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头条APP

生態系統受威脅‧洞里薩湖壓力大

2016-10-18 12:35| 发布者: lianhua| 查看: 5423

 

   水力發電站、過度捕魚,以及污染問題,讓東南亞最大的湖泊洞里薩湖,面臨極大的威脅。

洞里薩湖被視為亞洲的心臟,與湄公河和洞里薩河共依存,雨季時,湄公河水倒灌洞里薩湖,面積就會擴大到6178平方英里。洞里薩湖及湄公河流域成就了全世界最大的內陸漁業,占全球淡水漁獲量的18%。在柬埔寨,國民的動物蛋白質所需81%是由魚類供應,而捕魚業也成為很多人的生計來源,尤其是洞里薩湖與河的沿岸居民。

根據艾瑞卡‧吉耶斯在全球正義之聲自媒體(TakePart)發表的文章,洞里薩湖面臨的多樣威脅,包括過度捕魚、污染、水壩,以及汜濫平原棲息地變成稻田和橡膠園。慮及這些挑戰,洞里薩湖的生存空間似乎已不長久。

吉耶斯此前在暹粒跟隨生態旅遊單位“森維斯納中心”的導遊,遊歷關注洞里薩湖周遭的生態,並撰文呼吁各界更多關注洞里薩洞及湄公河的環保問題。

文章提到,在面臨破壞的同時,生態旅遊所支持的保育工作,的確保護了一些瀕危物種,為洞里薩湖的存活帶來曙光。科學家致力研究水電站和魚類遷移等保育課題,敦促湄公河區域國家在打造水電站時,務必考慮整個江河流域。當地活躍人士在促使政府改變政策方面,也爭取到一些成果,包括發放特許地和停止非法伐木。

洞里薩湖一帶的居民主要靠漁業維生,但是目前他們的漁獲量相對減少,魚也越來越小。“野生生物保護學會”的生態學家暨組織技術顧問西蒙馬霍對此說,過度捕魚可以是因素之一,但由於科學家沒有計算出人民的漁獲量以及食用量,所以這方面不容易量化。

政府管理漁業的部門正倡導養魚業,以應付人口增長的糧食需求問題,而洞里薩湖一帶也有人在浮屋闢設空間養魚。然而,根據專家艾立克巴倫,國內水產養殖業的魚獲量,只占總量的20%,這突顯出保護與管理野生水產的重要性。艾立克巴倫是來自“世界漁業中心”(WorldFish)的資深科學家,目前常駐金邊市,與政府農業和漁業部門進行協調。

洞里薩湖的水位正下降,影響了水產。根據“森維斯納中心”(Sam Veasna Center)總監翁山波萬納,今年的厄爾尼諾現象也有明顯的衝擊。他指出,通常每年8月份,水位至少5米,但今年只有2至3米。

艾立克巴倫說,除了捕魚,浮屋居民沒有其他選擇,今年他們捕不到多少魚,導致很多人選擇離開湖泊,去工廠上班,或者到金邊市或曼谷打工,“如果哪一年非常不好,當中很多人就不會再回來,因為他們不要冒險。雖然在工廠工作並不一定好,但保證有收入,捕魚就沒有保證。”

動物棲息地漸消失

棲息地漸消失,也是漁業和生物多樣性的重大威脅。2000年左右,柬政府開始向外國公司核發為期99年的特許地,林木因此被砍伐,用來種植甘蔗和橡膠。除了失去關鍵的棲息地,部份特許地項目已經改變了洞里薩湖的水文。水份滲給剝蝕的土地,而不是流入供應洞里薩湖的河流。

翁山波萬納說,大部份項目是砍下林木來賣掉,然後留下土地,沒有種植甚麼。

政府今年的改革是收回部份特許地,以及調整某些條件,但有活躍人士質疑這些改革是否真的有力。

另外,根據艾立克巴倫,湄公河的水被抽取來灌溉農作物,包括泰國東北部的膠園和蔗園、柬埔寨洞里薩平原以及越南的稻田,而湄公河需要保持一定的水位,防止海水倒流入淡水河。

水產生物學家
關注水電站影響

隨著亞洲國家快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日增,而湄公河區域國家正建造或計劃數十個水力發電站,據統計,主流有12個,支流有78個。

根據期刊《科學》今年發佈的文章,包括艾立克巴倫等40名水產生物學家,共同對上述水壩的存在表示關注。文章指出,有189種魚類需要在湄公河回游,魚的生命周期要配合季節汜濫來完成,而水壩的存在削弱了汜濫。艾立克巴倫說,湄公河的回游魚類可以成為每年80萬噸的糧食,這數量是美國淡水魚獲量的90倍。

科學家在上述文章內強調,在同一條河流系統內建造太多水壩有負面的累積效應。

由於水壩項目似乎勢在必行,另一群科學家近日結合了工程師,試圖減輕水壩對魚的傷害。他們建議讓科學家優先參與建設項目,而工程師配合從中設法緩和各種環境衝擊。

艾立克巴倫說,這建議帶來希望,但目前區域各政府並沒有按此執行。

最後,艾瑞卡‧吉耶斯的文章還提到洞里薩湖一帶的野生珍稀鳥類,也因為上述連鎖效應而面臨消失或減少的危機。

  來自:星洲日報

1

路过

支持

高兴

震惊

愤怒

无聊

无奈

不解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