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头条APP
柬埔寨中文社区 首页 海聚推荐 查看内容

考古是我们的共同语言

2019-1-29 13:11| 发布者: 海外网| 查看: 2371| 评论: 0|原作者: 海外网编辑

摘要: 图为考察队队员在工作中。资料图片数据来源:中国国家文物局核心阅读东汉史学家班固所作《封燕然山铭》的摩崖石刻,记录东汉年间大破匈奴之功,千余年来其确切位置一直无人


图为考察队队员在工作中。资料图片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文物局

核心阅读

东汉史学家班固所作《封燕然山铭》的摩崖石刻,记录东汉年间大破匈奴之功,千余年来其确切位置一直无人知晓。

中蒙考察队在蒙古国杭爱山发现了《封燕然山铭》石刻真迹,在学术价值和人文交流上收获颇丰。中蒙考古的实践,是近年来我国中外合作考古的一个缩影。聚焦国际学术前沿领域和热点问题,助力中外文化交流,中外考古的发掘半径将越来越大。

在去年年底国家文物局召开的“中外合作考古项目工作会”上,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主任齐木德道尔吉报告了中蒙联合考察蒙古国中戈壁省德勒格杭爱山汉文摩崖的最新研究成果。

石刻流传千年,具体位置一直成谜

公元89年,东汉大将军窦宪远征抗击北匈奴,率领三万大军一直打到燕然山,也就是今蒙古国境内中戈壁省的杭爱山,终结了中原王朝与匈奴长达几百年的战争。当时,随军的班固受命写下《封燕然山铭》以记大破匈奴之功,刻在一处石崖上面。这件事在《后汉书·窦融列传》有清晰记载,然而石刻的具体位置在哪儿,千余年来却一直无人知晓。

1990年,在杭爱山的一处山崖,两个当地牧民在岩石下避雨。雨过之后,他们抬头间猛然发现,雨水冲洗之后的石壁在阳光照射下显露出特殊字迹。这件事经当地媒体报道,引发了不小的轰动,许多当地有考古资质的研究单位、学者前来一探究竟,蒙古国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拓制过该摩崖拓片,日本也有学者做过研究。可惜,考古学者们一直没能弄清石碑上记载的内容。

2016年,齐木德道尔吉接受了蒙古国成吉思汗大学的邀请,与延安大学历史学系讲师高建国一同,参与破解杭爱山摩崖石刻之谜。从蒙方学者提供的图片资料上,他们辨认出了十几个字,但这些字互不连贯、不能成句。仅凭这十几个汉字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籍中寻找线索,确定其年代和内容,难度可想而知。

随着研究的深入,二人惊喜地发现,这段文字竟然极有可能出自距今近2000年的东汉时期,并根据史料推测,这面碑文极有可能就是东汉史学家班固所书的《封燕然山铭》。齐木德道尔吉振奋不已,立即联系蒙方学者。蒙古国方面对这一发现也十分惊喜,随即邀请齐木德道尔吉和高建国到蒙古国做进一步的实地考察。

出发之前,高建国特意到碑林学习拓碑技术,准备好宣纸、墨、拓片工具等。带着疑问和期待,2017年7月,他们来到蒙古国,与当地组成中蒙联合考察队,正式开始对中戈壁省德力格尔杭爱苏木境内的这处汉文摩崖石刻,进行实地探究与考察。

中蒙联合考古,揭开石刻神秘面纱

来到中戈壁省的那天,恰好赶上当地的那达慕大会。一行人驱车深入草原,沿途曲折,还好有当地牧民骑着摩托车一路热情引领。

在杭爱山一处支脉向西南突出的岩石上,考察队终于找到了摩崖石刻。队员们十分激动,第一时间爬到石刻处进行考察。摩崖刻石位于离地约4米之处,呈长方形,高0.94米,宽1.3米。石面大体上简单平整,仍有凹凸不平的地方,镌刻字体大小、刻画深浅稍有差异。石面右半部分较为破碎,兼覆有黑色岩锈,字迹较为模糊;左半部分是铭文结尾,石面较为平整,部分字体稍大、字迹清晰。经初步辨识和抄录,摩崖石刻自右往左共20行,每行字数不等,最少5字,最多17字,平均每行15字,隶书镌刻。从外观上看,石面风化较为严重,字迹漫漶,辨认难度大。

杭爱山的东南西三面是一片空旷的草原,西面30公里处有条翁金河,有充足的可供饮用的水源。由此推测,当年窦宪将军率领的大军曾在此地休整,祭山之后,便在摩崖上留下了这处石刻。

