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头条APP
不爱吃早餐!小心5大危机
Taingvengly 发表于:2017-7-22 17:04:48 复制链接 看图 发表新帖
阅读数:411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jpg
你的一天是怎样开始的?你用不吃早餐来减肥吗?你吃奶茶配三明治或稀饭配酱瓜吗?你有没有想过,这样的吃法,可能让你离健康越来越远?早餐该怎么吃,才能让自己头脑清醒,活力充沛?

早上的街头,充满了速战速决的决心。

夫妇都上班的家庭,全家火速穿戴整齐后,一个发动车,一个奔赴对面早餐店买汉堡、三明治,还要趁等待的时刻,在煎蛋、火腿和汉堡油馊烟雾,交代儿女几句话。

公车逐站停靠,乘客一个个上来,西装革履或丝袜高跟鞋各有不同,却都拎着塑胶袋,里面都是三明治、汉堡和一杯咖啡色的液体,可能是奶茶,也可能是咖啡。

当然也有一种什么都不要的人,空着腹、带着公事包,就匆忙开车,开始他(她)伟大的一天。

「还不是从早吼到晚,」从不吃早餐的钟思美这样形容自己,这位台湾吉悌电信的公关经理说,她并不向往「坐在亚麻布的桌前,吃顿营养早餐的生活。」

赶时间、塞车、囫囵吞下油腻腻的早餐,或是什么也不吃,你的一天,是不是也是这样开始的? 你是不吃早餐的人吗? 根据行政院卫生署的调查,社会上在外打拼的主力人口(十九到四十四岁),35%不吃早餐,是全体人口当中,最不爱惜自己身体健康的一群人;反而是年过四十五岁后,人越老,越多人吃早餐。 令人不忍的是,发育期间的青少年(十三到十八岁)也有24%的人,空着肚子去学校或上工。 为何不想吃早餐? 不吃早餐的人可能有很多原因:太忙,没空吃或没早餐可吃;没胃口,不想吃或吃不下;没有这个习惯,不吃早餐又不会死;以及减肥。 没胃口,不想吃或吃不下的人,可能觉得委屈,因为并不是不爱惜身体才不吃,而是真的「一点也吃不下。」这种人其实应该注意了,你的身体正幽幽地发出警告,抗议你的作息不正常。 熬夜 台北市立中医院主治医师田安然说,如果前一天熬夜,胃肠失调失序,第二天就会没有食欲;而且生理时钟错乱,早上成了晚上,饮食习惯当然跟着不正常。 晚上吃得太饱、吃得太晚了 如果你前一天的晚餐吃得太饱、吃得太晚,或是吃了大量的宵夜,肚子塞得满满的入眠,由于睡眠时间新陈代谢缓慢、胃肠活动也放慢,造成脂肪消耗不掉,只得囤积体内,身体发胖;并且胃肠内容易积存废气,明晨起床觉得浑身懒散、打不起精神,而且胃口也不好。


其实,吃不吃早餐和运不运动一样,可能是一种习惯,可能是一种观念,也可能是一种整体生活形态的展现。但是,不吃早餐造成的不良影响,既深且广,从对胃肠的伤害到罹患慢性病,甚至心神不宁、身材走样。 1.容易发胖 第一个要戳破的是「不吃早餐有助减肥」的迷思。 不相信?带你去看看日本人如何训练相扑选手,你就明白了。相扑选手不吃早餐就做剧烈的运动,然后在空腹状态下摄取大量的食物,旋即午睡,这样一来,很容易产生超重的肥胖体型。 因为不吃早餐即剧烈练习所引起的空腹状态,会使血液中的糖分降低,低血糖会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然后摄取大量的食物,使得生长激素的分泌更旺盛,组织脂肪就会不断增加。如果持续这种生活方式,脂肪也会持续地蓄积。 2.透支健康 在呼吁「要吃早餐,不但要吃得饱,还有吃得好」方面,中西医的看法如出一辙。「就短期而言,不吃早餐的影响的确不大,除了十一点的时候比较累一点,生活品质差一点,」但台北市立中医院主治医师田安然就提醒不吃早餐的人,特别是青、壮年人:「必须想到对整体身体机能的影响,或是二、三十年后的反应。」不当的饮食习惯,对于健康的侵蚀,不容小觊。 3.易患慢性病 长期不吃早餐就展开一天的工作,空着肚子的身体为了取得动力,就动用甲状线、副甲状腺、脑下垂体等腺体,去燃烧组织,除了造成腺体亢进外,更会使体质变酸,长期容易罹患慢性病。至于目前的症状也不妙,整天哈欠连连,而且血液循环不良,容易出现黑眼圈。 由于人体各项生理活动要靠多种酵素的作用,才能维持功能正常,而酵素的活动与体内酸碱度息息相关,因此酸碱值的平衡,主要是为了提供酵素作用的良好环境。所谓酸碱值通常以PH值代表,大于7是碱性,小于7是酸性,而人体正常的PH值是7.4,略偏碱性,无论过低或过高,都会造成生理失调。

