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头条APP
有争议的柏威夏寺历史概述
admin 发表于:2011-2-11 12:01:58 复制链接 看图 发表新帖
阅读数:25689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柏威夏寺                    
e01ecf593dc368b0d172df8b66213676.jpg
这就是最近柬泰争端的区域。柏威夏寺(英文:Preah Vihear Temple,坐标 14°23′31″N 104°40′48″E),是一座位于柬埔寨和泰国边境的古代高棉印度教寺庙,目前该寺处于柬埔寨柏威夏省的实际管辖之下,但柬泰两国对柏威夏寺及周围土地的归属有争议。2008年,该寺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引起了泰国和柬埔寨之间新一轮的主权争夺。
柏威夏寺在柬埔寨叫Preah Vihear, 泰国人叫Khao Phra Viham。其主体结构的建造从公元11世纪上半叶(即中国的北宋中期)开始,到公元12世纪结束,历任君主不断对它加以润饰,终于形成了悬崖之上令人赞叹的建筑群落。开始想到建造该寺庙的是吴哥王国第四位君主耶索华曼一世(Yasovarman I),他在公元889年登基后即策划在扁担山脉建造一所圣寺,最后选择了柏威夏现在所在的悬崖上。耶索华曼在位11年,有许多创建寺庙的记录。但柏威夏寺的建造屡经波折,一共用了200多年才建造完成,正式完工约在1152年。期间吴哥王朝经历了13位君主,一直在不间断的建造该寺。尽管一直以来皇室内部斗争不断,对于兴建圣寺的愿望从未改变。

cfe41fc90624f798edf8689e6fc4e353.jpg

3dacc48e8f0fe6a4cd7c4032ac27b651.jpg

柏威夏寺的建筑风格与吴哥窟相似。这个古代寺庙遗址分布在长800米,宽400米范围的峭壁上,四面有长长的阶梯上下。在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通道两旁有28米长的雕龙,因年代久远,部分损毁。古刹围墙内还有七个石池。柏威夏寺由于年久失修,部分已经坍塌,巨石散落。遗址每层都有山门和围墙。山门屋角翘起,上面是精雕细琢的花纹。围墙具有吴哥窟的风格,曲线环绕。整个建筑呈褐红色,在绿荫和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古朴壮美。

04c6f0d706b5a60da224b2858e814d68.jpg

早在1796年,泰国统治者趁乱占领了柏威夏周围地区,1806年安赞二世(Ang Chan II)夺回该地区。从那时起泰国一直伺机将柏威夏据为己有。1907年柬埔寨成为法国殖民地,泰国同年宣布将柏威夏地区永久性归还。法国于1907年与泰国进行边界勘定,边界地图由法国军官于1908年秋完成,并于1908年送交给暹罗政府,其中有一幅地图将柏威夏寺标绘在边界线的柬埔寨一侧境内。
20世纪50年代,柬埔寨独立后,与泰国就柏威夏寺归属产生争议。泰国于1949-1952年占领该寺。于是刚独立的柬埔寨提出抗议并提交海牙国际法庭。1962年6月15日,国际法庭判古寺归柬所有,法院认为,地图是作为联合勘界的成果被送交暹罗政府的。当时及以后许多年,暹罗方面许多官员包括前联合勘界委员会的成员都看到过这幅地图,非但没有表示任何不同的意见,并且还对制作地图的法国官员表示感谢。据此,可以认为地图已被暹罗当局所确认。法院因此拒绝泰国方面主张柏威夏寺主权的理由。最后,法院以9票对3票确认柏威夏寺位于柬埔寨主权管辖的领土上,因此判决泰国有义务从柏威夏寺及其邻近的柬埔寨领土上撤出其武装和警察部队及其他警卫和管理人员。虽然有海牙国际法庭的判决,泰国一直没有放弃拥有该地区的任何机会。此后柬埔寨国内动荡,自顾不暇,泰国人致力于从柬埔寨用各种手段搜罗所有和圣寺有关的石刻和文物。
2008年,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通过决议,批准将柏威夏寺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虽然海牙国际法庭已经就庙宇的归属权做了规定,但没有就庙宇周围土地的归属权做出交代。

想了解更多的柏威夏信息,请登录柏威夏官网 www.preah-vihear.com


该贴已经同步到 admin的微博
柬埔寨中文社区有你很精彩,感谢大家给社区添砖加瓦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