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王 发表于 2017-10-25 10:21:41

中国网民网络安全意识调研报告

中国网民网络安全意识调研报告360互联网安全中心2017年10月18日
摘    要
[*]约九成网民认为当前的网络环境是安全的。其中,49.1%的网民认为当前的网络环境比较安全;32.8%的网民认为一般安全;6.9%的网民认为非常安全。
[*]从平均分来看,网民最信任的信息发布者是:媒体发布,平均得分为3.8,其次是自媒体、行业专家、资深人士,得分是3.1。
[*]从信息发布的渠道来看,网民最信任广播/电视发布的网络信息,信任度平均分为4.0,最不信任论坛/博客发布的网络安全信息,信任度平均分为2.6。
[*]网民对自己网络安全防范能力总体来说是比较自信的,43.7%的网民给自己打了4分,14.4%的网民给自己打了5分。
[*]从网民对永恒之蓝、Petya勒索病毒等重大的网络安全事件看法来看,其中,40.4%的网民会持续关注,担心自己受到攻击,想了解防御方法;26.7%的网民会关注相关内容,但也感觉不太会影响到自己生活,13.9%的网民看过报道,但不怎么关心,感觉和自己关系不大。但也有19.0%的网民完全不了解、不知道近期发生的重大的网络安全事件。
[*]对于安全知识,网民还是比较关注的。统计显示,29.7%的网民一直关注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36.4%的网民一直关注;32.2%的网民偶尔关注;仅有1.7%的网民对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从未关注过。
[*]82.6%的网民都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网络安全培训,网络安全知识主要靠自学;13.0%的网民只接受过很少的专门培训;仅4.4%的网民接受过很多的专门培训。
[*]在接触或学习过网络安全知识的网民中,82.2%的人是从电视、网络等新闻中接受的网络安全知识;34.2%的人是听朋友、同事给讲过;32.1%的是听过相关的讲座。
[*]89.5%的网民在手机和电脑上都安装了安全软件;9.1%的网民仅电脑安装了安全软件;0.7%的网民仅在手机上安装了安全软件;仅有0.7%的网民手机、电脑都没有安装安全软件。
[*]57.9%的人每天都会使用安全软件检查电脑或手机;23.5%的人每2-3天检查一次;11.2%的人每周检查一次。
[*]24.1%的网民每个账号密码都不同;61.4%的网民会把账号密码做一定的区分;但仍有13.8%的网民将所有账号都使用同一个密码,十分危险。
[*]从密码的组合构成方式来看,54%的网民使用数字+字母的组合方式;37%的网民使用数字+字母+特殊符号的组合方式;8.1%的网民仅使用纯数字或纯字母密码,这一部分人群最为危险。
[*]60.3%的网民会选择只连接带密码或知名品牌提供的WiFi;19.4%的网民不会连接任何公共WiFi。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18.4%的网民只要免费WiFi都连接。
[*]在连接公共WIFi时,所有网民都会浏览简单网页信息或看视频、听音乐;除此之外,25.1%的网民也会登录邮箱发送邮件,登录个人社交账号聊天;13.6%的网民还会购物和进行网银交易。
[*]从网民下载软件比较常用的渠道来看, 95.8%的人从软件管家等应用商店下载;19.4%的人通过扫二维码下载;7.3%的人通过社交软件发送的链接下载;5.3%的人通过论坛、博客等渠道下载; 2.3%的人通过短信链接下载。
[*]手机APP在安装过程中会提示用户获取权限,用户应当养成认真检查APP获取权限的良好习惯。其中40.4%的人表示会看一看,再安装;19.6%的人认为看了也没用,直接安装;只有25.5%的人表示会仔细看,如果遇到担心的问题,会不安装软件。
[*]在被问及如何管理手机APP的隐私访问权限问题时,48.4%的网民表示用手机安全软件管理;41.2%的网民会自己进行手动管理;10%的网民完全不管理。
[*]72.6%的网民都曾经遭遇过网络诈骗,约5.7%的网民曾经被骗子成功诈骗。另有21.7%的网民从未遭遇过任何形式的网络诈骗。
[*]在对曾经被骗子成功诈骗的受害者进行的调研中,在整个被骗过程中对骗子完全没有任何一点怀疑的人其实只占8.1%,而55.1%人都会或多或少的有一点怀疑,还有34.1%的人表示,虽然自己也怀疑了很多次,但骗子骗术实在太高,最后自己还是信了。
[*]只有61.8%的网民受害者在被骗后会选择报警,另38.2%的网民选择不报警。在不报警的受害者中,36.3%的网民感觉警察也帮不来自己;25.1%的网民觉得钱少,就算了;21.3%的上海网民觉得自己没有证据,无法报警,且有7.1%的网民不好意思报警。
[*]在被问及自己被骗后是怎样的心情时, 51.7%的受害者都能比较想得开,认为吃一堑长一智,没有什么;15.8%的人会觉得自己很没面子;13.7%的受害者会有心里不平衡;还有13.7%的受害者会感到非常愤怒。
[*]而在被问及被骗后如何看待自己这个问题时,64.6%的网民受害者都会比较积极的认为自己被骗后会变得更聪明;27.5%的受害者则是自认倒霉,但觉得对自己影响不大;不过,也有5.5%人会觉得自己很笨,怀疑自己的智商。
[*]网络诈骗受害者首选的倾诉对象是有关机构(公安、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占比40.7%,其次是朋友39.9%、家人39.1%、网络平台34.5%、领导或同事11.9%、网友11.1%。另有27.7%的受害者表示,他们不会向任何人诉说自己的被骗经历。