经常不吃早餐的人也会有胃、肠方面的障碍。

早餐的英文是breakfast,本来就是「解除一夜禁食」的意思,晚餐以后不进食,如果隔天直到中午才进食,胃长期处于空荡荡的状态,容易造成胃炎、胃溃疡。

排便也会异常。晨起进食时,身体通常会产生「胃结肠反射」的作用;当大脑将胃结肠反射的作用传到排泄系统后,大肠便开始反应,将先前留在大肠内的废弃物排出体外。如果经常不吃早餐,胃结肠反射的动作会逐渐减弱,最后引起便秘,长期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病变。 5.心神不宁 庄淑旗医师在旅日期间所住的公寓,看过与她孙子同年龄的小学生八人,每天早上一起上学。她观察到,吃过早餐的孩子,情绪非常安定温和;反过来,不吃早餐的孩子,精神较不稳定,有歇斯底里的现象。至于在车站、学校买来急忙吃喝,她也不以为然:「纷乱的进食方式会造成『心』的不正常,」她认为。 【如何正确吃早餐?】 不管是西式的三明治、面包,或是中式的馒头、稀饭,早餐的内容包罗万象,你所需要的不是一份份制式的早餐食谱,而是掌握一些基本的原则,就可以知道如何正确地吃早餐了。 如何正确吃早餐?首先你必须知道,每天我们应该吃进多少和那些食物才是最健康的。参考行政院卫生署的建议,结合美国大力倡导的「金字塔型膳食组合」(Food Pyramid),一个正常的成年人,一天大概需要吃三到六碗的五谷根茎类、三碟蔬菜、两个水果、四份的蛋豆鱼肉、一到两杯的奶类和二、三匙的油脂,提供人体所需的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一般而言,早餐、午餐、晚餐的比例大约是30%、40%、30%,早餐的内容同样应该有五谷根茎类,主要提供糖类;蛋豆鱼肉、奶类提供蛋白质;蔬菜、水果提供维生素;还有就是一杯水。


先喝杯水

晨起先喝水,一则补充睡眠中自然出汗所减少的水份;并且有利内脏苏醒。空腹喝下去的水,马上被小肠吸收,五分钟就能进入血液,让血液流通更顺畅。也有助于通便。 五谷根茎类不能免 米饭、面包或面条等淀粉类的碳水化合物,很多人不敢吃,以为会导致肥胖。以早餐而言,国泰医院营养组长李蕙蓉指出,事实上造成肥胖的是添加物,例如西点面包中的奶酥、红豆,涂在土司面包上的果酱、奶油,而不是面包本身。 根据国民营养调查的结果显示,理想的总热量来源应该有60%来自五谷杂粮类,但是目前大多数人所吃的五谷杂粮都明显不足,「这就是很多人为什么会越吃越肥、排便不顺的原因,」台北医学院药学系药物分析科主任郑慧文在网路上指出。 复合性糖类比单糖好 淀粉类的碳水化合物中的糖类,可以提供大脑能量,做好每一件事,包括思考、记忆、解决问题,以及调节身体的松弛。 糖类分为单糖和复合性糖类两种。砂糖之类的单糖,虽然爆发力很强,能够迅速提振精神,但是没有后续力;以复合性糖类为主的碳水化合物,因为够逐渐释放能量,使生理、心理的能量来源比较稳定,所以早餐摄取复合性糖类比单糖好。 最好选择糙米、全麦 同样是淀粉类的碳水化合物,糙米饭、全麦面包不但营养完整,而且纤维的含量较高,除了有助于排便,也容易产生饱实感,对体重控制有帮助。 摄取奶类、蛋豆鱼肉类 奶类、蛋豆鱼肉类是蛋白质主要的来源,而蛋白质则是启动大脑的另一个关键。台大医院营养组长郑金宝指出,因为蛋白质中有两种胺基酸,一种是「酪胺酸」,大脑以此来合成神经的传递物﹣﹣正肾上腺素和多巴胺,这两种贺尔蒙都负责思考敏捷、长期记忆,以及察觉外界异常状况的重要物质。另一种是「色胺酸」,是大脑合成血清张力素的原料,负责缩短激动的时间,产生饱实感,并诱发睡意。


