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再看一眼大海,目睹我半生的泪水有多汪洋 我想再爬一爬高高的山头,试着把丢失的灵魂喊回来 我还想摸一摸天空,碰一碰那抹轻轻的蓝可是这些我都办不到了,我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 所有听说过我的人们啊 不必为我的离开感到惊讶 更不必叹息,或者悲伤 我来时很好,去时,也很好 ——许立志《我弥留之际》 这是一首悲伤的诗,一个年仅二十四岁的九零后诗人的遗作。九月三十日,曾被誉为打工文学诗人的九零后深圳诗人许立志坠楼身亡。 -1- 腼腆话不多 内心孤独 2010年,许立志去富士康工作,开始在车间流水线的生活。2012年至今年2月,他的文字陆续在富士康内刊《富士康人》上发表,从最初的诗歌《梦想》,到电影《海上钢琴师》的影评《无法抵达的海上桃源》,许立志一共在《富士康人》上发表了诗歌、散文、征文、影评、时评等30余篇。许立志把这些发表过的文章的标题贴在博客里,取名为“一份报纸带给我的成长”,可见他对这个带给他文学希望的平台的依依不舍与感激。许立志的朋友小郑(化名)在第一次读到许立志诗歌的时候,惊叹于这个小伙居然有这般才华。之后,期刊上只要有许立志的文章,小郑定会留意。 在小郑印象中,许立志是个腼腆的男孩。“话不多,也说不上沉默。”小郑说,“许立志很有自己的观点,但看得出内心很孤独,是一个很有诗人气质的人。”得知许立志自杀的消息,小郑整个国庆假期都处于悲伤之中,多日走不出来。 -2- 心事写成诗 怕给家人看 许立志最初的诗歌很大部分是对流水线生活的描述。在《车间,我的青春在此搁浅》里,许立志这样描述当时的生存状态:“流水线旁,万千打工者一字排开/快,再快/站立其中,我听到线长急切的催促”,他感到“既已来到车间/选择的只能是服从”,更感到青春无情的流逝,只能“眼睁睁看着它在你怀里/被日夜打磨,冲压,抛光,成型/最终获得几张饥饿的,所谓薪水”。 据了解,最初的白班、夜班不停地倒来倒去,让许立志非常不习惯。在另一首诗里,他形容自己在流水线旁“站立如铁,双手如飞”,“多少白天,多少黑夜/我就那样,站着入睡”。 他形容自己的打工生活略显疲惫,“流经血管,它终于抵达笔端/扎根于纸上/这文字,只有打工者的内心可以阅读”。 许立志曾说,自己的诗并未给父母、家人看过,“因为那是很痛的东西,不希望他们看到。” -3- 想当图书管理员 屡屡失败 许立志虽然来深才几年,但对城市有着很深的认同。他形容自己的想法是“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在城市扎下根来”,他不希望像其他打工诗人一样,写几年就回故乡结婚生子。这期间,他试过和朋友摆地摊,但没成功;也试着在富士康内部从流水线换到了物流岗位,有了更多的自由。他明白,即使作为打工诗人,真正能够走出来的也是少数,“必须不停地为生活奔波,很难走得更远。” 今年2月,许立志从富士康辞职,前往苏州。他跟朋友解释,是因为“女朋友在那边”。可他在江苏过得并不顺利。他曾向朋友小郑提及,找工作遇到了困难,过得不如意。但在江苏的具体生活他并没有向朋友们详细说过。 半年后,他选择再次回到深圳。去年接受采访时他曾说,自己热爱这座城市,无论是中心书城还是街道、厂区的图书馆,都能给他极大的享受。如果回到故乡,根本没有几间书店,“网上订书的话,快递都送不到。” 也是因为爱书,9月上旬,他回深的第一次求职是投给了向往已久的中心书城。还向朋友说有把握。小郑回忆,许立志在富士康时说过,最大的梦想是做一个图书管理员。令人遗憾的是,最终没能应聘上。小郑推测,这对他肯定有打击。其实前两年,富士康内部的员工图书馆就有过一次招聘,许立志也是满怀憧憬地前去应聘,没能如愿。这个年轻诗人做图书管理员的愿望始终没有实现。 -4- 重回车间上班 隔天出事 四处碰壁屡屡不得志,让本就经济拮据的许立志很着急,他重回富士康,9月29日开始在熟悉的车间上班。