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头条APP
肥胖症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Taingvengly 发表于:2017-7-31 18:12:59 复制链接 看图 发表新帖
阅读数:509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jpg

1. 什么是肥胖症?

肥胖症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表现为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脂肪分布异常,通常伴有体重增加。

2. 单纯性肥胖也是肥胖症吗?

导致肥胖症的基本原因是吃的比消耗的多。有多种因素可以导致这种能量不平衡的出现,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不良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内分泌因素、神经精神因素(饱食中枢与饥饿中枢的作用)等。根据病因,肥胖症可以分为原发性肥胖症和继发性肥胖症。

(1) 原发性肥胖症又称为单纯性肥胖症,是指一种找不到引起肥胖原因的疾病的肥胖症,可能仅仅是和长期进食过量有关,但也危害健康,达到体重标准即为肥胖症。

(2) 继发性肥胖症,是指由于其他健康问题所导致的肥胖,换句话说,就是指有病可查的肥胖症。

(3) 继发性肥胖非常少见但更要重视。据统计,原发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占肥胖的比例分别为99% 和1%,尽管如此,继发性肥胖症如被误以为单纯性肥胖症的话,容易延误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需要加以认真鉴别。

3. 继发性肥胖有哪些原因?

继发性肥胖症一般继发于「神经—内分泌—代谢紊乱」基础上,包括下丘脑性肥胖、垂体性肥胖、甲状腺性肥胖、肾上腺性肥胖、胰岛性肥胖等,如发生在下丘脑—垂体的感染、肿瘤、创伤、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或性腺功能减退、胰岛素瘤等疾病都可导致继发性肥胖症。一些精神疾病(如抑郁症、进食异常等)和药物因素导致的肥胖,也属于继发性肥胖的范畴。

4. 常见的哪些药物可以增加肥胖的风险?

常见的能增加肥胖风险的药物有三环类抗抑郁药、类固醇激素、磺尿类药物、胰岛素、β受体阻滞剂等,以及某些口服避孕药、抗精神病药、抗癫痫药。

5. 肥胖症是疾病吗?

是。很多人认为肥胖症不是一种病,其实早在1997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日内瓦召开了首届全球肥胖大会,会议中明确指出「肥胖本身就是一种疾病」。随后,WHO 在其编写的国际疾病分类中也正式给予肥胖一个独立的疾病编码。最近,美国内分泌学会(ACE)和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在2014 年5 月发表宣言或共识指出「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并强调肥胖能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需要得到人们的重视,加强肥胖症的防治工作。

6. 什么是腹型肥胖?

胖在肚子和腰上的就是腹型肥胖,而且危害更大。

(1) 根据体内脂肪异常积聚的主要部位,肥胖可以分为腹型肥胖、皮下脂肪型肥胖以及这两种的混合型。

(2) 顾名思义,腹型肥胖指多余的脂肪主要分布于腹腔内,尤其是腹腔内脏器官和肠系膜、大网膜,腹型肥胖因此又称为中心性肥胖、内脏型肥胖、向心性肥胖。

(3) 腹型肥胖发生代谢综合征、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明显高于皮下脂肪型肥胖者和混合性肥胖者。

7. 得了肥胖症需要做哪些检查来诊断?

常用的如体质指数(BMI)、腰围、皮下脂肪堆积厚度、内脏脂肪测量等。

这些是间接体脂测定的方法和指标,也是临床常用的。

肥胖症是一种由于机体脂肪堆积和(或)分布异常导致的慢性疾病,若采用直接测量人体脂肪的含量的方法来诊断肥胖症,则需要特殊的设备,难以在临床上应用开展。

8. 如何准确地测定体重?

体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肥胖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为了较准确地判断一个人的肥胖程度,准确地称量体重显得十分重要。一般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以保证测量得到的体重相对标准化:

尽量使用同一体重计测量,并且在测量前对体重计进行校准;

测量体重的时间应该固定,比如排便时间固定的人,可以在每天排便之后,空腹称体重;

测量体重时的衣着应该固定;

测量时的姿势应该正确,一般应稳立于体重计中央,待体重计指针停止摆动后读数。

9. 什么是BMI?

BMI 英文全称为Body Mass Index,又译为体质指数(也常被叫做体重指数),具体算法是以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kg/㎡)。BMI 是与体内脂肪总量密切相关的指标,该指标同时考虑了体重和身高两个因素,因其简单、实用,因此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超重和肥胖的衡量标准,但此指标仍较为粗略,对于肌肉发达的运动员、水肿的病人、孕妇等不适用。

10. 衡量成人肥胖的标准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BMI ≥ 25 kg/㎡ 定义为超重,而BMI ≥ 30 kg/㎡ 定义为肥胖,但此BMI 的临界值是根据所测的指标与健康危险的相关程度以及由参照人群得到的统计数据所规定的,因此针对不同种族的参照人群有不同的标准。在我国指南中,BMI <18.5 kg/㎡ 定义为体重过低,BMI 界于18.5~23.9 kg/㎡ 定义为体重正常,BMI 界于24.0~27.9 kg/㎡ 定义为超重,BMI ≥ 28 kg/㎡定义为肥胖。

11. 腹型肥胖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目前,WHO 建议亚太地区人群的适宜标准为 男性90 cm,女性80 cm,腰围超过以上标准者达到腹型肥胖的诊断。

通过测定腰围和腰臀比是评估肥胖类型的简单易行的方法,腰臀比即腰围与臀围的比值,一般认为腰围和腹部内脏脂肪堆积的相关性优于腰臀比值。

12. 常见的肥胖相关的并发症或相关健康问题有哪些?