麻省理工学院营养研究员茱蒂丝.沃特曼博士建议,当你想以「酪胺酸」来提升心智时,应该先吃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例如奶类、蛋豆鱼肉类,再吃碳水化合物。不过要小心,蛋白质不宜摄取太多,以免增加肝脏、肾脏负担,或是胆固醇过高。 醒脑小秘方 如果在考试、演讲、开会和从事任何需要保持头脑清醒的工作之前,最好吃一些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质的食物。茱蒂丝.沃特曼在《利用食物管理你的精神和情绪》一书中建议,早餐应该吃的食物是脱脂牛奶、脱脂优酪乳、水果、白水煮蛋、咖啡、茶、果汁。不应该吃的食物则是火腿炒蛋、马铃薯、抹果酱的烤面包、松饼和薄煎饼。 水果或蔬菜更是不能少 水果、蔬菜也是早餐很好的选择,但却经常被忽略。以水果而言,早上可以摄取富含维他命C和柠檬酸的柳橙、柑橘,因为维生素C的任务在「发动身体的引擎」;柠檬酸的功用则是把碳水化合物转成肝糖,形成动力,而且防止体内脂肪合成,预防肥胖。由于水果是这么的美好,所以已有强调新世纪饮食观念的说法,建议把水果列为早餐的第一道,因为空腹状况下,身体可以完全尽情吸收水果的百般好处。 不过,营养专家鼓励大家多吃水果甚于果汁。国泰医院营养组长李蕙蓉说,一杯柳橙汁需要两、三个柳橙榨汁,不如直接吃一颗新鲜的柳橙,不但不致弄巧成拙吃到太多的果糖,还可以摄取到丰富的纤维,有助于体内清理杂质,还可让人头脑清醒、精神好。 个案练习 如果你已经了解如何正确吃早餐的三大原则,请试着回答一位女性上班族的疑惑:「我的早餐是一杯牛奶、一个苹果,请问营养够吗?」 如果你的答案是,她应该「补充淀粉类的碳水化合物」,表示你已经掌握正确吃早餐的关键了。 早餐,回归健康轨道的开始 从养生角度,三餐以质量排比,应该呈头重脚轻之姿:「早餐吃得好,午餐吃得饱,晚餐吃得少。」但卫生署的统计却发现,大部份台湾人处理民生大计却头轻脚重,超过九成的人每天吃晚餐,也有九成以上的人每天吃午餐,然而除了六十五岁以上的人口还坚持每天吃早餐之外,其他各年龄层都有明显减少的情形。

应随万物生机一起苏醒的早餐,却被很多人草率对待;应随天地渐宁、人体新陈代谢渐缓而休息的夜晚,却被大量的、高热量的食物所填塞,对我们的身体是一种残忍与粗暴。

你对每天早上与天地万物一同苏醒,从容进食均衡营养,有没有向往?如果答案是YES,马上去做。效果保证不会让人失望。

其实只要心念一转:回归早餐,就是回到健康轨道的开始。 早餐与年龄 你知道吗?早餐也像时装,不同年龄层的人有不同的偏好。 卫生署的统计发现,偏爱早起吃传统稀饭的人,明显以六十五岁以上人居多(男38%、女48%),其次是四十五至六十四岁的中年人(男25 %、女28%),青少年与青壮年人口则明显远离稀饭。 反而西点类以强势之姿,一早起床就霸占了十三岁到四十四岁人口的胃。十三到十八岁青少年对面包、汉堡、牛奶、咖啡的倾向超过其他样式的早点(男37%、女38%);稀饭、干饭、馒头包子与面条,都只能受到一成左右的男女性的青睐;烧饼油条更少,比例仅个位数字。 其次明显的是力图站稳脚步的十九至四十四岁人口(男24%、女32%)。或许西式早餐外带容易,有利打拼者迅速进入战斗位置。 年轻人向西式早餐靠拢,老年人坚持稀饭,早餐相当程度反映了生活方式与价值观。


转至:健康网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