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头条APP
我的金边记忆 (2)
云乡客 发表于:2015-10-24 05:09:39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7731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如果没记错,“棉华日报”在市内的地址是当年的花丝宜街,是广东人最为集中的地区。据说花丝宜街就是如今的148街。我在那里住的时候,发生过一件难忘的趣事。那是一个星期天,我起来的比较迟,报社早就开过了早饭,妈妈又正忙着,于是给了我一百块钱,叫我自己到街上吃点东西。那时物价不高,100 块是一笔大款项。我兜里揣着一百块,沿街逛荡,看见每一个卖吃食的摊子都驻足打量一番。粥粉面饭之类太容易填饱肚子,先不考虑,卖杂七杂八小吃的是首选。留存在记忆深处的小吃有烤得焦黄的玉米,油光滑亮,看着就叫人垂涎。卖烤玉米的小贩备得有两种浇汁,一种是葱油,一种是浓椰汁,顾客可以随便选一样浇到烤玉米上,烤玉米用竹签串着,方便边走边吃。另有一种小吃是木薯,有烤熟的,也有蒸熟的,也是浇上浓椰汁,然后放到裁好的芭蕉叶上奉客。此外还有一些另类的小吃,譬如油炸蟋蟀就是其中一种。小贩把蟋蟀掐掉头和翅膀,往腹腔内塞一颗花生米,然后用油炸透,吃起来香酥脆,停不了口。我沿着食物街一摊又一摊地吃过去,意犹未尽,忽然一只大手拉住我的小手臂。我扭头一看,原来是报社的一位哥哥应了我妈妈的请托出来把我找回去,这才知道我已经出来很久了。妈妈听到我说那天的早餐花了四十多块钱,当然狠狠数落了我一顿,由此令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学校放假的时候我会到外公外婆那里住,那时他们已经从“沙仕笠”搬到了“大金瓯”。外公是金边富商朱潮丰的雇员,当时管理着位处“大金瓯”的码头和仓库。外公的住处是百色河边的一排五间砖房,有一间是办公室,其余四间作起居之用。其他职员和工人住在稍远的宿舍里。那里有个很大的花园,种了很多茉莉花和果树,由一位专职的园丁负责。又有一位厨师负责为我们做饭。园丁和厨师都是潮汕籍,外公教我和妹妹用潮州话叫他们阿叔。潮州话的“阿叔”发音和广州话的“阿直”一模一样,我们觉得很有趣,一天到晚围着两位“阿叔”转,问这问那。外婆不用做饭,一天到晚变着法子给我和妹妹做点心,我们最喜欢吃的就是外婆做的“大菜糕”。外婆的“大菜糕”晶莹透亮,有时会掺着淡黄色的蛋丝。大菜糕一般五、六公分厚,上面有一层约一公分厚的椰浆。外婆通常会叫我和妹妹到花园里摘来茉莉花,洗过之后放在竹筛上晾干,然后铺到大菜糕的上面。带着茉莉花香的大菜糕清甜爽脆,和着浓郁的椰浆,美味无穷!厨师阿叔不仅菜做得好,还会腌制各种酱料。我曾经从头到尾看过厨师阿叔制作“鱼露”,对整个流程记得一清二楚。阿叔把从渔民手中买来的小鱼洗干净,略微晾晒,然后放进腌制用的木桶中。小鱼可不是随便堆叠,而是要一层盐一层鱼那样铺放。最后还要把一个木盖子紧紧地盖住木桶,让小鱼和盐在木桶中自然发酵。我看到木桶接近底部的位置有一个用木栓塞住的小孔,问阿叔那是为什么?阿叔说,隔一段时间,把木塞拔出来,让桶内的液体流出来,就可以检验鱼露的成色。阿叔告诉我,这次做鱼露用的是杂鱼,如果全部用“沙尖鱼”来腌制的话,制成的鱼露会更香。我不知道哪种是“沙尖鱼”, 阿叔说河里就有,还答应改天带我去捕捞。

