下去不安全。但他们的积累的财富和家业都在印尼,很多都是带不走的实业。1998年印尼全国发生排华,几乎家家华人都和当地人发生流血冲突。我女朋友的舅妈被印尼人掳走了,她的舅舅于是用炸药自爆炸死了很多印尼人。每年她舅舅的生日都听到她妈妈在房间里面哭。所以我女朋友一家尤其对印尼当地人仇视。当地华人自发举办了一个纪念会,每年悼念死在排华惨案的华人。 在印尼华文几乎完全被禁止,不允许有华文学校或者报纸。虽然大马和印尼都是回教国家,但印尼尤其严重。国内完全禁止酒精制品赌博以及娱乐音乐等。印尼电视台只播新闻和广告,别的不播。但华人社区内依旧该吃吃该喝喝,翻墙到大陆看电影玩dota等,生活几乎和大陆大马没区别。除了随时可能到来的政治动荡。 在大马和印尼最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就是华人和当地人通婚。冲突包括三点,分别是宗教冲突,经济冲突,政治冲突。尤其是娶了一个南洋华人作媳妇儿之后,我更心系南洋了。华人又何尝不是另外一个犹太民族呢。【摘自网易新闻客户端“大国小民”栏目】 |
服务热线:(+855)023922788 服务时间:8:30-18:00 广告合作客服QQ:3198631398
© 2010-2020 Koh Thmey Technology.Powered by 新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