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吴哥窟一般是特指吴哥古迹中心地带的一座寺庙——Angkor Wat,也称小吴哥。 吴哥窟是由吴哥王朝的第一位君主,苏利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太阳王)所建。 他个人信奉印度教中的毗湿奴派,故而此地的雕刻大多都是印度教中的神话故事、人物形象,并没有什么佛像。 印度教,以梵天(四面佛)、湿婆、毗湿奴三大神为中心的众神结构体系。
说到吴哥窟里的三个神了,接下来如何区分它们?接下来来点实操技能。 主要还是看脸跟看手 毗湿奴 大家要记住一点,吴哥窟本身供奉的是毗湿奴,所以在吴哥窟里遇到毗湿奴雕像的几率非常高。 作为印度教三主神之一,梵天主管创造,湿婆主掌毁灭,而毗湿奴则是保护之神。他的坐骑是神鸟迦楼罗,配偶是吉祥天女拉克希米。 毗湿奴神有四只手,分别拿着神螺、神盘、神杵和莲花,他还有一张神弓和一把神剑。他有时坐在莲花上,有时躺在一条千头蛇身上,有时骑在一只神鸟之上。相传毗湿奴神有十大化身。
湿婆神一般与山地联系,而毗湿奴神则与海洋联系。 毗湿奴神性格比较温和,经常施恩于信徒,因此被塑造成一个在人类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总是以各种化身挺身而出救世界于危难的神灵。 梵天 梵天的雕像和浮雕故事等在吴哥窟中并不常见,而且在印度教的发源地印度,其实供奉梵天的印度教寺庙也是寥寥可数。 不过梵天的形象也极容易辨认,就是四个头、四张脸、四只手臂,和毗湿奴的头和脸的个数都有根本区别。
已经被损毁的梵天
看到这样的形象,大家肯定会想到泰国曼谷的四面佛,实际上流行于东南亚的上座部佛教(又称南传佛教)在发展过程中的确将梵天纳入了体系之中。 湿婆 湿婆的形象大家肯定更为熟悉。 作为主管毁灭之神,湿婆前额长有第三只眼,通常会以舞者形象出现(有些手比较多,有些比较少)。
在印度教的经典中,只要湿婆跳起毁灭之舞,第三只眼就会打开并喷出可以令世界毁灭的火焰。 湿婆神在柬埔寨人眼中不仅是毁灭之神,更是智慧之神。
在吴哥雕刻建筑里,你常常能看到以下动物。 1、蛇神NAGA(那迦)。 一般作为栏杆设计,常以5,7,9个头出现。现已成为柬埔寨人民喜欢的形象之一。
2、鹰神迦鲁达。 它是毗湿奴神的坐骑,一般毗湿奴骑着迦鲁达或是迦鲁达暴打那迦的场景较多。 3、狮子神辛玛(Singha)。 作为守护兽,吴哥古迹中的寺庙大门大多都有其雕像。 4、猴王哈努曼。 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罗摩衍那》中出现,协助男主罗摩王子从恶魔手里抢回王妃西塔。 下图为吴哥寺罗摩衍那的壁画,猴子大军,看的出吗? 来自:我在柬埔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