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头条APP
去吴哥窟之前,你必须看的一本书
西门吹雪 发表于:2018-8-23 16:35:20 复制链接 看图 发表新帖
阅读数:178434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当我望见一座座颓圮的神殿,泣诉着荒凉的传说,我以为来到了雅典的帕德嫩(Parthenon)神庙;当我攀上陡峭的石阶,在阳光下闪耀着岁月的光芒,我以为来到墨西哥提奥狄华岗(Teotihuacan)的金字塔。

但这里是吴哥窟,一个迥异于其他古文明的历史遗迹,一个曾被遗忘四个世纪的空城,一个被佛教徒、考古学家、摄影师奉为圣地的国度,更是旅人一辈子一定要去一次的世界奇迹。

1.jpg

欣赏吴哥窟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很宗教,可以很历史,可以很艺术,也可以很哲学,但自己实在很难消化这么多的知识与哲理,如果不想请当地导游的话,那就带一本书去旅行吧!

过去几年来,我逐渐放弃带工具书出国旅行的习惯了,一方面是网路上各种资讯随手可得,一方面是工具书的内容实在太不营养,不是推荐我们去哪边吃饭或买东西,就是教我们如何办落地签或搭车,似乎把每一个旅人都当成旅行白痴或是消费狂;但网路上的资讯太过片段,而且充满部落客极度主观的判断,也未必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所以多半时候我宁愿将自己的资讯归零,等到目的地后再搜集当地的资讯,然后请当地人推荐,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2.jpg

尽管如此,如果能在旅行时带一本经典的书,绝对可以帮自己长知识及长视野。例如要去普罗旺斯,就该带彼得梅尔(Peter Mayle)的《山居岁月:我在普罗旺斯,美好的一年》(A Year in Provence);要去希腊与罗马,就很适合带村上春树的《远方的鼓声》;而蒋勋老师的《吴哥之美》,已经出版了十一个年头了,至今还是吴哥旅行书的首选,没有之一。

3.jpg

这本书之所以经典,是因为涵盖了欣赏吴哥的诸多面向。他从美学与宗教的角度出发,写出“长年的日照,使回廊下的阴影和回廊外的日光,形成明显的对比。好像印度教中的神与魔,善与恶,是与非,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像是色彩中的黑与白,只是一种配置与对比”。

他从哲学的角度出发,写出“在真正进入寺庙核心的中央之前,我们被幻影迷惑了,两个水池像两面明亮的镜子,我们停在幻影之前,忘了幻影之后才是真象”。

他从人文的角度出发,写出“满街…的孤儿,坐在一尊残毁的古代吴哥的佛像下,佛像仍然低垂眼帘,闭目冥想沉思,嘴角微微浅笑,不知道是深情,还是无情;不知道是悲悯,还是讥讽;不知道是领悟,或是早已遗忘了人间”。

4.jpg

原来,在世界文明奇迹的面前,文字的力量仍然可以如此深刻。我带着这本书,搭着嘟嘟车,在真实与再现的世界中不断切换,一步一步见证那些纸上的华美跃然眼前。

第一天先绕了吴哥的小圈,第二天又绕了吴哥的大圈,第三天再仔细探访了一些小寺庙。从小吴哥(Angkor Wat)的日出到巴肯寺(Phnom Bakheng)的夕阳,从巴扬寺(Prasat Bayon)的巨大佛头到塔普伦寺(Ta Prohm)的巨树根;不知穿越了多少扇门,也不知攀爬了多少石阶,那种繁华落尽的凄美感,还是经常在一个回头或抬头之际油然而生。

5.jpg

而原本最为陌生的印度教传说,竟也成了旅途中最有兴味的收获了。从诸神所在的须弥山(Meru)到五层坛城,从巨蛇那迦(Naga)到神鸟加鲁达(Garuda),从搅动乳海(Churning of the Ocean of Milk)的创世纪神话到飞天仙女阿普莎拉(Apsara),因为不断在每间寺庙中出现,到后来对这些故事与角色已经如数家珍了。

6.jpg

当然,最后我还是轻易在巴扬寺的五十多座尖塔中,见到了最经典的“高棉的微笑”的佛头,与其说那是一种慈悲的表情,还不如说是看尽世事的淡然与超然,正如蒋勋在书中所说,“那微笑成为城市高处唯一的表情,包容了爱恨、超越了生死”;后来我在柬埔寨看到许多当地人的微笑时,总觉得就有几分这种况味。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