[*]网民在遭遇网络诈骗被骗后,平均需要38天来平复心情。其中,其中,20.5%的人完全不被影响心情,瞬间平复;37.7%的人可以在2周以内平复心情;15.9%的人需要2周至1个月的时间来平复自己的心情。
[*]在本次接受调研的网民中,约有5.6%的男性和7.1%的女性曾经被骗。
[*]90后是相对来说是最容易被骗的群体,90后的网络诈骗受害者占90后总数的8.4%;80后的网络诈骗受害者占80后总数的6.5%;而70后是网络诈骗受害者占比最少的群人,70后的网络诈骗受害者占70后总数的4.9%。
[*]从具体的年龄段来看, 20-29岁的网民最容易被骗,曾经被骗的受害者占到该年龄段受调查者的8.4%。随着年龄的增长,受害者占比逐渐减少,50-59岁的网民中,受害者占比为5.0%。
[*]已婚、未婚和离异人群防骗能力依次下降。离异人士中曾经被骗的人,数量占比约为8.1%,未婚人士中曾经被骗的人数占比7.3%,已婚人士中曾经被骗的人数占比5.1%。
关键词: 网络安全、安全意识、目   录研究背景... 1第一章         网民上网的安全感... 2一、         网络环境的安全感... 2二、         信息渠道的可信度... 2三、         防范能力自我评价... 3第二章         安全知识的关注与学习... 5一、         重大网安事件的关注... 5二、         网络安全知识的学习... 6第三章         上网安全意识与习惯... 8一、         安全软件使用习惯... 8二、         账号密码设置习惯... 9三、         公共WIFI连接习惯... 11四、         常用软件下载渠道... 12第四章         网络诈骗防范意识... 16一、         网络诈骗的基本情况... 16二、         被骗后不报警的原因... 17第五章         网络诈骗心理影响... 18一、         如何看待自己被骗... 18二、         被骗后的倾诉对象... 18三、         被骗后的平复周期... 19第六章         影响防骗能力的个体因素... 20一、         防骗能力的性别差异... 20二、         防骗能力的年龄差异... 20三、         防骗能力与婚姻状况... 21
研究背景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各种网络犯罪活动不断侵害普通网民。对于普通网民而言,防范各种网络侵害最有效的办法,可能并不仅是简简单单的给电脑或手机安装一套安全软件,更重要的是要形成正确的网络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网络安全技能。本次调研主要通过360用户中心向普通网民发放调研问卷,为期15天。总计收集到全国网民提交的有效调查问卷28303份。通过对这28303份调研问卷的统计分析,我们在网民的上网安全感,安全知识的关注与学习,上网安全意识与习惯,网络诈骗防范意识,网络诈骗心理影响,网络诈骗受害者的个体因素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第一章 网民上网的安全感安全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因素,与个人经历、周边环境、知识水平都有关系。为了能更加全面的了解全国网民上网过程中的整体安全感,我们选择了网络环境的安全感、信息渠道的可信度和防范能力自我评价这三个角度,展开调研与分析。一、    网络环境的安全感对于自身所处的网络环境,中国网民的安全感还是相对比较高的,约九成的网民认为当前的网络环境是安全的。其中,6.9%的网民认为非常安全;49.1%的网民认为当前的网络环境比较安全;32.8%的网民认为一般安全。与之相反的是,2.0%的网民认为非常危险;9.2%的网民认为当前的网络环境比较危险。
二、    信息渠道的可信度网络信息纷繁复杂,欺诈、谣言时有发生。那么,普通网民对于什么样的信息发布者,什么样的信息发布渠道更加信任呢?本次调研也对这个问题展开了研究。我们请网民对信息发布者和信息发布渠道的信任度进行打分,1-5分,1分最不可信,5分为最可信。下表给出了网民对信息发布者可信度打分的结果。从平均分来看,网民最信任的信息发布者是:媒体发布,平均得分为3.8,其次是自媒体、行业专家、资深人士,得分是3.1。
信息发布者1分2分3分4分5分平均分
媒体发布6.4%6.8%22.7%31.4%39.1%3.8
自媒体、行业专家、资深人士12.4%17.4%33.7%24.7%11.9%3.1
普通网民32.6%31.8%25.3%6.1%4.2%2.2
认识的朋友、同事、同学11.5%19.9%34.7%22.9%11.1%3.0
表 1信息发布者可靠性分析从信息发布的渠道来看,网民最信任广播/电视发布的网络信息,信任度平均分为4.0,最不信任论坛/博客发布的网络安全信息,信任度平均分为2.6。
信息发布渠道1分2分3分4分5分平均分
广播/电视6.0%6.7%20.1%32.9%34.4%3.8
报纸/杂志5.7%8.2%24.4%36.0%25.8%3.7
新闻门户网站/新闻客户端5.0%7.1%23.9%34.1%29.9%3.8
社交平台:微博、微信、QQ17.8%26.9%35.4%13.5%6.4%2.6
论坛/博客19.8%26.5%33.4%13.7%6.5%2.6
表 2 信息发布渠道的可靠性分析

