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头条APP
1981年底对柬泰边界红高抗越营地采访手记(1)
admin 发表于:2012-2-17 12:23:53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6864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博主的话:2010年10月,我在博客上分35篇发表了《亲历红高1978年底前后垮台前后》后,曾经透露将在一个适当的时候,发表1981年底我对柬泰边境上的红高抗越营地战地采访的手记,得到大量博友的关注和期待,令我十分感动。从今日起,我将陆续整理发表1981年那次战地采访的手记。之所以说是手记而不是日记,是因为当时的采访条件极为艰苦,任务繁重,时间紧张,根本不可能按照时间的顺序有条理地写出采访日记。大多的文字是采访的速记要点;对采访环境和采访对象的素描式的补记,以及触景生情引发的思考。内容凌乱,时间颠倒成了这个手记的最大特点。对这样的额文字,只有我自己能将它们串联在一起。我的采访笔记本上的日期,很多时候不是活动的日期,而是我写笔记的日期。鉴于这样的情况,我发表的手记不刻意会复原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而是将我感兴趣的内容告诉大家。尽管如此,我还是尽量把时间脉络交代清楚。
   下面开始言归正传!

   手记1. 经泰国进入红高营地

   1981年11月27日,我作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战地记者组的成员之一,与国际台总编室的丛英民、国际部的程汉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际部的崔克智一道,从北京出发前往泰国首都曼谷。我们的任务是经泰国进入柬埔寨境内,采访和报道民柬国民军与越南侵略军战斗的情况,反映各营地老百姓的生活情况。就我自己而言,是实地考察现在的红高是否对自己失败做出了应有的总结,是否改变了自己的路线?

   抵达曼谷后,记者组向使馆汇报了此行的任务。使馆决定派负责柬埔寨事务的外交官一人,武官处官员一人随记者组一道行动,以了解柬国内抗越斗争第一手情况。随后,我们根据采访需要购置了一些食品和用品,在北京的时候,还买了一些清凉油、电池、指甲刀、圆珠笔、日记本等小的日常用品,准备送给接受采访的战士。使馆的同志告诉我们,民柬方面为记者组的到来已经做好了周密准备。

   11月30日早上7点15人,泰国军方的一辆面包车来到我们住的酒店,使馆的同志送我们上车,泰国军方的龙上校也来送行。他是负责联络民柬方面的军官。

   车子离开曼谷向东开去,泰国的边境公路很好,车子开得飞快。这是我第二次来泰国。第一次就是1979年初越南占领金边后,我随中国专家经马德望从波贝撤离到泰国,最后乘船回到湛江。这次性质不同,不是逃难,是作为记者经泰国重返柬埔寨采访,心情自然不同,多了几分留意和观察。在离柬泰边界200公里的一个地方,我们停车休息,吃了午饭。这顿饭用了580铢泰币。

   车子继续向东开,在离边境60公里的地方,车子减速听靠在路边,一辆汽车已经等在那里。车上下来一个泰国人登上我们的车子,不久车子离开公路,掉头沿一条教小的公路向南开去。我知到,再往前就是柬泰边界--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了。

  汽车在离柬泰边境2公里的地方停下,我们下车,看到几个柬埔寨人已经等候在那里。经介绍,他们是民柬国民军980师师长莫特、外交部礼宾官员HENG等,他们是专程来迎接记者组的。我们换乘柬方的军用吉普车,车上有全副武装的战士陪同,后面还跟了一辆警卫车,手持AK冲锋枪、B-40火箭筒。车子在坑坑洼洼的石头地上,像蛇一样蜿蜒爬行。周围满是一人高的灌木林和野草。看不到一个人,死一样的寂静。车内的气氛显得有些紧张。没有人说话,大家随着车子的上下左右颠簸而摇晃。高出的石块有时把车子颠得老高,大家的头直撞车顶,引来会意的笑声。6公里的山路竟然走了一个小时,终于来到了被称作1003号营地的指挥部。总的看,从曼谷到民柬营地的行程泰方安排周密,各环节衔接紧凑,环环相扣。显然柬泰双方的合作成熟,运作系统高效。

  柬方战士说,这条路是3个月前刚刚开通的。这个营地共有1千多户百姓,1980年建立。1003营地设在扁担山山脉上,海拔581米。1981年6月初建。莫特住的房子两面墙是用炮弹箱搭建而成,一面是块绿色军用塑料布,剩下一面是树叶编制而成。屋顶铺着当地一种叫KAMA的树叶。我们几个人分住两个房子,四壁是竹片墙,他们告诉我们说,他们是花了5天时间搭好的。

   1003营地的最高领导人是切春,又叫达莫。他是民柬国民军的总司令,一员虎将,柬共的老资格。我们明天见他。

   (未完待续,欢迎继续关注)

柬埔寨中文社区有你很精彩,感谢大家给社区添砖加瓦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