初步了解完,考察队员在当地人的帮助下就在山脚安营扎寨了。第二天天微亮,中方队员们便开始在摩崖石刻处进行拓印,可整整一上午,拓印了10多张,一张纸都没有成功。原来,队员把纸一沾上去,没等拓片完成,墨就干透并与岩石牢牢地粘在一起,无法完整地剥离拓片。队员们后来尝试了多种方法却都以失败告终。下午3点多,随行的蒙古国队员发现,西北方天空乌云密布,必有雷雨。果然,暴雨如期而至,考察队员能做的只是等待。

雨过天晴,天空透亮。考察队员惊喜地发现,经过大雨冲刷的岩壁变得异常干净,文字的脉络在阳光照射下也格外清晰。中方队员当即决定先不做拓印,他们拿起《后汉书》登上脚手架,开始逐字逐句对照起来。经仔细核对和辨识,石刻共20行、约260个字,被成功认出了220个字。2017年7月31日,考察队完成了考察工作,齐木德道尔吉宣布,“我们可以完全确定,这就是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班固所著的《封燕然山铭》石刻真迹。”

对汉文字和历史研究具有重要实证价值

《封燕然山铭》石刻,是至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隶书摩崖石刻,对汉文字发展史具有很高的实证价值。“燕然山之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战役,还衍生出了“勒石燕然”的典故。这次发现不仅确定了燕然山及《封燕然山铭》的具体地理位置,对汉匈关系的研究也具有历史地理学上的坐标意义。

中蒙考古的实践,是我国中外合作考古的缩影。近年来,中国共开展中外合作考古项目40项,聚焦国际学术前沿领域和热点问题,助力中外文化交流。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表示,中外合作考古研究内容涵盖了人类起源和现代人起源,埃及文明、玛雅文明等世界古代文明考古,丝绸之路相关的重要港口遗址考古、古代族群考古研究、重要古城考古等诸多国际学术前沿领域和热点问题,并在科技考古、文物保护技术研发、人才培训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促进了学术交流和文明互鉴,助力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

考古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灿烂历史文明成果的发现,离不开考古人的执着,也离不开当地的大力支持。正如《封燕然山铭》所记:“兹所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乃封山刊石,昭铭尚德。”中蒙考古之旅,中国考古学家不仅在学术、外交上有收获,也在跟当地老百姓的互动中播撒友谊、带回情谊。

《人民日报》(2019年01月29日11版 王珏 周云燕)


路过

支持

高兴

震惊

愤怒

无聊

无奈

不解

0条评论 2371人参与 网友评论 文明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柬埔寨国家法律法规。

最新评论

新闻排行

马来西亚与柬埔寨同意加强多个领域合作

马来西亚与柬埔寨同意加强多个领域合作

据本地媒体报道,马来西亚与柬埔寨同意加强双边关系以及多个领域的合作。据悉,洪玛奈总理于2月27日与马来西亚总理举行双边会谈时,两国领导人同意了多个方面的合作。在上述会谈中,两国领导人赞扬过去双边合作取得

重磅!中国公安部会同柬埔寨等6国执法部门,将严打电诈!

重磅!中国公安部会同柬埔寨等6国执法部门,将严打电诈!

2024年2月23日,由澜沧江-湄公河综合执法安全合作中心(以下简称“澜湄执法合作中心”)举办的澜湄区域犯罪形势交流圆桌会议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会议贯彻落实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四次领导人会议精神,准确分析判断

两国领导见证,柬马央行签署跨境支付合作备忘录!

两国领导见证,柬马央行签署跨境支付合作备忘录!

据柬媒消息,2月27日上午,柬埔寨总理洪玛奈正式访问马来西亚期间,与马来西亚总理安华共同见证两国央行签署金融创新和支付系统合作谅解备忘录。柬埔寨国家银行27日发布公告,在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柬埔寨国家银行

多图丨柬埔寨僧王圆寂,洪玛奈亲自去吊唁!

多图丨柬埔寨僧王圆寂,洪玛奈亲自去吊唁!

据柬媒报道,2月26日下午17点40分,大宗派僧王狄旺圆寂,享年93岁。据介绍,狄旺僧王于1932年在暹粒省出生,他为柬埔寨宗教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2023年9月,狄旺僧王因身体欠佳,被送入金边市甘密医院接受治疗。2024

洪玛奈明日正式访问马来西亚!

洪玛奈明日正式访问马来西亚!

据柬媒消息,应马来西亚总理安华的邀请,柬埔寨总理洪玛奈将于2月27日对马来西亚展开正式访问,皆在加强两国合作关系,为柬埔寨吸引投资和旅游。2月25日,柬埔寨总理洪玛奈在纸飞机频道公布了即将访问马来西亚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