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个小孩,因国家风俗习惯及历史原因,他的爸爸妈妈不能在一起生活,妈妈独自带着这个小孩艰难渡日。因妈妈没有经济收入,以及人为的因素让这孩子象单亲家庭一样,导致他到了上学年龄,却没有到学校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妈妈迫于生计,没有能力照看他,只好把他寄养在亲戚家,让他帮亲戚家放牛、种田等。这个苦命的孩子就是我——黄明忠。 我是柬埔寨第四代华人,生活在实居省乌廊市。在同一个地方另一个家庭生活的爸爸,知道我的情况以后,要求妈妈马上送我去上学,他出资,而且一定要上华文学校!于是,我便成为乌廊市启华学校的一名小学生,并且在这学校连续学习了六年的中文,期间没有好好上柬语学校。所以至今我的柬语没有华文说得好。
小学毕业以后,我又到柬埔寨首都——金边的民生中学继续学习华文,完成三年的中学学业。中三毕业以后,在爸爸和理事们的帮助和努力下,我顺利申请到了去中国继续深造的机会。
在中国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我修了四年《华文教育》专业,于2015年顺利毕业,并取得文学学士学位。回到柬埔寨后,我把学到的知识,把祖籍国的文化,在我生活的地方——柬埔寨继续传承、发扬、开花、结果。28岁的我,毅然挑起了母校——启华学校校长的担子,继续延续父辈们的华教事业。
刚开始学习华文时,由于家庭的原因,我的性格不是很开朗,不愿意与人过多的交流,导致我的语言表达和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这种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当时我对华文不感兴趣,觉得很难。可喜的是,在我读二年级时,学校来了一位新老师,她叫符玉珍。她了解我的情况以后,象妈妈一样关心我爱护我,这样我有了学好华文的信心,主要是想报答她。她知道我学习跟不上别的同学后,就特别给我开小灶补习,从声母韵母开始,一个个,不厌其烦的教。只要有不明白地方,她都耐心的、反复的教,直到我懂为止。有了她的辅导,我的成绩直线上升,最后顺利的拿到华文学校中小毕业证书。至今我都对她感恩有加,还常常去看望她,以报师恩。她是我的华文启蒙老师,我一辈子都要感谢她!
中国是我的祖籍国,华文是充满魅力的语言。到中国留学是我梦寐以求的理想。但是,在我接到去中国留学录取通知时,我除了欣喜若狂以外,开始担心妈妈。我们母子相依为命二十多年,我从来没有离开过妈妈,心里很是不舍,很忐忑,妈妈没有我在身边会快乐吗?妈妈是我的命,妈妈是我的天,我离开妈妈,能独自生活吗?内心既兴奋又紧张。可是为了学习中文,不得不离开她,到梦寐以求的中国去,学习更多更有用的东西,我忍着离别的伤痛,远赴中国,踏上我的四年求学路。
第一次到暨南大学大学看到华文学院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华文学院真的很美,真的很漂亮,我长这么大第一次看见这么美的地方!我从内心发出感慨。到校第二天就进行了分班考试。考试的时候,因为我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考试,我连在哪里写答案都不知道,以前一直在乡下学习的我,最后考进了C班。
刚到中国,我有很多地方是不习惯的。比如:广州人先喝一小碗汤,才吃饭,广州人喜欢一边吃饭,一边聊天。所有这些,对于一个从没出过远门的我来说,一切都那么新鲜,好奇。为了尽快适应中国的生活,我一点点慢慢改变我的生活习惯。
那时,怕学习跟不上别人,我早上五点钟就起来看书,朗读课文。放假时,我提前买下一个学期的课本,提前做课文后面的练习,还专门请了一位中国老师给我批改练习和指点预习。这位中国老师的教法很实用,她让我现场去学习,现学现用,这个方法非常凑效,让我的口语水平有了质的提高。比如,我们去吃饭,她给我找一家牛肉面馆,她让我问路,点餐等,不对就及时纠正。当时,我不断的用蹩脚的普通话问路,又不断的被纠正,最后我们顺利的到达面馆,我用普通话表述,顺利买到了一碗牛肉面。真是感谢这位中国老师,让我的口语又提高了一大截。
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习期间,华文学院浓郁的学习氛围和优雅的环境,给了我安静学习的空间;充满友爱的同学情,给了我温暖,冲淡了想家的心情。最好的就是我的老师们了! 他们除了把我这个异国的腼腆大男孩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关怀爱护以外,还把我当朋友一样平等对待。最让我欢喜的是,老师们讲课讲得非常精彩有意思,让我荡漾在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海洋里,快乐着,享受着,陶醉着……无论我们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去找老师,老师们都会无条件的帮助我。就像我的亲人一样。
我喜欢写一些文字,记录我的人生经历,学习心得,喜怒哀乐等。这大大提高了我的华文写作能力。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的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班主任刘慧老师的支持与鼓励。虽然她每次都是通过邮件回复我寥寥几个字,但是,就是每次的那几个字,都是我前进的动力。它让我有信心、有兴趣继续写下去。
能学习中文的是我的福气。从“提笔写不出字”到能说出写出“好极了”、“美极了”、“很好”、“很棒”这些词语短句,再到今天敢大胆的走进母校,站在教师这三尺讲台上,抓起教鞭,把老师们教的知识传授给学弟学妹们;再到甘于清贫,守住传承中华文化的这块圣地,毅然担当校长这个责任重大的职责……都是老师们孜孜不倦的教诲和我的不忘初心。在暨南大学学习期间,我学会了三个要是:“要是我是个军人,就为人民服务”、“要是我是个医生,就全力以赴”、“要是我是个老师,就一切为了学生”。我记住并践行,知行合一!
是中国——我的祖籍国,给了我机会,让我有机会,有安全的环境学习中华文化;是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教会了我赖以生存技能--华文教育,让我有机会回到柬埔寨,站在三尺讲台上,给爱学华文的学生授课;让我有机会、有能力回报我含辛茹苦的妈妈养育之恩;更重要的是,向更多海外华侨后裔,柬埔寨人民传播祖籍国文化! 来自;高棉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