常见的肥胖相关的并发症或相关健康问题有很多,包括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骨关节炎(体重大的人膝关节负担大,易磨损发炎)、可能和肿瘤、尿失禁有关等。

其中代谢并发症主要影响血糖、血脂、尿酸、胰岛素,导致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痛风等代谢综合征。

危害心脑血管,导致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卒中等。

影响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哮喘、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觉打鼾)等。

13. 为什么肥胖者易患糖尿病?

肥胖症与糖尿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肥胖病人中发生糖尿病的风险相比健康人群明显增高。目前,多数研究认为肥胖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肥胖时人体对内外源性的胰岛素的敏感性均有所降低,易发生胰岛素抵抗,导致机体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增加,胰岛细胞代偿性地肥大、增生,最终可使胰岛β细胞发生疲劳以致受损,不能分泌足够量的胰岛素,从而引发糖尿病。

14. 为什么肥胖者容易患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指人血液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超过正常参考值的上限。肥胖病人一般进食碳水化合物较多,脂质合成的原料增多;另一方面肥胖病人常有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有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的作用,机体的脂肪消耗相对减少,因此肥胖的病人容易患高脂血症。

15. 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是什么?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肥胖与高血压存在相关性,超重和肥胖可以增加高血压风险,我国的研究分析显示BMI ≥ 24 kg/m2 者的高血压患病率是BMI 在24 kg/m2 以下者的2.5 倍,肥胖持续时间越长,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越大,而腹型肥胖的患者风险更大。肥胖者的血压升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脂肪组织增加导致循环血量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活动少、钠摄入增加、钙摄入少等。当然肥胖患者若通过饮食和运动疗法使体重降低时,血压也可以随之下降。

16. 肥胖会影响女性的生育功能吗?

肥胖可以影响女性的生育功能,甚至导致不孕。原因可有:部分肥胖的女性可能会发生多囊性卵巢综合征,导致月经不调;肥胖的女性体内性激素水平较紊乱,可出现雄激素过多、排卵异常;还有些继发性肥胖的患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都可以出现月经不调或不孕。一般情况下当肥胖患者的体重下降、继发性肥胖患者的原发疾病得到控制或治愈,女性的月经可恢复正常,不孕情况得到改善。

17. 哪些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与肥胖症有关?

与肥胖症有关的饮食因素包括食欲、高脂饮食、进食总量等。

(1) 食欲不仅受能量代谢动态平衡影响,还受社交、饮食习惯、情绪等影响。如今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食物种类增多,因高脂食物的口感味道相对好,人们选择进食高脂肪类食物的机会增加,加上社交增多、情绪因素等增加了人们的食欲或进食总量,摄入的总能量增加;

(2)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提高,各类工作对人们的体力活动需求减少,机体的能量消耗减少。

(3) 这样一来,机体能量摄入增加与消耗减少间的不平衡,最终导致了肥胖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18. 为什么进食速度快容易发胖?

肥胖的人一般食欲较好,进食速度快,大多食物没有得到充分的咀嚼,没有形成足够的

食糜贴附于胃壁,所以虽已吃了较多食物时仍有饥饿感;另一方面,咀嚼时间过短,迷走神经仍处于过度兴奋状态,食欲也会相对亢进。因此,进食速度快的肥胖病人在大脑饱食中枢发出停止信号时,往往已经吃了过多的食物,结果导致总热量超标进而发生肥胖。

19. 怎样才是科学合理的减肥方式?

肥胖的病人的减肥计划和方式应该遵循个体化制定与实施原则。

(1) 需要医生根据病人的体质指数、腰围、检查资料等对病人肥胖程度和相关疾病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估。

(2) 认识肥胖症的危害性、意识到行为方式改变的重要性,以此为治疗的基础。

(3) 饮食与运动治疗。

(4) 治疗效果不佳时需要增加减肥药物辅助治疗和(或)针对相关疾病的药物治疗。

(5) 必要时部分患者需要接受减肥手术治疗。

20. 肥胖病患者如何进行合理的饮食治疗?

导致肥胖的根本原因是机体摄入的热量超过了消耗的热量,因此控制热量的摄入是肥胖病治疗的基本措施。

(1) 首先要限制每日摄入食物的总热量,使机体处于一定的能量负平衡状态,才能达到动员脂肪的目的,但不能因过度节食导致低血糖事件出现。

(2) 其次在控制饮食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食物种类合理搭配,饮食中要提供足够的必需营养素用以维持机体正常功能。

(3) 最后要注意形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包括进食时间、次数、进食速度等的科学性。

21. 运动疗法在肥胖病治疗中有什么作用?