三、防范能力自我评价此项调研是让网民对自己的网络安全防范能力进行打分。结果显示,网民对自己网络安全防范能力总体来说是比较自信的,43.7%的网民给自己打了4分,14.4%的网民给自己打了5分。

图2不过,从大量网络诈骗的实际案例来看,对于新型网络骗术,越是自信的人,往往越容易上当受骗。从各省网民对自己的网络安全防范能力评价来看,重庆、海南、江苏、北京、安徽五省市的网民最自信,超过60%的网民给自己的评分在4分以上。
各省网民对自己的网络安全防范能力评价





省份1分2分3分4分5分
重庆0.20%3.27%30.88%48.88%16.77%
海南2.73%2.73%30.91%49.09%14.55%
江苏1.27%5.13%33.36%45.46%14.78%
北京1.65%4.37%33.88%45.23%14.86%
安徽1.29%4.35%34.35%46.94%13.06%
上海1.36%4.27%35.25%43.78%15.34%
辽宁2.87%5.93%32.34%41.72%17.13%
青海1.22%7.32%32.93%48.78%9.76%
云南1.33%4.66%35.77%44.09%14.14%
山东1.32%5.08%35.45%43.67%14.48%
河南1.26%5.39%35.27%43.46%14.63%
广东1.16%5.18%35.60%44.27%13.78%
福建1.64%6.76%33.57%43.71%14.33%
浙江2.13%5.44%34.50%45.92%12.01%
山西0.98%4.33%36.87%43.30%14.53%
四川1.75%4.29%36.16%43.61%14.19%
天津2.23%5.57%34.69%44.53%12.99%
湖南1.06%6.24%35.46%44.09%13.15%
河北1.69%5.23%35.92%43.85%13.31%
新疆1.86%5.59%35.71%42.86%13.98%
湖北1.57%5.22%36.52%42.81%13.88%
江西1.93%7.19%34.39%42.81%13.68%
广西2.52%6.13%34.91%39.94%16.51%
陕西1.20%4.93%37.55%43.41%12.92%
贵州2.74%4.48%36.57%40.55%15.67%
内蒙古1.47%5.03%37.32%41.09%15.09%
宁夏0.00%4.63%39.81%38.89%16.67%
黑龙江3.42%6.57%35.02%39.12%15.87%
吉林1.56%5.08%39.84%37.70%15.82%
甘肃2.01%6.02%38.80%39.13%14.05%
西藏3.13%12.50%37.50%31.25%15.63%
表3各省网民对自己的网络安全防范能力评价
第二章 安全知识的关注与学习一个普通网民能够在多大的程度上主动关注网络安全事件,并自主学习网络安全知识,是这个网民的网络安全意识的重要体现。本次调研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一、    重大网安事件的关注从网民对永恒之蓝、Petya勒索病毒等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看法来看,其中,40.4%的网民会持续关注,担心自己受到攻击,想了解防御方法;26.7%的网民会关注相关内容,但也感觉不太会影响到自己生活,13.9%的网民看过报道,但不怎么关心,感觉和自己关系不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9.0%的网民完全不了解、不知道近期发生的这些重大的网络安全事件。实际上,这类人群往往更容易受到网络侵害,属于高危人群。图3从各省情况来看,辽宁、江西、吉林、黑龙江、浙江5省网民对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完全不了解的人群占比最高。
省份完全不了解省份完全不了解省份完全不了解
辽宁24.59%贵州19.40%广东17.57%
江西22.81%海南19.09%四川17.25%
吉林21.68%陕西18.77%山西17.04%
黑龙江21.34%湖南18.73%湖北16.63%
浙江20.83%河南18.61%云南15.81%
上海20.41%青海18.29%甘肃15.72%
天津20.22%内蒙古18.24%安徽15.53%
广西20.13%山东18.20%新疆13.98%
福建19.75%重庆18.20%西藏12.50%
北京19.71%江苏17.65%全国19.0%
河北19.62%宁夏17.59%


