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卜中國來年吉凶:有錢沒朋友
(法新社北京 29日電) 中國在2010年鞏固財政實力,成為世界第2大經濟體,但中國在政治舞台上常常缺乏彈性且遭到孤立,典型的例子就是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專家說,北京對世界的影響力逐步增強之際,因為中國共產黨 領導階層的政治立場逐漸變得強硬,與主要強權的關係變得愈來愈複雜,且可能在2011年更加緊張。
中國在競逐全球經濟最高地位的競賽中,超越法國 、英國 及德國 ,這要歸功於多年2位數的經濟成長,在此之後,中國取代日本 成為僅次於美國 的世界第2大經濟體。
國際社會希望中國參與解決迫切的議題,特別是在20國集團(G20)架構裡面。全球經濟發展不平衡,G20希望找到平衡的方法。
中國的匯率政策與人民幣低估的指控成為各項國際高峰會的主要討論議題、中國在不到3個月內兩度調升利率震撼全球經濟市場,而且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IMF)也獲得更大的決策權。
分析師奧里克(Tom Orlik)告訴法新社:「中國做的決策會影響全世界。因為中國現在的經濟規模的確比較大,對世界的政治影響力也擴大。」
但是在今年,中國執政黨共產黨面臨2個頭疼的問題,消費者物價飆漲及中國南方的工業心臟地帶爆發一波波罷工潮,這兩者都可能使得大規模社會動亂變得更加厲害。
共產黨在10月第17屆五中全會確認國家副主席習近平 將朝國家主席邁進,但是在政治改革這項棘手議題上似乎有歧見。
遭到囚禁的異議人士劉曉波今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時,這項辯論顯得更有意義。劉曉波長久以來支持改革中國一黨專政的制度,但在獲獎之前,國內外幾乎無人認識他。
北京非常憤怒,稱總部設在挪威奧斯陸的諾貝爾委員會(Nobel committee)委員是「小丑」。外國電視台報導表揚劉曉波的和平獎頒獎典禮時,中國切斷他們的訊號,並說這就是「政治戰場」的例子。
民族主義國營報紙「環球時報」問道:「西方國家正在『陰謀』對付中國嗎?」
布魯塞爾現代中國研究所(Brussels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Studies)的霍爾斯拉格(Jonathan Holslag)說,在外交舞台上,2010年是中國「與大多數國際強權關係遭遇挫敗的一年」。
他說:「美國與中國關係遭遇的挫折證明未來兩國在利益與期望上還有很大的歧見需要克服」,「長期而言,中國不喜歡美國主導東亞局勢」。
法國國際關係研究院亞洲中心(Asia Centre atthe French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主任倪雅玲(Valerie Niquet)說,今年是「中國在國際舞台上邊緣化的一年,特別是在亞洲」,中國在與日本領土爭議上不妥協的反映,震驚東亞各國。
北韓 11月砲擊南韓 小島,中國反應軟弱也遭到國際社會批評。
中國提議舉行緊急會議,但遭到美國拒絕,反而與日本及南韓召開會談,且獨獨排除中國。
分析師預測,中國2011年在國際外交上的處境將更加困難。
霍爾斯拉格說:「中國與西方國家的關係還會繼續糟糕下去。我認為中國將投注許多人力物力在穩定與鄰國關係上。」
他說:「有愈來愈多官員及官家認為,競爭可能無法避免,且中國應該會繼續強硬下去」,「然而,在高層領導方面,領導人仍然很清楚之,中國需要其他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