肥胖病的治疗中,减少热量的摄入和增加热量的消耗是两大基本途径。科学合理的运动是增加机体能量消耗的重要方法。运动过程中可以消耗机体内过多的脂肪,减少脂肪的异常聚集,长期坚持运动还可以提高机体的静息代谢率,进一步增加能量的消耗。此外,运动可以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心肺功能等,达到防止肥胖并发症的作用;运动还可使人们身心舒畅、愉快,体态更加健康,从而增加了减肥的自信心。

22. 什么是静息代谢率(基础代谢率)?

静息代谢率是指维持人体在安静休息状态下心跳、呼吸等基本生理功能所需要消耗的能量,有研究显示,在肥胖症患者比正常体重者静息代谢率低。

23. 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减肥药物?

多数肥胖病人在医疗保健人员的指导下,坚持科学合理的饮食与运动治疗,可以达到减肥的目的,但仍有部分病人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减肥效果不佳时,需要考虑减肥药物辅助治疗。

我国的指南建议,有以下情况者可采取药物治疗:

(1) 食欲旺盛,餐前饥饿难忍,每餐进食量较多;

(2) 合并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脂肪肝;

(3) 合并负重关节疼痛;

(4) 肥胖引起呼吸困难或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5) BMI ≥ 24 kg/㎡ 有上述并发症情况,或BMI ≥ 25 kg/㎡ 不论是否有并发症,经过3~6 个月的单纯控制饮食和增加活动量处理仍不能减重5%,甚至体重仍有上升趋势者。

可以看出,不是所有肥胖症都需要药物治疗,充分合理的饮食、运动和行为治疗才是肥胖症治疗的基础,也是药物治疗的前提。

24. 吃减肥药可以替代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吗?

饮食运动疗法是肥胖症治疗的基础,如果没有饮食运动疗法作为前提,单纯地依靠减肥药物,一般不能达到减肥的目的,或者体重下降后也会容易反弹。人们应该认识到减肥药物治疗只是饮食运动疗法的辅助治疗手段,并不能替代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

25. 常用的减肥药物有哪些?

目前在全球获准上市的减肥药物有

(1) 抑制肠道吸收、消化的药物(非中枢性减重药):主要是肠道胰脂肪酶抑制剂,如奥利司他。

(2) 食欲抑制剂:属于去甲肾上腺素能再摄取抑制剂,能刺激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并抑制其再摄取,影响下丘脑的摄食或饱食中枢,增加饱腹感,抑制食欲,减少食物的摄入。如盐酸芬特明、盐酸安非拉酮。

(3) 兼有减重作用的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胰升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或GLP-1 类似物(如艾塞那肽和利拉鲁肽) 、胰淀粉样多肽类似物(如普兰林肽)。

26. 常见的减肥药物的副作用有哪些?

同类减肥药物的常见副作用大致相同。奥利司他常见的副作用有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减少、脂肪泻、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紧急感、大便失禁、胃肠胀气等;安非拉酮的副作用有恶心、呕吐、便秘、头痛、眩晕;二甲双胍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胀、消化不良等)、皮肤过敏反应、乳酸性酸中毒等;利拉鲁肽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胰腺炎等。

27. 什么是减重手术?

减重手术是肥胖症患者外科治疗的方式,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比较常见的是切除一部分胃、在胃部加一个可调节胃部大小的束胃带,部分需要改变患者的消化道解剖结构) ,达到限制食物摄入、减少吸收或两者兼有的目的,从而实现体重减轻。

28. 所有人都可以做减重手术吗?

减重手术本身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术后也可能会出现一些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因此手术标准非常严格,就亚洲人来说,一般只有BMI 超过了37,或者BMI 大于32 同时还有糖尿病、高血脂等合并症的人群,且在使用其他减肥方法无效或效果不显著时,才考虑减重手术。

也就是说,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减重手术。

29. 减重手术后的并发症有哪些呢?

减重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术后伤口感染、顽固性呕吐、食道反流、维生素、叶酸和微量元素吸收障碍、营养不良等。

30. 如何巩固减肥的效果?

肥胖患者通过合理的减肥方式体重下降后,要防止体重反弹,巩固减肥的效果,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坚持饮食控制和适当的运动锻炼;

(2) 密切监测自身体重的变化,若发生体重反弹,要学会自我分析原因,以后尽量避免;

(3) 恰当地停用减肥药物:肥胖患者要意识到,减肥药物仅是在饮食运动疗法前提下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自己不能过分依赖减肥药物;停用减肥药物时要征询医生的意见,不能突然停用,要逐渐减量,并监测体重变化,坚持饮食运动治疗,保持体重不回升。

责任编辑:张菁媛

该文章由「李舍予」独家授权使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至:健康猴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