表4 各省网民对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关注情况二、    网络安全知识的学习不过,尽管有19.0%的网民完全不了解近期发生的重大网络安全事件,但对于安全知识,网民还是比较关注的。统计显示,29.7%的网民一直关注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36.4%的网民一直关注;32.2%的网民偶尔关注;仅有1.7%的网民对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从未关注过。
图4从各省情况来看,贵州、辽宁、浙江、广东、广西5省网民对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从未关注的人群占比最高。
省份从未关注省份从未关注省份从未关注
贵州2.74%吉林1.76%河南1.19%
辽宁2.39%北京1.70%四川1.05%
浙江2.31%内蒙古1.68%陕西0.93%
广东2.22%重庆1.64%新疆0.62%
广西2.20%湖北1.57%云南0.50%
黑龙江2.19%天津1.48%甘肃0.33%
福建1.94%河北1.46%青海0.00%
江西1.93%山东1.45%宁夏0.00%
上海1.92%山西1.40%西藏0.00%
江苏1.84%安徽1.29%全国1.70%
海南1.82%湖南1.20%


表5 各省网民对网络安全方面知识的关注情况
网络安全知识,除了自己学习以外,还有很多政企机构会组织集体学习,但这种有组织的学习非常少见。统计显示,82.6%的网民都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网络安全培训,网络安全知识主要靠自学;13.0%的网民只接受过很少的专门培训;仅4.4%的网民接受过很多的专门培训。图5那么,网民是从哪些具体的途径学习到的网络安全知识呢?统计显示:在接触或学习过网络安全知识的网民中,82.2%的人是从电视、网络等新闻中接受的网络安全知识;34.2%的人是听朋友、同事给讲过;32.1%的是听过相关的讲座;图6第三章 上网安全意识与习惯良好的安全意识与上网习惯,是安全上网的基本保证。本次调研分别从安全软件使用习惯,帐号密码设置习惯、公共WiFi连接习惯和常用软件下载渠道这四个方面展开研究。一、    安全软件使用习惯统计显示,89.5%的网民在手机和电脑上都安装了安全软件;9.1%的网民仅电脑安装了安全软件;0.7%的网民仅在手机上安装了安全软件;仅有0.7%的网民手机、电脑都没有安装安全软件。
图7从各省情况来看,浙江、吉林、辽宁、上海、广西5省市网民手机电脑均安装安全软件情况相对较差。
省份手机、电脑都安装省份手机、电脑都安装省份手机、电脑都安装
浙江86.63%贵州89.55%湖南90.97%
吉林87.70%江苏89.74%山东91.28%
辽宁87.75%福建89.76%山西91.34%
上海87.88%天津89.80%宁夏91.67%
广西87.89%江西89.82%河南91.74%
广东88.51%陕西89.88%重庆92.23%
北京88.60%湖北90.06%新疆92.55%
青海89.02%云南90.52%甘肃93.98%
黑龙江89.06%安徽90.59%西藏96.88%
海南89.09%河北90.85%全国89.50%
内蒙古89.52%四川90.89%


表6 各省网民安全软件使用情况
安装了安全软件,还要正确的使用安全软件。其中使用安全软件对电脑和手机进行日常检查,就是很重要的环节。统计显示,在网民中,57.9%的人每天都会使用安全软件检查电脑或手机;23.5%的人每2-3天检查一次;11.2%的人每周检查一次。总体来看,网民有很好的安全软件使用习惯。图8二、账号密码设置习惯弱密码问题,多账号共用密码的问题,一直是长期存在的网络安全顽疾。不过,多数网民还是能够有较好的密码管理习惯。统计显示,24.1%的网民每个账号密码都不同;61.4%的网民会把账号密码做一定的区分;但仍有13.8%的网民将所有账号都使用同一个密码,十分危险。
图9从各省情况来看,西藏、辽宁、黑龙江、新疆、内蒙古5省网民在上网时使用同一个账号密码的用户比例最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省份所有账号同一个密码省份所有账号同一个密码省份所有账号同一个密码
西藏21.88%海南14.55%湖南12.62%
辽宁17.99%重庆14.52%福建12.59%
黑龙江17.51%河北14.23%甘肃12.37%
新疆16.46%山西14.11%安徽11.88%
内蒙古16.14%北京13.75%上海11.75%
吉林16.02%广西13.52%四川11.47%
贵州15.92%江苏13.46%陕西11.45%
青海15.85%山东13.44%云南10.65%
宁夏15.74%广东13.37%江西4.39%
浙江15.56%天津12.99%全国13.80%
河南14.56%湖北12.80%


