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头条APP
出访 柬埔寨生辉(真实的高棉)
lisan 发表于:2016-11-5 15:57:43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16185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柬埔寨(Cambodia):千年一叹

  从公元1世纪扶南国算起,“两千年柬埔寨史”绰绰有余。人们在吴哥窟的浮雕中,看到许多暹罗攻打吴哥的战争场面,不幸的是,从那时以来,这种景象一再出现……莫非“高棉人习惯于战争”?


  柬埔寨王国位于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南部,西、西北邻泰国,东与东南依越南,北接老挝,西南濒临暹罗湾。从地理位置上看,柬埔寨北上不易,南下更难(高棉人以农耕为传统,没有天然良港,进柬船只须溯流而上),东、西两面并不高峻的山地、高原没有构成天然屏障,反被两个史上至今并不友好的邻国左右包围,“地理就是命运”似乎一语成谶。


  从地形上看,柬东、北、西三面靠近边境地区多500—1000米的山地、高原,中部、南部以平原为主,平原占国土面积35%,湄公河与洞里萨湖(河)自北向南呈“Y”型交汇于金边附近。全境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7℃,年均降雨1800毫米,其中80%集中在5—10月的雨季。三面环山,一面靠海,山环水绕,鱼米之乡,这是对柬埔寨地形和生存环境恰当的描述。


  自然资源方面,在18.1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和沿海,森林、矿产、渔业和石油等均有分布。由于战乱和滥伐,以珍贵热带林木为主的森林覆盖从上世纪70年代的70%骤降至世纪之交的35%。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天然淡水鱼湖,年产13万吨(另有海鱼年产4万吨)。矿产中的宝石经殖民时代采掘已所剩无几,可喜的是沿岸3万平方公里海域内,石油储量在7亿—20亿桶(2007年)之间,有待商业开采。


  柬埔寨人的民族构成分三部分,从古至今,主导民族高棉人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他们占今天柬埔寨1557万(2015年)人的90%。再有居住在与越南、老挝和泰国交界的山地部落人,外来少数族裔主要是华人、越南人和占人(穆斯林),华人有50—60万,多居住城市,从事商贸、金融,许多已与高棉人通婚,形成一个特殊的华裔高棉人群体。除了红色高棉时代华人被驱至农村导致一半离境的非常时期,高棉人总体上友好对待华人。而越南人则始终被仇视,即使在上世纪80年越南占领期间,柬境内越南人从30万减至6万。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为山地人不断被同化,外来人逐渐减少,高棉人比重增高。


  佛教是柬埔寨的国教,信徒占人口90%以上。该地区最早盛行来自印度的印度婆罗门教和大乘佛教。15世纪起,小乘佛教从暹罗传入成为主流,柬埔寨人信仰的佛教带有印度教和本土信仰的成分,另有天主教、伊斯兰教等。通用语言是高棉语,法语和英语也是官方语言。


  “印度化”是学者对柬文化的一致认同点,差异在于其影响程度,印度文化给柬埔寨带来文字体系、神话传说、诗歌韵律、普世思想和宗教信仰,以及对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新观察方法,为吴哥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文化基础。有关柬埔寨起源的神话同样与印度有关,相传一个携神弓的婆罗门来到柬海岸,当地水国公主龙女的座船被射中,龙女许嫁与他,龙王老丈人吸干海水,女婿拥有更多土地,称国名为Kambuja。从此,历代柬埔寨国王都把祖先追溯到神话中的这对夫妻。有趣的是,这个神话还被记录在中国的史籍中。实际上,有关柬埔寨公元最初几个世纪得历史几乎全部由中国史籍记载,Kambuja最早的当地发现是公元9世纪的一篇碑文。


  “2000年柬埔寨史”发端于公元1世纪,历经扶南、真腊、吴哥、后吴哥等朝代,公认“伟大的吴哥时代”从公元802年至1431年,其时柬埔寨是东南亚最强大的国家,吴哥古迹是其最辉煌的遗产。


  1860年,法国人“发现”吴哥,作为古吴哥王朝的首都,它位于现今暹粒附近方圆45平方公里在一片茂密丛林中,各种建筑遗迹多达600多处,持续400年建成,主要有大(城)、小(窟)吴哥两部分,城中套城和浮雕回廊是最大看点。吴哥窟全部由岩石砌成,全长5000米,浮雕长达800米,内容是两大印度史诗中的神话故事,人物形态各异,绝无重复,令人叹为观止。5座莲花花苞形圣塔,成为现代柬埔寨国家的象征。欧洲古代的城市和宫殿与吴哥相比,无论在规模还是细节上都是小字辈,吴哥古迹当之无愧地成为东方4大奇迹之一。


