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柬友谊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远在公元243年前,扶南国王范旃曾派遣使者献乐人及方物于三国时之东吴,之后的几年内,东吴派使者回访扶南,范旃的继承者范寻接待了中国使者。这是史书记载的中柬两国最早的官方交往纪录。事实上,中柬双方的民间交往还要早得多,因为民间交往是不会有官方记载的。在此后的近2000年间,中国与柬埔寨无论官方和民间,均保持了十分密切的联系。14-15世纪,中国与柬埔寨的关系达到高潮,吴哥王朝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23次派遣使者出访中国明朝朝廷,明朝皇帝则10次遣使访问吴哥。明朝永乐年间,永乐皇帝派遣尹绶出使真腊,他从广州出发,由海路转入湄公河逆流而上,经洞里萨湖抵达吴哥,受到真腊国王的热情接待。明朝永德年间(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期间,也曾到访真腊。这一时期,华侨开始移居柬埔寨,成为中柬双方的友好使者。由此可见,中国与柬埔寨的友谊关系源远流长。
二、患难与共、历久弥坚
1955年4月,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在万隆亚非会议上与中国总理周恩来结识,开启了当代中柬友好关系的大门。1958年7月18日,西哈努克亲王致函中国总理周恩来,提出两国间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建议,接到信件的第二天,
周恩来复函西哈努克亲王,同意建交,7月19日,作为柬中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日子,中柬友好关系正式确立。 西哈努克与毛泽东、周恩来在天安门城楼上
60年来,无论是暗流涌动,还是狂风巨浪,中柬友好关系这艘大船一直乘风破浪,奋勇向前,经受住了各种考验。任凭世界风云如何变换,国际局势怎样动荡,中柬友谊反而历久弥坚。
在冷战时期,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支持柬埔寨人民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患难与共,共度时艰。西哈努克亲王和柬埔寨其他重要人员曾在中国居住5年半,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中国领导人结下了深情厚谊。在归国之前,他写了一首歌曲《怀念中国》,歌词是这样写的:

▲西哈努克与毛泽东、周恩来在天安门城楼上
啊,敬爱的中国啊, 我的心没有变, 它永远把你怀念!
呵,亲爱的朋友! 我们高棉人哪, 有了你的支持, 就把忧愁驱散。
你是一个大国, 毫不自私傲慢, 待人谦逊有礼, 不论大小,平等相待。 你捍卫各国人民(的) 自由,独立,平等, 维护人类和平。 呵,柬埔寨人民 是你永恒(的)朋友!
(中文译词:陆棨、雁翼)
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中柬人民最大的诉求,两国的经贸合作不断加强,中国成为柬埔寨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地。2004年10月29日,诺罗敦•西哈莫尼登基继位,2006年4月,温家宝总理对柬埔寨进行正式访问。双方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2010年12月,两国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领导人多次互访。中柬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在台湾与西藏问题上,柬埔寨政府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中柬之间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两国传统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在和平共处原则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一带一路”为中柬关系注入新的动力
2013年10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柬埔寨自古代扶南王国时期开始,就是海上贸易大国。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为中柬经贸合作注入了新的动力。合作倡议提出5年以来,贸易方面,中国已成为柬埔寨最大贸易伙伴、最大进口来源地,也是柬埔寨大米的最大买家。据官方数据,2017年前11个月中柬双边贸易额达52.7亿美元,同比增速达23.3%,提前超额完成了两国领导人确定的2017年双边贸易额50亿美元的目标。
投资方面,中国是对柬埔寨投资最多的国家。据柬埔寨官方数据,截至2017年10月底,中国对该国累计协议投资达125.7亿美元,占该国吸引外资总额逾三分之一。除基础设施外,农业日益成为中国企业赴柬投资的“新蓝海”,投资总额已超8亿美元。随着“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实施,中柬两国的经贸合作潜力巨大,将会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四、新时代、新篇章
中柬两国友好关系已经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展望未来,中柬友好关系前景美好。 当前,
中柬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双方政治互信不断增强, 务实合作持续扩大,人文交流日益密切,
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两国领导人一致决定让两国继续做“高度互信的好朋友、肝胆相照的好伙伴、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这为两国关系未来的发展定下了调子。中柬友好关系已经步入新时代,我们有理由相信,中柬关系一定会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