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耕节是柬埔寨王国的传统节日,于每年佛历六月下弦初四(一般在公历5月)举行。根据的习惯,在国王主持举行御耕节仪式之前,农民是不得开犁耕种的,即使误了农时也不敢轻举妄动。 从前,都是由国王亲自在圣田扶犁主持御耕节仪式。当然,举行仪式的犁铧并不真正插进土里,只是扶着犁象征性地走一下。到了安东国王(1841-1860年)时期,国王就不亲自扶犁了,御耕节时国王的一切活动都由农业大臣代替,称为“御耕王”。同时有一人扮作仙女跟在犁田队伍后面撒种。这个仙女被称为“麦霍”(意为“南方之母”),由“御耕王”的夫人代理。 从1963年开始,每年的御耕节都由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亲自扶犁。而“麦霍”的角色则交给了他的女儿担当。1970年西哈努克亲王被朗诺推翻后,御耕节活动曾一度停止,1994年才又重新恢复。近几年来,“御耕王”分别由王族人员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担任,例如西哈努克国王之子拉那列亲王和尤瓦那亲王、国会主席谢辛等都曾充当过“御耕王”的角色,而“麦霍”也就分别由他们的夫人担任。 “麦霍”拉那列夫人播撒种子 这是极其隆重的一项活动。有关部门在节前一个星期就开始四处奔忙,物色“神牛”,神牛要挑选健壮的三对公牛充当,同时准备好三张耕犁,每对神牛拉一张犁。柬埔寨农民使用的犁只有一个手扶柄,而御耕节用的犁为双柄。节目当天,国家文武大臣、各国驻柬埔寨使节及外宾都应邀在检阅台就座。全国放假一天,以示庆祝。 按照宗教传统,六月下弦初一傍晚,筹备御耕节仪式的圣贤“巴古”祭典土地神,请求土地神赐予“圣田”举行仪式。“圣田”通常选在金边王宫北面、国家博物馆东面的王家田。初二初三的傍晚,在“圣田”里举行祭火仪式。为了这一仪式,能工巧匠们在圣田周围搭起五个颜色鲜丽、光彩夺目的圆形亭子,每个亭内供放一尊佛像,每尊佛像前堆一个三层的小土山,土山顶中央挖一个长、宽、深各22厘米的四方形小坑,坑的四壁涂上鲜牛粪,坑内放着9根长约15厘米的干柴。 “御耕王”拉那列亲王扶犁耕地 仪式开始,“御耕王”点燃干柴,僧侣诵经祷告,欢乐的人们围绕土山,用吉祥树叶蘸着蜂蜜和油,往火坑里洒,同时把牛奶或牛油慢慢往里倒,以乞求神灵保佑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这种祭火仪式起源于一种古老的印度风俗。 六月下弦初四,人们簇拥着“御耕王”和“麦霍”到“圣田”西北角的圆亭子里祭拜湿婆神像,“巴古”吹三遍海螺,表示御耕节仪式正式开始,“御耕王”扶犁出发。中间一张犁由“御耕王”扶持,走在中间,前后两张犁由两名政府官员掌握。在第三张犁的后面,“麦霍”和一群身穿民族服装的少女把最优良的稻种向左右撒播,口中念念有词,祈祷农业丰收。每耕作一圈,“巴古”便吹海螺为号。绕场三圈后,耕作仪式即告结束。然后,犁田队伍走到东面供奉毗湿奴的亭子,把披红挂绿的神牛从犁上解下来。 神牛选择食物 在东面亭子前面并排放着七个银盘,分别盛着七种食物,即稻谷、青豆、玉米、芝麻、鲜草、水和酒。御师婆罗门将圣水洒在“御耕王”驾驭的两头神牛头上。祈求神牛带来好兆头,然后放开它们去任意挑选银盘里的食物,根据牛吃的食物来预卜一年的吉凶。 如果神牛吃稻谷、青豆、玉米、芝麻,就预兆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哪种粮食被吃得多,便预示着那种庄稼就会获得丰收,吃得少则收成少;神牛吃鲜草,预兆谷米欠收,甚至发生饥荒;神牛喝水预兆发生水灾;神牛喝酒预兆发生战争,匪盗横行。 |
据本地媒体报道,马来西亚与柬埔寨同意加强双边关系以及多个领域的合作。据悉,洪玛奈总理于2月27日与马来西亚总理举行双边会谈时,两国领导人同意了多个方面的合作。在上述会谈中,两国领导人赞扬过去双边合作取得
2024年2月23日,由澜沧江-湄公河综合执法安全合作中心(以下简称“澜湄执法合作中心”)举办的澜湄区域犯罪形势交流圆桌会议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会议贯彻落实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四次领导人会议精神,准确分析判断
据柬媒消息,2月27日上午,柬埔寨总理洪玛奈正式访问马来西亚期间,与马来西亚总理安华共同见证两国央行签署金融创新和支付系统合作谅解备忘录。柬埔寨国家银行27日发布公告,在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柬埔寨国家银行
据柬媒报道,2月26日下午17点40分,大宗派僧王狄旺圆寂,享年93岁。据介绍,狄旺僧王于1932年在暹粒省出生,他为柬埔寨宗教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2023年9月,狄旺僧王因身体欠佳,被送入金边市甘密医院接受治疗。2024
据柬媒消息,应马来西亚总理安华的邀请,柬埔寨总理洪玛奈将于2月27日对马来西亚展开正式访问,皆在加强两国合作关系,为柬埔寨吸引投资和旅游。2月25日,柬埔寨总理洪玛奈在纸飞机频道公布了即将访问马来西亚的消息
服务热线:(+855)023922788 服务时间:8:30-18:00 广告合作客服QQ:3198631398
© 2010-2020 Koh Thmey Technology.Powered by 新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