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lisan 于 2016-12-1 14:26 编辑
我眼中的金边 (一) (2016-10-14 10:26:23)
三月六日 晴
书上介绍柬埔寨“一提起柬埔寨你会想到什么呢?内战、饥饿、贫困、地雷、难民……。 柬埔寨是最为贫穷的国家之一。为何创造了世界古文明奇迹的勤劳的高棉民族沦落至此呢?常年的战乱及政治斗争耗费了这个国家太多的精力。”
在金边我和踏歌骑着车在市区游玩,我眼中的金边并不是书上写的那样因为战争而一无是处。 眼前的金边市高楼鳞次栉比背街后巷各种小生意几乎占满本不宽阔街道,显出一种繁荣,这些都是似曾相识,国内太多的城市与其相似。
上午游览了市区的奔夫人山、奔夫人山往大里说是山,实际上在我眼里只能算是个大土包。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和后人的美化加神化到金边的人非得去瞻仰,不然就中了那句套话“……,等于没到金边。”要说也确实是,从史学的角度没有奔夫人山或许就没有金边。
“金边”原为柬埔寨高棉语的“百囊奔”。“百囊”之意为“山”,“奔”是人的姓氏,“百囊”和“奔”合在一起,就是“奔夫人山”。据史书记载,公元1372年,柬埔寨发生大水灾。在柬埔寨首都河岸的一座山岗上,住着一位姓奔的夫人。一天清晨,她到河边提水时,发现滚滚的河中漂来一棵大树,树洞里露出金光闪闪的佛像。她立即叫来几个妇女,把树从河中打捞上来,发现树洞里有4尊铜像和1尊石佛像。奔夫人是虔诚的佛教徒,认为这是天赐之物,于是她和其他妇女便把佛像洗刷干净,隆重地将这些佛像迎回家中供奉起来。后来,她和邻居们在她房前堆起一座小山,并在山顶上修建了一座佛寺,将这5尊佛像供奉在里面。后人为纪念这位奔夫人,就将这座山命名为“百囊奔”,即奔夫人之山的意思。当时华侨称“金奔”。在广东话里,“奔”和“边”发音十分接近,久而久之,金奔在华语中演变成“金边”,一直沿用至今。
远远望去就知道这是一个旅游景点不收门票,我们向工作人员说明我们的自行车没有锁,意思很明确请他们看管,没话说他们点头答应了。
“资本主义和每一个细胞都是金钱吞噬”柬埔寨这个把佛教作为国教的国度,所到之处寺庙是少不了的,有庙就有僧人,照说僧人是靠化缘维持生存的,奔夫人山上的寺院里借菩萨生财的真不少。从野外捕捉的小鸟关进笼子,让信徒花钱买鸟放生,可能的小鸟都成了“孟获”被反复捉放。抽签算命、进贡许愿的信徒还要排队等候。我看到有些信徒出手大气很五万十万的递交给算是“居士”的人,换成几个锡铂圆宝等投进火里烧掉。说句不怕得罪菩萨的话,这些居士应该是菩萨的经纪人,当然他们的佣金比委托人要丰厚的多。
国家博物馆展示的是柬埔寨值得骄傲的历史,细细品味柬埔寨的历史象是佛教史,石雕、金银等金属铸件都是菩萨照像。通过这些照像工艺折射出这个民族的文明和智慧。中央市场没进去了估计里面卖的可能大多数是我国义乌进口来的商品。主席府(王宫)当天没对外开放,市内的景点不多,书上标的几个游览点一个上午骑车就跑遍了,天气又热下午懒的出门。 踏歌提议:“没有地方玩我们明天往暹粒赶。”我认为金边是我第一次来,很可能是我人生唯一的一次,:“不走,再休整一天。”
本文来自新浪博客盆中樵夫的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