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头条APP
一度消失的吴哥 不曾消失的辉煌
gmz 发表于:2010-12-16 22:01:13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4601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如果还有机会,我还想去吴哥,站在高处,俯瞰脚下,或者说鸟瞰,你会发现,身为人只是那么小点。”
一堂辅导课,谈起元代文人在游山玩水中,排遣痛苦情怀时,黄雯欣在讨论环节突然如此说。
■吴哥寺五座圣塔的苏醒。
■吴哥通王城观向四方的面容。
她皮肤白皙,捧着书本上下楼梯会喘气,真怀疑她如何登高。然而,她分享后,课堂间有股希望在流动,一扫人生如梦、富贵无常、居官得祸的悲情。
当年处于称不上知愁的年龄,听到这番话只是好奇,什么魅力会让一个人这么着迷,我好奇,真的好奇,我是容易被他人说动的人,说动了会牢记那番话,直到自己经历了同样的感动,停留脑海的那番话才能成为过去。
3年过去了,今年2月,在吉隆坡工作的好友黄筱丝说,她忙得像一枝枯萎的花,黄雯欣笃定的神情浮现,我随口说:“要不要去柬埔寨?”
“世界奇观吴哥窟!好呀好呀!”
终于11月成行。在此之前,上网搜寻资料,发现多处大力推荐卡门《柬埔寨五月盛放》这本书,还说去吴哥的人几乎人手一册。虽然也有人说此书2004年初版,内容多少失去时效性(亲身一趟,发现书中部分景点已被封闭),本人以恶补历史背景的心态阅读,倒也能抚摸片段历史,撩起前往的欲望。

吴哥寺苏醒的视觉盛宴···

终于,跨下车,为了日出首次踏在虹桥上,此虹桥也称“天界桥”,一边是人间,一边是天堂,桥被视作天地之界的彩虹,据说通过此桥的人可以进入天国。《沿湄公河而上————柬埔寨和老挝纪行》写道:“人们在初次看到吴哥及其古迹以前是无法作一些心理准备的。”
来到横卧的护城河前,周围还是黑漆一片,待吴哥寺五座圣塔在黎明的微弱光照下浮现眼前,心底小声惊叹《五》提出的疑惑,偌大一个城邦,是如何建造起来的?又是如何被荒弃的?究竟是如何躲开人迹和人们的窃窃议论?
吴哥窟也称小吴哥,苏利耶跋摩二世建造吴哥窟为作自己的陵墓,因此吴哥窟也称作“葬庙”,然而,这项巨大的工程,前后历时90年,因此,他在去世后50年才被安葬在内。
导游吴联辉说河面上的倒影也是美景,是的,相较于日出,倒影似乎更胜几筹。一年有365个版本的日出,这次我们赶赴的晨曦视觉盛宴,是有小失望,或许我们赶上的并非其最美的日出景观,但至少,我们亲眼目睹了吴哥寺的苏醒。

元朝外使最早记录吴哥文明···
导游阿辉说:“吴哥在1431至1860年间被森林淹没,不为人所知。”
成行前,大略阅读吴哥片段历史,对阿辉这番话特别在意,对吴哥神秘消失的究竟深深着迷。
中国元朝外使周达观最早记录吴哥文明的存在,周达观出访真腊国(今柬埔寨)时,已是吴哥灿烂文明的最后时期,在该地居住一年后才返回中国,返国
■搅拌乳海的天神,天神的面容是含蓄杏眼。
后,写了《真腊风土记》,之后由于关山险阻,《真腊风土记》被后人束之高阁,渐渐地,吴哥宏伟的皇都神秘地消失,更甚被视为天方夜谭的奇书。
周达观也对高棉语发音做描写,说:“国中语言,自成间声,虽近而占城、暹人,皆不通说话。如以一为梅,二为别,三为卑,四为般,五为孛蓝,六为孛蓝梅,七为孛蓝别,八为孛蓝卑,九为孛蓝般,十为答。”(阿辉带团时告诉我们,当地人唤丈夫为“不累”,妻子唤“不笨”,逗得一车子人咯咯大笑)
后来,一名法国人亨利.穆奥依据《真腊风土记》在柬埔寨丛林中发现了吴哥遗迹,此后,吴哥的壮美景象才得以重现。

天神和阿修罗搅拌乳海···
吴哥城一共有5座城门,分为东南西北以及胜利门,导游说,当中以南城门保存得最好。
由南城门进入,石桥上两边,可以看见天神和阿修罗吃力搅拌大海的雕像。
搅拌乳海的故事源自印度教,说天神和阿修罗是天生的对头,那时候天神们都不能避免生老病死,为了长生不老,他们达成协议,搅拌大海,得到永生药剂后再平均分配。于是,他们联合起来,以蛇王瓦速基代替绳子,以曼多罗山做搅拌棒,不停搅拌大海,一搅拌就数百年,这是他们这么多世纪以来的首次合作。
此行,未到暹粒前,我们先到金边,看到7头蛇的石雕,我们自然说“7头蛇”,金边的导游听了急忙纠正说:“这是天龙,不是蛇”,看他神色严肃,我们也急忙改口称“天龙”。到暹粒,从导游阿辉口中得知,根据他观察,在当地,3头以上的蛇即称龙。
仰头,城门上有观向四方的面容。步行越过这个门,再仰头,背后的第四张脸还是微笑自若。有人说这是国王的脸庞,也有人说这是印度教创造之神梵天的面容。

拍胸听鼓鸣传心声···
在塔布笼寺内,有个“拍胸听鼓鸣”处,有人唤作“拍胸塔”,背靠石壁,手掌心拍击自己的前胸,就可以听到回声,好像鼓鸣。
导游说,当地的人相信,在此处拍击胸口,发出的回声会传送到天上,可传达心愿。
在拍击胸膛的当而,心里默念的是《五》的记述,说:”有人认为这是音波传到通巷两壁后发出回声而引起共鸣,也有人认为是通巷后有一口井,井下深潭与暹粒河相通,才有回声传出。无论哪种情况,当时的设计者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声学原理。”

我无法缕述你们的姓名,你们永远料想不到,直到今天你们赋予世界的是另一种脉搏。
你们的灵魂能听见世界前进发出的声响?还是在你们的面前,世界该哑口无言?

文/图:林美晶
独善其身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高级
mike 发表于 2010-12-16 23:03:35 | 阅读全部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baby 发表于 2011-1-17 12:35:55 | 阅读全部
楼主太厉害了!楼主,I*老*虎*U!
柬埔寨中文社区,我的最爱!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