表7 各省网民账户密码设置习惯情况
从密码的组合构成方式来看,54%的网民使用数字+字母的组合方式;37%的网民使用数字+字母+特殊符号的组合方式;8.1%的网民仅使用纯数字或纯字母密码,这一部分人群最为危险。图10
从各省情况来看,吉林、宁夏、辽宁、黑龙江、青海5省网民设置账号密码时采用纯数字或字母的用户比例最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省份仅使用数字或者字母省份仅使用数字或者字母省份仅使用数字或者字母
吉林11.33%山西8.52%贵州7.46%
宁夏11.11%重庆8.38%甘肃7.36%
辽宁10.53%天津8.35%四川7.36%
黑龙江10.40%河南8.33%广东7.17%
青海9.76%浙江8.28%江苏7.06%
云南9.65%上海8.23%福建6.96%
河北9.54%湖北8.07%陕西6.66%
西藏9.38%安徽8.00%内蒙古6.50%
湖南9.30%山东7.90%新疆6.21%
海南9.09%北京7.88%全国8.10%
江西8.95%广西7.70%


表8 各省网民账户密码设置习惯情况弱口令、弱密码对个人的隐私和财产都会带来安全隐患,口令密码要是保护不好,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甚至社交活动都会受到影响。我们一般建议网络密码应当在15位以上,由数字、大小写字母、特殊符号共同组成,并定期更换。对于社交、支付、常用邮箱等核心账户,应当单独设置密码。三、    公共WIFI连接习惯通过公共WiFi上网,是一种方便快捷又经济的上网方式。不过,攻击者也常常会通过假设钓鱼WiFi等方式,来诱骗普通用户,并实施盗窃或欺诈犯罪。一般来说,有密码或有认证过程的WiFi会比没有密码的WiFi更加可靠。只不过,绝大多数网民对此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统计显示,60.3%的网民会选择只连接带密码或知名品牌提供的WiFi;19.4%的网民不会连接任何公共WiFi。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18.4%的网民只要免费WiFi都连接。图11从各省情况来看,吉林、湖南、青海、西藏、贵州5省网民只要免费wifi都会连接的用户比例最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省份只要免费,都连接省份只要免费,都连接省份只要免费,都连接
吉林24.61%河南19.52%新疆16.77%
湖南24.17%山西19.41%上海16.70%
青海21.95%湖北19.19%宁夏16.67%
西藏21.88%广西19.18%北京16.25%
贵州21.14%河北18.85%甘肃16.05%
海南20.91%浙江18.46%福建15.97%
黑龙江20.79%辽宁18.37%江苏15.20%
山东20.52%重庆18.20%云南14.98%
内蒙古20.34%安徽18.00%天津10.76%
四川20.23%广东17.57%全国18.40%
江西19.82%陕西17.04%


表9 各省网民连接免费wifi情况
使用公共WiFi进行不同形式的上网活动,安全风险也不相同。统计显示,在连接共同WIFi时,所有网民都会浏览简单网页信息或看视频、听音乐;除此之外,25.1%的网民也会登录邮箱发送邮件,登录个人社交账号聊天;13.6%的网民还会购物和进行网银交易。如果连接到了钓鱼wifi,或者存储安全漏洞的wifi,这些操作很容易导致账号密码被盗甚至金融账号里的财产损失。图12四、常用软件下载渠道从网民下载软件比较常用的渠道来看, 95.8%的人从软件管家等应用商店下载;19.4%的人通过扫二维码下载;7.3%的人通过社交软件发送的链接下载;5.3%的人通过论坛、博客等渠道下载; 2.3%的人通过短信链接下载。图13互联网的发展也带来了应用的快速增长,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各种应用商店也发展迅猛。这些应用也早已被不法分子盯上,或假冒应用程序,或嵌入恶意代码,用户在下载后就会中招。建议在下载互联网应用时:1)      尽量选择知名应用商店,或正规网站、官方认证的网站进行下载;2)      要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安装的时候要注意附加安装的软件,和应用所要求的权限是不是有问题;3)      安装杀毒软件,能够拦截相当一部分有问题的应用。手机APP在安装过程中会提示用户获取权限。某些APP会超出功能范围获取手机权限,木马病毒更是会要求获取很多敏感权限。用户应当养成认真检查APP获取权限的良好习惯。统计显示,在网民中,40.4%的人表示会看一看,再安装;19.6%的人认为看了也没用,直接安装;只有25.5%的人表示会仔细看,如果遇到担心的问题,会不安装软件。 图14从各省情况来看,西藏、海南、浙江、吉林、湖南5省网民在安装软件时从未考虑过app权限问题而直接安装的用户比例最高,安全意识相对薄弱。
省份从来没考虑过,直接安装省份从来没考虑过,直接安装省份从来没考虑过,直接安装
西藏21.88%广东14.08%江苏12.66%
海南20.00%福建14.02%四川12.61%
浙江16.45%山东13.98%内蒙古12.37%
吉林16.02%广西13.84%青海12.20%
湖南15.80%山西13.83%甘肃12.04%
辽宁15.69%上海13.67%云南11.98%
贵州15.67%河北13.62%天津11.69%
河南14.84%陕西13.05%安徽11.65%
黑龙江14.77%宁夏12.96%重庆11.04%
江西14.39%湖北12.89%全国13.90%
北京14.38%新疆12.73%


