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头条APP
隆边区的街道为何出奇的狭窄?
小花朵 发表于:2017-5-2 16:25:12 复制链接 看图 发表新帖
阅读数:7787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如下图:
1.jpg
(现有单行道)

隆边区是金边资格最老的城区,在早晚上下班时段,您要是敢开辆车进去,那绝对是一入侯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要看到您出来,只能等第二天早晨了。今天的隆边区也已成了单行道最密集的区域。城市对交通的管制,划定单行道的原因一般只有两个:

这条街道上车流繁忙;
这条街道太狭窄。

而隆边区就是这两个特点十分显著的一个城区,所以,没有办法,只能在某条街道交通负荷达到极限时将其划为单行道。

然而,我们的疑问是:作为金边城市文明的发源地,隆边区为何把街道设得如此狭窄?有没有办法改得像新堆谷区一样宽阔明亮?

这其实是两个问题,我们先来回答第一个:为何狭窄?

这就得从老黄历上面说起,19世纪,法国殖民者第一次进入金边时,看到的城市景象是这样的:
1.jpg
(图片来源:ShelbyDoyle:City of Water: Architecture, Urbanism andthe Floods of Phnom Penh

黄点是塔仔山,黑方块是王宫,沿河黑点是居民点。说白了,这个时候的金边就是一块赤裸裸的光地,当时的土地政策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以谁也别想买地盖楼。

然后,接盘侠就是法国人,20多年后金边在法国人手里变成了这样:
1.jpg
(1890年的金边,图片来源:同上)

到这里,我们的初步答案是:隆边区是法国人设计的,上图中,隆边区已初具雏形。

那么,为什么法国人要将街道设计得如此狭窄,使今天的我们深陷其中而不得开心颜呢?因为19世纪的法国人,看不到未来是我们今天这个模样,他们有他们时代视野的局限性。其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是马车。

1890年前后的法国是历史上比较憋屈的法国,称其为“西欧病夫”也不为过。刚过去不久的普法战争里,输得一毛不拔,东部边境法兰西百姓都当了亡国奴,其中就包括我们语文课本里学完《最后一课》的韩麦尔先生与小弗朗士同学。正如同时期的大清国一样,仗打输了,割完地还要赔款,一边赔着款,一边又碰到了百年一遇的欧洲经济大萧条,法国人民不由自主想起了杜甫的“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然而,西边不亮东边亮,家里连锅都揭不开了,海外殖民地事业却如火如荼。这个时期的法国殖民官在东南亚建造了几个极有水平的大都市,这其中就有金边,他们的创作灵感多数来源于法国的主要城市。当时的法国,有头有脸的人们出行,城市内主要交通工具是马车,城市规划者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未来的某一天还会有LEXUS 570,TOYOTA Tundra,就如同今天的我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100年后金边大家都会直接坐飞碟上班。

19世纪的巴黎,街景是这样的:
1.jpg
有马车,有人物,还有卖香烟的小卖部,街道与金边隆边区街道宽度相似。其中的马车,据目测,跟金边今天的嘟嘟车尺寸相仿。看看今天嘟嘟车们在隆边区如鱼得水地穿梭,也就可以想像当年城市规划时,街道宽度是充分并有余的。

第二个问题:有没有可能将街道拓宽?

答案是没有可能,原因有二:

一是隆边区的房屋土地产权是私有制,并且永不过期。私有制有好处亦有坏处,好处是有恒产者有恒心,有利于物质与文化的传承;坏处是谁也别想动它,大刀阔斧的改变绝不可能,今天的南泥湾明天也成不了塞北的好江南。

二是隆边区是古迹重镇,汇集了金边几乎所有具历史意义的遗迹。就算奇迹发生,可以拆迁那些丑陋无趣的当代民居,对这些遗迹,奈何?

所以结论是,在你我有生之年,隆边区的街道也就这个样子了,不会改变的。改变的只会是车流越来越繁重,然后越来越多的街道成为单行道,直到有一天单行道成为步行道。

作者微信:
1.jpg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