  暹罗人攻陷吴哥城使得王国政治中心移至金边,柬埔寨的衰落史由此历经550年,直至1993年新的柬埔寨王国政府成立。


  后吴哥时期,暹罗和越南在柬埔寨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柬王室内部勾心斗角使其一蹶不振,当权者要么寻求暹罗支持,要么求助于阮氏王朝,两大邻国乘机渔利,不断蚕食柬埔寨领土,直至19世纪中叶,柬成为两邻国的共同保护国。当时安南(越南)皇帝曾说:我们应当像对待小孩一样支持他(柬埔寨),我们愿做他的母亲,暹罗愿意做他的父亲。1863年法国成为柬埔寨的保护国,原有的格局被完全打破,到1953年柬埔寨独立,法国人至少做了三个有意义的事情:从暹罗手中收回暹粒和马德望等失地,发现并修复吴哥窟展示柬埔寨曾经的辉煌,更快促成柬埔寨民族觉醒。


  从1955年到1970年,西哈努克凭借个人魅力和国王权力,活跃在国际舞台和柬埔寨政治社会生活中。他吸取历史教训,采取中立和不结盟政策,在地区强邻和超级大国的东南亚棋局中保护自己脆弱的国家。然而,1970年朗诺政变后站在美国和南越一边,1975年起红色高棉推行极左政策,1978年底越南入侵柬埔寨,高棉共和国、民主柬埔寨、人民共和国,不到10年,金边城头三次易帜。这期间,朗诺、波尔布特、韩桑林等名字走马灯似的占居国际媒体的头条,其中尤以红色高棉的3年8个月另20天使国家万劫不复,二百多万城镇居民被驱赶到农村成为“新人”,致使170万人丧生,相当于当时全国人口的1/4。


  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在柬问题上达成共识,1992起,联合国通过2万名工作人员共投入30亿美元,为柬埔寨创造出一个起作用的民主政体。1993年,西哈努克重获王冠,他和洪森,注定成为柬当代史的两大主角。


  早在几十年前,美国记者和法国传记作家异口同声:柬埔寨就是西哈努克、他即国家。2012年,西哈努克在北京走完自己91年漫长旅途,媒体这样写道,他自称“淘气的孩子”,1941年18岁时被法国人扶植为国王,1953年柬埔寨独立,1955年让位给父亲,1960年成为国家元首,1970年政变中被推翻流亡中国,1975年成为红色高棉控制下的元首,1979年起领导抗越民族团结阵线,1993年3月第二次成为国王至2004年,当年他传位给小儿子、50岁的西哈莫尼。他的生命比柬埔寨现代建国历程还要长,其间有脱离法国统治、柬内战、暴虐的红色高棉政权、越南入侵及最终获得和平等标志性事件。他永不枯竭的爱国热情和勤政能力,以及自恋与任性的个性,长久地留在柬埔寨人民心中。


  洪森小西哈努克30岁,从红色高棉军队中的指战员,到韩桑林政权的核心人物,再到新王国的第二首相,1997年起担任首相至今,显示其高超的政治手腕和超强的生存能力。深谙柬埔寨社会的人士早就指出,柬只有两个家庭,皇室和农家。而洪森在侍奉好西哈努克的同时,走上田间地头,以通俗的语言、粗犷的作风与农家打成一片。他还是公认的演讲家,2012年8月创下持续演讲5小时20分的记录。


  史学家惊奇地发现,时光穿越2000年,柬埔寨经济社会几无变化。农耕为主,稻米、鱼类和香料三大产品世代不变;农村工艺(以罐、镰、牛车、陶器和棉布5种为代表)从吴哥到现代没有改变,出口领域仍然是大米、橡胶和烟叶等作物。媒体则给出好坏参半的数据,2010年起,制造、旅游和建筑三产业成为经济支柱。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35%的居民日均生活费不到1美元,人口自然增长率2.5%。2015年实现GDP180.5亿美元,贫困率17%,预期寿命68岁。


  史学家笔下的柬埔寨仿佛千年不变。它是全世界唯一把古迹印在国旗上的国家,独立以来先后有4面国旗,只在颜色和三、五座圣塔间不断变化,唯有吴哥寺永久地矗立……


  (这是笔者文稿《天下一家——全球206国家/地区新读本》的柬埔寨篇,以此纪念高棉之行)
来自天涯论坛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