表10 各省网民对APP获取权限的处理情况
手机APP在安装之后,仍然可以进行权限管理。特别是APP对用户手机上的某些隐私信息,如短信、通信录、照片等的隐私访问权限,有必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在被问及如何管理手机APP的隐私访问权限时,48.4%的网民表示用手机安全软件管理;41.2%的网民会自己进行手动管理;10%的网民完全不管理。图15
从各省情况来看,江西、黑龙江、浙江、辽宁、河南5省网民不管理手机访问隐私权限的用户比例最高,安全意识相对薄弱。
省份不管理,都同意省份不管理,都同意省份不管理,都同意
江西12.28%重庆10.02%贵州9.20%
黑龙江12.04%海南10.00%湖北9.06%
浙江11.89%四川9.81%安徽8.94%
辽宁11.67%青海9.76%广西8.81%
河南10.85%北京9.70%陕西8.79%
江苏10.64%甘肃9.70%湖南8.63%
上海10.58%福建9.62%山西8.24%
内蒙古10.48%山东9.58%天津7.42%
河北10.46%广东9.54%宁夏5.56%
吉林10.35%西藏9.38%全国10.00%
新疆10.25%云南9.32%


表11各省网民对APP访问隐私权限的管理情况
第四章 网络诈骗防范意识一、网络诈骗的基本情况网络诈骗犯罪活动日益猖獗,调查显示,72.6%的网民都曾经遭遇过网络诈骗,约5.7%的网民曾经被骗子成功诈骗。另有21.7%的网民从未遭遇过任何形式的网络诈骗。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从未遭遇过网络诈骗的人反而可能是最容易被骗的人。图16从各省情况来看,西藏、山西、广东、河南、宁夏5省网民网络诈骗受害者比例最高。
省份遇到过,也被骗过省份遇到过,也被骗过省份遇到过,也被骗过
西藏9.38%云南6.16%江苏4.99%
山西7.26%江西5.96%四川4.90%
广东6.80%陕西5.86%天津4.82%
河南6.79%湖南5.84%黑龙江4.79%
宁夏6.48%北京5.70%湖北4.72%
安徽6.35%广西5.66%重庆4.70%
福建6.35%内蒙古5.45%上海4.64%
甘肃6.35%辽宁5.36%青海3.66%
浙江6.33%新疆5.28%海南2.73%
贵州6.22%河北5.23%全国5.70%
山东6.17%吉林5.08%