新的生活本该重新开始,但是却没有。9月29日晚上,他在网上对小郑说,别人又给他找了一份其他工作,他可能要再次离开富士康。小郑以为许立志刚刚回到富士康,不会那么早离开,也没有太在意。 当小郑再次得知许立志的消息时,已经是10月1日的上午,朋友圈有人在传许立志自杀,小郑完全不敢相信,“不是前天都还在联系吗”? 小郑后来核实到,许立志并不是之前有媒体报道的10月1日坠楼身亡,而是在9月30日上午就已经离去了,距两人在网上联络仅仅隔了一个晚上。 -5- 网传是孤儿 朋友称不实 如今再提起许立志,小郑还是忍不住悲伤。他分析道,许立志的自杀是内在和外在多种因素导致的,不仅因为经历的波折和失落,更来源于他骨子里的孤独诗人气质。 许立志去世后,网上悼念他的文章中,有人写到他的家庭状况:幼年被遗弃,受尽白眼和欺辱,后来由一个穷苦的婆婆抚养长大,几年前婆婆去世,他孤身一人活在世上。 但小郑向记者澄清,他接触的许立志并不是一个孤儿,而是有着自己家庭的,他也多次在诗歌和文章中写到母亲和乡愁。在《富士康人》上发表的第二首诗歌就叫《盛夏的乡愁》。 许立志的诗冷峻严肃,直面惨淡的人生。从他的诗歌中,可以发现他的生命轨迹,死亡的气息越来越浓厚——死亡在他的诗里已千百次演练,最终只是轻身一跃。(记者 李飞 实习生 张晓琪) 人物简介 1990年生,广东揭阳人。喜爱文学,尤爱诗歌。作品见于《打工诗人》、《打工文学》、《特区文学》、《深圳特区报》、《天津诗人》、《新世纪诗典》等,生前在深圳富士康打工,常把心事写成诗。 夜,好像深了/他用脚试了试/这深,没膝而过/而睡眠/却极浅极浅/他,一个远道而来的异乡人/在六月的光阴里/流浪或者漂泊/风吹,吹落他几根未白的白发/那些夕阳沉睡的傍晚/他背着满满的乡愁/徘徊于生活的十字路口/这疼痛,重于故乡连绵万里的青山/ 弓着腰,他遍地寻找/妈妈说的梦想 ——许立志《梦想》 撕开这些枯萎的花朵,垂死的帷幕/被风干的命运,喑哑的厂房/韶华失色,螺丝拧紧/他怯弱的骨头关节,尖锐的疼痛/破裂,你深为了解的封闭/油腻的齿轮,咬啮/辗压红色的童年,一如火车/日夜辗压铁轨,呼啸漂泊的流浪间/雨又落下,纠缠喧哗的爱情,梦想/我看到自己的幸运或者不幸/熔进了发展中的工业废水/饱蘸叹息的目光,弯曲/像沉默的木棉枝桠/伸进时代麻木的灵魂,忍受/臃肿疲惫,黑工衣下/行走的肉体 ——许立志《行走的肉体》 他们都说/我是个话很少的孩子/对此我并不否认/实际上/我说与不说/都会跟这个社会/发生冲突 ——许立志《冲突》 这是谁都没有料到的/我一生中的路/还远远没有走完/就要倒在半路上了/类似的困境/以前也不是没有/只是都不像这次/来得这么突然/这么凶猛/一再地挣扎/竟全是徒劳/我比谁都渴望站起来/可是我的腿不答应/我的胃不答应/我全身的骨头都不答应/我只能这样平躺着/在黑暗里一次次地发出/无声的求救信号/再一次次地听到/绝望的回响 ——许立志《我一生中的路还远远没有走完》 我知道会有那么一天/那些我认识的不认识的人/会走进我的房间/收拾好我留下的残骸/清洗我淌满地板的发黑的血迹/把凌乱的桌椅摆好/把发霉的垃圾倒掉/把阳台上的衣服收回来/那首没来得及写完的诗会有人帮我写完/那本没来得及读完的书会有人帮我读完/那支没来得及点亮的蜡烛会有人帮我点亮/最后是那抹长年没拉开的窗帘/帮我拉开,让阳光进来逗留一会儿/再拉上,然后用钉子死死钉住/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庄严肃穆/收拾完这一切/人们排队离开/再帮我把门悄悄带上 ——许立志《我知道会有那么一天》 |
服务热线:(+855)023922788 服务时间:8:30-18:00 广告合作客服QQ:3198631398
© 2010-2020 Koh Thmey Technology.Powered by 新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