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头条APP
寻觅郑和在柬埔寨的历史痕迹
gmz 发表于:2011-7-18 11:18:00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9264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中国媒体今年关于郑和七下西洋六百年纪念活动的大规模报道,只是笼统提到郑和船队曾经抵达柬国,却无详细披露,成为空白。柬埔寨的官方、民间和华人社团都没有举行纪念活动。只有坐落在金边以东百多公里外的磅湛市郊的三保公庙,香火正浓,青烟缭绕,执着地诉说着郑和与柬国的不解之缘。
据当地华人讲,磅湛的三保公庙是柬国现存的唯一郑和庙。它静静地安坐在湄公河古河道边上的诺哥巴捷古城内。诺哥巴捷意为“胜利之都”,属吴哥王朝时期的建筑,因其精美,当地人大多称其为“小吴哥”。柬国著名历史学家米歇尔·德拉内向表示,这座与郑和名字密切相关的华人庙宇——三保公庙估计已有三、四百年历史了。
磅湛三保公庙在75-78年红高棉统治时期被痍为平地,庙中的三保公神像和两侧的守护神雕像被彻底捣毁。柬国华人张自强先生(柬文名HengKheang)冒着被指“亲中国”的政治风险,出资在原址重建三保公庙,并于1991年6月22日竣工,才使这处记载了中柬友谊和郑和登陆柬埔寨的历史遗迹得以相传至今。
62岁的张自强是在磅湛出生的第二代华裔,祖籍中国广东省普宁县洪阳镇千金湖。他目前是柬国可乐贸易公司和可乐房地产公司的董事长,热心华社工作,在柬华理事会和潮洲会馆都担任着领导职务。他说,“自古以来,三保公庙的香火一直很旺盛。我在青少年时代经常随父母前去祭拜。郑和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六百年前到了柬国,不愧是柬国华人的先躯与骄傲。”
他还说,由于三保公非常灵验,有求必应,所以三保公庙不仅拥有众多华人信徒,也吸引了不少柬国百姓。数百年来,该庙一直受到人们的祭祀和供奉。它不应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消失,我们有责任把它留给子孙后代。
张自强回忆说,红色高棉79年垮台后不久,三保公庙的一位老庙祝,把散落在地的三保公神像碎块拼合起来,凭记忆用水泥草草塑了三保公神像,盖了一个草棚,把三保公供奉起来。
90年,磅湛市华人决定在原址重建三保公庙。张自强得知后欣然出资帮助重建。由于当时柬国追随越南反华路线,歧视华人,在这种政治压力下,他没有在功德榜上留名,甘做无名英雄。
重建后的三保公庙的庙门正中书有“三保公庙”四个大字,两边门柱对联为:“三圣名留青史,千秋威德扬北地。保公誉满赤州,万载神恩照南天。”
进入大门是一小院,正面是中国式白墙黑瓦门楼,上方书“三宝殿”,两侧门柱上也有一副对联曰:“征异域赴异乡留庙貌于今垂万世。乃为民亦为国展神灵自古赫千秋。”根据历史资料记载,过去这条门联写的却是:“三征异域抚夷安邦遗像万年留瞻仰。保明尽忠辅政治国英灵千载永长存。”相比之下,现在的门联少了历史的雄壮,多了现代政治的压力。两傍白墙上书:“七出南洋留古迹,千年香火祀圣贤。”穿过“三宝殿”,又有一小院,右墙上画有青龙,左墙画着白虎,正面神殿门正中书:“神光普照”,左右门联为:“一代圣贤难却名声威胜地,万民祭祀尚留香火在人间。”
张自强透露,这些门联已不是原来的文字,是几个华人秀才根据各自记忆凑得,由一位书法前辈篆写,最后请柬国工匠雕刻而成。真可谓集体智慧的结晶。