外公住的房舍就在河边,有一列长长的阳台。百色河那段河道不算繁忙,河上航行的大船并不多,到了周末,偶尔会有人在河面上滑水。就是那种前面有一艘快艇,牵引着一个脚踩滑水橇的人在水面上滑行的运动。滑水的人脚下溅射起高高的、大大的扇面,还向阳台上观看的我们扬手致意,我和妹妹也兴奋地挥舞着小手回礼。有一天,外婆带妹妹到镇上买东西,我不去,留下来缠着厨师阿叔带我下河。阿叔问准了外公,就带我沿着房子旁边的小径下到河里。那时我还没学会游泳,阿叔不敢带我往深处走,只在岸边水浅的地方玩。河里真的有很多小鱼,我们一下到水里,他们就纷纷聚拢过来,在我们的身边游来游去,有时还在我的身上轻轻地啄,不疼,痒痒的。阿叔用纱布给我做了一个小网兜用来捞鱼,还告诉我那种体型扁圆,有长喙的小鱼就是沙尖鱼。别看那些小鱼好像毫不设防,要把他们捞到网兜里也不是那么容易,我费了好大力气才捞到两三条。我问阿叔,那不是要很长时间才可以捞到足够的鱼来做鱼露吗?阿叔说我们这是玩耍,人家是用大网来捕捞,一网就能捞起好多好多鱼。园丁阿叔手很巧,除了茉莉花,还种了芭蕉和龙眼。有一次,我们吃过龙眼之后,想要自己重上几棵,就请园丁阿叔教我们怎么种。阿叔教我们挑了十几颗饱满的龙眼核,用清水冲洗干净,在一个小盒子里铺上河沙,把龙眼核放在河沙上面,再用河沙把龙眼核盖住,等它们发芽。我们按照阿叔的吩咐,随时留意着保持河沙的湿度。过了几天,阿叔带我们检查种子发芽的情况,看到已经长出了坯芽,我们都很高兴。阿叔为我们准备了一小块地,我们就在阿叔的指导下把龙眼树苗给种到地里,打从那天开始,我们每天的活动就增加了新的项目 - 观察龙眼树苗的生长情况。假期结束,我要回市里上学,就托园丁阿叔代我们照顾那些龙眼树。过没多久,家里就开始为我张罗回国的事,我也把种龙眼树这件事忘了,多年以后想起来,却已经无处寻问结果。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带来不同的体验,我在金边上小学的经历也很难忘。那时的华文学校条件不是很好,有一段时间我们是两个班在一个大课堂里上课,由同一个老师分别教不同的科目。老师给第一个班讲课的时候,就安排第二个班的学生做习题,过一段时间就反过来给第一个班的学生布置作业,然后为第二个班讲课。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大家的学习热情却都很高涨,每到诵读的环节都铆足了劲,扯起嗓子来喊,以致老师经常要大家降低声量,以免影响另一班的同学。

我在“端华小学”学习了三年,成绩还不错。最为得意的是,老师经常叫我上台表演唱歌,因为报社里有些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的文艺细胞特别丰富,我在他们的熏陶下学会了不少国内和苏联歌曲。其实我的嗓子很一般,也没经过声乐训练,只不过是胆子大,不怕出丑 ,老师也就善加利用,鼓励其他同学接触、学习这类歌曲。渐渐地,我在学校里攒起了一点名气,其他班级的老师都知道有一个会场很多个的小子。回国两年后,有一次我到广州的“华侨大厦”去见一位回国探亲的长辈,碰上了“端华小学”一位姓杨的老师,她还能一口叫出我的名字来。杨老师还对给我讲了学校的情况和金边市那两年的变化,勾起我许多的回忆。

转眼之间,这就过去了几十年,而金边市经历了战争的劫难,终于浴火重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祝愿柬埔寨人民和金边市从此繁荣昌盛!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高级
漂移 发表于 2015-10-24 15:45:42 | 阅读全部
{:4_93:}{:4_93:}{:4_93:}{:4_93:}{:4_93:}{:4_93:}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