表11各省遭遇网络诈骗受害者情况
在对曾经被骗子成功诈骗的受害者进行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在整个被骗过程中对骗子完全没有任何一点怀疑的人其实只占8.1%,而55.1%人都会或多或少的有一点怀疑,还有34.1%的人表示,虽然自己也怀疑了很多次,但骗子骗术实在太高,最后自己还是信了。图17二、被骗后不报警的原因当发现自己被骗后,受害者应当在第一时间进行报警。但调研显示,只有61.8%的网民受害者在被骗后会选择报警,另38.2%的网民选择不报警。对网民被骗后不报警的原因进行进一步调研分析后发现,在不报警的受害者中,36.3%的网民感觉警察也帮不来自己;25.1%的网民觉得钱少,就算了;21.3%的上海网民觉得自己没有证据,无法报警,且有7.1%的网民不好意思报警。图18第五章 网络诈骗心理影响网络诈骗不仅是一次性伤害,还会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产生很大影响。在本次调研中,我们特别对网络诈骗活动受害者的心理和生活影响等方面的问题展开了研究。一、    如何看待自己被骗在被问及自己被骗后是怎样的心情时,我们发现:51.7%的受害者都能比较想得开,认为吃一堑长一智,没有什么;15.8%的人会觉得自己很没面子;13.7%的受害者会有心里不平衡;还有13.7%的受害者会感到非常愤怒。而在被问及被骗后如何看待自己这个问题时,64.6%的网民受害者都会比较积极的认为自己被骗后会变得更聪明;27.5%的受害者则是自认倒霉,但觉得对自己影响不大;不过,也有5.5%人会觉得自己很笨,怀疑自己的智商。图19二、被骗后的倾诉对象一般情况下,对于遭遇到网络诈骗的人来说,向他人倾诉可以适度减轻受害者本人的紧张和懊恼情绪。但很多受害者也往往担忧他人会嘲笑自己或不能理解自己,因此选择了沉默或是向陌生人倾诉。在本次调研中,我们也特别对受害者愿意倾诉的对象进行了调研。研究显示:网络诈骗受害者首选的倾诉对象是有关机构(公安、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占比40.7%,其次是朋友39.9%、家人39.1%、网络平台34.5%、领导或同事11.9%、网友11.1%。另有27.7%的受害者表示,他们不会向任何人诉说自己的被骗经历。其中39.1%的受害者会愿意向家人倾诉。但这也意味着,60.9%的受害者可能永远也不会把自己被骗的经历告诉自己的家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问题:你的家人也许就曾经被骗,只是您并不知道。图20三、被骗后的平复周期网络诈骗到底会对一个受害者的心理产生多长时间的影响?研究显示,网民在遭遇网络诈骗后,平均需要38天来平复心情。其中,20.5%的人完全不被影响心情,瞬间平复;37.7%的人可以在2周以内平复心情;15.9%的人需要2周至1个月的时间来平复自己的心情。但是特别的,还有11.2%的人在被骗后需要用6个月,甚至6个月以上的时间来平复自己的心情,甚至有个别受害者表示,会留下一辈子的心理阴影,由此可见,对于部分网络诈骗受害者来说,适度的心理辅导还是很有必要的。图21第六章 影响防骗能力的个体因素人的个体特征因素是否会对防骗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对参与调研的上海网民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因素也进行了分析,并由此得到了一些新的结论。一、    防骗能力的性别差异在本次接受调研的上海网民中,约有5.6%的男性和7.1%的女性曾经被骗。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网民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被骗。图22二、    防骗能力的年龄差异在本次接受调研的网民中,90后是相对来说是最容易被骗的群体,90后的网络诈骗受害者占90后总数的8.4%;80后的网络诈骗受害者占80后总数的6.5%;而70后是网络诈骗受害者占比最少的群人,70后的网络诈骗受害者占70后总数的4.9%。图23从具体的年龄段来看,在本次接受调研的网民中,20-29岁的网民最容易被骗,曾经被骗的受害者占到该年龄段受调查者的8.4%。随着年龄的增长,受害者占比逐渐减少,50-59岁的网民中,受害者占比为5.0%。图24总体来看,与人们的一般认识不同,老年人的防骗能力并不比青年人或中年人低。三、防骗能力与婚姻状况婚姻状况会对人的防骗能力有重大的影响,这也是本次研究中的一个重大新发现。研究显示:已婚、未婚和离异人群防骗能力依次下降。从具体的统计数字来看,离异人士中曾经被骗的人,数量占比约为8.1%,未婚人士中曾经被骗的人数占比7.3%,已婚人士中曾经被骗的人数占比5.1%。这可能意味着:孤独是网络诈骗的帮凶,而爱情则是防范诈骗的神盾。图25
第七章 各省网民网络安全意识情况一、    评分及分析根据前文提到的网民使用网络时出现的高危操作,即对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完全不关注的人群占比排名、对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从未关注的人群占比排名、手机电脑均安装安全软件的人群占比排名、上网时使用同一个账号密码的人群占比排名、设置账号密码时采用纯数字或字母的人群占比排名、只要免费wifi都会连接的人群占比排名、安装软件时从未考虑过app权限问题而直接安装的人群占比排名、不管理手机访问隐私权限的人群占比排名以及网络诈骗受害者占比排名9项进行综合打分,5分为最高分,1分为最低分。最终统计出各省网民网络安全意识整体得分情况。各项得分情况
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关注情况对网络安全方面知识的关注情况安全软件使用情况






省份完全不了解得分省份从未关注得分省份手机电脑都安装得分
安徽15.53%5安徽1.29%4安徽90.52%4
北京19.71%2北京1.70%3北京90.06%3
福建19.75%2福建1.94%2福建89.09%2
甘肃15.72%5甘肃0.33%5甘肃89.80%3
广东17.57%4广东2.22%1广东87.89%1
广西20.13%2广西2.20%1广西86.63%1
贵州19.40%2贵州2.74%1贵州91.67%5
海南19.09%3海南1.82%2海南88.51%1
河北19.62%2河北1.46%3河北89.82%3
河南18.61%3河南1.19%4河南91.28%4
黑龙江21.34%1黑龙江2.19%1黑龙江91.34%5
湖北16.63%5湖北1.57%3湖北89.02%2
湖南18.73%3湖南1.20%4湖南92.23%5
吉林21.68%1吉林1.76%2吉林87.88%1
江苏17.65%4江苏1.84%2江苏90.85%4
江西22.81%1江西1.93%2江西90.97%4
辽宁24.59%1辽宁2.39%1辽宁89.55%2
内蒙古18.24%3内蒙古1.68%3内蒙古87.70%1
宁夏17.59%4宁夏0.00%5宁夏93.98%5
青海18.29%3青海0.00%5青海92.55%5
山东18.20%4山东1.45%4山东89.52%2
山西17.04%5山西1.40%4山西90.59%4
陕西18.77%3陕西0.93%5陕西89.74%3
上海20.41%1上海1.92%2上海87.75%1
四川17.25%4四川1.05%4四川89.06%2
天津20.22%2天津1.48%3天津90.89%4
西藏12.50%5西藏0.00%5西藏96.88%5
新疆13.98%5新疆0.62%5新疆89.88%3
云南15.81%5云南0.50%5云南89.76%3
浙江20.83%1浙江2.31%1浙江88.60%2
重庆18.20%4重庆1.64%3重庆91.74%5
表12 各省网民网络高危操作得分情况
账户密码设置习惯情况账户密码设置习惯情况连接免费wifi情况