庙中供奉着三座神像,正中是金黄色的三保公郑和坐像,面相威严,双手合十,捧持宝剑。两侧各有一护卫神。由于是请柬国工匠塑造,又无原图象比照,所以三保公神像倒有些象柬国历史上最伟大国王杰耶跋摩七世的风采。三保公在天之灵若知获此殊荣,也该泪飞顿作倾盆雨了。

新庙建成后两三年,老庙祝过世。三保公庙改由柬国人管理,香火依然旺盛,日常开销尚可维持。张自强继续不定期出资帮助购置庙中用品,整修粉刷庙墙。
令人吃惊的是,提供三保公庙始建于1448年这个精确年代的不是柬国历史学家,而是该庙75岁柬国人庙祝潘恩。尽管人们暂时无从考证这个时间是否正确,但三保公庙是在郑和下西洋结束后不久建得,却也符合时间逻辑。
潘恩也证实,他从小就听老人讲,三保公非常灵验,前来祭祀与求签的人很多,特别是每年5月。他指着三保公身后正在闪烁的七彩光环说,两年前,有一位重病患者来求三保公保佑他医到病除,果然灵验。为了还愿,他为三保公庙接通电线,安装了这个昼夜大放光彩的七彩光环。
更让人叫绝的是,尽管三保公郑和是不折不扣的中国人,但到潘恩口中,三保公却成了少小离家去中国留学,被中国皇帝赐号“三保公”,最后又回到柬国,报效祖国的柬国英雄奇才。
潘恩的故事与柬国佛教学院半个世纪前校订出版的三保公传说一样,都把郑和的“国籍”改成了柬国,只是他的讲述少了几分传奇和精彩。
搜集整理三保公传说的作者是60年代柬国作家协会主席的李添丁,他对中国文化、历史颇有研究,也是第一个把鲁迅作品介绍到柬国的文化人。
李添丁的故事是这样说的:很久以前,统治磅湛省的亲王决定建造王城和宫殿。附近一位渔场老板的女儿听说后,准备了精美食品和礼物献给亲王。亲王见她美丽动人,遂一见钟情,纳其为妃,并很快升为贵妃。两年后,贵妃怀孕生下王子,聪明可爱,深得亲王喜爱。王子四岁乘大船到当时科技最发达的中国读书深造。他勤奋学文习武,只十年工夫,便成为神通广大、能掐会算、深韵韬略、勇敢善战、精通百技的奇才,受到中国皇帝的喜欢与重用,被委以朝廷“顾问”重任,赐封“三保公”。
日月如梭,转眼三保公年过三十。他虽听说父母早已双亡,但思念故乡之情日增月长,便偷偷回到柬国,四处寻找亲人。他还给自己起了个柬文名字—达布仑。
有位好心的妇人收留了他。一偶然机会,达布仑终于从妇人口中得知此人就是离别多年的母亲。两人先后病故后,后人按照事先的嘱咐,在他母亲的骨灰塔之东建一庙宇,放置了一尊达布仑双手合十向母亲致敬的石像。
中国皇帝派大臣一路追到柬国磅湛,方知三保公已离开人间。于是大臣在达布仑石头雕像上用中文题写《三保公》几个大字。三保公庙遂得名,流传至今。
对于这个民间传说,米歇尔·德拉内接受专访时表示:“尽管柬国尚未发现郑和到过柬国的文字资料和实物证据,但他依然坚信中国史料中关于郑和七下西洋途中到过柬国的记载是可信的。”
51岁的米歇尔·德拉内,1973年在金边高中毕业后到法国上大学,攻读考古与历史专业,获博士学位。1982年参加西哈努克领导的抗越武装斗争。93年后他在两届政府中出任文化部国务秘书。2004年底出任柬国教科文委员会副主席。近年来他撰写出版了十多部柬国古代历史和考古方面的专著,非常熟悉和重视中国史料关于柬埔寨的记载。早在40年前他就到磅湛的三保公庙祭拜,至今也没有停止对它与柬埔寨文化历史的比较研究。
他说,“柬国关于三宝公的民间传说,只是说明柬国与中国有着悠久的友好交往历史,却不能证明三宝公就是柬国人。中国东汉末年的康泰、元代的周达观都成功到访过柬国,而且留有宝贵的文字资料。因此,明代的郑和完全可以沿其先哲的路线造访柬国”。他还说,柬国的首都金边和暹粒等地已出土了中国古代铜鼓、铜镜、瓷器和古币等,这些都是中国人在柬国留下的历史痕迹。
(完。写于2005年7月27日)

独善其身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