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國家限糧食出口 恐加劇糧荒
發展中國家目前都擔心,若糧價不開始回落,可能威脅到國家發展的穩定。為應付食品價格上漲,多國近期紛紛採取強硬措施,包括設定價格上限、出口禁令和制訂反投機囤積措施等。專家已開始憂慮出口禁令等措施,會變相構成貿易壁壘,加劇糧食危機。
印尼 撤進口稅 棕櫚油出口稅增5%
印尼上周宣布將對逾50種貨品取消進口關稅,包括小麥、大豆、化肥和動物飼料,又鼓勵國民種植辣椒來增加供應。知情官員透露,政府還計劃從下月開始,將棕櫚油出口稅從20%增加至25%。印尼貿易部長馮慧蘭呼籲,其他發展國不要囤積水稻或限制出口。正是這些措施釀成2008年糧食危機。
印度 本月初延長了對扁豆與食油的出口禁令,同時與宿敵巴基斯坦達成協議進口1000噸洋葱。洋葱在印度是重要食材,惟在早前洪災之後價格飛漲。中國與中東一些國家則制訂或加強原有的價格控制措施。韓國 亦降低了一些食品的進口關稅。
大豆糖價齊漲
印度的小麥、水稻和洋葱,以及印尼的辣椒和中國的菠菜,都因惡劣天氣失收又或農業投資不足,導致價格上漲。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大豆價格在過去6個月增長了46%,糖價亦較6個月前上漲了32%。
目前還不清楚發展國採取的最新措施,是否足以阻壓糧價上漲,專家正擔心他們稍後可能採取更激烈的措施,例如設置農產品貿易壁壘、認可囤積某些糧食產品。與2008年糧食危機相比,目前各國所採取的手段還算溫和。當時印度、中國與埃及 等國都嚴格限制大米出口,以紓減糧價上漲對國民的影響,惟囤積糧食的做法卻使供應緊張情况更惡化。分析師范力民(Frederic Neumann)直言,「我們非常擔心2008年的情况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