省份所有账号同一密码得分省份仅使用数字或者字母得分省份只要免费都连接得分
安徽11.88%5安徽8.00%4安徽18.00%4
北京13.75%3北京7.88%4北京16.25%5
福建12.59%4福建6.96%5福建15.97%5
甘肃12.37%5甘肃7.36%4甘肃16.05%5
广东13.37%4广东7.17%5广东17.57%4
广西13.52%3广西7.70%4广西19.18%3
贵州15.92%2贵州7.46%4贵州21.14%1
海南14.55%2海南9.09%2海南20.91%1
河北14.23%3河北9.54%2河北18.85%3
河南14.56%2河南8.33%3河南19.52%2
黑龙江17.51%1黑龙江10.40%1黑龙江20.79%2
湖北12.80%4湖北8.07%3湖北19.19%3
湖南12.62%4湖南9.30%2湖南24.17%1
吉林16.02%1吉林11.33%1吉林24.61%1
江苏13.46%3江苏7.06%5江苏15.20%5
江西4.39%5江西8.95%2江西19.82%2
辽宁17.99%1辽宁10.53%1辽宁18.37%3
内蒙古16.14%1内蒙古6.50%5内蒙古20.34%2
宁夏15.74%2宁夏11.11%1宁夏16.67%5
青海15.85%2青海9.76%1青海21.95%1
山东13.44%4山东7.90%4山东20.52%2
山西14.11%3山西8.52%2山西19.41%3
陕西11.45%5陕西6.66%5陕西17.04%4
上海11.75%5上海8.23%3上海16.70%4
四川11.47%5四川7.36%5四川20.23%2
天津12.99%4天津8.35%3天津10.76%5
西藏21.88%1西藏9.38%2西藏21.88%1
新疆16.46%1新疆6.21%5新疆16.77%4
云南10.65%5云南9.65%1云南14.98%5
浙江15.56%2浙江8.28%3浙江18.46%3
重庆14.52%3重庆8.38%3重庆18.20%4
表13各省网民网络高危操作得分情况
对APP获取权限的处理情况对APP访问隐私权限的管理情况遭遇网络诈骗情况






省份从没考虑直接安装得分省份不管理得分省份遇到过也被骗过得分
安徽11.65%5安徽8.94%5安徽6.35%1
北京14.38%2北京9.70%3北京5.70%3
福建14.02%3福建9.62%3福建6.35%2
甘肃12.04%5甘肃9.70%3甘肃6.35%2
广东14.08%2广东9.54%4广东6.80%1
广西13.84%3广西8.81%5广西5.66%3
贵州15.67%2贵州9.20%4贵州6.22%2
海南20.00%1海南10.00%3海南2.73%5
河北13.62%3河北10.46%2河北5.23%4
河南14.84%2河南10.85%1河南6.79%1
黑龙江14.77%2黑龙江12.04%1黑龙江4.79%5
湖北12.89%4湖北9.06%4湖北4.72%5
湖南15.80%1湖南8.63%5湖南5.84%3
吉林16.02%1吉林10.35%2吉林5.08%4
江苏12.66%4江苏10.64%1江苏4.99%4
江西14.39%2江西12.28%1江西5.96%3
辽宁15.69%1辽宁11.67%1辽宁5.36%4
内蒙古12.37%5内蒙古10.48%2内蒙古5.45%3
宁夏12.96%4宁夏5.56%5宁夏6.48%1
青海12.20%5青海9.76%3青海3.66%5
山东13.98%3山东9.58%4山东6.17%2
山西13.83%3山西8.24%5山西7.26%1
陕西13.05%4陕西8.79%5陕西5.86%3
上海13.67%3上海10.58%2上海4.64%5
四川12.61%4四川9.81%3四川4.90%4
天津11.69%5天津7.42%5天津4.82%5
西藏21.88%1西藏9.38%4西藏9.38%1
新疆12.73%4新疆10.25%2新疆5.28%4
云南11.98%5云南9.32%4云南6.16%2
浙江16.45%1浙江11.89%1浙江6.33%2
重庆11.04%5重庆10.02%2重庆4.70%5
表14各省网民网络高危操作得分情况
二、综合及分析通过对9项得分进行加和,得到各省综合得分排名。安徽、甘肃、陕西、天津、云南5省市网民综合安全意识较高,而海南、黑龙江、浙江、辽宁、吉林则相对较差。
省份得分省份得分省份得分
安徽37青海30西藏25
甘肃37山西30贵州23
陕西37山东29河南22
天津36北京28江西22
云南35福建28海南20
重庆34湖南28黑龙江19
湖北33广东26浙江16
四川33上海26辽宁15
新疆33广西25吉林14
江苏32河北25


宁夏32内蒙古25


表15 各省网民网络安全意识综合得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网民网络安全意识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